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幔雕花的大明政事堂内,朱翊鈞這麽問後,樞密使方逢時就在這時于朱翊右側起身,然後來到了朱翊鈞面前。
接着,方逢時就奏道:“啓奏陛下,樞密院根據薊遼協守三營的南兵現有數額,在考慮了還要繼續協守薊州以及征倭的情況下,認爲可調五千南兵入親軍衛,而親軍衛新增兵額可定爲五萬。”
朱翊鈞聽後點首,接着又問張學顔:“現在歲餘折銀多少?”
“回陛下,現在歲餘折銀有三百零五萬兩。”
張學顔也再次起身回道。
接着,張居正也就于朱翊鈞下方左側起身,來到朱翊鈞面前,跟着說道:“陛下,這次增兵,親軍衛若按照樞密院議定爲五萬,而加上遼東三萬,而宣府一萬、大同一萬、山西五千的話,當合計有十萬零五千人;如此,每年增加的軍需就恰巧夠此時歲餘之數的,隻是這樣的話,歲餘将不到百萬兩,一旦哪一年有水旱大災或親王就藩等大事,就得造成這一年又入不敷出。”
朱翊鈞點首。
他不得不承認,戶部尚書張學顔明顯是真心支持官紳一體納糧當差的,要不然也不會将财政數字做的這麽恰巧。
即歲餘的國帑,剛好夠增加十來萬兵額後增加的開支,而稍有剩餘。
卻不是富餘很多,而讓皇帝産生大興土木乃至過度興兵的想法。
而這意思無非就是,支持皇帝練兵,增強自己親軍衛的實力,也支持皇帝以增加邊鎮兵額的名義收買邊鎮大将。
總之,這一切的根源都是,他張學顔支持官紳一體納糧當差的新政。
即讓皇帝看到,要想在增兵後,還大量增加節餘,就得官紳一體納糧當差,進而才能在将來做更大的事。
因爲做大事都得花錢,都得增加開支。
而不先增加收入,怎麽敢做大事?
如果換成一個不想繼續官紳一體納糧當差,也不想皇帝練兵的戶部尚書。
完全可以在統計時,把财政賬目做成歲餘不夠新增兵額後增加的開支情況,甚至可以出現像曆史上有些大臣們會讓皇帝隻看到歲入雖然很多但歲支也很大而以緻于虧空仍舊存在,皇帝仍需節儉的情況。
這樣的話,皇帝别說想練兵增兵,還應該縮兵裁撤廠衛才是,同時還該加饷,似乎不加饷,國家财政都要崩了。
所以,替皇帝管家的戶部尚書或者說整個文官政體,所表達出的信息,往往也決定了皇帝能做什麽事。
畢竟皇帝居于深宮,又隻長了一雙眼睛,帝國的真實财政是什麽樣子,還不是替他管家的文官們說了算?
很明顯,張學顔是真的支持張居正推行官紳一體納糧當差的改革,而按照張居正的意志,把賬目做到,剛好能滿足皇帝增加新兵的需求,而又不得不在增加新兵後繼續開源即推行官紳一體納糧當差新政的地步。
“兵是要增的,不然邊備與京防皆會出現問題,朕可不希望,本朝再出現一次庚戌之變!”
“但先生所提到歲餘将因此嚴重不足的情況,也不能不考慮。”
朱翊鈞因爲知道張居正和張學顔這些文臣們,是支持新政的改革派,也願意讓自己這個皇帝有自己兵馬的忠臣,也就配合地說了起來,而繼續問道:
“所以,不足諸卿可有何解決之良策?”
張學顔、王國光、申時行等來政事堂的參政大臣們,也就是執政公卿們,皆瞅向了張居正。
而張居正也在這時,再次起身,站到朱翊鈞面前拱手作揖道:
“陛下,以臣之見,唯有取消優免這一個辦法!”
“這樣既可大增眼下之國帑,也可避免将來國朝因士紳越來越多與兼并越來越嚴重,而朝廷不能運轉也!”
