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一點兒都不興奮時,他根本沒有做好工作的動力;相應地,當一個人處于極度興奮時,随之而來的壓力可能會使他完不成本該完成的工作。隻有當一個人處于輕度興奮時,才能把工作做得最好。
倒U形假說
耶基斯和多德林是最早研究工作壓力和工作業績之間關系的科學家。在他們早期對老鼠的研究中顯示:工作壓力與業績之間存在着一種倒U形關系,這就是著名的“倒U形假說”,也稱“耶基斯和多德林法則”。
倒U形假說認爲:對于處在各種工作狀态的人來說,過大或過小的壓力都會使工作效率降低,隻有最佳的刺激力才能使業績達到頂峰狀态。也就是說,壓力較小,工作缺乏挑戰性,會使人處于松懈狀态,因而工作效率不高;當壓力逐漸增大,壓力成爲一種動力時,它激勵人們努力工作,逐步提高工作效率;當壓力等于人的最大承受能力時,人的效率達到最大值;但如果壓力超過了人的最大承受能力,壓力就會成爲阻力,效率也随之降低。
法國心理學家齊加尼克曾做過一個實驗對這個假說進行求證:
齊加尼克把自願受試者分爲兩組,讓他們去完成20項工作。其間,齊加尼克對一組受試者進行幹預,使他們無法繼續工作而未能完成任務,而對另一組則讓他們順利完成全部工作。
實驗結果顯示:雖然所有受試者接受任務時都顯現出一種緊張狀态,但順利完成任務者,緊張狀态随之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務者,緊張狀态持續存在,他們的思緒總是被那些未能完成的工作困擾,心理上的緊張壓力難以消失。
良性的壓力會驅使人們工作更加賣力,把事情做得更好。世界網壇名将貝克爾之所以被稱爲“常勝将軍”,其秘訣之一就是在比賽中自始至終防止興奮過度,保持着半興奮狀态。所以有人亦将“倒U形假說”稱爲“貝克爾境界”。
而負面壓力或壓力過重則會帶來不良影響,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病症。比如一個人若長期處于壓力或過重壓力之下,他的身體最終會因無力招架而崩潰。他可能會患上冠狀動脈心髒病、高血壓等生理疾病,或者抑郁症和焦慮等心理疾病。同時,過重壓力還有可能導緻個體行爲改變,如酗酒或服用鎮靜劑。
孩子的成長也符合倒U形假說。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如果孩子的負擔過重,長期處于緊張狀态,學習效果就會越來越差。作爲家長,父母必須重視這一效應,采取有效措施,既不要對孩子提出過多、過高的要求,也要設法幫助孩子按時完成任務,适當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讓孩子學得愉快。
要做到這一點,父母必須對孩子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有一個恰當的估計,改變那種“壓力越大,效率越高”的錯誤觀念。最好的辦法是找到一個最佳點,并以此爲标準:當孩子壓力較小時适當增加壓力,當孩子壓力較大時緩解壓力。
欹器的故事
很多家長都清楚地知道激勵的作用,但對于如何把握“度”的問題仍存在誤區。有人認爲,巅峰的情緒就是最佳的工作狀态,隻有情緒達到巅峰才能讓人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态,因此必須讓孩子一直保持巅峰的情緒狀态。實際上這種想法大錯特錯!激勵必須講究分寸,要适度。與倒U形假說相似的是,中國有一個側翻的欹器的故事,同樣說明問題:
孔子有一次帶弟子們到魯國的祠廟參觀,子路看到一個形狀很不規則的容器歪歪斜斜地放在幾案上,于是很好奇地問孔子:“這是什麽器皿呢?”
孔子說:“這是欹器,是放在座位右邊,如‘座右銘’一般用來伴坐的器皿,它是用來警戒自己的。”
見弟子們對其不以爲然,孔子說:“子路,你往裏面倒水看看!”
子路好奇地把欹器擺在一個果盤裏,然後從外面端來一杯水,慢慢地向這個可用來裝水的器皿裏灌水。令大家驚奇的事情出現了:當水裝得适中的時候,這個器皿就端端正正地立在那裏。不一會,水灌滿了,它就翻倒了,裏面的水流了出來。再過了一會兒,器皿裏的水流盡了,就傾斜成原來一樣歪斜在那裏。
孔子感歎地說:“哪有滿了不倒的呢?”
