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食、吸煙……8大狀況都搞定
孩子挑食,多半是父母的過,早改孩子早長個兒
孩子挑食就是專挑自己喜歡吃的幾種食物吃,而對不喜歡吃的東西碰也不碰。長期挑食不僅會導緻孩子營養比例失調,使孩子出現消瘦、貧血、對疾病的抵抗力低等症狀,而且還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此外,挑食還容易使孩子出現任性、依賴、神經質等傾向,絕對不可輕視。據有關醫學資料報告,現在臨床疾病中有一半以上是由不良飲食習慣——挑食引起的。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挑食的現象普遍存在,而且極難糾正,這已經成了一個讓所有父母頭疼的大難題。
3歲的盧克不喜歡吃青豆,但爲了讓兒子得到均衡的營養,盧克爸爸特意煮了一大盤青豆,并下定決心非要讓盧克把那些濕漉漉的小東西吃下去不可。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訓斥、威脅、哄騙和不厭其煩的勸說,盧克爸爸仍然沒能達到目的。眼淚汪汪的盧克緊閉雙唇,坐在飯桌邊,一小勺青豆也沒有吃下去。
最後,靠着更嚴厲的威脅,盧克爸爸終于設法把一口豆子塞進了孩子嘴裏。但是,盧克根本就不肯把它們咽下去。直到臨睡時,媽媽除了把孩子放到床上,讓那些青豆仍留在他嘴裏之外别無選擇。
第二天早晨,媽媽在盧克的床底下發現了一小堆糊狀的豆子。
爸爸媽媽都很困惑,盧克怎麽會那麽倔強?
當然,并不是每一個小孩都像盧克這麽倔強。但的确有許多孩子都會在吃飯問題上和父母較量一番,這是他們很喜歡玩的一場遊戲。
即使很小的孩子,也能很容易地緊閉自己的小嘴。你有什麽好辦法能夠讓孩子吃他不想吃的東西嗎?隻要和任何一位有經驗的父母聊一聊,他們都會告訴你這實在很難。經常聽到一些家長抱怨說:“我最發愁的就是孩子的吃飯問題了,平時看着挺可愛,一吃飯,什麽毛病都來了,青菜不吃,魚不吃;那個有怪味不吃,這個苦苦的不吃。好不容易吃了兩口,轉身就跑,還非得大人哄着、追着喂飯,一口飯能在嘴裏含5分鍾,吃不完的東西到處亂扔,身體又瘦又小,真讓人沒辦法。”
很多孩子都像盧克一樣,存在挑食的壞習慣。年齡越小的孩子,越容易挑食。養成挑食習慣的孩子,他們的胃口都不會好。這是因爲挑食抑制了消化液的分泌。
對于家長來說,當你辛辛苦苦地爲孩子準備好了一桌豐盛的飯菜,而你的孩子卻皺着眉頭,這也不想吃,那也不感興趣,你肯定會感到很失望。而且,最讓你揪心的還是孩子的身體健康将大打折扣。因此,糾正孩子挑食的壞習慣,是家長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
孩子挑食的原因有身體因素,如消化不良或食物過敏反應等,但更多的是環境和心理因素,比如,孩子受家長挑食習慣的影響從而厭煩某些食物,或家長強迫孩子吃某種食物而造成他的不愉快體驗,使其對該食物予以拒絕,等等。
對于病理性的挑食,家長應當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病因,對症下藥;而對于心理性的挑食,則需要家長以身作則,耐心引導,及早發現,及早糾正。
沒有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挑食,有沒有比較好的辦法來避免孩子挑食呢?又有沒有好辦法來糾正孩子挑食的毛病呢?
一、家長要管住自己的嘴
家長不要當着孩子的面說“我不愛吃這種菜”“我一吃這種菜就肚子痛”之類的話,以免加深孩子對某種食物的厭惡感,誘導孩子挑食。因爲成人的飲食觀念和習慣往往會影響孩子對食物的偏好。
二、盡量使飯菜适合兒童口味
做菜時要注意烹調,盡量燒得得法,适合兒童口味。
三、切忌順着孩子的性子來
千萬不可嬌慣孩子,不能一見孩子不吃某些菜就不再給他吃這種菜。
四、要講究糾正孩子挑食的方法和時機
家長要積極啓發孩子對各種食物的興趣,千萬不要用強制的方法強迫孩子吃某種他不喜愛吃的食物。在糾正孩子的挑食習慣時,家長要注意在孩子胃口好、食欲旺盛的情況下進行。
五、少給孩子吃零食
吃飯之前,家長要盡量少給孩子吃零食,尤其是甜食及冷食。除此之外,家長還可适當增加孩子的活動量,促進其食欲。
六、家長要有糾正孩子挑食的決心和耐心
對因挑食影響健康且十分任性的孩子,家長既要有決心,又要有耐心。
刷牙、繪本、兒歌
對于孩子刷牙這個話題,我想是媽媽們最爲關注,也是最爲困擾的。因爲通常情況下,孩子是不會乖乖刷牙的,有的一邊刷一邊玩,有的直接拒絕刷牙。理由還真是五花八門:“牙膏好辣啊”“牙刷好硬啊”“我的牙刷太醜了”“刷牙好麻煩呀”……刷牙成了媽媽和孩子每天必然進行的戰争,總是弄得雙方都不愉快。
可是不刷牙不行啊!一般來說,孩子到了2歲左右,20顆乳牙都萌出後,就應該開始學刷牙了,3歲左右就應該讓孩子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習慣,預防乳牙齲齒和各類口腔疾病的出現。
那麽,怎麽才能讓孩子愛上刷牙呢?
