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說:兄弟,如果你是幸運的,你隻需有一種道德而不要貪多。隻有一隻手表,就可以知道是幾點,“兩隻手表”并不能告訴孩子更準确的時間,隻會讓孩子失去對準時的信心。它會把孩子弄得無所适從,心力交瘁,不知自己該以哪一個爲标準。
手表定律
隻有一隻手表,可以知道是幾點,擁有兩隻或兩隻以上的手表,有時卻無法确定是幾點。兩隻手表并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确的時間,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确時間的信心——這就是知名的“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給我們非常直觀的啓發: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以上的人來指揮,否則将使這個人無所适從;一個人不能同時選擇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否則,他的行爲将陷于混亂。同樣,一個孩子不能同時接受父母不一緻的教育,否則,他将無所适從;一個孩子不能同時接受父母給予的兩種價值觀,不能接受兩個以上的目标,否則他的生活将陷于矛盾中。
你培養孩子的目的是什麽?這是所有父母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怎樣的一個人——大富翁?藝術家?企業家?演說家?手藝超群的廚師?廣受歡迎的年輕人?給殘疾兒童帶來希望的老師……
不管你希望他變成怎樣的一個人,對他自己來說,他需要的是能夠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建立唯一的價值觀,擁有一隻“手表”。
而實際情況是,孩子總是被教育去滿足父母的期望,去适應老師替他們塑造的模式,從來就沒有機會考慮自己有什麽樣的期望。更爲嚴重的是,有的父母甚至給孩子的是兩隻或兩隻以上的“手表”:
他們總是教育孩子要尊老愛幼,可是當孩子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時,受到的是父母的厲聲呵斥;
他們總是教育孩子做人要誠實,可是當自己遇到不樂意做的事情時,謊話總是順口就來;
他們總是教育孩子今後要從事高科技行業才有出息,可是又不停地帶孩子參加各種的藝術學習班;
他們總是告訴孩子要爲自己而活,尋找自己人生的價值,可是總是習慣性地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較;
……
迷茫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究竟該聽哪個,是父母的言語呢,還是父母的行爲?是自己的心聲呢,還是周圍人的意見?
“兩隻手表”并不能告訴孩子更準确的時間,隻會讓孩子失去對準時的信心。它會把孩子弄得無所适從,心力交瘁,不知自己該信仰哪一個。父母真正應該做的是引導孩子選擇其中較信賴的一隻,盡力校準它,并以此作爲孩子的标準,聽從它的指引。
特長早發現,天才早培養
法國一家報紙進行智力競賽時有這樣一個題目:
如果盧浮宮失火,當時情況隻可能救一幅畫,那麽你救哪一幅?
多數人都說要救達·芬奇的傳世之作——《蒙娜麗莎》。結果,在成千上萬的回答中,法國電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貝爾特以最佳答案赢得金獎。
他的回答是:“我救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
這個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成功的最佳目标未必是最有價值的那個,而是最有可能實現的那個。
年僅12歲的羅銳已經有44份證書了。這裏面有繪畫比賽的,有鋼琴演奏的,有數學競賽的,有作文比賽的……甚至還有英語四級證書。
羅銳是從3歲開始加入“考證”大軍的。3歲的時候他就開始鋼琴演奏,從第一次登台演出至今,參加的各式各樣的演出和比賽不下百次。父母一心望子成龍,他們不想失去任何一個可以使羅銳得到鍛煉的機會,認爲每一個證書對羅銳的将來都會有幫助,因此,不惜讓12歲的兒子承受巨大的壓力。對此,爸爸說:“我相信孩子以後會明白我們的苦衷的。”
因爲“被迫”忙于考證,羅銳放學後基本不回家,抓緊時間趕去另一個地方學習,雙休日也不能休息,晚上常常隻能睡兩三個小時。“長這麽大,我還從來沒到公園玩過。”羅銳遺憾地說。
不加選擇地爲孩子的未來做很多規劃,是很多父母的毛病。孩子們在沒有一個準确定位的人生道路上疲于奔命,更多的精力浪費在以後不會用到的特殊技能的學習上,真正有用的也可能因此而耽誤。
美國作家梭羅說:我們的生命都在芝麻綠豆般的小事中虛度,毫無算計,也沒有值得努力的目标,一生就這樣匆匆過去,因此國家也受到損害。
因此,在人生的路上,做好選擇,有所取舍是必不可少的。放棄什麽,選擇什麽,是一門藝術。人們常說“舍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有時,放棄就是獲得。培育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什麽都想學,往往什麽都學不精;什麽都想得到,往往得不償失。
珍妮·古道爾喜歡研究野生動物,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并沒有過人的才智,但在研究野生動物方面,她有超人的毅力、濃厚的興趣,而這正是幹這一行所需要的。所以她沒有去研究數學、物理,而是到非洲森林裏考察黑猩猩,終于成爲著名的科學家。
實際上,每個人都有很多優點和才能,這些優點便是你成功的關鍵。等到你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特長,确信能在什麽方面取得貢獻,你便開始邁向成功。相反,如果你看不出自己的優點和才能,盲目跟風,最後肯定無法如願以償。
中國有句古語: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幫孩子尋找并确立一個好的開始,努力之前,先弄清方向,遠比一開始就埋頭追趕别人要來得有效率。
切忌把自己的期望當成孩子的目标
擁有兩隻手表,會讓我們沒法校準時間,但如果一隻手表也沒有,孩子們就連一個标準也沒有了。
美國的前任副總統阿爾·戈爾和他的妻子蒂珀一直牢牢記着這樣一句話:做一隻狗要有目标,更何況是做一個人。
故事起源于一個小小的生活片段。戈爾夫婦打算養一隻小狗,讓它陪着兩個幼小的孩子玩耍,另外看房子。小狗被抱回來以後,他們就請馴狗師幫忙訓練它。
聽完他們的想法,女馴狗師問道:“小狗的目标是什麽?”
