第489章 軍職調整

第489章 軍職調整

朱靖垣确定了最重要的九卿大臣人選,同時确定了幾個關鍵尚書的人選。

對于後續更多的大部分剛滿六十歲,以及還不到六十歲的三品以上官員的請辭奏疏,就沒有大規模的批準和調整了。

朱靖垣也是個普通人,腦子裏面有明确印象的,再加上自己專門記錄的,那些自己覺得很不錯的官員,也并不足以覆蓋整個朝廷。

更重要的是,自己不可能把所有三品以上官員,都一次性換個遍。

那樣朝廷就亂套了。

而且,仁武朝以後,大明中央衙門的官員,絕大部分都是沒有明顯政治傾向的。

官僚之中也許有地域或者利益牽引形成的各種黨派團體。

但是沒有圍繞其他皇子形成的派系。

自己當上皇帝之後,絕大部分的普通臣子,都會自然而然的向自己效忠。

正常官僚效忠合法皇帝的時候是沒有任何心理壓力的。

自己也要給他們機會展示效忠的誠意。

也就是看他們是否盡心盡力的完成新皇帝交代的特别事務。

真的遇到推三阻四,陽奉陰違的少數個體,再用渎職的名義開掉換人就行了。

朱靖垣放下了文官們的本子,開始處理武官系統的奏疏。

不過拿起第一本奏疏之後,朱靖垣卻沒有馬上打開看裏面的内容。

而是捏着它開始考慮一個看似簡單而又不簡單的問題。

要不要把軍機處和軍機大臣的名字給改了。

改成總參謀部,或者參謀長聯席會議,或者是軍事委員會。

在朱靖垣前世,軍機處的名字來源于大清王朝,最初是工作狂雍正設置的。

大清的軍機處,最初确實是用于處理緊急軍務的,但是後來逐漸演變成了實際的内閣。

清代的殿閣大學士變成了榮譽頭銜,軍機大臣才是實際的内閣成員。

軍機大臣的職責,就是按照皇帝的意志處理重要政務。

軍機處是大清中後期實際上的最高權力機構。

這個機構執行的是皇帝的個人意志。

學校曆史課的灌輸,後世的各類影視劇的宣傳,加上現在自己作爲大明皇室的身份,讓朱靖垣對軍機處這個名字沒有多少好感。

朱靖垣不止一次動過心思,想要把這個名字改掉。

朱靖垣并不準備調整機構的職責,它的職責定位還是比較合理的。

世祖皇帝建立軍機處,其實是個介于參謀長聯席會議和軍事委員會之間的機構。

大明最高軍權屬于皇帝,軍機處負責按照皇帝的軍事意圖和目标,制定總體上的作戰方略,規劃軍隊和軍工的發展方向。

除此之外的日常工作,還有收集和整理軍事相關消息,總結實戰信息和經驗,審議兵部和都督府的提交的文件報告等等。

這個世界的大明官員和百姓,并不知道另一個世界的大清的事情。

在他們看來,負責籌劃和讨論軍機要務的地方叫軍機處,軍機處裏面具體辦事的大臣們叫軍機大臣,都是非常貼切的命名。

登基以前,朱靖垣覺得,沒必要爲了一個名字,專門跟父皇進言修改。

老爹他肯定會覺得軍機處的名字很合适,肯定會非常疑惑自己爲什麽要專門申請改名。

如果有改革,同時改掉名字,還能夠說得過去。

但是不改職能,單純改名字的話,朱靖垣當時就覺得自己根本沒有辦法解釋。

所以也就一直沒有提改名的事情。

現在自己當了皇帝了,再要去改這個名字話,力量上就是一句話的事情了。

有人硬要問起來原因,也可以直接回個“朕喜歡”。

而且,朱靖垣想要改名的東西還有不少,其中甚至包括武官系統的整個軍銜和職務體系。

朱靖垣想把将校尉加上中下的軍銜系統,改回到大明傳統的品級、武職、勳位體系。

神州古代原有的官僚系統,包括文官和武官兩個系統,對“爵”、“官”、“階”、“勳”的區分,在唐代的時候就已經成熟了。

“爵用以定尊卑,官用以分職務。階用以叙勞,勳用以叙功。”