一、了解孩子爲什麽不喜歡刷牙
如果是覺得牙膏辣,或者是不喜歡牙膏的口味,可以多買幾種讓孩子嘗試,讓他自己選擇喜歡的牙膏。在影響孩子生活的事情上,父母要多給孩子選擇的機會、說話的機會。
如果是牙刷毛太硬,放在嘴巴裏不舒服,建議媽媽在孩子刷牙前,将牙刷用溫水浸泡幾分鍾,讓刷毛變得柔軟。
如果是嫌牙刷醜,可以陪孩子一起去超市,讓他自己選擇喜歡的款式。你還可以讓孩子去挑選自己喜歡的杯子,多換幾個也無妨,畢竟讓他保持新鮮感願意刷牙才最重要。一套孩子喜歡的牙具,能讓刷牙這件事更具儀式感。
另外,家裏準備兩套牙具,當孩子不願意刷牙的時候,媽媽可以嘗試用二選一的方法引導孩子刷牙。
還有一種情況,可能是孩子之前有過不好的刷牙體驗。有的媽媽嫌孩子刷得不幹淨或者動作慢,就會取而代之,幫孩子刷牙。如果用力不當,就會導緻牙刷弄疼牙肉,孩子也會因此厭惡刷牙。
理解孩子,永遠是和孩子和睦相處的第一步。了解了孩子不喜歡刷牙的原因,采取相應的解決辦法之後,孩子就會更好地配合我們了。
二、邀請孩子一起給玩具刷牙
這是網上的一位媽媽提到的一個辦法。
孩子有一個很喜歡的小熊玩具,每天晚上在給孩子刷牙前,媽媽會跟孩子說:“寶貝,小熊一天都沒刷牙,牙疼了,長齲齒了,你幫它刷刷牙好嗎?”孩子很樂意地接過媽媽準備好的牙刷幫小熊刷起來。
給小熊刷完牙後,媽媽表揚孩子刷得好,并說:“小熊真乖,給它刷牙它配合得真好。”然後問孩子,“寶寶想不想讓小熊看看你也很乖,也會好好配合媽媽刷牙?”孩子高興地說好,史無前例地配合媽媽刷牙。這樣幾天下來,孩子再也不厭煩刷牙了。
三、通過遊戲互動,使刷牙變得更加充滿樂趣
比如,和孩子一起刷牙,比比誰刷牙最積極、最認真、最徹底,獲勝者能得到一朵小紅花。刷完之後聞一聞孩子的口腔,誇贊他:“嗯,真的太香啦!”
再比如,邊唱兒歌邊刷牙。“我是小牙刷,我最愛刷牙。上刷刷,下刷刷,左刷刷,右刷刷,裏面外面都要刷,水和牙膏别吞下,我們一起來刷牙,刷得牙齒白花花。”
四、多陪孩子看書,看看繪本
有句話說得好:一百句唠叨比不過一個故事。多陪孩子看一些關于刷牙的繪本,比如小熊繪本系列《刷牙》《鳄魚怕怕 牙醫怕怕》《我的牙齒亮晶晶》《牙齒大街的新鮮事》等,這些繪本對孩子養成刷牙的好習慣,都有很大的幫助。
通過繪本,孩子能形象地了解到不刷牙的危害,就會主動對媽媽說:“媽媽,我的牙齒裏有小蟲子,快找牙膏先生和牙刷小姐幫忙吧。”
五、家長以身作則,堅持每天早晚刷牙
讓孩子意識到刷牙就如同穿衣、吃飯一樣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慢慢地,刷牙就會成爲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習慣了。
拉不走的“電視迷”
現在一般家庭都有電視機,很多孩子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機,況且一些動畫片确實很吸引孩子,尤其是住樓房的家長,沒有時間陪孩子下樓玩,讓孩子自己出去又怕惹是生非,所以甯願讓孩子在家裏長時間看電視,也不讓孩子外出,久而久之孩子就迷戀上了電視。
由于孩子分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低,對電視裏的一些刺激鏡頭或情節不願放過,吵着鬧着要看,這樣長期無節制地看電視,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且對孩子的視力、消化系統、人際交往等都會産生不良影響。
瑩瑩特别喜愛看電視,尤其是電視連續劇。每天放學一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機看電視。中午,不願睡午覺,要看續集;晚上,作業不願寫,卻能認認真真地做個忠實的電視之友,有時看到深夜十一二點鍾。
瑩瑩一旦看起電視來,飯也顧不上吃了,經常是兩眼直盯着電視,飯涼了也不知道,每次吃飯,瑩瑩媽媽都得在房間不停地提醒。
瑩瑩媽媽也嘗試過強行關機,令其寫作業或休息。但瑩瑩總是憋了一肚子氣,作業寫得馬馬虎虎,以示對家長的反抗。有時等家長稍不注意,又把電視打開了,有時還跑到鄰居家去看。
調查結果顯示:2—5歲的孩子平均每天看電視4—5小時,6—15歲的孩子平均每天看電視2—4小時。這是不是太多了呢?
