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台灣最大小說網 > 玄幻奇幻 > 親子教育必讀指南(套裝共7冊) > 第四十六章《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隻有不會教

第四十六章《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隻有不會教

Part 2 了解孩子不願意

守規矩的原因

原因1:表達能力有限,容易做些出格的行爲曾經有一位幼兒園老師跟我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在語言活動《我喜歡我自己》的最後一個環節,爲了讓孩子們進一步了解自己,幼兒園組織孩子們進行讨論:說說自己有什麽值得自豪的地方,或者具有哪些優點。

老師剛說完要求,孩子們就開始了非常激烈的讨論。有的孩子說:“我特别喜歡自己,我能講很多很多故事。”有的孩子則說:“我認識很多很多的字。”還有的說:“我孝敬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孩子們發言完畢後,我都對他們進行了表揚。後來,有個叫王夢圓的小朋友,她把手舉得非常高,我問她:“你最喜歡自己什麽?”可是沒想到她居然說:“老師,你怎麽叫我們隻說優點呢?我爸說,每個人都有缺點。所以我想說,老師有缺點,我也有缺點。”說着,她扭頭看看其他的小朋友,調皮地笑起來。聽了她的話,教室裏頓時一陣喧嘩,孩子們叽叽喳喳地開始議論了。

大約過了2 分鍾,我讓孩子們停下來,保持安靜,并告訴他們:“沒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點,老師也不例外。比如有時會忘了把小鈴铛放在哪裏了,需要你們幫我才能找到。所以,老師現在每天都注意改正這個缺點,也希望你們能夠幫我一起改正。”然後,我讓他們各自再說一說自己都有哪些缺點,以及改正的一些方法。孩子們聽了,又開始了激烈的議論。

對于孩子的一些言行,很多父母習慣性隻看表面,要知道,任何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有一定的原因。當孩子沒有按照規定做時,一定要搞清楚他們這樣做的原因,或者讓他們談一下自己的想法。因爲随着孩子漸漸長大,他們雖然會越來越有主見,但不懂得自我管理,有時候對一些自己不滿意的意見和規定,也無法完整地表達出來,爲了引起家長的注意,通常會采取諸如反抗、唱反調、不聽話等方式表現出來。

從生理學角度來說,孩子的表達能力會随着年齡的增長逐漸提高。在我們嚴格要求孩子按規矩做事的時候,一定要關注孩子的年齡以及他們的表達能力。

比如,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主動跟同學交往,但實際上他因爲年齡小,不擅長表達自己,在這種時候父母一廂情願的要求很容易會讓他産生一種深深的逼迫感。所以,不管任何事,不管給孩子提怎樣的要求,父母都要全面考慮,争取提出的要求符合孩子目前的成長狀況。

當然,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因人而異,有的善于表達,有的就無法很好地描述出來。如果你的孩子恰好屬于不擅長表達的那種,那麽就要注意以下兩點。

方法一:弄清楚孩子出格的意圖

孩子偶爾辦事出格,并不像父母認爲的那樣——孩子學壞了,這隻不過是孩子成長的一種正常反應,他們的好奇心總是讓他們忍不住去嘗試一些新鮮事物。一旦看到孩子“出格”了,很多父母就會給孩子貼标簽:不聽話、不守規矩、調皮、搗蛋。

一個星期天的上午,我和女兒乘坐地鐵去植物園。進站後,地鐵很快就來了,我們随着排隊的人群上車,并排坐在靠近門口的位置。算算時間,20 分鍾之後才能到站下車,我便對女兒說:“眯一會兒吧,等到了我叫你。”女兒“嗯”了一聲,閉眼斜靠在我的肩膀上。

每一站都有人上車,漸漸地,車廂裏的人多了起來。不知道什麽時候,我發現我旁邊坐着一對母子,男孩兒看樣子跟我女兒歲數差不多。冷不丁地,男孩兒的媽媽驚叫一聲:“嗨,怎麽是你呀?”說着,她朝站在對面的剛上車的一個男士招了招手。這位男士看了看她,回應道:“真是太巧了,你也在北京?聽同學說,你不是去廣州了嗎?”……一聽這話就知道,老同學見面啊!之後,他們自然是一陣噓寒問暖。也許是過于亢奮的緣故,男孩兒的媽媽聲音比較大,她說的每一句話都傳到了周圍人的耳朵裏,當然也包括我。

突然,她扭頭對旁邊的男孩兒說:“兒子,快,叫叔叔!”男孩兒低着頭,沒有吭聲。

“快叫呀!我在家裏怎麽教你的?”她顯然對兒子的态度有些生氣。

男士急忙說:“沒關系,我跟孩子第一次見面,不熟。他可能不習慣,以後常聯系,常見面,自然就好了。”

男孩兒的媽媽讪讪地說:“我兒子平時不這樣,挺懂事的,今天不知道怎麽了……”她的話還沒說完,就見男孩兒快速從口袋裏掏出一個塑料袋撐開,低頭“哇”一聲吐了。

車廂裏一陣寂靜,人們都向這邊看過來。

片刻之後,男孩兒一手拎着塑料袋,一手從口袋裏掏出手紙擦嘴,然後擡起頭說:“對不起,叔叔,剛才我有點兒暈車。”男孩兒媽媽這才恍然,原來剛才兒子不打招呼,是因爲暈車難受。現在将污物吐出來,自然就舒服一些了。

所以說,當父母發現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時,千萬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就數落、冤枉他們,而是應該盡快尋找到他們這麽做的原因和理由。換句話說,如果父母對孩子都不信任,那又怎麽能讓他們信任我們呢?

