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不收回馬探報,在确認了清軍真的退走的之後。
孫傳庭領着浩浩蕩蕩的大軍從泺口鎮移師抵達濟南城西。
孫傳庭帶領大軍到來,再度在濟南城中引起了波瀾。
身爲山東布政使的張秉文協同着山東巡按禦史宋學朱,領濟南城中大小官員出城相迎,道路的兩側站滿了前來的迎接的士紳百姓。
甚至連德王府都派來了使者,帶着用來犒軍的牲畜和糧米。
若非因爲礙于藩王的身份,擔憂引起不必要的猜疑,隻怕是德王都會親自出城相迎。
朝庭的律令制度是嚴禁藩王及宗室參與軍政之事,不過濟南一戰仍然有不少德王宗室沖破藩禁,加入守城的隊伍。
在數百年間安逸的生活之下,縱使是有無數的人在其中沉淪,但是在危難之時,仍然有人保持着血性。
陳望也站在隊列之中,在城外迎接着帶領着大軍到來的孫傳庭。
孫傳庭禦下嚴厲,對于貪贓枉法的官紳不假辭色,但是對于能吏百姓卻并不苛刻。
從陳望傳去的信中,孫傳庭也得知了濟南城中的境況。
因此在這最後的一段路,孫傳庭下了馬與濟南衆官一路步行入城。
清軍圍攻濟南城九個晝夜,濟南城中兵微将寡,但卻上下一心。
硬是以三千弱卒,十萬民夫守住了清軍猶如潮水一般的攻勢。
官員在前将校用命,軍民一心前赴後繼,城中死傷者兩萬餘衆。
城中數萬戶的人家,如今家家戴孝,戶戶披麻,一眼望去滿城的素缟。
孫傳庭舉步走在濟南城的道路之上,迎着一道道充滿感激的眼神,看着一片片跪倒在地的百姓,心中五味雜陳,隻感覺有什麽東西堵在心口一般,難以言喻。
他突然就明白了很多的事情,明白了很多的東西。
在泺口鎮,那曆曆在目的慘狀,讓他明白了盧象升的堅持。
而在這一刻,孫傳庭終于明白了爲什麽盧象升明知事難爲之,卻仍然選擇孤軍深入。
楊嗣昌高居于廟堂之上,對于他來說一城一地的百姓,一營一部的軍兵,都隻不過是一張張冰冷無情的白字黑字。
但是盧象升不是楊嗣昌,他自始自終都站在泥濘的土地之上,跟着他所愛護的百姓站在一起。
盧象升在宣大,在北直隸,眼睜睜的看着慘狀發生在一起。
或許盧象升心中也曾經有過猶豫,或許盧象升心中也曾經有過遲疑。
勝率渺茫,是否真的應該暫時避開鋒芒,保存實力。
但身爲邊臣,身爲督撫,肩負着守境安民之則,卻無力阻止東虜的肆虐和破壞。
眼見着一個個昔日繁華的城池化爲廢墟,眼見着無數的百姓慘死,橫屍于荒野丘墟之上,這讓盧象升如何能夠泰然處之,安坐于營壘之中?
誠如盧象升所言:
國家危難,安能置身事外?
百姓受苦,安能坐視不理?
……
楊嗣昌的籌謀,盧象升何嘗不知。
若是盧象升願意低下頭顱,遵從楊嗣昌的安排,那麽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但是盧象升這樣高傲的人,怎麽會願意屈下自己的頭顱,坐視國家的危難,放任百姓受苦受難。
天子的猜疑,同僚的攻讦,朝堂的污蔑,最終逼迫着盧象升走到了絕路。
在進往賈莊的那一刻,盧象升其實就已經預知到了可能發生的一切,預見了自己的敗亡,預見了自己的結果。
但是盧象升還是義無反顧帶領着僅剩的軍兵,進往了巨鹿的賈莊。
在南宮的郊野,三郡的父老冒着風雪,背着口袋,拎着布袋,身穿着單衣,骨瘦嶙峋卻還是将家中僅存的糧食送來。
在危難之時,宣府、大同、山西三鎮的軍兵,仍然願意追随着他。
他不能對不起他們……
……
濟南城中血氣彌漫,呼吸之間盡是鮮血腥臭味。
孫傳庭行走在街道之上,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向着前方走去,每走一步便感覺腳步更爲沉重一分。
走到最後隻感覺自己的雙腿如同灌滿了鉛石一般承重。
無數雜亂的念頭在孫傳庭的腦海之中萦繞。