電視對人們有很多好處:學齡前兒童借此識字,兒童從關于自然的節目中了解野生動植物,父母也可以從晚間新聞中獲知時事。毫無疑問,電視是一個重要的教育和娛樂提供者。盡管這樣,看太多電視還是有害的。
研究表明,每周看電視的時間超過10小時的兒童更容易超重,更具好鬥性,在學校的學習更落後。經常目睹暴力鏡頭(比如電視新聞中的綁架或謀殺)的孩子,更可能相信:世界太可怕,一些壞事情将會在他們的身上發生。
大多數兒童早已在入學前就進入了電視的世界:電視是70%的兒童每天的關注中心。一個美國孩子一年在學校度過900個小時,卻在電視機前度過1500個小時。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孩子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不要超過1—2小時。
父母應該監督孩子看電視節目的内容,适當地限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以保證孩子有時間參加其他活動,比如與朋友玩耍、運動和閱讀。
不讓孩子看電視顯然是不現實的,正确引導孩子收看電視,使電視真正成爲孩子的朋友,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由于很多孩子年齡小,自控力差,所以家長指導孩子正确收看電視節目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到底該看什麽節目最終還是取決于家長。對于喜歡看電視的小孩子,家長可以通過以下手段進行監督:
一、把電視機從家裏的主要活動區搬走
不要把電視機放在卧室,吃飯時關掉電視等,限制孩子在電視機前花的時間。
二、合理控制孩子的電視收看時間
看電視的時間每天要控制在2個小時以内,同時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收視習慣,如吃飯時不能看電視。如果沒人看或沒有你喜歡看的節目,關掉電視。
三、定期抽出一些時間和孩子一起看電視,關注孩子的内心感受
一項最新調查研究表明,家長和孩子經常在一起看電視可以大大減少電視暴力鏡頭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四、要留意孩子看電視的表情,看看孩子有沒有害怕、崇拜、興奮或生氣的迹象
一旦感到孩子對電視内容的反應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就需要立即與孩子讨論,把電視對孩子的不良心理影響消滅在萌芽狀态。
五、鼓勵孩子就節目内容發表自己的見解
利用電視節目和孩子展開讨論,鼓勵孩子就節目内容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孩子的思維和表達能力。這樣不但可以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還能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縮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心理距離。
六、提前查看電視節目表,列出可以全家一起觀看的節目——非暴力的、制作精良的節目
這些節目有助于增強家庭價值觀、培養孩子的社交技巧、教孩子有禮貌的談吐。盡量隻看你想看的節目,而不要一個頻道一個頻道地不斷搜索。
七、尋找其他活動來取代看電視
粗暴地關上電視不讓孩子看當然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取的。但家長可以尋找一些活動來取代看電視,比如做遊戲,讓孩子看一些課外讀物等等。
叫醒“小懶蟲”要會選時機
孩子愛睡懶覺,早晨不能按時起床,這是家長面臨的一大難題。一般情況下,這樣的孩子還同時存在晚上不能按時上床睡覺的問題。
傑克讀三年級了,身體長得很結實,學習成績也很好,而且非常聽話,深得全家人的喜愛。然而最近媽媽卻發現傑克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變得愛睡懶覺了,常常是快到上學時間了才急急忙忙地穿衣起床,有時甚至連早餐都來不及好好吃就往學校跑。
孩子以前不愛賴床的啊,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傑克媽媽感到很疑惑,于是,她開始仔細留意傑克的言行舉止,親切地詢問孩子的各種情況,檢查孩子的身體有無不适,還與學校老師聯系,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終于,傑克媽媽找到了傑克發生變化的原因,原來學校前段時間組織了一個足球隊,小傑克因爲身體素質好被選上了,每天要參加學校足球隊下午的訓練。體力消耗大、疲勞過度導緻孩子愛睡懶覺了。
搞清楚原因之後,傑克媽媽與學校取得了聯系,與老師一起探讨孩子集訓的适當安排,同時她又鼓勵傑克要堅持集訓,克服困難。此外,媽媽還從每餐的飲食上下功夫,全面補充傑克的營養;爲了解決傑克賴床的問題,媽媽還特意爲兒子買了一個小鬧鍾。經過共同努力,傑克很快就改變了愛睡懶覺的壞習慣。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媽媽糾正孩子賴床毛病的關鍵是要找到他愛睡懶覺的原因,原因找到後,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從多方面進行引導,問題才容易解決。