方法二:主動聆聽孩子的想法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溝通是最重要的,而在溝通中懂得傾聽又極爲關鍵。

對于身在職場的父母來說,除了平時傾聽同事、朋友和領導之外,也要時刻關注并聆聽孩子的想法,以便充分地理解他們,進而更好地管教他們。

我記得網絡上有過這樣一則新聞,大意是:女兒升入高二,學習日益吃力,爲了幫助女兒提高成績,王先生高薪爲女兒聘請了一位所在學校的教師,進行一對一輔導,每周末補習一次,每次一小時。

有了老師的幫助,女兒的學習果然有了進步。兩個月後,期中考試,女兒的成績明顯提高,尤其是數學,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分。爲了表示對老師的感謝,王先生在一家高級餐廳請這位老師吃飯,對他的付出表示萬分感激。

有一次,王先生在跟女兒交談的過程中,發現她似乎對補課感到很厭煩,以爲女兒産生了厭學情緒,便批評了她。沒過多久,女兒開始對王先生抱怨,說不想補課了。爲此,父女倆還吵了起來。最後,女兒索性直言:“你在我的房間裏裝個針孔攝像頭,看看他是怎麽給我補課的!”

王先生這才感覺哪裏不對勁。是啊,每次補課都是在女兒的房間,爲了不打擾他們,還會關上門。難道這裏有貓膩?于是,王先生立刻照女兒說的做了。

周六,補課老師按時來到王先生家,像平時一樣給王先生的女兒補課,但全然不知道在隔壁的房間裏,王先生正觀看着他們補課的情景。王先生通過電腦畫面,看補課老師給女兒講題,一邊講一邊靠近,不是摸摸女兒的臉,就是拍拍女兒的後背……爲了收集足夠的證據,王先生強忍着,同時也體會到女兒這麽長時間以來心裏所承受的壓力。

補課老師到點離開,父女倆商量後,決定報警。第二天,當補課老師再次出現在王先生家的時候,被逮個正着。

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一則爲這樣的禽獸老師感到悲哀憤恨,一則爲父女倆的配合感到欣慰。他們的故事警醒我,要随時跟孩子溝通,聽聽他們的想法是十分必要的。

尊師重道、孝敬長輩自古以來是我國的優良傳統,于是父母都會要求孩子這麽去做,可是當某一天孩子對此發表自己的不滿情緒時,很少有父母能夠關注孩子内心的想法。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孩子的感覺最爲敏感,當他們發現自己所遵守的規則可能對自己造成傷害時,普遍會有所反應。隻不過,有的孩子是心裏抵觸,有的孩子則會直接表達出來。無論你的孩子屬于哪種情況,在給他們立規矩、讓他們執行規矩的時候,聽聽孩子的想法非常重要,千萬别好心辦了壞事。

原因2:爲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做出讓父母不滿的事通常,當孩子長到五六歲的時候,基本可以領會父母提出的一些具體要求和規則的本意,并能自行遵守。可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好奇心重,總會嘗試超越界線,試探父母的反應。有時甚至爲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做出一些讓他們非常生氣的事。

聰聰今年7 歲,上小學一年級。在學校,聰聰表現良好,上課認真聽講,放學時認真完成作業,跟同學的關系也特别好。可是,在家裏,聰聰簡直判若兩人:總會趁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欺負妹妹,總說爸爸是個酒鬼,還對爺爺和奶奶不尊敬,出言不遜。爲什麽會這樣?

聰聰從小十分聽話,但是脾氣不太好。而且,自從有了妹妹,爸爸媽媽不管什麽好吃的、好玩的,都先拿給妹妹,他們的目光平時也總是停留在妹妹身上。漸漸地,聰聰覺得,爸爸媽媽好像不喜歡他了,并産生了濃濃的失落感。

後來,爸爸生意出了一些問題,壓力特别大,經常在外面喝酒應酬,回家特别晚。爲此媽媽很不高興,兩個人經常争吵,很多時候還會摔東西。

有一次,聰聰無意中聽到他們說要離婚,心裏感到擔心和害怕,從此以後他就變得愛發脾氣,想通過這種方法讓爸爸媽媽注意到自己。

所有的孩子都希望成爲家庭的焦點,受到父母的關注。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了,父母卻毫無反應,那麽他們會怎麽做?爲了能夠被父母重視,他們可能會拿起畫筆在牆上亂塗一氣;爲了引起媽媽的注意,他們會故意将衣服穿反;爲了引起爸爸的注意,他們會故意将爸爸的鞋子扔得到處都是……不要覺得孩子是在無理取鬧,他們這麽做,隻不過想得到我們的關注罷了。

面對孩子種種異于尋常的行爲,我們隻要盡力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就完全可以發現端倪。

對于父母的要求,孩子不照做,有時還會故意反着做。這時候,有的父母會控制不住自己,訓斥孩子,唠叨孩子,甚至動手打孩子。難道真是孩子不聽話?通常,越是孩子表現出叛逆行爲,父母越要多了解一些孩子的内心想法,讓他們明白自己在什麽時候應該去做什麽,有了很好的溝通和交流之後,孩子就會更加聽話、執行起來也會更有力度。

方法一:孩子故意犯錯,父母要仔細分析爲了引起大人的注意,孩子會故意犯錯。發現孩子犯錯之後,父母該怎麽辦?首先就要對孩子動之以情,幫助他們改正過來。

這天,在朋友的介紹下,張女士帶着自己的兒子侯晗找到了我。

第一次見面,我跟張女士先客氣寒暄了一兩句,然後張女士就坐下來,開始向我抱怨:“這段時間真是煩透了,被這個孩子氣得不行!”