孫傳庭在想一件事,如果他沒有領兵及時趕到,如果他沒有能夠驅走清軍,等到濟南城破的時候,城中這數十萬百姓的命運将會如何。
孫傳庭通過了甕城之後,改變了原定的計劃,沒有繼續深入城中,而是順着馬道,在濟南衆官不解的眼神之中登上了濟南的西城。
孫傳庭沒有讓濟南的衆官跟随,而是讓其各回官署,借口說清軍北上,不久他也要率兵離去,追逐清軍,但是眼下糧草牲畜不足,請求調撥一些軍資糧草。
濟南衆官自然是沒有拒絕孫傳庭的請求,濟南城中糧米充足并不缺乏。
孫傳庭領軍到來解圍,入城的軍兵紀律嚴明,毫無擾民之舉,他們也都在看在眼中。
其實很多的時候,真的不能全怪一些守城的官員不放軍兵入城,以緻于軍兵寒心。
因爲這個時節,很多軍隊軍紀敗壞,入城之後造成的災禍甚至不比流寇禍亂的要輕。
害群之馬的可怕之處,正是在于它驚人的破壞力,能夠将彼此之間的信任快速摧垮。
一個正直能幹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群體可能會被吞沒,而一個無德無才者能很快将一個高效的人群變成一盤散沙。
一支軍紀敗壞的軍隊,造成的影響和破壞,足以使得所有所有的軍隊不被其他人所信任。
濟南的衆官被屏退,但是陳望并不在被屏退的衆人之列,他也跟着孫傳庭一起登上了濟南的西城。
祖寬、賀人龍兩人跟着孫傳庭一起入城,曹文诏和曹變蛟并不在其中。
大軍并沒有入城,暫時駐紮在濟南的西郊,自然是要留下一名将領坐鎮中軍,曹文诏現在留守軍中統籌各項事務。
曹變蛟則是領着輕騎在外,尾随着北撤的清軍,監察清軍主力的動向。
清軍主力北上,他們自然是不可能長留濟南,隻等補充些許的糧食就要立刻轉道北上進往德州。
陳望和兩人一起跟着孫傳庭登上了濟南的西城。
到了西城上後,孫傳庭也沒有讓他們再跟随,不知道爲什麽,隻帶了兩名親從便登上了因爲戰火已經有些殘破了的城樓。
剩餘一衆跟随着孫傳庭登上西城的親衛還有将校,都被留在了城樓之下,這也給了幾人說話的時間。
“這幾仗打的真是叫人痛快!”
賀人龍一雙虎目泛着兇光,連番的勝仗讓其頗爲意氣風發。
“正好也叫某些邊鎮的軍将,見識一下我秦軍本領。”
賀人龍的目光微斜看向一旁的祖寬,冷哼了一聲。
賀人龍性格直來直去,有什麽話便說什麽話,向來不喜歡遮掩什麽。
不過賀人龍也并非純粹的莽夫,他也清楚面對有些人的時候,有些不能說。
比如在面對着洪承疇和孫傳庭的時候,他就知道應該怎麽說話。
但是祖寬并不再那些人之列。
祖寬和他一樣都是營将,但他是陝西三邊重鎮的總兵,而祖寬隻不過是關甯的一個副總兵。
副總兵和總兵之間職銜隻低一級,但是無論是權柄還是地位都是天差地别。
像陳望這也以副總兵的職銜統領一鎮的少之又少,也就是新建的營鎮和小規模的營鎮才是副總兵作爲主官。
祖寬神色冷冽,眼眸深處有精芒閃動。
賀人龍執尚方劍,居高臨下喝問他的場面還曆曆在目。
對于賀人龍的挑釁,祖寬并沒有回應。
陳望的目光從祖寬的臉上一掃而過,兩人之間爲什麽會起争執陳望自然是心知肚明。
不僅僅是因爲泺口鎮一戰,祖寬心懷退意,更多是遼鎮和其他軍鎮之間的積怨。
多年以來,遼鎮拿着最多的銀饷,養着最多的兵丁,卻一直徒勞無功。
而其餘邊鎮就像是小娘養的孩子,别說什麽武備了,就是軍饷都難以發齊。
遼鎮的軍兵大多披甲,披甲率高的可怕,編制内的正兵幾乎人人披甲。
而陝西三邊的營兵,發下來的甲胄基本都要比遼鎮用的低一個等級,披甲率也并不高,一般來說隻有隊一級軍官能穿戴完整的布面甲,普通的軍卒大半是各式的甲胄混搭,甚至幹脆沒有甲胄可戴。
“捷報通傳京師,陛下絕不會忘記我等兵将奮戰之功。”
陳望雙手抱拳,開口道。
“不過各鎮的營兵也都在出力,賈莊一戰,宣府、大同、山西三鎮的軍兵随盧督臣奮勇作戰。”
賀人龍可以不顧及祖寬的臉面,但是陳望不能不顧及。