身體疲勞是孩子賴床的諸多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有些孩子還因爲一些心理原因而愛睡懶覺,比如把睡覺當作擺脫生活、學習中各種壓力的途徑;也有些孩子是由于情緒不好、心情不好、無活動欲望等,而以睡覺來消磨時光。
所以,找到了孩子睡懶覺的原因,糾正孩子睡懶覺的行爲就有方法可循,父母可以按照下面幾個步驟來試試:
一、保證睡眠時間
兒童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易于興奮,也易于疲勞,所以必須保證他們按時睡覺及睡眠時間的充足,他們才能精力充沛,健康活潑。根據兒童的生理特點,半歲前嬰兒每天睡眠需15—20小時,1歲需15—16小時,2—3歲需12—14小時,4—6歲需11—12小時,7歲以上需9—10小時。
二、适當午睡
其實午睡時間多少,什麽時候午睡最理想,是要視具體情況而定的,無須過分執着時間的長短,最好以健康狀況爲根據。例如,有的孩子每天早晨不需人叫便自動起床,而且整天都充滿活力,精神充足,身體健康而體重又能适量地每月增加,那麽,即使他的睡眠時間比同齡的孩子要短,也不用擔憂。
不過,午睡時間過長,可能導緻孩子晚上無法入睡或不能熟睡。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最好讓孩子早些起來,到戶外散步或玩玩遊戲,消耗部分精力,這樣他們晚上才會容易熟睡。
三、按時作息
如今的孩子由于生活領域的拓寬,日常生活内容也越來越豐富多彩。許多孩子因此難以控制時間,常常晚睡晚起,吃飯時間也不正常,難以按時作息。
按時作息的好處是生活有節律,人體生物鍾也較有規律,不紊亂,身心變得舒适和健康,學習效率也高。由于按時作息,孩子還能較好地避免懶散的習氣,從而形成積極學習、勤奮向上的良好品性,健康成長。
四、叫醒孩子要選擇恰當的時機
人的睡眠分幾個階段,早晨多處于做夢階段。判斷方法是:當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孩子在睡眠中有時會睫毛顫動,此時家長最好不要叫醒孩子,不然孩子被叫醒後容易情緒不好,身體不舒服。家長讓做什麽,孩子當然也就不會愉快地配合。
五、及時鼓勵
不要在孩子起床後大聲訓斥,這樣孩子會産生逆反情緒,以後更不願意起床。家長應該耐心地對待孩子,起床時多給他一些鼓勵的話,親切的動作、悅耳的音樂、可口的早點,都會讓孩子高興起來。
六、适當的處罰
學齡前孩子起床常需要家長督促幫助,這是正常現象。但孩子在七八歲之後仍然不能自己按時起床,甚至早上醒了也不起床,這就需要一定的懲罰了。
處罰前,要給孩子制定時間表,讓孩子明白,如果達不到規定的時間目标會受到怎樣的處罰。處罰應該是公平合理的,不可過重,也不可說了不算。
例如:因起床晚不能按時吃早點,就沒有早飯可吃。要讓孩子爲自己的行爲付出代價,不要隻家長着急,孩子一點兒也不着急,家長幫他做這做那,一旦照顧不到,孩子則手足無措。要讓孩子适當吃些“苦頭”,避免将來栽大跟頭。
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
缺乏安全感,這是現時人們對于日益複雜、高速發展的社會現實的一種真切感受。同時,由于現在家庭基本隻有獨苗,家長對孩子的人身安全感到更加憂慮,上學放學要親自接送,回家後不準獨自外出與小朋友玩,孩子隻能被關在窄小的空間範圍内,家用電器、爐具一律不準摸,以防意外,孩子在家裏就像個被捆住了手腳的機器人。
其實,父母這種消極的舉動并不能起到實質的作用,關鍵還是要讓孩子自己樹立起安全意識。
日本人很有安全意識,往往一進了飯店,他們就會問防火通道在哪裏,一旦發生火災,知道從哪裏疏散。這與他們從小接觸的安全教育有很大關系。
随着我們國家快速的發展,學校也開始慢慢重視起學生安全知識的教育,例如學校會安排學生演習發生火災、地震之類的重大災害時,要如何保護自己并快速撤離到安全地帶。
但是家長不能完全依賴學校,一是學校能教給孩子安全知識的機會并不多,二是學生那麽多,老師并不能保證每一個孩子都能掌握安全常識,所以還是需要父母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并教育孩子如何自我防範、自我救助。
有項調查發現,60%的事故發生在家裏或者家的周圍。家是人過日子放松的地方,往往也更容易出問題。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事實。随便在網絡上一搜索,就會發現家裏大人不注意保護或者孩子自身沒有安全意識造成的悲劇數不勝數。比如2017年12月底,雲南一家4個孩子在門窗密閉的家中燒火取暖,結果全部中毒死亡。如若父母早有良好的保護意識,給孩子灌輸自我保護的安全知識,也許就不會發生這種事情了。
進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他們覺得自己大了,不再需要父母帶着外出了,能獨立到商場等場所活動了。可是,别看他們的身體發育已接近成年人,他們的安全防範意識仍然普遍不到位,或者缺乏相關的安全常識。父母不僅應有自我保護及保護孩子的意識,還應教給孩子一些自我保護的常識。
在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上,父母需要做些什麽呢?