我一邊聽張女士說,一邊微笑地看着侯晗,他靜靜地站在他媽媽的旁邊,一句話都不說,低着頭。我問張女士:“怎麽了?”

“這段時間不知道怎麽了,他特别不聽話。不讓他亂扔垃圾,他偏扔;不讓他剩飯,每次非得剩下一點兒;不讓他在樓梯來回跑,他偏不聽……他剛8 歲,還沒到青春期,怎麽就開始跟我對着幹了?”

聽了她的話,我心裏釋然,她也不是對家庭教育一無所知,居然知道青春期孩子所具備的一些特點。

接着,張女士繼續說:“我雖然隻有高中文化,但對孩子也很重視,沒事的時候會翻看一些育兒的書。可是,讀再多的書,也趕不上實際的變化呀。”

我看了看侯晗,對張女士說:“你先到隔壁的房間待一會兒,那兒有雜志,你可以随便翻看,我想跟孩子單獨聊聊。”張女士點點頭,起身離開。看到媽媽離開了,侯晗放松下來。

我走過去,扶着他的肩膀,讓他坐到張女士剛才坐的位置,說:“坐會兒,咱們好好聊聊。”

男孩兒看了看我,問:“聊什麽?”

我爲他的直爽感到震驚,沒想到一個隻有8 歲的小男孩兒居然會這樣問我。

“聊聊你媽媽。”我直言不諱。

“我媽……”聽了我的提議,男孩兒的眼裏閃出金光,“行!”

“你媽平時喜歡幹什麽?”

“打麻将。從我記事起,我媽就喜歡打。每天都會去小區棋牌室。”

真是看不出來,一個30 多歲的年輕女士,居然熱衷于打麻将,而且每天都玩。“她不用上班嗎?”

“我媽沒工作,她一直在家裏。”

“那你家的生活條件應該不錯。”憑我的經驗,一個30 幾歲的年輕女性不上班,在家做全職媽媽,家庭條件肯定差不到哪兒去。要不,早就忙着工作掙錢去了。

“一般!我家開着個超市,我爸一個人管,但是不像同學的爸媽開公司掙錢多……”

“你爸确實不容易,但你媽照顧家也很辛苦,買菜做飯,都需要精力和體力。”

“是!但她整天玩麻将,不管我跟我爸,衣服髒了,也不給我們洗。最近這段時間更是,每天我放學回到家,都得先去棋牌室等她,一等就是一個小時。

後來,索性我不等了,直接回家。但我不等她,她回來得就更晚了……”

跟侯晗聊完,我讓他去隔壁房間換他媽媽過來。

“你覺得兒子最近老頂撞你?”

“是呀,有時候真是感覺要氣死了。”

“你們溝通過嗎?”

“他都不聽我的,怎麽溝通?”

“剛才聽你兒子說,你喜歡打麻将?”

“嗯,沒事幹,大家在一塊兒娛樂娛樂。”

“你知道嗎,孩子不喜歡你這樣……”

張女士不再說話。

“打麻将确實是一種娛樂方式,閑來無事的時候,也可以玩玩,但你好像隻顧着打麻将了……孩子之所以要頂撞你,就是爲了引起你的注意,可是你卻不懂。雖然他知道頂撞你不對,可是誰讓你把精力都放在打麻将上,忽略了他呢?”

……

孩子犯了錯,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父母保持心平氣和,反省自己,然後跟他們進行一次暢快的交流,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如果隻是一味生氣,訓斥、吓唬他們,缺乏實際有效的溝通,那麽隻會讓親子之間的矛盾越積越深。

方法二:讓孩子學會反思,想明白到底自己錯在哪兒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懂得自省,無論對孩子,還是對大人,都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當孩子有不良行爲,甚至破壞父母所立的規矩時,就要讓他們學會反思,并引導他們站在父母的角度考慮問題。

用現在的話說,我是個不折不扣的70 後,那個年代,獨生子女稀少,家裏的兄弟姐妹多,隻要是沒事幹,胡同裏的、大院裏的或者村裏的同齡孩子就會聚在一起玩。玩鬧的次數多了,難免會有矛盾,尤其是男孩子之間,一言不合就會打起來。

每次打了架,男孩兒回到家總少不了被大人責怪幾句。可是,據說張嬸從不會這樣對待她的兩個兒子。張嬸住在巷子的最東頭,雖然家庭條件不好,但兩個兒子卻被她教育得很出色。在我們這一群孩子裏面,她那兩個兒子是最優秀的,後來一個考上了中師,一個考上了大學。之後,各自成家立業,娶妻生子,生活過得其樂融融。

一次我回老家,正好遇到了張嬸家的大兒子。說起小時候的調皮事,他連連感慨:“我們哥倆兒小時候老闖禍,每次闖了禍,要面壁思過。然後,還要将反思的結果告訴我媽,比如哪裏做得對,哪裏做錯了,簡直比做題還難。”

由此我看到了張嬸的不一般。同樣是孩子打架闖禍,張嬸既沒有不痛不癢地責備孩子,也沒有動手打孩子,而是讓兄弟倆面壁反思。什麽時候想好了,再跟張嬸說他們反思的結果。如此一來,孩子就更明白自己到底錯在哪兒了,同時意識到他們的行爲可能引發的後果。

看看,反思重不重要?