在大明,爵是公、侯、伯,明初有子、男,後不用,仁武朝之後再次啓用。

職是總兵、參将、遊擊、守備、把總,相當于實際的職務,直接對應管理的部隊規格。

階是都督、都指揮使、指揮使、千戶、百戶,可以視爲某種形式上的軍銜。

勳是柱國、護軍、輕車都尉、騎都尉、骁騎尉、飛騎尉、雲騎尉、武騎尉,相當于勳章。

爵位,官職,官階,勳位,相互之間都有明确區分,這套管理方案非常的成熟。

官員按照官職工作,按照官階發俸祿,按照勳位發獎勵。

但這個制度也有些過于複雜和嚴格,不同體系的身份待遇之間會有很大的差異。

官職高了官階不一定高,官階高了官職也不一定高。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是可能會出現“少将團長”見“上校師長”的情況。

這樣兩個人見面的時候到底以誰爲尊?

哪怕制度規定了以官階爲尊或者以官職爲準,實際使用中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争執和麻煩。

所以在之後的宋明清三代,都在對這個系統進行優化更加實用性的調整。

逐步确定了以官職爲主,以官階品級爲輔的“職”、“階”分離傳統。

主要以官職來确定俸祿和待遇,但是官階系統仍然繼續保存存在,作爲同官職下的差異性輔助。

如果一個人的官職提升了,那官階也會在近期直接升到對應級别上去。

如果一個人的官職始終不上升,那官階也會停在一個階段,卡在一個上限不能再升。

比如說,一個軍官職務升到了師長,那軍銜就在下次考核對應升到大校。

一個軍官的職務是團長,那他的軍銜最高隻能升到上校了。

這樣就不會出現團長軍銜比師長高的情況了。

如果一個人在工部侍郎位置上幹的很好,而且幹滿了兩任了,而工部尚書也不到退休年齡,也就不可能直接把侍郎提成尚書。

但是可以給侍郎加一級品級,讓正三品的工部侍郎,享受從二品的待遇,下次晉升的時候,也以從二品爲起點,而不是正三品侍郎。

這種制度設計直到朱靖垣穿越的前世都還在理所當然的運轉着。

遺憾的是因爲外來文化的沖擊而發生了扭曲甚至倒退。

在那個仁人志士尋找救國道路的混亂的年代,各方勢力或是爲了明确與過去割裂的決心,或是爲了更徹底的學習泰西的制度,或是避免被舊系統侵染,都放棄了本土自行演化出的職階體系。

那個九品十八級的品秩,本來可以算是神州本地演化出來的最終版本的軍銜和官階系統。

它最爲簡單,最方便普通人理解。

小孩子都知道正比副大,一品比二品大,沒文化的大頭兵也能直接理解。

還不容易産生混亂和誤解。

用一品、二品的數字表示軍銜高低,與都督、總兵的實際官職不可能混淆。

九品十八級也有了足夠的容量。

将校尉士四級都加上大上中下四等編排,也才能湊出總共十六級,實際通常都隻有十一二級。

九品十八級的體系中,把一品拿出去當加銜,都還剩下完整的十六級。

但是,清末建立新軍的時候,大清舊有的官僚系統已經完全腐朽。

當時爲了避免受到原有體系和人員的影響,負責人借助這個機會另起爐竈了。

由于泰西各國強勢,清末開始曆次制度改革,都理所當然的參考西式的軍銜和官僚制度。

由于日本人更早的學習泰西人,而且正式職務通常也都是漢字。

所以很多制度和名稱都借鑒參考了日本人的翻譯。

然而,如果抛開工業水平不談,單純的看官僚制度本身的完善程度的話,西式的軍銜制度最多也就是明初的水平,可能還不如。

将校尉加大上中下的排列,看上去非常的簡單有規律,其實是本土調整後的完善成品。

泰西各國的軍銜的本意,其實就是類似總司令、副總司令、師團長、旅團長、團長、副團長、營長、隊長、副隊長這樣的意思。

和都督、都指揮使、指揮使、千戶、百戶這個系統是一樣的。

且不說,這些軍銜中的隊長、副隊長,如何與實際職務的隊長、副隊長簡單區分。

單就說一個Captain,在海軍系統就是指主力艦艦長,對應翻譯軍銜是上校。

到了陸軍,Captain就變成了隊長、連長、百夫長,對應翻譯軍銜是上尉。

不過泰西人也摸索出了與神州類似的方案,美利堅海軍将領擔任艦長的時候,無論實際軍銜是什麽,都會直接變成上校Captain。

所以朱靖垣就曾經設想,在保留現有的武官官職的情況下,把軍銜改回到九品十八級。

同時恢複傳統勳位散官制度,同時對應制作一套勳章。

但自己真的有必要這麽做嗎?