欹器沒有裝水時歪了,而裝滿水又會傾覆翻倒,隻有水裝得适中,不多不少的時候才會端正。從教育的角度看,這也說明了激勵一定要适度,适可而止。
任何人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必須要興奮起來。隻有在興奮的時候,一個員工才能表現得自主、樂業、愛心、責任和創新。當一個人一點兒都不興奮時,也就沒有完成任務的動力了。
但是興奮與過度興奮不同,過猶不及。當人受到激勵後,如果外表仍然很平靜,但内心卻充滿激情,這是完成任務的最佳狀态;而當人處于極度興奮狀态時,腎上腺激素大量分泌,随之而來的身心壓力,會使他完不成在正常狀态下能夠完成的任務。
熱情中的冷靜讓人清醒,冷靜中的熱情使人執着。激勵孩子也是如此,一個善于讓孩子時刻處于“貝克爾境界”的家長,才能算掌握了激勵的訣竅。
小和尚打油的啓示
從前有一個小和尚,這天,廟裏的廚師讓他去打油,并且嚴厲地一遍又一遍地向他交代:“你一定要小心,絕對不可以把油灑出來,否則罰你做一個月苦力。”
小和尚答應着,膽戰心驚地下了山。在廚師指定的店裏打好油後,小和尚踏上了回寺的路程。一路上,小和尚都在想着廚師兇惡的表情和嚴厲的告誡,小心翼翼端着裝滿油的大碗,每一步都走得提心吊膽。
眼看走到廟門口,沒想到一不留神,小和尚一腳踩進一個大坑裏,碗中的油灑掉了三分之一,他越發緊張,手腳也開始發抖。等見到廚師時,碗中的油隻剩下一半了。
廚師自然很是生氣,他怒氣沖沖地罵小和尚是個笨蛋,都交代過要小心了,還是灑了這麽多!
難過的小和尚邊走邊哭,碰到了方丈,他了解事情的經過以後,慈祥地對小和尚說:“我再派你去買一次油,這次我要你在途中多觀察你看到的人、事、物,并且回來向我詳細描述。”
第二次打油歸來,在回寺的途中,小和尚遵照方丈的囑咐觀察路邊美麗的風景,雄偉的山峰,耕種的農夫,歡快的孩子在路邊的空地上玩耍,兩位白發老先生興緻勃勃地下棋……
就這樣小和尚不知不覺回到了廟裏。當小和尚把油交給方丈時,發現碗裏的油一點兒也沒有灑出來。
廚師苛刻要求,給小和尚帶來無比的緊張,結果是“油灑了一半”;方丈在意的是過程,結果小和尚心情放松,碗裏的油一滴未灑。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不是也應該這樣?給孩子要求,但是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孩子才能心情放松地去學習和生活,也才能“一滴未灑”。
賀爸爸的教女經
其實,小和尚第一次打油之所以掉了一大半,是因爲壓力太大而進入“瓦倫達心态”。那什麽是“瓦倫達心态”呢?
瓦倫達是美國著名的高空走鋼絲的表演者,他一輩子表演都很成功,但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卻從鋼絲上掉下來摔死了。事後他的妻子說:“我知道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爲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一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絕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隻想着走鋼索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
瓦倫達的失敗,其實是敗給了自己。他一心想着事情能不能做好,而無法專注地去做事,因而就無法獲得成功。後人把這種不能專注做好眼前事情,患得患失的心态稱爲“瓦倫達心态”。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也表明,人大腦裏的某一圖像會像實際情況那樣刺激人的神經系統。比如,當一個高爾夫球手擊球前一再告訴自己“不要把球打進水裏”時,他的大腦裏往往就會出現“球掉進水裏”的情景。這一情景會指揮他的行動,結果事情不是向他希望的那樣發展,而是向他害怕的方向發展——這時候,球大多都會掉進水裏。
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瓦倫達心态”無處不在。過分在意名次的運動員往往失利,過分在意表現的演員容易失常……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瓦倫達事件”也在不斷重演。每次高考成績一出來,就會有好多學生到心理醫生那裏尋求幫助。原因是好多原本在學校裏成績不錯的孩子在高考時失利,一些人甚至連專科線也沒過。
在分析失敗的原因時,一個曾經是縣重點高中的佼佼者,最後竟連專科線也沒過的高考生說:“我的壓力太大了,我是全校的前幾名,許多人都關注我,我要考北大,我經不起失敗的打擊,我常常告訴自己,挺住,絕不能失敗。過度的緊張使我焦慮不安,徹夜難眠,無端的恐懼不時襲上心頭。高考前一天晚上,我甚至失眠。這樣子又怎麽會發揮正常?”
生活往往是這樣,父母把全部希望系于孩子,最終什麽都得不到。因爲,引領孩子成長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自己的心态。
許多孩子害怕考試,但是賀洋溢這個小女孩卻偏偏不怕考試。在中國教育電視台“知心家庭”演播室接受采訪時,她曾這樣回答主持人關于不怕考試的奧妙,她說:“我覺得考試隻是一種測驗,通過測驗可以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不怕考試。”
賀洋溢活潑開朗的性格和父母的心态直接相關。父母希望她自然成長,所以孩子輕松自在。
在那期的節目中,一同接受采訪的賀爸爸說:“我不是簡單地要求女兒考一個好成績,我主要教她解題的思路,這樣她就能觸類旁通。”
當主持人讓賀爸爸從家長的角度介紹如何幫孩子在考試中放松時,賀爸爸說:“一是不給孩子施加壓力,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二是在成績不好的時候,孩子赴考要鼓勁。批評或者打罵容易對孩子造成心理負擔。鼓勵的話應該講究方式,不能爲鼓勵而鼓勵。另外,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讓他擴展知識面,知識豐富了,學習自然就輕松。這些雖然與考試沒有直接的關系,但對學習卻有輔助作用。”
可見,當你已經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就不要再考慮與做這件事無關的問題,不要讓功利心和由此引出的擔憂幹擾你的行動。
專心去做事的時候,就不會再考慮成功或者失敗。沒有了成敗的憂慮,人就自然變得輕松自如。害怕失敗就是最大的失敗。
是誰讓“三腦袋”選擇了不歸路?