當然,孩子在反思的過程中,父母也不能忽視了自己的反思,想一想:給孩子制定的規則是否合适?孩子爲何會犯錯?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對?

原因3:嘗到“耍賴”的甜頭,就會一犯再犯很多孩子都喜歡吃糖,父母一般都會有所控制,但是孩子一鬧,有些父母就會在“不忍心”的心理作用下妥協。這時候,并不是孩子不遵守規定,而是父母因爲心軟,立了規矩卻不執行。要知道,孩子喜歡“耍賴”,他們一旦從這種行爲中獲得了好處,自然就會故技重演。

6 歲的史蒂夫活潑好動,對于父母給他定的規矩,他從來不聽也不做,比如一讓他收拾玩具、關電視、飯前洗手等,他都假裝聽不見。

一天下午,媽媽要趕在銀行4 點關門前去辦理一些業務,可她催促了史蒂夫幾次,他都不着急,依然在房間玩積木。後來媽媽一看再耽擱就來不及了,于是又一次催促道:“史蒂夫,趕緊把積木收起來,我們得出門了!”

“一會兒就好,媽媽!”

又等了兩三分鍾,史蒂夫還沒動靜。媽媽着急了:“回來再玩,現在我們必須得趕時間走了。”

史蒂夫不吱聲。

媽媽生氣了,沖進史蒂夫房間,怒道:“你要是再不收起來,我就把它們都扔出去!”

史蒂夫不以爲然:“我才不管呢!”

媽媽聽了,真的沖上來,一把将史蒂夫從積木堆中拉出來。史蒂夫猝不及防,将搭好的積木碰倒了。看着散落一地的積木,史蒂夫傷心地哭了起來:“你别管我!我讨厭你!”

媽媽生氣地朝史蒂夫的後背打了一巴掌,并讓他快點兒去穿衣服。但史蒂夫幹脆坐在地上,一邊哭一邊朝媽媽扔積木。

有位行爲心理學家曾說:一些行爲的結果,直接決定了這種行爲會不會再次上演。所以,一旦孩子用自己的“招數”達到了目的,接下來就會不停地使用這樣的“計謀”。如果父母一次都沒有妥協,那麽孩子多半就不會再使用這一招了。

可是,孩子的想象力總是極其豐富的,他們總能想到一些新招數,比如被家長懲罰時,有的孩子會一邊哭喊,一邊跟家長頂嘴。隻要發現不管用,就會立刻乖乖就範。一旦家長表現出心疼,或者想圖清靜而取消懲罰,孩子就算達到了目的,以後父母也别想再懲罰他了。

媽媽不讓孩子吃太多的零食,孩子就坐在地上不起來,直到媽媽妥協;爸爸出門不方便帶孩子,孩子就硬拉着爸爸的手,眼淚汪汪,直到爸爸答應……現實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例子,但是,父母的妥協究竟好不好?

有些父母可能覺得無關緊要,是孩子對大人太眷戀了。我反倒覺得,這種問題應該重視。因爲,一旦孩子從耍賴中嘗到了甜頭,後面你再給他提什麽要求,他都會用“耍賴”對付你。

方法一:對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一定不能心軟、縱容女兒6 歲生日的時候,我跟丈夫傍晚帶她出去吃飯。吃完後不到8 點,時間還早,我們便帶着她到一家商場的兒童遊樂區玩。

女兒很喜歡玩小汽車,這裏有個賽車模拟現場,隻要花30 元租輛小汽車,就可以參加比賽。每次來這裏,女兒都要玩上兩次,這次也是。隻不過,這次她卻說:“媽媽,我想玩三次。”我知道,她這是在征求我的意見。想到那天是她的生日,我也就答應了。付了款,領了車,女兒便坐在位置上,排隊等候。

時間到,一組孩子停了下來,工作人員過來收車子,有個小男孩兒不願離開,将小汽車摟在懷裏。工作人員沒辦法,隻好詢問在一旁觀看的中年男子。

中年男子過來,一把将小汽車從孩子懷裏搶過來:“玩了四次了!”

男孩兒很委屈:“爸,我想再玩最後一次!”

“那會兒不是說好了,再玩這一次。老是這樣反複,讓我怎麽相信你?開始說好今天隻玩兩次的,你倒好,這都第四次了!”

“時間還早,我保證再玩最後一次!等回家了,我拿壓歲錢還你。”好聰明的孩子,居然想到爸爸是擔心花錢。

“言而無信的家夥,你要是這樣,以後我就不帶你來了。”顯然,這位爸爸确實被兒子惹惱了。

男孩兒不說話。

“我再給你一次機會,要麽跟我回家,要麽你就在這裏待着,我一個人走。”

男孩兒看到這樣,隻好乖乖離開。

有些違反規則的行爲,千萬不要因爲孩子堅持就心軟,縱容,一定要讓他明白,他的行爲必須有界限,即使是哭鬧,父母也不會妥協。

方法二:打消孩子在公共場合胡鬧的想法去年春節前夕,我們一家三口到商場買衣服,打算先轉一下,多看幾家,然後再選合适的買。結果走到兒童服裝區的時候,一個小男孩兒正坐在地上哭鬧,旁邊蹲着一位老人,想抱他起來,可是小男孩兒怎麽都不起來。

我問售貨員,怎麽回事?售貨員說:“剛才他看上了一款羽絨服,可是他媽嫌貴,不給買,他就躺在地上開始打滾……”

我看了一眼老人,老人正勸說:“乖孫子,快起來,都把衣服弄髒了。奶奶今天正好沒帶錢,咱們先回去,明天再拿錢過來買,不讓你媽知道。”我知道,老人愛孫心切,才臨時想了這麽一個主意。

小男孩兒還是不答應:“我就現在買,就現在買,明天就沒了。”

“怎麽會沒了?”

