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四級行政區劃本身效率就差之外,地方的第一級行政區劃行省的規模過大,權力也過大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元朝到最後都隻能算是個草原政權,始終都沒有完全控制中原地區,也沒有完全融入中原地區,就像傳統中原王朝也始終都沒有完全控制草原一樣。
元朝其實沒有必要實行四級行政區劃,最多用清朝的三級半模式就能管得過來了。
清朝本來是省府縣三級,後來增加了道員這個中間層,是省的派出機構,根據實際情況任職,并不完全固定,類似于現代的專員。
但是現在大明的疆域規模,已經遠遠超出了清朝和清朝的規模,比包括他們在内的所有傳統神州王朝都已經高了一個數量級了。
大明現在已經跨過了臨界點,現在已經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
要麽增加行政區劃層級,要麽再次封邦建國,要麽給地方放權自治。
增加行政區劃的參考對象其實元朝,封邦建國的參考有之前的大明或者漢朝。
地方自治的參考對象是朱靖垣上輩子的美利堅。
美利堅聯邦之下有五十個州,正常規模的州通常都有幾十到上百個縣。
德克薩斯州下屬的縣最多,有兩百五十四個。
州和縣之間沒有中間層級,是事實上的兩級行政區劃。
美利堅能夠維持兩級區劃的基礎,是全面的徹底的原生态的地方自治制度。
美利堅上級政府,是多個下級地方機構協商組成的機構。
下級地方機構是政治的主體。
上級機構反而隻是類似協會的公共協調平台的角色。
紐約這種特大城市,是城區的幾個縣聯合起來,設立了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
這個紐約市政府根本就不是東方式的府衙。
美利堅的州政府無權調整縣的行政區劃,除非縣本身同意。
聯邦政府對州政府亦然。
州與州之間長期存在未定州界,甚至發生過争奪土地的戰争。
密歇根州因爲早期人少,被印第安納州欺負,讓出了一部分密歇根湖邊的土地。
密歇根同時欺負人更少的威斯康星,在湖對岸的威斯康星州開拓的土地中要了一大塊。
與此同時,威斯康星還向明尼蘇達和伊利諾伊州割地,屬實是大湖區的大冤種。
對于這種級别的内戰和争執,聯邦政府也隻能出面調停。
城市和縣政府财政破産的時候,州政府和聯邦政府也沒有救助的義務。
如同企業一樣自行破産重組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這種自治傳統,其實發源于英國的殖民地管理政策。
殖民地的開拓本身,早期就存在大量的商業化的元素,也存在着多種多樣的模式。
除了王室自行開拓的土地之外,商業公司乃至移民自己建設的殖民地,同樣爲數不少。
英國本土人口又少,英國王室經過了資産階級革命,權力已經受到了限制。
面對情況複雜而且廣闊的殖民地,王室和朝廷都不可能完全直轄。
所以英國主動去适應殖民地的制度,主動推動殖民地建立地方議會,推動地方自治。
但大明的政治傳統與英國和美利堅都截然不同。
正在撤藩設省的大明朝廷和皇室,都不太可能願意回去繼續分封。
神州王朝也沒有主動給地方放權自治的傳統。
這個念頭冒出來的時候,朱靖垣突然想到了自己第一期的施政實訓其實是鄉鎮級别。
神州本土不是完全沒有地方自治傳統。
在世祖皇帝重建大明之前,除了太祖皇帝朱元璋在世的時候,曆代封建王朝絕大部分時候都是皇權不下鄉的狀态。
地方上其實是鄉紳自治狀态。
也就是說,神州傳統上也是有地方自治的,隻不過是在縣級以下。
到了世祖皇帝之後,正式将鄉變成了官方的行政級别。
