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争的力量會讓一個人發揮出巨大的潛能,創造出驚人的成績,尤其是當你的競争對手強大到足以威脅生命的時候。如果不鼓勵孩子參與競争,就很難開發他們的潛能,更不用說發掘出人生的深層意義和享受美好的人生。
鲇魚效應
很久以前,挪威人從深海捕撈的沙丁魚,總是還沒到達海岸都已經口吐白沫,漁民們想了無數的辦法,想讓沙丁魚活着上岸,但都失敗了。然而,有一條漁船卻總能帶着活魚上岸,他們帶來的活魚自然比死魚貴出好幾倍。
這是爲什麽呢?這條船又有什麽秘密呢?
後來,人們才發現其中的奧秘,原來他們在沙丁魚槽裏放進了鲇魚。鲇魚是沙丁魚的天敵,當魚槽裏同時放有沙丁魚和鲇魚時,鲇魚出于天性會不斷地追逐沙丁魚。在鲇魚的追逐下,沙丁魚拼命遊動,激發了其内部的活力,從而活了下來。
與此相似,日本也有一個漁夫故事。
日本的北海道盛産一種味道珍奇的鳗魚,海邊漁村的許多漁民都以捕撈鳗魚爲生。鳗魚的生命非常脆弱,隻要一離開深海區,要不了半天就會全部死亡。
有一位老漁民天天出海捕撈鳗魚,奇怪的是,返回岸邊之後,他的鳗魚總是活蹦亂跳。而其他捕撈鳗魚的漁戶,無論怎樣對待捕撈到的鳗魚,回港後全是死的。
由于鮮活的鳗魚要比冷凍的鳗魚貴出一倍,所以沒幾年工夫,老漁民一家便成了遠近聞名的富翁。周圍的漁民做着同樣的事情,卻一直隻能維持簡單的溫飽。
原來,鳗魚不死的秘訣,就是在整倉的鳗魚中,放進幾條狗魚。
鳗魚與狗魚非但不是同類,還是出了名的死對頭。幾條勢單力薄的狗魚遇到成倉的對手,便驚慌地在鳗魚堆裏四處亂竄,這樣一來,一倉死氣沉沉的鳗魚被全部激活了。
這就是“鲇魚效應”的由來,“鲇魚效應”告訴我們,競争可以激活人們内在的活力。在孩子的教育中同樣如此,父母和師長們應該培養孩子積極的競争意識,給孩子一個競争的舞台,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鼓勵他們永遠以積極的态度對待自己的人生。
假如沒有競争,老虎也會失去霸氣
在秘魯的國家級森林公園,生活着一隻年輕的美洲虎。
由于美洲虎是一種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全世界僅存17隻,爲了更好地保護這隻珍稀的老虎,秘魯人在公園中專門建造了一個虎園。這個虎園占地20平方公裏,并有精心設計的豪華的虎房。
虎園裏森林茂密、百草芳菲、溝壑縱橫、流水潺潺,并有成群人工飼養的牛、羊、鹿、兔供老虎盡情享用。凡是到過虎園參觀的遊人都說,如此美妙的環境,真是美洲虎生活的天堂。
然而,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從沒人看見美洲虎去捕捉那些專門爲他預備的活食,也沒人見它王氣十足地縱橫于雄山大川,嘯傲于莽莽叢林,甚至未見過它像模像樣地吼上幾嗓子。與此相反,人們常看到它整天待在裝有空調的虎房裏,或打盹兒,或耷拉着腦袋,睡了吃,吃了睡,無精打采。
有人說它也許太孤獨了,若有個伴兒,或許會好些。于是,秘魯政府通過外交途徑,從哥倫比亞租來一隻母虎與它做伴,但結果還是老樣子。
有一天,一位動物學家到森林公園來參觀,見到美洲虎那副懶洋洋的樣兒,便對管理員說:“老虎是森林之王,在它所生活的環境中,不能隻放上一群整天隻知道吃草,不知道獵殺的動物。這麽大的一片虎園,即使不放進幾隻狼,至少也應放上兩隻豺狗,否則,美洲虎無論如何也提不起精神。”
管理員們聽從了動物學家的意見,不久便從别的動物園引進了幾隻美洲豹。這一招果然奏效,自從美洲豹進虎園的那一天,這隻美洲虎再也躺不住了。它每天不是站在高高的山頂憤怒地咆哮,就是有如飓風般俯沖下山崗,或者在叢林的邊緣地帶警覺地巡視和遊蕩。老虎那種剛烈威猛、霸氣十足的本性被重新喚醒。它又成了一隻真正的老虎,成了這片廣闊的虎園真正意義上的森林之王。
美洲虎的慵懶柔弱,顯然是動物園管理人員的“精心呵護”造成的。舒适的虎園讓它缺乏競争的動力與激情,心甘情願地過着安逸祥和的生活,可是,整日埋頭苦睡的美洲虎,與一隻溫柔的大貓又有什麽區别?家長們應該反思,自己是不是在部分或者全部地重複秘魯國家動物園的故事呢?