“剛才人家都說了,隻剩最後兩件了……”

正說着,一位中年男子大步走過來,怒斥小男孩兒:“起來!”

小男孩兒不動。

中年男子一把将他拎起來,拖着他扭頭就走,老人在後面一邊跟着,一邊還念叨:“你小點兒勁,孩子受不住!”

看得出,中年男子是小男孩兒的爸爸,任兒子再怎麽折騰,也不跟他僵持,而是直接抱起來就走。确實,有些孩子很聰明,知道公共場合磨着父母,父母就會因爲旁人的勸說而滿足他們的要求,于是就在公共場合表現得特别沒規矩。

這種時候,最好、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把孩子拉回家,離開公共場合,沒有了旁人的“幫忙”,孩子就會收斂一些。

原因4:給孩子立的規矩,父母也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承擔着極爲重要的責任。如果父母給孩子立了規矩,可是自己的做法卻跟定下的規矩背道而馳,那麽孩子看到眼裏,自然也不會遵守。因此,要想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必須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不但要給孩子立規矩,還要重視言傳身教的作用。

表姐8 年前跟丈夫離婚,她的女兒蘋蘋當時隻有8 歲,雖說如今蘋蘋已經16 歲,卻變成了一個問題少女,抽煙喝酒不說,高一就退學了,之後一直在社會上瞎混。

小時候,蘋蘋其實是個十分乖巧的孩子,聰明活潑,學習成績也不錯。

但是表姐離婚後的這幾年,親戚朋友再提起蘋蘋的時候,都會說,蘋蘋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變得越來越沒禮貌,見面之後總是愛理不理的,就像沒看到一樣……

一次,在商場,我遇到了蘋蘋和表姐。我跟表姐打招呼:“蘋蘋也來逛街?怎麽沒去上課?”

表姐說:“我給她請了半天假。”然後,表姐扭頭對蘋蘋說:“快叫姑姑呀。”誰知,蘋蘋把頭扭向一邊,不屑一顧的樣子。

我看到表姐臉色有些不好了,急忙說道:“沒關系,叫不叫,我不都是她姑姑嘛。”

表姐說:“哎,這孩子,越來越不聽話。”

這時候,蘋蘋不耐煩地說:“逛街也唠叨,能不能讓人清淨一會兒?煩死了!”

雖然蘋蘋給我的感覺特别不好,可我還是勸表姐别生氣。

面對來自生活的壓力,很多父母都忙着應酬,忙着工作,忙着掙錢……疏于對孩子進行管教,于是出現了很多像蘋蘋一樣的女孩兒。等到發現孩子出了問題再管,就無力挽回了。

不得不說,孩子不聽話、沒規矩,都是父母一手造成的。确切來說,是很多父母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無法滿足孩子對愛的需求。不管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隻要在家庭中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懷和教育,就一定會出現問題。所以說,父母的管教對孩子的一生,有着不可磨滅的作用,尤其是在規則意識培養的過程中,孩子更需要家長的指引和教導。

在物理學知識中,有個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參照物”。一旦孩子将父母當作了“參照物”,他們就會從父母身上一點點地學習,一點點地改進。在執行父母要求的過程中,他們也會認真觀察父母,如果父母也是按照規則要求來做的,那麽他們多半都會認真執行;如果父母說一套做一套,嘴上要求孩子守規矩,行動卻跟不上節奏,又如何令孩子信服?

尤其重要的是,如果孩子本來想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但看到父母不在乎的樣子,就很可能對規則不重視,自然不會按照規則行事了。

方法一:隻有父母做好,孩子才有可能做到孩子會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和一舉一動,所以要想讓孩子守規矩,身爲父母就應該依規矩來做,比如按時作息,保持衛生習慣等,隻有父母做到,孩子才有可能做到;如果父母做不到,孩子就一定不可能做到。對于這點,我深有感悟。

我有個同學叫周霞,雖然長相普通,但非常愛美,也很有個性,不是今天戴個假發,就是明天做個誇張的美甲。記得上大學的時候,有一次她畫了一張僵屍臉,把我們一幫人吓壞了。可是,自從生了女兒,她完全變了樣。

2008 年,女兒出生,周霞便将化妝搞怪的東西統統扔了,說要給女兒做個好榜樣。周霞這樣說,也這樣做了。現在她女兒已經9 周歲,周霞從來都沒有畫過濃妝,更沒有畫過什麽熊貓眼、僵屍妝。

我問她,爲什麽改變這麽大?她說:“父母的形象會影響孩子一輩子,我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女兒,讓她健康成長。”

