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趙佶雙目灼灼地直視這位習慣性謙虛的愛徒,露出了一個欣慰的笑容。
果然,這孩子從來沒有讓自己失望過,想必這一次也不會。
高璋斟酌了一番之後開始沉聲闡述起了自己的想法。
“師尊,我大宋有不少上了年紀的名将,戎馬一生,久經戰陣,他們的經驗十分的寶貴。”
“而我大宋西北有西夏虎視旦旦,西邊吐蕃時不時騷擾,至于北方,那遼國滅我大宋之心不死,當真可謂強敵環伺……”
而那些退下來的名将,或者是因爲多年的創傷,又或者是過于老邁。
但是他們那豐富的作戰經驗都在他們的腦子裏邊,就這麽眼睜睜地看着他們老去,實在是太過浪費。
而大宋樞密院乃是文官署理軍國大事的地方,這一塊,武将想要涉足,那自然是千難萬難。
但是換一個角度而言,樞密院如果算得上是大宋軍事戰略謀劃的重要機構。
那是不是完全搞出一個專業性以及軍事戰術針對性更強的機構:參謀院。
而參謀一詞,最早最早見于《後漢書鄧寇傳》:“其有大議,乃詣朝堂,與公卿參謀。”
這些老去或者因傷因病退下來的将軍們,都可以進入到參謀部去,至于參謀院該幹啥。
呵呵,例如大宋準備針對西夏發動一場戰争,該怎麽打,該如何打?
是不是要首先有個大緻的方向,你需要投入多少兵力,需要幾個兵團協同作戰,該當如何調遣……
“……弟子這些日子以來,也專研兵書,猶記得《孫子兵法·計篇》有這樣一段話:‘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曹魏武帝亦曾注:‘選将、量敵、度地、料卒、遠近、險易,計于廟堂也……”
#####
高璋的這些話,着實讓師尊趙佶兩眼放光,的确,樞密院是什麽地方,當年的大宋名将狄青,攜不世之功,入主樞密院。
就被天下臣工瘋狂攻讦,逼迫得仕宗皇帝也隻能無奈地退讓。
從那以後,再沒有哪位武将有機會進入過那裏。
而且就跟小高所言,樞密院之重要性,已然讓它成爲文官之禁脔。
所以那就繞開來,新設一座參謀院,而參謀院所作的工作,又與那樞密院有着很大的區别。
第一,參謀院所針對的是,過去大宋發生過的諸多戰事,以及準備開展的戰役,加以反複推演,以查缺補漏。
第二,從那武舉中先拔人材,以及從那些将門子弟裏邊擇其優者,讓他們進入到參謀院裏邊,跟随在這些大宋的名将們身邊。
好好的汲取這些大宋名将們的豐富經驗,爲他們未來走上戰場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樣的做法,不但可以爲大宋培養大批的軍事人材,同時,也可以讓那些大宋名将們老了也有發揮餘熱的場所。
再者,讓那參謀院的主官爲正二品,以總參謀長爲主官,副總參謀長爲其副,其他的官職和職能部門,等構建起來後,再增補不遲。
如此一來,即便朝中那些文官就算是叽歪幾句,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畢竟這參謀院并未侵奪那樞密院的權柄,并且又能夠讓那些大宋的名将們,有個感受天子恩榮,還能夠讓他們發揮餘熱的官署。
“好啊,好啊,不愧是朕之愛徒,哈哈哈……爲師就知道,你一定不會讓爲師失望。”
“好一個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廟堂之算,以增我大宋對外之勝率,又可讓那些名将們明白,朕記得他們,定然不會忘記他們爲朝廷建功立業。”
看着跟前的師尊紅光滿面,疾步在禦書房内行走,一邊侃侃而言。
高璋也是暗松了口氣,隻要設三司使,轉移掉那些鬥雞似的文臣們的大部份注意力,想要設立這參謀院,可以說是正當其時。
“不過,這參謀院使之重擔,朕得好好斟酌一二……”
師尊趙佶背負起雙手,開始慢慢溜達,對此,高璋自然也會随意插嘴。
很識趣地安靜坐在禦書房中,而哮天乖巧地湊到了跟前趴下。
高璋就一邊呷着茶湯,一邊撸狗,由着師尊繼續在禦書房中溜達。
好半晌,這才聽到了師尊趙佶開口道。
“不論是資曆,還是軍功,各個方面考量下來,爲師都覺得童貫更适合擔此重任,隻是,他終究是一位宦官。”
“爲師有些擔心,到時候,委任他爲參謀院使之時,阻力甚大。”
這話一出口,高璋差點就樂了,你都提名他了,然後你告訴我他是宦官?
拜托,在另外一個曆史時空,你還讓這位宦官去當了樞密院使,甚至你還給他封王好不好?
當然吐槽歸吐槽,高璋也很清楚,童貫當什麽不重要,重點是,這位老太監若是成爲了參謀院使,至少接下來數載之内,就很難脫身。
高璋毫不猶豫地慷慨陳詞道。
“師尊,弟子倒覺得,像童觀察這等征戰數十載,身經百戰的功勳之臣,又是師尊之心腹近宦。他來擔當這參謀院使,再合适不過了……”
再說了,英雄不問出處,太監不問歲數……呃,反正大概就這麽個意思,總之你老高興就好。
畢竟你在曆史上幹的昏庸之事多到了極點,才這點事,真心算不得什麽。
這麽一想,讓高璋不禁開始反思起來,莫非是因爲曆史上,師尊的底線實在是太低,導緻自己對他的各種騷操作比較寬容?
就在高璋胡思亂想的當口,師尊趙佶此刻卻露出了一個滿意的笑容。
當真不愧是朕的衣缽弟子,句句話,都讓自己那麽的順心順意。
看着他現如今那半大小子,正在那裏撸狗的模樣,嗯……快了,興許用不了太久,大宋就能夠變得不太一樣。
不管是三省九部,又或者是科舉取士制度的變化,還是那軍備改革的良性深入。
倘若他能夠将西夏解決,到了那個時候,朕,興許也就可以重複西漢之初的無爲而治之理念。
世間再無凡俗之事,想清修就清修,想搞藝術創作就搞藝術創作,那樣,當可達逍遙之境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