一、讓孩子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識
對于小學生,完全可以把一些安全知識教給他們:家用電器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項;煤氣爐具的安全使用;化學物品、藥品的标識及使用;如何遵守交通規則;上學放學路上要與同學結伴走,不要随便與陌生人搭話或吃陌生人給的食物;注意保護自己的身體,不能讓硬物、銳器損傷身體任何部分等。
兒童天生好奇、好動,不能硬性限制其活動,但一定要讓其掌握安全知識,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例如,有一個小學二年級學生,看到燈泡會亮,就自己找來一個燈泡,用金屬絲去接電源,結果觸電而亡。如果孩子事先已懂得安全用電,又怎會發生這類悲劇。
二、教給孩子意外發生時的應急措施
讓孩子懂得應急措施非常必要,例如,煤氣洩漏時要先切斷氣源,開窗通風,千萬不能馬上開燈或關電子打火開關,否則會引起爆炸;遇到意外,會打報警電話、急救電話等;懂得一些基本醫學知識,如急救止血方法;萬一被人強行拐帶走,要懂得找機會逃脫或找當地公安機關、政府部門等。
曾有報道,一個小學生被拐帶後,被賣到偏遠地區一戶人家裏,一天,他趁那家人出去趕集,逃到鎮上,找到派出所,最後回到父母懷抱。
三、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有的孩子也懂得安全知識,但天性淘氣,貪玩、貪吃,自控力差,有時玩起來忘了安全,造成自己受傷或損傷别人,或控制不住自己,吃陌生人的東西而上當受騙。因此,父母平時要注意對孩子自控能力的培養。
找準内在心理需求,孩子戒煙很容易
吸煙有害健康,正處在成長發育期的青少年尤其應該遠離煙草。可我們遺憾地看到,現今在煙民的隊伍中并不乏一些小小的身影。雖然學校、家長三令五申,卻還是有不少同學置若罔聞。據統計,我國高中學生和初中學生中的男生吸煙率分别爲38%和24%。
青少年吸煙是一種極其有害的行爲。
首先,吸煙是對生命的危害。青少年吸煙受到的危害比成年人要大。因爲青少年正處在身體迅速成長發育的階段,身體的各器官系統還沒有發育成熟,比較稚嫩和敏感,抵抗力不強,而且對各種有毒物質的吸收比成年人要容易,所以中毒更深。青少年吸煙還可能導緻早衰、早亡,影響下一代的發育。女生吸煙則會引起她們月經紊亂和痛經等症狀。
其次,吸煙對心理功能有害無益。長期吸煙會導緻人注意力和穩定性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時還會降低人的智力水平、學習效率和工作效率。青少年吸煙成瘾,可能引起思維能力的嚴重退化和智力功能的損傷,嚴重的還會導緻思維中斷和記憶障礙。
最後,青少年吸煙會助長其追求享樂的生活态度,增加父母的經濟負擔。吸煙還會促使他們進行不良交往,誘發不良行爲,甚至引發犯罪。爲了弄到買煙的錢,不惜偷竊、敲詐勒索、搶劫。
青少年吸煙也會給社會帶來嚴重危害。吸煙是引起火災事故、危害公共安全的重要原因。香煙的煙霧會污染周圍環境,損害他人健康。
那麽,孩子究竟是因爲什麽才吸煙的呢?
