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廟時,因爲年年虧空,就使得内廷也跟着變得拮據,結果使得世廟朝時,内廷之意外遠多于之前。”
司禮監秉筆太監田義這時回了話,然後小心翼翼地瞥了朱翊鈞一眼。
黃勳也跟着道:“皇爺,如田公公所言,現在真要是讓元輔有總攬朝政之名,恐更便于他寅吃卯糧,而若元輔一時難以自控,隻怕還會将國帑都賺到了他王家,而朝廷自己反而虧空得非常嚴重,嚴重到将來後世之君都得向他王家或者其他權貴要錢的地步。”
田義也繼續附和道:“正是這話,皇爺不能不三思啊!”
黃勳接着也說道:“而目前有皇爺看着,還沒什麽,但若皇爺千秋萬代之後呢?後世之君就不一定看得住了。”
“你們所慮的是,既如此,那就加個任期制。”
“以後首輔不得連續超過十年任期,若十年不退,便視爲戀棧權位、圖謀不軌,天下人當誅之!”
“也就是說,朕隻給他王錫爵十年試試新方略。”
朱翊鈞見這麽多人都對王錫爵的執政思想存疑甚至滿懷不安,連内廷的大珰也如此,便知道可能天下人像郭正域一樣對讓政府适當赤字的事頗爲不安的人還是有很多。
爲了避免這種不安的心理造成更大的動亂,朱翊鈞也就将自己早就想好隻是故意未提而想着試試這些人的對策于這時候提了出來。
而且。
朱翊鈞還繼續說道:“爲避免寅吃卯糧過度嚴重,朕還要将貨币發行與經營和内閣執政分開,讓承旨官拟旨,設大明中央銀行,鑄币之寶泉局與鑄銀元劵之銀劵司,以及各大官辦銀行,皆歸中央銀行管轄!”
“内閣能發行多少認購劵,皆由大明中央銀行決定,内閣隻要籌措銀款,皆需請旨讓大明中央銀行代爲發行并決定發行多少債劵。”
“大明中央銀行隻能由軍籍出身且是執政學堂财經科出身的官僚擔任,主官爲司銀使,帶戶部尚書銜。”
朱翊鈞這麽說後,黃勳和田義皆拱手稱是,沒再勸皇帝。
他們也不可能真的敢阻止皇帝的決定。
但朱翊鈞也因爲二人的話而做了堤防,爲防止朝廷過度欠債,隻給了王錫爵最多十年的執政時間,這也算是給天下保守黨一個心安,讓他們知道,隻需要忍耐王錫爵十年,而不用擔心需要一直看着王錫爵的内閣在一個勁的欠債。
同時。
朱翊鈞這樣下旨,也算是把發行債券和印發貨币的權力從行政衙門獨立了出來。
王錫爵作爲首輔,雖然開始有提名各部院尚書都禦史之權,但王錫爵隻是行政上的首席大臣,不能想發多少債券就發行多少債券,而需要經過大明中央銀行的審定。
而大明中央銀行的司銀使是直接向皇帝負責的。
所以,這也算是一道防範的程序,也讓保守之人能夠心安不少。
不過,朱翊鈞開始讓内閣首輔有提名各部院尚書之權,也算是提升了内閣首輔的權力。
這意味着從制度上,六部尚書與都察院左右都禦史等中央官衙主官要由首輔提名才能升任。
這樣的話,這些部院主官就會直接成爲首輔自己人,至少是執政理念一緻的人。
如此一來。
首輔不用再擔心六部掣肘,尤其是吏部掣肘。
科道言官也不能說首輔是以權謀私,欺上瞞下。
因爲首輔是用天子給予的正當權力提名的部院尚書,而不是私下交易唆使皇帝下的命令。
總之,以前首輔隻能通過見不得光的權術手段才能讓部院配合自己做事,現在變成了首輔可以通過合法的手段來達到這一目的。
按照朱翊鈞給内閣首輔的提名之權具體操作流程是,如果一部尚書出缺,吏部需要将選好的名單交給首輔,由首輔提交給廷推大臣一起廷推,在廷推出主陪名單後,再由天子欽定,或者是首輔授意吏部将幾個人适合做吏部尚書的名單交給廷推大臣一起廷推,在廷推出主陪名單後,再由天子欽定。
在以前,要是遇到一部院大臣出缺,吏部尚書負責選一些合适的人,交給廷推大臣一起廷推,廷推出主陪名單,給天子欽定。
所以,朱翊鈞這一改革,相當于把原來屬于吏部尚書的權力分給了内閣首輔。
吏部尚書真正在制度上變成了内閣首輔的下屬。
雖然吏部尚書仍然有權力,負責海選可以擔任某一重要職務的大臣,但交到廷推讓整個朝廷廷推大臣們一起推選的人員名單卻要首輔篩選然後提名才可。
曆史上的萬曆中期以後,相權不明導緻整個官僚集團内鬥嚴重的主線鬥争内容就是内閣和吏部的争權。
原因就是,在曆史上的大明,吏部尚書不是内閣首輔的下級,推誰爲尚書,不需要關白内閣首輔,隻向皇帝奏禀就是,這讓很多時候,六部尚書就不是跟内閣首輔理念一緻的人。
然後,内閣首輔的處理意見,六部就會駁回,直接面呈皇帝要求用别的處理意見,造成内閣首輔在吏部尚書強勢時會沒有實權。
這也就讓内閣首輔就真的當個皇帝的高級顧問,并不能做事。
至于爲什麽首輔提名的部院大臣人選還要廷推,自然是爲了多一層篩選,防止首輔聯合吏部尚書隻用私人,而讓整個官僚集團參與篩選一下,同時也兼有替皇帝監督職能。
因爲廷推的大臣不是一個人,是有很多大臣參與廷推,自然能夠代表整個官僚集團。
而這樣經過官僚集團篩選過的部院大臣,自然也能更加得到官僚集團的認同,而能确保整個官僚集團願意去認真執行該部院大臣的改革方案。
畢竟,大明作爲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無論如何是需要整個官僚集團上下如一才能讓政策得到完美執行。
王錫爵這裏很快就看到了皇帝的這道給首輔提名之權和設大明中央銀行的诏旨,且因此愣神在原地。(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