賀人龍是總兵,他隻是副總兵。
陳望知曉自己的根基尚淺,自然要和遼東的軍将打好關系。
而且他也是遼人,這個時代的人極重鄉土之情,不重鄉土之情的人會被人打上不好的标簽,所以于情于理陳望都要爲祖寬申辯一二。
“關甯兩鎮的軍兵一路以來,連阻東虜,京師郊野與東虜大戰數陣。”
陳望微微擡頭,目光越過賀人龍,看向遠處,輕歎了一聲。
“賀總兵,祖總兵兩人久爲營将應該都知道,很多事情并非是我等營将可以做主。”
“我等營将遇到很多事情都無能爲力,力戰無功的事情反而遭受苛責的事情再不過稀疏平常。”
陳望向着左右看了一眼,輕聲道。
他沒有順着賀人龍的話語接着說下去,因爲無論怎麽說都不好去接。
不過矛盾可以轉移,各鎮的矛盾可以轉移成文武對立,内外對立的矛盾。
陳望說的很隐晦,不過賀人龍和祖寬兩人自然都明白陳望的意思。
關甯軍畏懼不前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爲高起潛太過于膽怯,坐視清軍圍攻賈莊,卻不戰而逃。
而之所以畏敵退切,心懷保存實力的原因也是因爲賞罰不公。
來回奔波,不斷往返,兵疲将乏,戰勝無人論功,敗亡則将罪責盡數按于其身。
朝廷是非不明的時候太多太多,苦戰無功損兵折将,還要被治罪。
但是避敵不戰,隻要兵馬不失,實力未損,朝廷卻不會輕易懲戒斥責……
有時候,真怪不得很多軍将都懷抱着保存實力的念頭。
賀人龍這個時候也回過了些許的神來,他察覺自己的話語有些不妥,不應該在陳望的面前的說出來,他忘記了陳望也是遼人。
陳望在漢中鎮任副總兵,麾下的兵丁多是陝西人,又是曹文诏麾下的家丁。
曹文诏是大同人,就在山西,山陝一家,秦晉相好,自然是一家人。
久而久之,賀人龍下意識的便将陳望完全當成了陝西人來對待。
眼下陳望沒有附和他的話語接下去,也讓賀人龍想起了陳望好像是遼人。
賀人龍眼神微黯,陳望的話也讓他想起了往昔戰敗之時遭遇的苛責。
“陳老弟說的是……我等營鎮……”
賀人龍想要說些什麽,但是看着周遭侍立的一衆甲兵,終究是沒有能夠繼續說下去。
所有的話語在最後都化作了一聲歎息。
而站在賀人龍身旁的一臉冷漠的祖寬,此時神情也有些動容。
陳望話中的隐喻說中了他的心聲。
祖寬擡頭看了一眼陳望,眼眸之中的厲色退卻了很多。
他沒有說話,隻是擡起手雙手輕輕一抱拳,所有的一切盡在不言中,陳望同樣也抱拳回了一禮。
祖寬和賀人龍兩人之間的堅冰也随之融化了不少,氣氛也不再如同之前那般沉悶。
陳望正待繼續說話,但是一陣從上至下的腳步卻是打斷了他的話語。
“陳總兵,督師有請。”
陳望神色疑惑,向着祖寬和賀人龍看了一眼,從兩人的眼神之中,他并沒有找到答案。
“煩請帶路。”
陳望沒有多拖延,向着祖寬和賀人龍兩人拱了拱手,而後對着那下來傳話的親從說道。
“陳總兵,請。”
那親從淡淡一伸手,而後站在前面又往城樓上走去。
陳望跟在那親從的身後,順着樓梯登上了城樓。
城樓的頂層,穿戴着一身绯色文官袍服的孫傳庭此時站在欄杆之前,背對着樓梯的方向,負手而立看着遠方。
“末将陳望,叩見督撫。”
陳望上前了一步,恭敬的行了一禮。
孫傳庭聽到聲音,也同時轉過了身來,而後輕輕的招了招手。
陳望神色微動,順着孫傳庭的手勢走到了近前。
站在孫傳庭的旁側,陳望也從孫傳庭的口中得知了孫傳庭召他前來的原因。
就在昨日,孫傳庭在軍營之中接到诏書,诏書任命他爲保定總督,總督保定、山東、河南三省軍務。
與此同時,洪承疇也被調任爲了薊遼的總督,統領遼東事務……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洪流裹挾着個人的命運奔騰向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