多麽偉大的母親,爲了孩子,周霞努力改變自己,竟然實現了180 度的人生大轉變。

對孩子來說,他們深受父母的影響,生活習慣、興趣愛好、飲食習慣……在孩子形成成熟的個性之前,他們都會參考父母的言行來做。展現給孩子好的一面,孩子就會從父母這裏接收到積極的信息;如果父母的生活渾渾噩噩,那麽孩子就會接收到負面信息。兩種不同的參照物,必然會對孩子造成完全不同的影響。

爲了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父母要承擔起自己的角色,從我做起,完善自己,争取給孩子塑造一個良好的參照形象。

方法二:規矩重要,更不能忽視父母的言傳身教爲了引導女兒不亂穿馬路,每次我帶她出門,都會提醒她:“紅燈亮了,我們等變成綠燈再過去。”“看到有人闖紅燈,你千萬不要跟着學。”“過馬路的時候,如果走到路中間,發現綠燈變成黃燈了,就抓緊時間快走幾步。”……女兒每次跟婆婆一起出門的時候,總會把我對她的叮囑記在心上,并提醒婆婆也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安全。

爲了避免女兒出現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的情況,我告訴她:“晚上8 點以後不能看電視、玩遊戲。”“躺在床上的時候,不要沒完沒了地想白天發生的有趣的事,可以洗個熱水澡,睡前翻看自己喜歡的書。”如此叮囑一番,女兒漸漸養成了良好的睡眠習慣。

爲了讓女兒懂得謙讓,我會叮囑她:“有好吃的,如果身邊有老人,要先讓給老人吃。”“有好玩的,要懂得分享給小朋友一起玩。”……後來,無論大人孩子,都非常喜歡女兒,誇她是個懂事、有禮貌的好孩子。

當然,在要求女兒這樣做的時候,我跟丈夫也起到了很好的榜樣作用。

身爲父母,一定要經常跟孩子講規矩的重要性,讓他們知道:無規矩不成方圓,隻有懂規矩、守規矩,才能更好地生活。如果說一次,孩子聽不進去,那就反複地引導。說一百句,孩子能聽進去一句,就是成功。

原因5:父母的無條件滿足,是孩子違規的一大誘因如果父母對孩子溺愛而不管教,甚至心存僥幸,覺得孩子長大後就會變好,任何事情都由着孩子胡來,孩子要什麽就給什麽,隻會讓孩子變得任性妄爲,無法無天。對于孩子提出的要求,合理的,答應;不合理的,拒絕。隻有這樣,才能讓孩子逐漸建立起一定的規則意識。

晶晶今年5 歲,父母都是白領,在外企上班,平時工作特别忙,周末僅有一天的休息時間。盡管如此,他們大多時候還必須去公司加班。于是,照顧晶晶的重任自然落在了爺爺奶奶的身上。爺爺奶奶對晶晶特别溺愛,無論她提出什麽樣的要求,老人都會全力滿足。

最近,晶晶爸察覺到,晶晶越來越招人煩了,不管說什麽她都聽不進去,一不高興了就哭;如果想要什麽東西,不立刻滿足她,她更會哭個沒完,而且旁邊人越多的時候,她哭得越起勁。比如說,帶她去逛遊樂場,看到哪個就想玩哪個,不讓玩就幹脆哭鬧。

事實證明,父母的無限滿足,也是孩子不守規矩的一大誘因。

如今社會壓力一天比一天大,很多父母疲于奔命,根本沒時間帶孩子,尤其是身兼要職的上班族,加班更是家常便飯,所以他們經常爲此對孩子心生愧疚,并想方設法補償孩子。于是,他們認爲隻要不出問題,不傷大雅,孩子想要什麽,都能無限滿足,就差上天摘星星了。可是,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玩最好的,他們就能聽父母的話,遵守父母定下的規矩嗎?

通常來說,孩子5 歲左右的時候就懂得試探大人的态度與反應了。如果這時候父母太過溺愛孩子,他們就會我行我素,變得沒規矩。不信的話,你可以留心觀察,有些孩子哭鬧的時候,總會偷看父母的反應。隻要父母的态度有絲毫松懈,孩子馬上就變本加厲,繼續哭鬧下去,直到自己的目的達成。更有甚者,如果父母不順他們的意,他們就會想其他的辦法要挾父母或家人。

如果你也是一個忙碌、很少有時間照顧孩子的父母,真心希望你能停下來,用心想想接下來該怎麽對待孩子。

方法一:父母逾越規矩的關心不是愛,而是害周末,幾個朋友約好,我們帶孩子一起去爬山。爲了怕兒子餓了渴了,杜菲準備了一大書包吃的喝的。我問她:“來爬山,你怎麽帶了這麽多東西?”杜菲卻說:“可可每天都要吃很多,我給他帶的。”很快我就見識了可可的本領,并替杜菲感到慶幸:幸虧她準備得多!

沒走半小時,可可就嚷嚷着要喝水。杜菲把一瓶礦泉水遞給他,結果可可隻喝了一小口。沒過一會兒,可可跟媽媽要面包吃,說自己餓了。杜菲又從包裏取出面包,遞給他。結果,可可沒吃幾口就給杜菲,裝進書包了。快到半山腰的時候,可可又停下來,跟媽媽要零食吃……漸漸地,杜菲發現自己和可可跟不上我們,于是讓我們先走,并約定好在山頂會合。不到一個小時,我們幾個成功登上山頂,然後找了一塊空地,坐下來補充能量,感受着“一覽衆山小”的壯觀,大家拍照的拍照,聊天的聊天,異常興奮。

大約過了一個小時,我們等不到杜菲母子倆,于是決定原路返回,去迎他們。

走了半小時,我們在一處休息的平台上看到了他們。當時,可可正在喝水,而杜菲正在幫可可扇風。

趁着休息的時候,另一個朋友對杜菲說:“你也太慣着孩子了,他要什麽就給什麽。走一小段就要水喝,要東西吃,真有那麽渴、那麽餓?比可可小的孩子都能堅持,可可怎麽就不能呢?”

