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城裏人貶爲奴隸也是打一批拉攏一批。
隻不過前來探查情況的黑旗之人看着起義軍中諸多災荒饑民,心頭滿是遺憾。
本想着全是奴才的。
結果隻有不到萬人,裏頭還不少老弱病殘。
雖然這個冬日往黑旗湧的人很多。
但聘請長工終究不如奴工好使喚。
能節約的成本必須節約。
朝鮮内部的大災對當地底層人口造成的影響算是被起義軍給全盤接收了,不大的地方都知道隻要向北逃荒跟着起義軍就有活路,使得地方上爲了北上求活,各種小規模動亂不斷。
而這些北上的災民也确确實實的活了下來。
朱由檢得知起義軍如今的規模之後,也不得不提前規劃這些人口将來的聚居地。
畢竟他們的抵達将會使得朝鮮人将會超越漢人,在短期内成爲黑旗内部人口最多的族類,且一次十萬人的規模,也将是黑旗迄今爲止規模最大的移民隊伍。
即便是南邊正在路上的漢人,在單次規模上也比不得這朝鮮起義軍。
之前說了大明也有災。
但由于國土面積大,加上地主老爺們在此時也一個勁兒收納奴仆長工,兼并土地,隆武朝廷也在努力運轉自己臃腫的朝政想要對地方進行赈濟,所以災民想要彙聚并形成規模相對較難。
即便如此,這個秋冬大明境内還是出現了大大小小十幾股反賊,以及數不清的流離失所的災民。
也好在有大順大西在前頭,地方上對反賊的反應很是迅速,沒能讓反賊成了氣候。
而流民嘛。
在乎他們的人不多。
朱由檢算一個。
“上船了上船了!要上船走關東的趕緊了!!”
管事的一聲吆喝,早已守候在河灘邊的臨時碼頭周邊的大批災民便騷動起來。
災民很多,将這臨清城郊的簡易碼頭裏裏外外給圍了個嚴嚴實實,亂七八糟的窩棚綿延快一裏地,騷動起來紛亂嘈雜,混亂不堪。
稍微起點風,髒臭污濁的味道就順風而來,差點把船上的人熏的兩眼一黑。
“老爺賞點吧!”
“老爺今兒還施粥嗎?”
而騷動歸騷動,運貨的大船放下闆橋,大群災民圍攏過來往船上擠,但更多的人還是在外圍哀鳴乞讨着,擠歸擠,但并未擠的太厲害。
上船的絕大多是青年男性,帶着家夥,三五成團,戒心滿滿也滿懷希冀。
闖關東。
這是近月來才在關内南方出現的新詞兒。
大災一起,山東河南慣例不能幸免。
但更糟糕的,北邊是建奴與野女真,所以如今兩地駐紮了大量的軍隊,更是加重了地方的負擔。
赈災是不能了,對老爺們來說給軍隊供應才是最要緊的,軍隊吃飽了才不會亂生事,也能将一些不長眼的難民給壓服,也就用不着赈災了。
正當災民們絕望彙聚,即将揭竿而起撞上大明兩鎮精銳和新軍這幾塊硬石頭時。
來自黑旗的商船在運河上遊走了起來。
給山東河南帶來了相對便宜些的糧食,也給了這些災民一條活路。
“往北走!去通州!黑旗王沿途施粥!隻要活着到了遼東!大片的土地等着種!滿地的金子等着挖呢!”
一聲吆喝落在饑寒交迫之人的耳中,或許就隻當聽個笑話。
自古都說遼東苦寒之地。
關外那是建奴野人。
能去嗎?
可當着吆喝聲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時,同時運河上,一船船糧食和各種貨物不斷運到山東河南時,這吆喝聲在災民耳中就悅耳起來。
更主要的是,說施粥是真的施粥。
隻不過這粥鋪子在漸漸的移動。
“還有沒有要上船的了啊!?你們記着啊!粥鋪子搬到往北二十裏的地方了!!明兒要上船的也就在那兒等着!”
災民頓時哀鴻遍野。
也爲這個,越來越多的災民水陸并進,半自願半被迫的走向北方。
廉價的糧食換開了高傑的讓步,使得災民可以順着運河通過天津進入通州。
道路是暢通的。
響應北上的人多。
但隻是想要一口稀粥吊命,并不想離開故土前往遼東的人更多。
闖關東傳的響亮,但也沒那麽響亮。
可即便如此,大量北上的人口也讓朱由檢有些始料未及,招架不住。
如果不是北上的漢人大多停留在了京師以及通州,昌平州讨生活,那麽在朝鮮的起義軍就算不得什麽事了。
“此後走到京師或通州的,一律先趕到關外讓錦州先安排,通州到錦州的船,錦州到蓋州的船不能停,朕是讓他們往遼東走,不是留在關内。
此外讓錦州與沈陽,乃至于長春一帶先行搭建營房,沒法安排的人先讓其結營而居,不能讓這些人在遼東生亂。
在山東的沿海碼頭也得速速打點好,眼下是有災情,加之山東缺糧蜀中還在打仗,等南邊回過神來漕運可能不會斷,但這些百姓肯定不能順着漕運北上,隻能走海路。
等能走海運拉人了,那和南邊的糧食貿易也得收着點了,漢民加上朝鮮人,别搞的今年咱們自家糧食不夠吃。”
和朝鮮起義軍造反不一樣,闖關東是一門長期生意,且量大管飽。
但一旦沒安置好,定然會引入大量不安定因素。
說完,朱由檢也不免啧聲微微搖頭。
有國家之别,大明百姓非一般也不會遠離故土,即便如此,北上的人也異常的多,同時因爲有一口粥吊命就不舍得北上的人也更多。
施粥是純純的浪費糧食,所以不能一直放。
不施粥會有更多的人北上,但也一定會餓死很多人。
粥鋪子慢慢向北移動,也一樣會餓死很多心存僥幸的人。
且目前‘闖關東’之說還隻在山東河南兩地泛濫。
更南方,有更多的大明百姓受苦。
可猛藥不是亂吃的。
朝鮮内部起義造反的法子不能用在大明,不管是扶持造反還是大軍南下,軍隊在大明内部肆虐時都是極易失控的炸彈。
在至少在這個冬天,隻能看着救了。
“若北上的災民裏有知文識字,願意參與這次鄉試的,也都幫扶着。”
“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