很大一部分孩子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開始吸煙的,他們認爲“吸煙很酷”,禁不住誘惑,效仿長輩,就抽上了煙;有的孩子是受家長的影響,如果一個孩子的家長嗜煙如命,那麽孩子很可能去模仿,家長在無形中爲孩子創造了吸煙的環境;有的孩子則是在學校、家長的沉重壓力下,選擇吸煙作爲解脫的方式;還有的孩子是叛逆心理在起作用;另外社會環境、社會輿論對孩子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一位有吸煙史的學生講道:初三時,學習壓力特别大,父母又對他期望很高,當時心情特别煩躁。偶爾點燃一支香煙,吸上幾口,煩躁的心情會随着煙霧一起吐出,消散在空氣中。因爲貪戀那種輕松的快感,煙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但後來随着咽炎、氣喘等症狀的出現,他才切身體會到吸煙的危害。所以,他奉勸廣大學生朋友千萬不要吸煙,不要當香煙的俘虜。
一位爸爸講,自己的兒子在上初中時,曾經有一段時間沾上了抽煙的惡習。首先發現兒子抽煙的是他媽媽,她從兒子身上和口氣中聞到了淡淡的煙草味。他們覺得對于正在上學的孩子來講,采取簡單的強制戒煙措施不易見效,于是,他們主動找到孩子的班主任,說明了情況,請求幫助。
孩子的班主任是一位責任心強、富有工作經驗的老教師。他認真調查後發現,班上的确有少數學生聚集抽煙的現象,之後,他逐步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挖掘“煙民”的學習潛力,豐富學生的業餘生活;有計劃地組織全班進行“吸煙是否更潇灑”的大讨論,并專門收集了大量反映吸煙危害性的圖文資料;還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家長之間結成互助監督小組。
不到半年,孩子竟成功地戒了煙。現在回想整個過程,家長的主動配合、科學知識的正面影響、優秀集體的熏陶帶動,以及班主任老師富有成效的工作措施,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吸煙的行爲,應該态度堅決,及時糾正。那麽,家長怎樣幫助孩子改正吸煙的壞習慣呢?
一、要向孩子進行正面教育,講明吸煙的危害
告訴孩子,香煙中含有多種有害物質,特别是尼古丁。吸煙對呼吸器官的機能有很大的破壞作用,易引發呼吸道疾病,影響身體健康。吸煙會降低未成年孩子腦力活動的能力,損害記憶能力和學習能力,影響智力發育。家長隻有進行說服教育,讓孩子認識到吸煙的害處,他們才能自覺地克服吸煙的壞習慣。
二、要切斷使孩子染上吸煙壞習慣的污染源
主要從三個方面着手:
——良好的家風是無形的教育力量,家庭中沒有吸煙者是最理想的環境。家長要以身作則,不吸煙或及時戒煙。會吸煙的家長除不能姑息遷就孩子吸煙外,還要不給孩子提供吸煙和買煙的機會。
——引導孩子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掌握他們在社會上活動的時間和内容,防止他們和社會上吸煙的夥伴經常來往。
——要取得學校領導、老師和同學的配合,經常查詢孩子是否有吸煙迹象,實行共同監督。
三、培養孩子要求戒煙的心理
在孩子看來,會吸煙就是長大成人的标志。所以不少孩子開始吸煙時都是出于好奇心、好玩,随後就試着吸煙,偷着吸煙,最後發展成不以爲然地公開吸煙。
此時家長要幫助孩子認識到,會抽煙并不是成人的标志,大多數成人是不抽煙的。同時耐心開導,幫助他們樹立戒煙的決心。千萬不能訓斥挖苦,更不能打罵或攆出家門。重要的是,讓孩子自己從主觀上産生戒煙的需要和動機。
四、幫助孩子将精力集中在學習上,這是糾正吸煙壞習慣的治本措施
俗語講:正事不足,閑事有餘。大量事實表明,孩子開始染上吸煙行爲時,也正是失去學習興趣之時。絕大多數吸煙的孩子都是學習不好的學生。爲此,家長要引導孩子走上學習的正道,經常過問和輔導他們的學習,随時鼓勵孩子學習上的每一點進步,使孩子将主要精力和活動時間用在學習上。這将有助于他們戒掉吸煙惡習。
孩子玩遊戲,媽媽反而要鼓勵?
初二學生小藝是家中的獨生子,從小跟姥姥長大。據小藝爸爸介紹,小藝的學習成績一直不錯,進入重點中學以後,初一第一學期功課還都八九十分,第二學期明顯下降,進入初二成績直線下滑,除了數學仍考了98分,語文、英語、物理都不及格了,後來才發覺小藝迷上了網絡。
有次小藝失蹤了,兩天一夜不見人影,小藝的爸爸媽媽一個網吧一個網吧去尋找。他們在一家網吧找到他,批評他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小藝哭着說:“我錯了,我一定改!”