杜菲無奈地點了點頭,說:“我也知道有問題,可是不知道怎麽改呀。總不能孩子想喝水,不給他喝吧?”

“一路上,你總是問可可渴不渴、餓不餓,你就不能聊點其他的呀?比如你讓他看看花花草草,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景。如果他從你這兒感受不到你對他精神層面的關心,自然隻能在吃喝上對你提要求了……”

這個朋友的觀點很快得到大家的認同。

确實,孩子的欲望也是無止境的,父母的無限滿足會導緻他們胃口越來越大。因此,父母不妨在特定場合給孩子設定必要的規則,比如大家一起出去玩,就告訴他們:要有團隊意識,不要總是提無理的要求,讓大家來适應你一個人。

方法二:把握好原則和底線,做好監督工作給孩子立規矩時,一定要掌握好原則和底線,簡單明了地告訴孩子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父母也要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去監督孩子。

說起玩具,小孩子們都喜歡,隻要到了賣玩具的地方,相信大多數孩子都不願意離開。可是,買了他們喜歡的玩具之後,有幾個孩子能堅持玩超過一周?

大多孩子過了新鮮勁兒之後,玩具就被束之高閣,成爲庫房的長住客。

在女兒小時候,我明确告訴她,每個月買玩具的錢最多隻能花100 元,平時遇到喜歡的玩具,可以看看,但不一定買;而且每周隻買一個玩具,每次不能超過20 元;如果想買價格高一點兒的,就要堅持連續幾周不買。比如她相中了某款100 元的玩具,那當月隻能買這一件,其他的都不能再買,因爲錢花光了。

爲了做好監督,每次買完玩具,我都會讓女兒學着記賬,最後進行統計。

長此以往,女兒慢慢就懂得花錢要節制,不該花的錢絕對不亂花。

給孩子制定規矩後,還要讓他們意識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對他們進行着時時監督,這樣他們就會遵守規矩,對自己的言談舉止有所收斂,同時這也是規矩發揮的重要作用之一。

原因6:定好的規矩,家長對待太随意現實生活中總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孩子喜歡晚睡,第二天起不來。爲了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父母一般都會給孩子規定睡覺和起床時間,但是孩子一哭鬧,就不忍心去管了。由此可見,家長對待規矩太随意,也是孩子有規矩不遵守的主要原因。

軒軒和小娟是我們小區裏的兩個孩子,今年都上幼兒園大班,并且還在同一個班。一個周末,小娟來找軒軒玩,軒軒的表姐恰好也在,三個孩子在一起玩得特别高興。

做遊戲時,小娟忽然看到客廳的小書櫃上擺着一個裝糖的糖盒,裏邊裝着各種包裝的棒棒糖。于是,她就問軒軒的媽媽:“阿姨,我可以吃棒棒糖嗎?”

軒軒的媽媽爽快地答道:“可以,但是你隻能拿兩個。”爲什麽隻可以吃兩個呢?其實這是她平時和軒軒的約法三章——每次吃糖的時候,不能超過兩個。

沒過多久,軒軒跑到媽媽跟前,說:“媽媽,小娟多拿了一個棒棒糖,她說棒棒糖很好吃,要多拿一個回去給她妹妹吃。”

在聽了軒軒的話之後,媽媽走到小娟面前,牽着她的手說:“寶貝,阿姨跟你說過,每次吃糖隻拿兩個。如果你想讓妹妹也吃,下次就把妹妹帶過來,好不好?如果你不能遵守規矩的話,阿姨就不喜歡你了。下次也不會給你糖吃了。”

小娟聽了,特别不情願地把手裏多拿的棒棒糖放了回去。

看到軒軒媽媽的做法,很多人可能覺得不以爲然,甚至覺得她有點兒小氣。

實際上,她這是對規矩的一種嚴肅态度,而且這樣做是非常正确的。這次給别的孩子破了例,自己的孩子就會有想法,爲什麽媽媽隻要求自己這樣做,卻不讓其他孩子遵守?有了這樣的想法,孩子就會有樣學樣,對規矩表現出無所謂的态度。所以,在給孩子立下規矩後,父母一定得明白:隻要設定了規矩,就必須去遵守,無論什麽情況下,都不能表現出随意的态度。

規矩制定得太過随意、對孩子的要求太過随意、規則的執行太過随意,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對規則的态度。當他們發現父母對規則不在意的時候,自然也會忽視規則的重要性;當他們發現父母也在按規矩認真執行的時候,他們對規矩的态度就會端正很多。

方法一:父母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家庭教育永遠是行多于知,現在社會上那些違法亂紀的人,其實都是知法犯法,所以立規矩僅僅是一個開始,隻有真正按規矩行動起來,才會真正起到實際作用。不管給孩子制定什麽規矩,父母都要說到做到。

