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農忙也過了,大夥兒好好喝一杯!”林國梁笑着給大夥兒倒酒。
林蘭看到瓶上的商标寫着全興大曲,像這樣的一瓶大曲酒也才快把錢一瓶,覺得這年頭的酒是真的便宜。
大夥兒都覺得好喝的也才八九毛一瓶,茅台好像也才幾塊錢一瓶。
想到以後茅台動不動就上千一瓶,現在要是有錢買幾十件茅台、五糧液藏起來以後也能值不少錢。遍地黃金可惜沒錢。
何向華端起酒笑道:“這酒好喝!”
吳淑芬笑眯眯的看着他:“家裏老頭子就愛喝兩口,他說這個好喝。”
“我老漢也愛喝。”趙德海笑道。
楊美華夾了一塊椒麻雞吃下:“好吃,麻辣味剛合适,還比我們做的鮮。”她說着轉頭看着吳淑芬,“親家母,您涼拌的椒麻雞咋比我們拌的鮮啊?”
吳淑芬笑道:“可能是加了雞湯,放了白糖的原因。拌素菜也可以放點白糖提鮮。”
楊美華連連點頭:“下次涼拌菜我也放點白糖進去。”
何向華瞥了她一眼:“你好好跟親家母學學,不要老是大雜燴,亂炖。”
楊美華白了他一眼:“有人煮給你吃都不錯了。”
老太太笑道:“就是,嫌東嫌西的,以後就給他吃洗碗水。”
幾個女人笑了起來:“就是,老實有好吃的,不老實吃洗碗水。”
何向華歎道:“現在的女人惹不起啊!”
“對頭!”趙德海深有體會。
林國棟笑道:“是啊!以前連桌子都不能上,現在是當家做主人了。”
老太太和吳淑芬慢慢吃着,笑眯眯的看着他們。
幾個女人喝了一小口酒,就開始吃飯。
男人幾口酒下肚就熟絡起來,擺起龍門陣天南地北的海吹。
楊美華和楊麗英家的孩子的教養都很好,小方桌上三個大姐姐把兩個小的照顧的好好的。
老太太和吳淑芬坐在椅子上笑眯眯的說話。
楊麗英和楊美華去豬圈裏看了看了兩頭小豬,又去後面竹林看那些小雞。
楊美華連連誇贊林蘭娘家得力,連小豬都舍得送來。
林蘭自嘲笑道:“是我不争氣,父母養我這麽大,小豆子都四歲了,我沒孝敬過他們一次還要他們操心。”
楊美華笑着點頭:“我媽說養兒女就是前世欠的債,報恩的少,讨債的多。說給我們兩姐妹辦嫁妝,就把他們的棺材本都貼進去了。”
楊麗英羨慕的看着兩人:“我老漢媽就不,一門心思全是楊老幺。我姐妹三個結婚,陪嫁全是彩禮辦的,姐妹三個心裏也怨他們,覺得他們重男輕女、兩手攤不平。
成家後和隊裏有的女的比起來,才覺得他們比那些賣女兒幫兒子的好太多了。”
楊美華點頭:“是啊!就像隔壁張亞珍,陪嫁一樣沒有不說,彩禮一分錢都沒還回來。她婆婆在的時候,說她是張家花錢買的。”
林蘭笑道:“老話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都和好的比,日子就沒法過了。”
楊麗英點頭:“你說的對!”
楊美華笑嘻嘻的看着她:“林蘭,看到你我總算明白,士别三日當刮目相看,是啥意思了。”
林蘭笑眯眯的挽着她:“美華姐,你這是在誇我還是貶我啊?”
“誇你,誇你!”楊美華嘻嘻笑道。
楊麗英也笑了起來:“我覺得也是。”
酒足飯飽後,兩家告辭離去,老太太和何向華一家也回去了。
林蘭母女收拾好,林國梁兄弟倆把桌子擡去還給了老太太。
林蘭去舀了大白豆和胡豆泡在盆子裏。幾口木盆還是林國梁兩兄弟帶來的。
夜裏,吳淑芬又叮囑了林蘭幾句,母女倆才睡了。
第二天一早,林蘭一早起床,炸了些蘭花豆裝在牛皮紙袋裏。
吳淑芬起床見了嗔怪的笑道:“叫你不要炸,留着賣錢多好啊!”
林蘭笑了笑:“錢又賺不完,您帶回去給爸下酒,給侄子侄女吃。”
吳淑芬欣慰的看着女兒,高興的把蘭花豆裝進夾背裏。
母女倆煮了飯,幾人就着昨晚的剩菜吃了,喂了豬、把小雞趕到竹林。
吳淑芬和林國梁兄弟推着雞公車準備往回走。
林蘭和小豆子把他們送到巷道口,小豆子拉着舅舅和外婆,舍不得放手。
吳淑芬慈愛的摸摸他的腦袋:“乖孫,外婆走了,你在家要乖!”
小豆子戀戀不舍的點頭:“嗯!你們回去耍幾天就來哦!”
林國梁笑着點頭:“大舅下次給你做一把木槍。”
“二舅給你做彈弓。”林國棟說道。
小豆子點點頭:“謝謝大舅、二舅。”
“二舅抱咱們豆子騎大馬!”林國棟接過他抱着他騎到脖子上,小豆子咯咯笑了起來。
林蘭看着三人,也不舍得他們離開:“媽,大哥、二哥,端陽我帶小豆子回家。”
三人點頭,吳淑芬叮囑道:“睡前把門關好,早點睡,警醒一點。”
林蘭連連點頭:“知道了。”
林國棟把小豆子抱下來,給林蘭抱着,三人轉身走了。
“外婆,大舅、二舅……”小豆子看着走遠的三人,哇的一聲哭了起來。
林蘭柔聲哄他:“小豆子乖,端陽節媽媽帶你去看外公、外婆。”
小豆子止住哭聲,吸吸鼻子:“媽媽,端陽還要好久才過?”
林蘭笑道:“六一兒童節過了不久,就是端陽節了。”
下豆子又問:“六一兒童節還要好久?”
林蘭揉揉他腦袋:“咱們回去看日曆就知道了。”
“噢!我們回去看日曆去。”
“媽媽背你。”林蘭背着小鼻頭紅通通的小豆子回家,帶他看了日曆,端午節還有一個多月。
小豆子一聽還要一個多月,也不吵鬧,帶着大黃去院子玩去了。
林蘭換了出工穿的衣服,看到枕頭下壓着十塊錢,正是她讓吳淑芬買菜買酒的錢。
她紅着眼眶,想到她在這的幾天,就沒一刻閑着,小豆子的新衣褲、鞋子,她的鞋子,還有折的紙袋把東廂房的床都堆滿了。
父母就是這樣,對子女永遠都是誰弱就幫誰,殊不知卻養成弱的子女懶惰思想,經常能有父母的資助,本來就懶惰的人更不想自己去奮鬥了,就成了人常說的越幫越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