課堂上的“鲇魚效應”
古往今來,課堂是由老師主宰的,學生隻能正襟危坐,洗耳恭聽。老師講到哪,學生就聽到哪,不可越雷池半步。
後來,“政策放寬”,學生随老師所問,舉手獲準後可以發言。可是在課堂中,往往就有這麽幾個“壞”學生,激動起來喜歡接着老師的話往下說,忽視了舉手這個小小的環節。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插嘴”。
“插嘴”讓老師頭疼,因爲它打破了安靜的課堂氣氛,而且經常會突然打亂老師事先準備好的授課次序。
從某種程度上說,學生在課堂上的“插嘴”現象也是“鲇魚效應”的一種體現。插嘴的學生大多數是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情不自禁地主動發言。他們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主動自覺學習。這遠比那些想着如何做好才能受到老師表揚,張着嘴等老師“喂知識”,甚至于“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學生要好得多。
大家都很清楚,老師的“教”要爲學生的“學”服務,課堂上出現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學習的場面,是每個老師所追求的理想效果。而插嘴的學生正起了“鲇魚”的作用,由于他們的情不自禁,一大批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
因爲問題是他們發現的,解決的熱情也開始升溫,這要比老師給你問題,讓你解決的效果好得多。如果課堂上能多幾次這樣的“插嘴”,氣氛将會很快地活躍起來。這種“插嘴”,可以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老師、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處于和諧的交互活動狀态。
分蘋果的故事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爲了研究母親對人一生的影響,在全美選出50位成功人士,他們都在各自的行業中獲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時又選出50位有犯罪記錄的人,分别去信給他們,請他們談談母親對自己的影響。有兩封回信給心理學家的印象最深刻。一封來自白宮一位著名人士,一封來自監獄一位服刑的犯人。他們談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時候母親給他們分蘋果。
那位來自監獄的犯人在信中這樣寫道: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綠綠,大小不同。我一眼就看見中間的那個,又紅又大,非常想要。這時媽媽把蘋果放在桌子上,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我剛想說要最大最紅的那個,這時弟弟搶先說出我想說的話。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備他說:“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别人,不能總想着自己。”于是,我靈機一動,改口說:“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最大的留給弟弟吧。”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我的臉上親了一下,并把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獎勵給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此,我學會了說謊。
那位來自白宮的著名人士是這樣寫的: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綠綠,大小不同。我和弟弟們都争着要大的,媽媽把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舉在手中,對我們說:“這個蘋果最大最紅最好吃,誰都想要它。很好,現在,讓我們來做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幹得最好,誰就有權利得到它!”
我們三人開始比賽剪草,結果我赢得了那個最大的蘋果。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單的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是這樣教育我們,也是這樣做的。在我們家裏,你想要什麽好東西要通過比賽來赢得,這很公平,你想要什麽,要多少,就必須爲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價!
同樣的蘋果,在兩個不同的媽媽手中,塑造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生。人們都渴望得到美好的東西,孩子們尤其如此。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他們本不懂得什麽是陰謀與手段,錯誤的教育使他們具備了耍手腕的能力。
我們希望孩子具有競争的意識和能力,但前提是一定要正當和公平。父母應該利用孩子的需要,對孩子加以正确引導,使之懂得正當的索取與付出之間的關系,從小就培養起公平競争的美德。違背人的天性的教育,必然造就扭曲的人格;錯誤的競争意識的灌輸,必然培養出陰險虛僞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