要是單憑“朕喜歡”,就給已經持續存在了很久的東西改名。

就一定要去改變已經形成穩固傳統且沒有問題的名稱。

這對于皇帝的剩餘而言絕對不是什麽好事吧?

上一個到處改名的大明皇帝是嘉靖。

他還是有目的的去改的,是爲了穩固和提升自己的權威,同時确定朝廷上的官員們的服從性。

看官員們會不會在這種事情上服從自己。

朱靖垣現在是不用測試的,肯定不會有官員梗着脖子拒絕自己的改名命令的。

但是,如果自己真的做,官員和百姓嘴上和明面上也許不說,心裏面和私底下肯定有抱怨。

而且,将校尉的軍銜制度,現在也運行的也頗爲良好。

畢竟是經過了兩個世界的檢驗的。

雖然看上去不如九品十八級那麽的直觀,但這套體系附帶了一定的榮譽意味,到了少将就能被稱呼爲将軍了。

九品十八級實際上也确實用不完……

回過頭去考慮,世祖皇帝建立這套制度的時候,目的應該也是爲了與舊軍職區分。

建立一套完全自己控制的新體系和規則,再逐步将其他的體系打碎收編進來。

既然要與原有體系區分,他前世熟悉的将校尉系統就是最好的參考對象。

使用軍機處的名字的時候,他估計也沒有經過什麽慎重的考量。

他設立的這個軍事機構,在神州的傳統語境下,确實适合用軍機這兩個字。

而且軍機大臣的稱呼,聽起來也比參謀更加的重要,參謀應該會讓古代人想到幕僚。

世祖皇帝的決策,應該是以實用化爲導向的。

在後世看來,他在當時确實力挽狂瀾,頗爲順利的再造大明了。

但是他自己剛剛開始建立自己的力量的時候,肯定也是非常混亂和坎坷的。

理論結合實際,一邊行動一邊篩選,最終構建出了現在這套體系。

完全冷靜的考慮的話,自己确實沒有必要爲了心裏舒服,就大費周折的去改名字。

對于官僚系統而言,單純的改名字,屬于沒有實際意義的公務。

更早的一個特别喜歡改名的皇帝叫“王莽”。

朱靖垣考慮了許久。

覺得如果是自己另外建立的新機構,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取特殊的名字。

反正是從無到有的建立的。

就像選年号的時候,自己直接避開了大同,專門去選擇了大公。

對于原有的機構名字,就沒有必要專門取修改了。

軍機處這個名字也算不上特别晦氣。

而且世祖皇帝對軍機處的用法,比大清中後期的軍機處更加貼合其本意。

與此同時,大明低級部隊的參謀,确實是直接叫參謀的。

軍機處是最頂級參謀們的聯席會議,本身是帶有一種量變産生質變的意義。

同時,大明的軍機大臣,實際上也分成了兩大類。

一類是實際幹活的,年齡在四十到六十歲,軍銜從少将到元帥不等。

負責設計準連和戰略方案,也負責把方案做成正式文件,還負責預算核驗等日常事務。

另一類是顧問性質的,都是已經退休的高級軍官,他們隻負責提供戰略構想。

是讓退休了仍然想參與戰略規劃的老将軍元帥們的發揮餘熱的。

這些老将領們的身份地位都是超然的,他們的地位也将軍機處的地位再次拔高了。

還讓軍機處有了一部分頂級将領培養交流會的功能。

新皇帝如果上來就把軍機處改成總參謀部,可能讓文武百官産生新皇帝降低軍機處的地位,乃至要降低武官和軍隊地位的誤解。

在全世界持續和平了十幾年的情況下,軍隊方面最擔心的就是這種風向。

恰好文官系統始終有這方面的傾向,朱靖垣還是因爲和談而拿到了巨大功勞的皇子。

朱靖垣在民間的風評也算不上武德充沛,甚至會被激進派認爲過于仁慈。

朱靖垣這麽仔細考量過之後,覺得自己暫時還是别去折騰沒有實際意義的名字了。

就算是以後真的要折騰,也要在完成官職調整之後。

所以朱靖垣腦子裏面考慮了一大堆之後,最終暫時把這件事情抛在腦後,開始按部就班的處理高級武官們的請辭奏疏。

首先安排幾個大食國的參謀進軍機處幹活。

再拉幾個打過交道的其他地區高級軍官來出謀劃策。

曾經負責配合接受切薩皮克半島的海軍将領邱良功,軍銜上将。

曾經負責配合接收長島的陸軍将領盧俊德,軍銜上将。

曾經負責新天府原子能工程的督軍朱昭燮,軍銜上将。

曾經負責處理魁北克事件的陸軍督軍朱廣鈞,軍銜中将。

然後調整負責本土防衛的中軍都督府的核心層。

“中軍都督府海軍督軍朱簡烣軍銜升元帥,升任中軍都督府總督軍。”