朱翊鈞聽後點首道:“朕記得趙卿家當年就提過此事,如今難得先生也提議此事,朕準了!”
“陛下聖明!”
張居正與諸執政公卿也都忙奉承了一句。
于是,增兵強軍和官紳一體納糧當差的新政就這麽被決定了下來。
而接下來,樞密院便因此奏請得旨意,從京畿來曆明白的壯勇中招募壯勇,和從來曆明白的邊軍中抽調邊勇,組建新的親軍衛,設定兵額爲五萬兵馬。
同時也給遼東增加了三萬兵額,且确定在奴兒幹設安東都護府,以及給宣府、大同、山西也增加若幹兵額。
總計,大明要增加十來萬兵額的糧饷開支。
不過,這裏面不同的是,親軍衛不用吃空饷,會實打實的練兵五萬。
畢竟皇帝朱翊鈞自己直接統率的兵馬,也沒必要靠吃空饷來發财。
同時,朱翊鈞也不會用吃空饷的方式,來拉攏親軍衛的軍官,而會直接用每年固定給皇帝的金花銀,來作爲打賞親軍衛的花費。
值得一提的是,曆史上倒是會有皇帝會摳門到連親軍衛也不發足饷,而坐視其爲大戶家奴的情況,而相當于主動放權,結果也就什麽事都做不了。
朱翊鈞自然不會這樣做,他不會主動讓自己手裏的刀,變成一把生鏽的刀。
最終,由樞密院呈題本進言,朱翊鈞準予,而下诏旨重組虎贲、羽林、金吾三軍,且各軍分左右兩衛,相當于設天子六衛,而由天子直接指揮,加上現存的錦衣衛,其實這樣一來,天子直接指揮的兵馬是七個衛。
本來,到大明的現在,因親軍衛大多已名存實亡,且大多也都該由兵部管理,如今劃歸樞密院管理,而沒有歸兵部的錦衣衛和騰骧左衛、騰骧右衛、武骧左衛、武骧右衛這四衛營裏,除錦衣衛外,另外四衛營則皆歸了禦馬監掌管,故而天子在這之前本來能直接指揮的隻有錦衣衛。
而現在,改爲七個衛歸天子直接指揮,則無疑是真的加強了皇帝的兵權!
既然要天子直接指揮,那這親軍七衛的主将官校就得直接由皇帝任命,主将也直接向皇帝負責,而不能再由文官掌管。
故親軍衛的主将,是皇帝可以直接中旨任命或罷黜的。
一道手谕就可以決定,而不用通過外朝文官知道。
而親軍衛的主将也會被授予直接密奏天子和承接聖旨的特權,而不經通政司與六科,也不受樞密院鈞令。
這樣一來,也算是提升了武臣的地位。
一改大明自土木堡以來,越發文貴武賤的現實。
而開始有,武臣能直接與天子接觸,而不通過文臣轉達的機會。
但诏旨到六科時,被兵科左給事中謝傑的封駁了回去!
謝傑封駁的理由是天下無事,不應妄增,靡費國帑,以及邊軍調入親軍衛,恐生不測。
言外之意,現在沒什麽大的戰事,強兵沒有必要。
而把五千人規模的南兵調到親軍衛,陛下就不擔心戚繼光謀亂嗎?
理由還是充分的。
但本質上的目的,朱翊鈞在知道六科封駁了自己的诏旨後,就很清楚。
他知道,這是許多文官士大夫,依舊不希望自己這個皇帝親自指揮的兵馬強大起來的緣故。
而皇帝隻能做個禮法上被最爲尊崇的傀儡存在,而要行權也隻能通過文官政體來行權。
要知道,他們連唯一還受皇帝直接指揮的錦衣衛都想裁撤的,都不希望其繼續存在,何況這次是重組七個衛讓皇帝直接指揮?
讓七個衛的武臣直接可以聽命于皇帝,而繞開文官政體,成爲天子近臣。
這是真的觸碰到了文官政體裏的大多數士大夫的底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