在我們家的規則中,有一條就是:不管是誰,隻要表現出色,全家人就會慶祝一下。當然,具體的表現形式靈活多樣,比如可以出去吃一頓美食,可以買件自己心儀的小禮物……這些年來,不管是老公拿年終獎,或者孩子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抑或是我的新書出版,我們都會慶祝一番。

女兒上小學之後喜歡上了書法,爲了鼓勵她,我和丈夫決定,隻要女兒認真學習,在書法上表現出色,就會獎勵她,獎品雖然不貴,但心意足夠。女兒很高興,學書法的勁頭更足了。

在女兒升入二年級後,爲了慶祝六一兒童節,區裏舉辦了一場兒童硬筆書法比賽。班主任從班裏挑選了幾個書法好的,給他們報了名。女兒放學一回到家就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我,我也想看看這兩年她學得到底怎麽樣,便承諾:如果這次能獲得前三名,暑假就帶她去天津海邊玩一趟。

女兒順利地通過了預賽、決賽,最後捧回了第三名的獎狀。她說,老師還表揚了她,讓同學向她學習。看到女兒的努力有了結果,我自然也感到很欣慰。

暑假不期而至,我便安排了三天時間,兌現了承諾。

從此以後,女兒的學習狀态更好了,還總不時地問我:“如果下次我再取得了成績,媽媽帶我去哪兒玩呢?”

我問她:“你想去哪兒?”

“聽說上海迪士尼很漂亮,不如我們去那兒吧。”

我知道,女兒又找到了好玩的地方,我便笑着答應了她。

其實,孩子的心思很單純,父母答應他們的事,他們總是盼着父母能說到做到。所以,如果隻給孩子提要求,父母自己卻不放在心上,還總是食言,他們自然就會覺得父母隻是随口說說,根本沒重視,更不會按照父母的期盼去努力做事了。

方法二:對待規矩要有敬畏心理

從内心中,父母一定要意識到,規矩對于孩子是十分重要的,不能随心所欲。

對于規矩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知道,但是真正能夠引起注意的并不多,這裏舉幾個例子:

家長甲:升國旗還讓穿校服,這麽冷的天,不把孩子們凍壞了呀?

(升國旗,穿校服,是很多學校的規定。天冷的時候,爲什麽不在裏邊給孩子多穿件衣服呢?)

家長乙:老師,我們公司這幾天很忙,家長會的時候我能晚去一會兒嗎?

(你忙,老師就不忙?工作重要,孩子的學習就不重要?好不容易有個跟老師交流的機會,你卻不重視,還問老師能不能遲到。試問,上班遲到了,老闆會怎麽對你?)

家長丙:本來應該閨女刷碗的,今天是周末,我來洗,你去寫作業吧。

(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長期堅持,一陣冷一陣熱,會讓孩子暈頭轉向。

本來孩子挺自覺,你倒好,找個借口把孩子堵回去了。)家長丁:雖然是紅燈,但周圍一輛車都沒有,趁現在趕緊跑過去就行。

(你知不知道,這樣做會給孩子造成什麽影響?本來還要求他,過馬路要看紅綠燈。現在倒好,有了你的提醒,這條規則就變成了:隻要沒車,不管是不是紅燈,都能過,而且要趕快跑過去。)制定規矩不難,難的是父母的态度。如果對待規矩太随意,那麽就算想讓孩子引起重視,也不可能實現,這樣一來,規矩也就失去了意義。

本章小結

★ 随着孩子漸漸長大,他們雖然會越來越有主見,但不懂得自我管理,有時候對一些自己不滿意的意見和規定,也無法完整地表達出來,爲了引起家長的注意,通常會采取諸如反抗、唱反調、不聽話等方式表現出來。

★ 面對孩子種種異于尋常的行爲,我們隻要盡力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就完全可以發現端倪。

★ 孩子喜歡“耍賴”,他們一旦從這種行爲中獲得了好處,自然就會故技重演。

★ 孩子不聽話、沒規矩,都是父母一手造成的。确切來說,是很多父母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無法滿足孩子對愛的需求。

★ 如果父母對孩子溺愛而不管教,甚至心存僥幸,覺得孩子長大後就會變好,任何事情都由着孩子胡來,孩子要什麽就給什麽,隻會讓孩子變得任性妄爲,無法無天。

★ 在給孩子立下規矩後,父母一定得明白:隻要設定了規矩,就必須去遵守,無論什麽情況下,都不能表現出随意的态度。

追書top10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道詭異仙 |

靈境行者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深海餘燼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詭秘之主 |

誰讓他修仙的! |

宇宙職業選手

網友top10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苟在高武疊被動 |

全民機車化:無敵從百萬增幅開始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說好制作爛遊戲,泰坦隕落什麽鬼 |

亂世書 |

英靈召喚:隻有我知道的曆史 |

大明國師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這爛慫截教待不下去了

搜索top10

宇宙職業選手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靈境行者 |

棄妃竟是王炸:偏執王爺傻眼倒追 |

光明壁壘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這遊戲也太真實了 |

道詭異仙 |

大明國師

收藏top10

死靈法師隻想種樹 |

乘龍仙婿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當不成儒聖我就掀起變革 |

牧者密續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從皇馬踢後腰開始 |

這個文明很強,就是科技樹有點歪 |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重生的我沒有格局

完本top10

深空彼岸 |

終宋 |

我用閑書成聖人 |

術師手冊 |

天啓預報 |

重生大時代之1993 |

不科學禦獸 |

陳醫生,别慫! |

修仙就是這樣子的 |

美漫世界黎明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