盡管小藝屢次保證不再進網吧,但這位13歲少年沒能控制住自己,沒過多長時間,小藝再次失蹤了。父母又一個網吧一個網吧地找,終于在另一家網吧找到了他。
小藝爸爸向記者回憶那天的情景:孩子已兩天沒吃飯了,臉色蒼白,渾身都軟了。在他身上發現了一張50元的會員卡,網吧裏有許多穿着校服的學生。當時我們十分生氣,我找到老闆說:“國家有法律規定不準未成年人進網吧,你爲什麽還發展孩子當會員,這不是把孩子往火坑裏推嗎?”老闆隻說了句“我不知道他還未成年”,讓網管把會員卡退了,便走了。
小藝爸爸說,他們最後一次把小藝拉回家已是下午3點鍾了,小藝哭着說:“我中了網絡遊戲的毒害,我管不住自己,是個沒用的人了。”
小藝是沉迷網絡遊戲比較嚴重的一個例子,除此之外,還有更多事例擺在我們面前。
據統計,我國目前網絡遊戲用戶中,青少年占了絕大多數比例。對北京市593名中學生的調查發現,中學生患網絡成瘾綜合征的比例是14.8%。
在一些網吧裏,真正上網浏覽信息的人很少,絕大多數孩子都在玩各種充滿殺戮、格鬥情節的網絡遊戲。
據專家分析,網絡遊戲吸引人有兩大要素:一是互動性,二是情節。在網絡遊戲裏孩子能獲得許多極限感受,如可以目擊血雨腥風的殺戮場景,發洩不快心理;可以過關斬将,感受崇拜者的眼光;可以和上千人同時邊打邊聊,交上一些天南地北的朋友。
有人曾進行過這樣一個調查——“你認爲遊戲中的成功與現實中的成功哪個更重要?”結果,70%—80%的學生認爲一樣重要。由于青少年對網絡遊戲的操作、探索做得比成年人還好,所以他們很容易在網絡遊戲中獲得現實生活中失落的自信和後來居上、舍我其誰的滿足感、成就感。
在當前的教育模式下,學生普遍課業負擔很重,很多孩子沒了“自我”,活得很累很壓抑,而又缺乏必要的宣洩途徑,隻有在遊戲中才沒有人強迫他去做功課,這個環境對孩子們很有吸引力。
青少年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期,大量接觸遊戲中的暴力情節,會習以爲常,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一些問題,往往想到用遊戲裏的方式解決,容易産生一些過激的行爲。
在網絡遊戲的虛拟世界,可以随意地殺人、放火,可以戀愛、結婚,而這一切都不必承擔任何後果和責任。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在這裏很容易被扭曲。一些網絡遊戲創造的魔幻色彩,甚至能控制青少年的意志和思維,讓他們在現實與虛拟中遊走。
可見,青少年沉迷網絡遊戲将給他們的學習、生活以及未來的發展帶來很不利的影響,那麽,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不再沉迷遊戲,健康地接觸網絡?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讓孩子多多體驗成功
研究表明,人接觸不良信息的反應是不同的,對網絡遊戲的迷戀也不相同。在生活中成功的人,受的消極影響較小,而在生活中失敗的人,容易沉溺于虛拟時空。因此,讓孩子在生活中獲得成功,是抵禦不良媒體的關鍵。
二、在玩遊戲中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改變他們自發地、無休無止地玩遊戲的傾向,規定平時每天玩遊戲最好不超過一節課的時間,周末、節假日每天最好也不要超過3小時,還要使其注意每隔40分鍾左右停下來到戶外活動活動。
三、鼓勵孩子多玩益智類、運動類的遊戲
不提倡上小學的孩子玩大型網絡遊戲。如果孩子已經在玩了,應該與他們協商,要嚴格控制遊戲時間,還要提醒和監督孩子不玩色情、暴力的網絡遊戲。
四、引導和鼓勵孩子發展多方面興趣
在玩遊戲中及時發現他們其他方面的潛質,支持他們參加教育部門或少先隊系統組織的興趣小組或科普、體育、文化活動。
五、讓孩子與現實中的人交往
兒童長大的過程是社會化的過程,而社會化離不開與同齡群體的密切交往,離不開深刻的體驗。所以,讓孩子從小生活在夥伴的友誼之中,是避免虛拟時空誘惑最重要的保障。
六、實行“目标管理”和正确引導
對孩子玩遊戲的次數與時間可以實行目标管理。成績提高後,可以适當延長遊戲時間,反之,适當縮短遊戲時間。做到獎勵與懲罰相結合,從而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其自制能力。
繞不開的青春期:“早戀”
“早戀”往往是個吓人的話題。不少父母對孩子,尤其是女孩兒與異性的交往十分警惕,“十二分”擔心,害怕她們會早戀,更擔心她們由于無知、好奇而産生難以挽回的後果。面對孩子的“早戀”現象,家長和老師有的無可奈何,有的圍追堵截,有的嚴厲禁止,有的循循善誘……态度和方法不同,所産生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這種現象,父母的幹涉非但不能削弱戀人之間的感情,反而使他們的感情得到加強。由于青少年處于特殊的發育期,好奇心強,逆反心理重,因此,父母的幹涉越多,反對越強烈,他們“相愛”就越深。
德比和艾麗斯是13歲的中學生,青春期情感的萌動使他們相互吸引走到了一起,一開始,老師和家長都竭盡全力幹涉,然而,這種幹涉反而爲兩個孩子增加了共同語言,他們更加接近,俨然一對棒打不散的鴛鴦。
後來,校長改變了策略,他将孩子和老師都叫去,不僅沒有批評孩子們,反而說是老師誤會了他們,把純潔的感情玷污了。過後,這兩個孩子還是照樣來往,但是沒過多久,他們就因爲缺乏共同話題而漸漸疏遠,最終,由于發現對方與自己理想中的王子或公主相差太遠而分道揚镳。
還有一個9歲孩子的“愛情”故事:
一天,一個德國留學生到一位中國朋友家裏做客,朋友的女兒凱莉一邊跳舞,一邊大叫着“我要轉學,我要轉學”。