“後軍都督府陸軍都督楊遇春軍銜升元帥,調任中軍都督府大都督兼陸軍都督。”

朱簡烣是出身襄王府的海軍督軍,曾經率領第一支雙航母編隊實戰演練。

當時還專門前往新天府,接受了當時的太上皇朱仲梁和大食親王朱靖垣的檢閱。

陪同朱仲梁和朱靖垣參觀了當時的新航母和艦載機并做了講解。

朱靖垣對他有印象,恰好他的資曆和年齡也已經足夠,正好直接晉升元帥,擔任負責本土防衛的中軍都督府的總督軍。

楊遇春今年五十九歲,本身在原有曆史上也是個名人,還在右軍都督府的大食地區任職過。

當初奧斯曼撤出北墨洲,大明對當地巴巴裏海盜勢力的殲滅戰,就是楊遇春指揮的。

楊遇春所部當時有一個習慣,隻要正式發起進攻以後,就不再接受投降了。

關鍵是還不喜歡接納外族俘虜,拿下來的城市基本都是空城。

所以楊遇春在海外的名聲不能說不好,隻能說是非常壞了。

特别是在北墨洲某些地區,已經可以算是惡貫滿盈,能令小兒止啼的惡魔了。

他的晉升卻沒有受到影響,現在朱靖垣還讓他當大都督。

還是最尊貴的中軍都督府的大都督。

按照大明現在的軍事制度,在和平狀态下,五大都督府的總督軍是實職,但是五個大都督卻都是虛職。

總督軍有獨立明确的人選,主管整個都督府的政治事務。

大都督通常由當地的主要軍種都督兼任,除了跨軍種演習的時候,平時的實際管轄範圍隻限本軍種内。

但大都督也确實是軍隊系統内最尊貴的職位。

大明沒有統管整個軍種的大都督,也沒有統管所有都督府的大都督。

隻有皇帝才是三軍大都督兼五軍都督府大都督。

軍機處的職責,是覆蓋三軍和五大都督府的,但是隻能提供方案和建議,經由皇帝批準後才能交由五軍都督府實行。

正常軍官,能夠獲得的最高職位,就是單個都督府的大都督。

獲得這個任命,就是得到了現任皇帝的認可,擁有保底的元帥軍銜。

在文官系統改革,設立大域和九卿之前,武官系統的元帥軍銜也是榮譽加銜。

通常是上将榮退的時候,皇帝額外予以冊封的。

大域和九卿設立之後,爲了對應提升武将地位,元帥也對應成了實際軍銜。

五大都督府和新天府的大都督和總督軍,原本都是上将軍銜,現在默認都給元帥軍銜。

與此同時,一旦大明陷入了對外戰争,本都督府轄區内爆發了與外敵的戰鬥,大都督得到總督軍的臨時授權後,就可以獲得都督府轄區内三軍部隊的臨時指揮權。

皇帝收到消息後,會再給出正式的指揮授權,或者另外指派指揮官來接管指揮權。

也就是說大都督是負責應急處理突發性的戰鬥的。

朱靖垣知道楊遇春是真的能打,在原本曆史上還是滿幸運值的福将。

打了一輩子仗,沒有受過一次傷,全身沒有一點傷疤。

這輩子的經曆通常堪稱傳奇,到目前爲止也還沒有受過傷。

大概清理巴巴裏海盜的事情,不但不算是罪孽,反而可以算是功德。

在大都督之下,五大都督府都有陸軍、海軍、空軍三個軍種都督。

軍種都督原本默認是中将,現在可以是中将,也可以是上将,看資曆和年齡。

朱靖垣讓中軍都督府現任海軍都督退休,讓現任海軍副都督陳化成升任海軍正都督。

再把大食國海軍都督關天培調回來,當中軍都督府的海軍副都督。

陳化成年輕的時候軍功卓著,剛滿三十歲的時候就升到了上校軍銜。

在殷洲配合朱靖垣的計劃,去接管了美國人的防線,停止了拿破侖的自行車閃電戰。

今年雖然隻有四十四歲,但是在上校基礎上,按照年齒累積了十四年,正常情況下也該晉升到中将了。

朱靖垣對于這種通過兩世驗證的将領向來是非常慷慨的。

這次直接給他再升一級,直接提到上将軍銜,到五十多歲的時候應該就能當元帥了,退休再封個伯爵爵位。

關天培更年輕,今年也才三十九歲。

同樣在世界大戰期間積累了基礎功勳,二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是少校鎮撫了。

按照年齒積累十五年,也有資格晉升到少将了。

關鍵是,關天培還是朱靖垣的第一任專職護衛武官首領。

後來按照朱靖垣的計劃,在大食國從無到有的建立起了一支海軍艦隊。

朱靖垣現在直接給他中将軍銜,讓帶着大食國海軍并入中軍都督府,當海軍副都督。

最後,把當代黔國公沐永福從海外調回來,擔任中軍都督府空軍都督,軍銜升上将。