現在的大明實際上已經是省府縣鄉四級了。
所以現在似乎又多了一條路。
撤銷直轄鄉,退回到皇權不下鄉狀态。
朱靖垣稍微動了這個念頭之後,就迅速的把它打消了。
皇權不下鄉,本質上是統治能力低下,不是不下而是下不去而已。
現在已經能夠下鄉了,沒有自己放棄的道理。
隻有皇權下鄉,皇帝與底層百姓之間,才能勉強建立起最基本的聯絡。
才能讓官僚體系和民衆互相制衡,減緩官僚體系腐化的速度。
所以最終還是要增加行政區劃級别。
隻不過具體要怎麽加,仍然是一個大問題。
朱靖垣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面,沒事的時候就在考慮這個問題。
考慮了半個月之後,朱靖垣最終覺得,這件事情還是得折中處理。
雖然中央或者上級派出機構,很有可能會在實際工作中,逐步變成事實上的地方機構。
但早期确實能夠以派出機構的形式運轉很長時間。
理論上大明是沒有“省級”行政區劃的。
例如山東的正式官方稱呼,是“山東等處地方”,沒有這一級機構。
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三個機構是并立的,而不是名義上不存在的省級衙門的下屬機構。
所以在仁武朝之前,大明事實上的三級區劃,但名義上是兩級行政區劃。
現在要做行政區劃調整,可以把“省”落實下來,然後在省上面再加“半級”。
雖然原有曆史上沒有可以直接參考的對象,但是自己可以把出現過類似問題的國家和王朝的解決方案放在一起,整合出針對當前局勢的建議。
又仔細考慮了小半個月之後,朱靖垣終于開始正式寫給父親的回複。
首先,建議在這次行政區劃調整中,将“等處地方”的官方稱呼正式定爲省。
民間和官方乃至禦前會議上,皇帝和絕大部分官員,日常都是以省稱呼“等處地方”。
隻是在正式文件中仍然用三司和等處地方之名而已。
與其繼續實際和公文系統分離,不如将公文系統順應現實情況,方便百官和百姓。
如今的大明已經不需要忌諱曾經的大元朝了。
不需要使用“行省”的稱呼,大明可以直接用一個“省”字即可。
同時,爲了減少名稱改變帶來的影響,省級機構可以繼續使用三司和巡按禦史等稱呼。
其次,我個人支持在南北直隸正式建省,支持合并部分規模過小的本土省份。
海東省可以并入福建,交趾省可以并入廣西,朝鮮兩省可以合并,日本四省可以合爲兩個。
但不宜将合并省份作爲減少直接管理的省份的主要手段。
廣東、廣西、交趾三省合并規模就太大,久而久之必然要在省下設次級機構,那才是重複前元舊事呢。
然後,本人的建議,可以考慮将所有省份劃分成十個左右的大區域,安排對應的十足左右的中央派出機構,分别負責各大區域的主要事務。
這個大區域的稱呼,可以參考唐代都護府,或者直接用漢代“西域”的“域”。
例如鮮卑都護府、南洋都護府、天南都護府、天竺都護府、大食都護府、墨洲東域、墨洲南域、墨洲西域、殷洲南域、殷洲中域、殷洲東北域、殷洲西北域。
以後中央衙署直接與各大域派出機構對接,降低中央衙署需要直接處理的事務數量。
派出機構的組織方式,可以參考原有的布政使司的官僚體系,或者是唐、宋兩代的道、路兩級機構的官僚體系。
軍務、政務、刑獄、禦史四個系統分開,各自獨立且都直接向中央衙署負責。
最後,大明本土可不設都護府或者大域,本土省份由中央衙署直轄。
本土省份的身份類似以前的直隸府。
整個區劃調整之後,相當于将仁武朝之前的大明的行政區劃整體擴充一個數量級。
直隸府變成了直隸省,其他省份變成了大域或者都護府。
兩京十三省變成了一京十二域。
行政區劃調整茲事體大,個人的這些設想隻是一個思路和方向,具體如何規劃和實施還需要父皇和老先生們讨論決定。
朱靖垣把自己的想法發往了大明京師。
無論京師的衙門忙到什麽程度,朱靖垣本人的消息的優先級始終都是最高的。