原來凱莉剛來德國不久,現在一家德國小學讀書。第一個黃皮膚、黑頭發的女孩子的出現,在班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剛上學沒幾天,就有一個9歲的德國小男孩兒彼德稱自己愛上了凱莉。
這在德國學校裏是常見的事,可凱莉作爲一個在中國長大的中國女孩子,她的反應不是像西方小女孩兒那樣得意,而是十分憤怒。但彼德卻很坦然地找盡一切機會對凱莉表示親密。
有一天,凱莉生病了,向老師請了假。誰知彼德竟然在班上大哭起來,嚷着說沒有凱莉,他就不能繼續上課,他要回家。
老師既沒有批評他,也沒有安慰他。到了家,彼德哭着對媽媽說,他要和凱莉結婚。在中國,這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家長就是不以爲羞,也會感到深深憂慮的。那位德國留學生好奇地向朋友詢問彼德媽媽是如何反應的。
朋友說:“彼德媽媽和藹可親地對彼德說:‘那很好啊,但是結婚要有禮服、婚紗、戒指,還要有自己的房子、花園,這要花很多很多的錢,可是你現在什麽也沒有,連玩具都是媽媽給你買的。你要和凱莉結婚,從現在起,就得努力學習,将來才有希望得到這一切。’從此以後,彼德爲了能夠娶到自己的‘新娘’,在學習上比以前更加努力了。”
面對孩子在異性面前的“非常”舉動,父母要認識并接受孩子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和心理狀态。處于成長發育期的孩子渴望與異性夥伴交往,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培養他們健康的異性間情感。兒童雖不會有成年人的那種異性之愛,但也有必要從小培養他們與異性建立健康的情感,使他們能夠理解異性、尊重異性,與異性建立自然的、友愛的關系。
早戀對學生學業的影響主要有兩個階段:一是追求階段,二是分手階段。在這兩個階段,他們往往會精神恍惚,魂不守舍。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早戀苗頭,也不要如臨大敵,一味斥責孩子,而應分析孩子早戀的原因,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一、從小培養孩子遇事向家長訴說的習慣
“早戀”問題的解決主要取決于父母能否理解他們,是否站在他們的立場上,用他們的觀點和思路去分析他們面臨的情境。其要點是教育民主。如此一來,家長就能知道孩子真實的想法,而且這對于孩子開朗個性的塑造和創造精神的培養,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承認孩子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狀态,給予他們必要的疏導
有了第一點作爲基礎,孩子就會向家長講述自己的想法。對孩子青春期出現的變化,家長不妨“拆穿西洋鏡”,這樣他們就會認識到自己的隐私原來就是這麽一回事,這将減少有意無意的掩飾對于教育的幹擾。須知認識自己“醜陋”的一面,對于紮紮實實做人是至關重要的。
三、進行正确的人生觀引導
愛情永遠是文學的主題,但是人的一生并不全是愛情,還有理想和抱負。人生觀也是選擇心儀對象的重要标準。如果我們加強了對正确人生觀指導作用的教育,就有可能抑制由性需要帶來的可能不符合社會規範的行爲。顯然,人生觀的教育是一個長期的累積過程,它不是臨渴掘井能奏效的。也就是說,早戀問題的教育遠在它發生之前。
四、教給孩子識别他人,特别是識别異性的方法
人們說初戀是美妙的,是少男少女的遊戲,在他們眼裏,初戀的對象是不可能更好的完人,其原因就在于他們對異性的特殊感情蒙蔽了他們的認知。因此,教給他們如何擺脫微妙情緒的影響去識别異性,并鼓勵他們結交更多的異性,有助于辨識異性和把握自己。
五、不要張揚,要冷處理,以免損傷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導緻他們破罐子破摔
一般說來,對精神空虛的孩子要加強正确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并且要加強遠大理想和學習意義的教育,注意控制孩子用錢的數量和在外活動的時間,督促孩子将精力放到學習上來。對于愛慕虛榮的孩子,家長要讓他充分認識早戀的危害,鼓勵他根據自身特長參加有益的文體活動,在活動中認識人生價值,增強社會責任感;對于盲目鍾情的孩子,家長要幫助他用理智勒住感情的野馬,認識到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任務,青蘋果看起來美,吃起來是酸澀的,并鼓勵他開闊心胸,振作精神,升華感情。
六、不要操之過急,要有耐心
在教育過程中,家長要有耐心,不要操之過急,孩子轉彎是需要時間的,有時還會有反複。
七、營造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氛圍
優化家庭氛圍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一個孩子在缺乏愛的生活環境裏,那麽,他是很難形成健康的心理的。
八、對孩子進行一些必要的性知識教育
家長恰當地對孩子進行一些青春期性生理知識和性道德知識教育也是必要的,這樣有利于消除性的神秘感,讓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對待早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