沐永福原本是陸軍,曾經負責接收切薩皮克半島,也算是在朱靖垣手下幹過活兒。

他的身份資曆都完全足夠當一個都督府的軍種都督。

朱靖垣對中軍都督府高層調整到此爲止,其他的大部分軍官仍然該幹嘛幹嘛。

然後批準了新天府皇莊的總督軍退休申請,讓曾經負責組織對播利瓦勢力全面進剿的督軍朱學塹去接任,軍銜同樣升到元帥。

給曾經留下過一些印象的陳紹鴻升一級軍銜,提到中将。

其他海外各都督府的官職中,有高級将領調到中軍都督府留下的職位,就讓都督府按照流程提出人選,經對應三軍部審查,提交給皇帝批準後任命。

其他沒有調整的都督府軍官暫時全部維持原狀。

軍隊方面的奏疏的最下面,放的是東西廠和錦衣衛的奏疏。

東西廠和錦衣衛都屬于廣義上的武官系統。

東廠都督名叫錢興,目前還不到退休年齡,以前也沒有什麽過錯,也就繼續留任了。

不過西廠都督已經六十四了,朱靖垣就批準了他的退休。

然後任命曾經在殷洲出過差的呂亮擔任新都督。

錦衣衛都指揮使也該退休了,朱靖垣就讓應天府錦衣衛指揮使接任,然後把在大食國蒙縣當過護衛隊長的韓鐵柱提到少将,去當應天府錦衣衛指揮使。

朱靖垣自己本人的貼身衛隊的軍官,仍然由最初跟着朱靖垣的關天培所部士兵出任。

普通士兵從大食國移民子弟,大明航空公司子弟,大食服裝商行子弟中挑選。

朱靖垣自己的産業的工人和管事待遇一直是全世界最前列的。

這些人全家都在朱靖垣的産業工作。

用這些人家的孩子給自己當親衛隊是最放心的。

現在再把應天府錦衣衛交給韓鐵柱,把本土的駐軍交給楊遇春和朱簡烣。

朱靖垣對大明本土的武裝力量掌控就比較踏實了。

(本章完)

追書top10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道詭異仙 |

靈境行者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深海餘燼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詭秘之主 |

誰讓他修仙的! |

宇宙職業選手

網友top10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苟在高武疊被動 |

全民機車化:無敵從百萬增幅開始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說好制作爛遊戲,泰坦隕落什麽鬼 |

亂世書 |

英靈召喚:隻有我知道的曆史 |

大明國師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這爛慫截教待不下去了

搜索top10

宇宙職業選手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靈境行者 |

棄妃竟是王炸:偏執王爺傻眼倒追 |

光明壁壘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這遊戲也太真實了 |

道詭異仙 |

大明國師

收藏top10

死靈法師隻想種樹 |

乘龍仙婿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當不成儒聖我就掀起變革 |

牧者密續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從皇馬踢後腰開始 |

這個文明很強,就是科技樹有點歪 |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重生的我沒有格局

完本top10

深空彼岸 |

終宋 |

我用閑書成聖人 |

術師手冊 |

天啓預報 |

重生大時代之1993 |

不科學禦獸 |

陳醫生,别慫! |

修仙就是這樣子的 |

美漫世界黎明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