這封報告沒有任何遲疑,被轉碼出來之後就直接送到了大明皇帝朱簡炎的面前。
朱簡炎看完之後沉思了許久,然後讓人去召集自己的主要幕僚,也就是大學士們,以及幾個最爲重要和熟悉的尚書過來讨論。
其實大明中央衙署内部,另外一項改革也已經越來越緊迫了。
随着中央衙署的數量越來越多,皇帝自己也很難一下子叫上所有尚書的名字了。
在原本的曆史上,明清兩代将近六百年間,中央衙署長期保持六部的格局,頂多是再加上其他幾個重要機構,總數量通常就在十個左右。
現在的大明皇帝要面對的同級官員數量已經超過了五十個。
以至于在不是特别正式的場合,大明皇帝想要提前不公開的讨論某些事務,咨詢某些事務的處理和應對方法的時候,再次開始習慣性的依賴于自己的大學士幕僚們了。
外朝的尚書們能不能收到通知參加讨論,嚴重收到其在皇帝腦海中的印象是否深刻。
就比如說朱簡炎出身鴻胪寺,現在的鴻胪寺卿沈複是他曾經的副手,本來鴻胪寺卿的主要任務是外交,但是在這種内部咨詢讨論會議的時候,朱簡炎通常都會叫他過來。
此時,朱仲梁時代的工部尚書鄒炳泰、兵部尚書劉權之、戶部尚書王念孫都已經退休。
禮部尚書黃钺,軍機大臣戴衢亨都還在,但今年也已經年滿六十歲了。
其他的各部尚書也都已經撤換了一大半。
曾經在大食國當過北墨布政使的盧蔭溥,幹滿了一屆布政使之後直接升任戶部尚書了。
雖然現在的戶部尚書不管财政和稅收了,隻管民政和戶籍,重要性相比傳統的戶部大幅度的下降。
但畢竟也是暴露了傳統六号名号的部門,被高級官員視爲榮譽地位更高的地方。
而盧蔭溥今年才剛滿五十歲。
現在朝堂上很多官員已經意識到,除了曾經跟過朱簡炎自己的官員升職很快之外,曾經在朱靖垣的手下幹活的官員升職也很快。
主要是在朱靖垣首先幹活也容易給朱簡炎留下印象。
所以新任戶部尚書盧蔭溥,也收到了這次的通知,一起到文淵閣參加會議了。
在相關人員趕過來的過程中,朱簡炎安排自己身邊的文書,簡單處理了一下朱靖垣的文件内容,将其中的主要建議打印出來幾份。
等到這些官員趕到,各自行禮之後,朱簡炎讓人把打印好的文檔發了下去:
“這是靖垣關于目前朝廷遇到的困難的看法和建議,諸位覺得如何?”
跟朱簡炎最熟悉的沈複最先開口了:
“殿下的想法……還是一如既往,乍一看非常的出人意料,但是仔細考慮就會覺得頗爲合理,關鍵是讓人難以置信的老成持重。
“大家都知道,減少行政級别能夠提高行政效率,但實際操作中卻往往事與願違。
“三國兩晉南北朝幾百年間,割據政權征戰不休,大量的州部郡縣反複易手割裂,讓州部郡縣的數量激增到了泛濫的程度。
“隋文帝統一天下之後,開始撤并州部,減少郡縣數量,這是符合趨勢的。
“但是隋炀帝意圖撤銷州部,隻保留郡縣兩級行政級别,卻明顯屬于好大喜功了。
“到了唐代不得不設立監查道,宋代也繼續設置路,形成事實上的三級區劃。
“如今我大明的疆域,已經十倍于漢唐,就算是三級區劃也已經無法支撐,故而增加一級行政區劃,也是非常合理的選擇。
“臣以爲大食親王殿下的建議可行。”
戶部尚書盧蔭溥,作爲職能高度相關的官員,跟在沈複之後開口了:
“殿下的建議,相當于将傳統大明的區劃整體放大,同時将本土列爲朝廷直轄區域,
“遷就實際情況的同時,又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改動,這的确是老成持重的方案。
“臣也以爲可行,應當盡快着手進行調整,減輕朝廷各部衙署的負擔了。
“不過仍然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大域的官員品級如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