夫妻倆面面相觑,很是意外,他們嘟囔着說:“一隻小狗的目标?當然就是當一隻狗了。”他們也确實想不出狗還有什麽另外的目标。
女馴狗師極爲嚴肅地搖了搖頭說:“每隻小狗都得有一個目标。沒有目标的狗是訓練不好的。”夫婦倆商量之後,爲小狗确立了一個目标:白天和孩子們一道玩,夜裏看家。後來,小狗被成功地訓練成了孩子的好朋友和家的守護神。
每隻小狗都有自己的目标,何況是人。沒有目标的人生活是沒有方向的,他離成功也就越來越遠。
我們父母常常把自己的期望當成孩子的目标。但是,孩子漸漸在長大,不論父母的期望怎樣的美好,都不是自己的。除非有一天,這個期望已經成功地移植在了孩子自己的心底,生根發芽,長成了孩子的目标。
世俗的流轉不是孩子的目标。也許社會上正流行某一種追求,或者某件事情比較有市場。但這并不代表你的孩子也有一樣的價值取向。父母間的盲目攀比會讓你覺得,如果孩子能夠符合大衆的口味會使你很有面子,但是在滿足你虛榮的同時,你付出的代價也許就是孩子一生的幸福。
正确地幫孩子選擇價值觀,最好還要知道某種價值觀對孩子的重要性達到什麽程度,以及想用什麽方式來表現。
當孩子選擇了最重要的事情時,他的價值觀會影響他的決定。如果你想給孩子一個非常充實、自由的人生,那麽你就要給孩子選擇手表的自由。
百萬富翁還抱怨什麽?
有個大學生,一直熱愛畫畫,大學畢業後,他出國留學繼續深造。可是,在國外的生活太拮據了,讀書之餘,他還要靠打工賺生活費。
後來,有人介紹了一份工作給他:幫賓館修剪草坪。這個工作和畫畫毫無關系且大相徑庭。修剪草坪不僅需要一身好體力,而且剪草坪的剪子還會把手磨得粗糙不堪。
起初年輕人很不情願,因爲他的夢想是當一名油畫家而不是草坪工人。但現實是不能由自己的意願決定的,他隻好一次次地去賓館外面,對着草坪和灌木,不斷重複單調的工作。
在國外的3年時間裏,他就這樣一直靠幫各種賓館修剪草坪謀生。漸漸地他發現,修剪草坪并非總是那麽枯燥。有一天,他不小心鏟壞了一塊草皮,想了很多辦法來挽救這個錯誤,當經過修複的草坪看起來比原先還要漂亮整潔時,他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深深愛上了這個行業。
從此,年輕人花了更多的心思在修剪草坪、花卉整理上。漸漸地,他的園藝技術越來越高,慕名請他前去替自己修剪草坪的人越來越多,他掙的錢也越來越多,生活日漸好轉,年輕人再也不用親手修剪那些草坪了,他的意見甚至比他的技術更值錢。
轉眼間,又兩年時間過去了。靠着修剪草坪這項技術,年輕人擠進了百萬富翁的行列。他買了房子,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再也不用打工掙錢維持生存了。父母朋友都替他感到欣慰,說他終于實現了夢想。然而,年輕人并不是很開心,他總覺得自己的生活缺少點什麽,直到有一天要搬新家了,整理舊行李的他突然翻出了自己當初學畫的畫闆、畫筆等,看着這些自己曾經的夢想,年輕人迷茫了:自己現在究竟算是成功呢,還是越來越偏離夢想了呢?
成功完全是種個人現象,完全屬于個人認知的範疇。不同的人,成功有着不同的意義。假如違背了自己的價值觀,不管達到什麽樣的目标,你都不會有太多的成就感。
一位慈善者想幫助一個酒鬼。他爲酒鬼租了房間供他清醒,并提供飯食和衣服,他還爲酒鬼找了份工作,使他能重新開始生活。可這個酒鬼說:“我不想工作,我就想當個流浪漢。我不要人供養,我隻要自由自在。”
有位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他完全可以在繁華的都市找一份報酬很高的工作,但他選擇了到貧困落後的地區當一名教師。他的生活清苦,但他認爲自己正在做真正重要的工作,他爲此感到安心。
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有着不同的優點、興趣、目标和價值觀。要想成功,你一定得對自己誠實,你一定得尊重自己的本質。你必須平衡你的生活,平衡你所有的希望和需要。
爲了保持這種平衡,你必須依據你的本質做出選擇。這些抉擇包括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從挑選衣服到選擇房子,從從事什麽工作到閑暇時要和哪些朋友在一起。要成功也就要自我負責。你最好試着自己做出決定,不要讓他人的建議來影響你,因爲隻有你自己才知道自己需要什麽。
讓孩子知道:清楚自己在做什麽是最重要的,别人如何看待你的工作、決定、努力、動機或成就,這些都不要緊,因爲隻有我們最清楚自己所作所爲的重要性。我們必須依據自己的價值和信念評估自己一生的作爲。
他人的掌聲及喝彩固然令人高興,但最重要的還是你對自己的評價。如果你已經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就沒必要再去征求他人的意見。在這個時候,任何人的建議都隻會影響你的自我判斷和決心,對你來說,最好的辦法也許就是忠于自我,勇于實現自我。
孩子也有他的價值觀,你的孩子想走的也許不是你已爲他掃平荊棘的那條路,不要讓孩子爲了他人的喝彩調整自己的手表,也不要讓孩子因爲父母手表的時間和自己的時間不同而混亂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