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正盛不得已,隻能一面固守長門國、周防國以及石見國南部,一面派人飛馳向平安京求援。
白河法皇大驚失色,可是此刻,平安京哪裏還有兵馬可以調動。
隻能下令動員諸公卿,讓他們招募兵馬保護京畿。
又發院旨,命平正盛之子平忠盛速速往倭島北部。督促東山道、東海道、北陸道等諸道豪族招募兵馬。
又匆匆派出了使節,前往宋國,責問爲何會有大宋兵馬出現在倭國的叛軍之中。
另外就是希望宋國立刻收回接納那藤原國作爲藩屬國的非法任命。
因爲那藤原國,本就是他們倭國的九州島,那隻是一群反動份子瞎雞兒亂來。
而此刻,随着那藤原忠井率領藤原國兵馬大敗倭國三萬大軍。
之後,就連那位源義親也成爲了藤原國的上柱國、山陽道節度使。
藤原氏的内部,一部份不滿意于藤原忠實懦弱和退讓的族人已然發生分裂。
甚至有些藤原氏悄悄地離開了京畿地區,繞道徑直前往出雲國,經出雲國出海,投奔那位得到了宋國承認的藤原國主藤原忠井。
而藤原氏内部的分裂,亦是讓京畿震動,白河法皇又氣又怕。
雖然藤原氏被自己再三削弱,可終究實力仍舊十分強大。
白河法皇第一時間,授予藤原忠實爲内覽(官史,類似内閣大學士),加以籠絡。
想要借此穩定藤原氏一族,至少别踏馬再出幺蛾子。
#####
雖然還不到四十歲,卻已經兩鬓飛霜的輔仁親王看着那蘇州碼頭,眼中卻沒有半點的歡喜。
有的隻是深深地憂慮,畢竟自己乃是奉了白河法皇之命前來找大宋讨要說法。
更要據理力争,讓大宋國收回成命,不再讓那藤原國作爲宋國附庸。
說實話,輔仁親王真心不看好自己的出使任務能夠獲得圓滿成功。
好在白河法皇給予了他大量的黃金、白銀、倭刀、倭扇等硬通貨。
就是希望他能夠賄賂宋國的奸相蔡京、權宦童貫,讓他們去說服大宋天子收回成命。
畢竟,能夠左右那位大宋天子意志的重要人物,就是這二位。
隻是,當自己的座船,緩緩地停靠在了這碼頭之後,就已經有官員上前來查問。
當聽聞他們乃是倭國使節團隊伍,要前往東京汴梁。
那位官員的表情似乎顯得十分的怪異。
“我大宋官家早有旨意,蘇州知州、兩浙路宣撫制置使高宣撫爲鴻胪寺少卿。專司東海諸蕃國之外邦諸務。”
“所以,倭使你就不必雲東京了,直接留在蘇州便可。”
聽得此言,這位輔仁親王也不禁兩眼一亮,開口相問。
“蘇州……高宣撫,莫非就是那位一人一騎,平定宋國江南朱氏之亂的神童狀元高璋?”
“正是,想不到,我們高宣撫之名,居然都已經傳到了倭國了。”
這位醉心于漢學,也算得上是倭國飽讀詩書的輔仁親王亦是深以爲然地點了點頭,兩眼精光大放。
既然是那位傳聞中官聲極佳,勤政愛民,又很有正義感的神童狀元。
想必他一定會站在正義的一方,爲倭國伸張正義。
這讓輔仁親王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自己這隻使節團船隊。
一想到自己這邊帶來的大批财物,越發地有了信心,不管怎麽樣,搞定這位很有正義感的小娃娃,肯定不在話下。
#####
倭國使節出現在碼頭沒多久,高璋就收到了消息,對于倭國使節會連滾帶爬的蹿過來并不意外。
但是對于他們居然已經開始在那倭島之上掐得死去活來,這才想到遣使,這樣的态度,讓高璋份外不爽利。
咋的,看不起我大宋,還是覺得我大宋不管事?
“倭國使節……居然來得這麽晚?”
“狀元公,那倭國使節此番前來,怕是來意不善啊。”
張押司一副狗頭軍師的架勢,湊到了高璋的身邊小聲道。
“這是自然,倭國遣使,必定是知曉了那藤原國與我大宋有牽扯。
說不定此番就是打定主意,想要杜絕我大宋對那藤原國的各種支持。”
看了一眼這位,高璋點了點頭,不禁有些意興闌珊,想想前段時間,身邊的狗腿子,啊呸……
身邊的心腹親随,不是皇城司主官,就是像劉锜這等大宋未來名将。
要麽就是奸相、權宦之子,好歹都是有名有姓,潛力無限的人物。
現如今呢,就一位張押司,再有就是個北宋六賊之一的李邦彥,以及事業心很強,成天捧着把尚方寶劍不樂意撒手的陸謙。
至于宗澤倒是跟自己通信頻頻,這位宗知州,現如今也在任上,做得有聲有色。
相信未來可期,總比另外一個曆史時空之時,一直被打壓要好上太多。
#####
輔仁親王終于邁步進入了蘇州知州府邸,見到了高璋這位大宋少年高官。
哪怕是對方如此年輕,輔仁親王也不敢怠慢,恭敬地朝着高璋行禮緻意,語氣也顯得頗爲謙卑。
一番寒暄之後,這才遞上了那份倭國的國書。
高璋接過了國書,打開之後,入目所見,就看到了那國書上的内容。
“日本國天皇敬問大宋國皇帝……”
高璋第一時間就将這份國書合攏,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朝着那倭國來使,輔仁親王看去。
“這就是你們倭國之主,寫予我大宋天子的國書?”
聽到了倭國這個帶着貶義的稱謂,輔仁親王不禁眉頭一皺,想要糾正,但還是決定先忍一手。
“正是,不知高少卿覺得有何不妥,還請示下。”
高璋臉色一闆,将這份國書放到了案幾上。
“你們倭國之主自稱天皇,這是對我大宋皇帝陛下的不尊重。”
“回禀高少卿,鄙國并非宋國之藩屬,故爾,此國書并無不妥……”
高璋輕彈額頭,想起來了,之前那藤原忠井就跟自己說起過這個問題。
這個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倭國,自打在藤原氏掌權開始,文化繁榮發展,力圖擺脫了對中原文化的依賴。
開始對中原王朝說不,無意與宋建立交聘關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