對于孩子,由于所能承受的壓力有限,他們的生活目标應由他們自己來決定,不能本末倒置。作爲父母,能提供的隻是幫助和引導,而非制定目标由他們來實現。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不僅會損害孩子的自信心,也是對孩子幼小生命的不尊重。
愛德華的父母在社會上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他們對愛德華傾注了很多心血,同時也爲愛德華設置了極高的标準。在學習生活中,除了學校的功課,父母爲他安排了許多課外活動:參加社區壘球隊;參加男孩俱樂部;學習鋼琴;參加學校的演講競賽……
愛德華是個懂事的孩子,他賣力地表現,希望自己能讓父母感到欣慰。學校裏的學習成績自不在話下;在社區壘球隊,他是主力隊員;在男孩俱樂部,他是許多活動的組織者;他是鋼琴老師最得意的學生之一;演講競賽活動他是佼佼者……愛德華的努力使他成爲每個家長都非常羨慕的好孩子。
更讓其他家長羨慕的是愛德華對人彬彬有禮、舉止文雅,11歲就已顯示出令人贊歎的紳士風度。但是愛德華有一般孩子在他這個年齡上沒有的問題——他常常失眠,情緒稍有波動就難以入睡。
父母對愛德華的高标準是愛德華失眠的最根本原因。愛德華從小就爲父母高要求所驅使。在父母的教育下,愛德華的生活目标是如何滿足父母的要求,而非自身的幸福。他希望能讓父母高興,害怕自己讓父母失望,雖然小小年紀,精神負擔卻非常沉重。
盡管愛德華努力達到了父母的目标,但由于他的出發點是取悅父母,而且覺得自己如果不再優秀,便會失去他們對自己的愛,有很強的不安全感,導緻了生理上的不安,失眠也是在所難免。
在一定程度上說,父母對愛德華的要求是自私的,他們并不考慮愛德華的切身利益,也許在他們看來,孩子的成功帶給父母的榮耀才是最重要的。
每年的高考都會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不堪父母期盼重壓的孩子選擇以極端的方式來尋求解脫。
曾經在報上看過這樣一則報道:有一個人稱“三腦袋”的女孩子,學習特别好,物理、數學、化學經常都能考滿分。女孩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做新一代的居裏夫人。但是高考填志願時,在父母和老師的逼迫和勸說下,女孩報了一所以文科見長的全國重點大學。
女孩違心地上了那所學校以後,情緒一直不穩定,第一學期學校進行了三次考試,她的成績都名列中下。過去,她一直是當地的“狀元”,這樣的結果給她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壓力,第一學期還沒結束,她便跳樓自殺了。她的母親到學校來“接”她,欲哭無淚,一聲接一聲地喊:“是我害了我的女兒!是我害了我的孩子!我當初爲什麽要逼她?”
有些孩子即使沒有走上這種極端道路,但一直在“重壓”下長大的孩子,内心世界仍然被自卑感籠罩着,不能自拔。
北京某所高校有個女孩,學習成績一直是班裏的前十名,照理說她不應該自卑。但實際上,女孩是在父母的打罵中長大的。每當她成績下降時,父親就讓她脫掉褲子,用皮帶抽她,直到流血,而且不許女孩哭,女孩隻好忍着。最恐怖的一次,母親捂着女孩的嘴,讓父親打她……這一幕幕恐怖的場景一直籠罩在女孩心頭。
後來,女孩考進了北京大學。但是自卑的情緒一直籠罩着她,她心裏一片灰暗,不能體會别人的感覺,因此經常和同學發生沖突。母親很驕傲女兒在這所知名的學校上大學,可是過去的經曆像大石頭一樣壓得女孩喘不過氣來,在别人面前,她無法克制自己的羞恥感。心理脆弱的她甚至常用小刀割自己的手腕……
有些孩子的父母也許會說,我并沒有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隻是對他們表示關心而已。殊不知,有時關心也是一種壓力。
讓孩子放松心态,父母首先要做到不要對孩子過分“關心”。考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面對考試的來臨,父母首先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态,讓自己先輕松起來。任何一件事(包括考試)都有成功和不成功兩種可能,不要要求孩子一定要取得好成績。在感到自己和孩子有壓力的時候不妨和孩子聊聊,看看他們對成功與不成功有什麽看法。
所有的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父母的過分關心隻會讓他們增加對自己的期望值,更加緊張。在這種心态下,如果一旦發揮失常,他們自己都不能原諒自己,鑽牛角尖,甚至做出極端反應。
如何給孩子減壓?
每逢學校考試期間,不但孩子在承受應考的壓力,家長也在一旁承受着陪考的壓力,尤其是中考、高考等關鍵考試期間,一些家長甚至比孩子還要緊張。壓力過重會影響孩子正常水平的發揮,因此,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态,給孩子減壓,幫助孩子以最好的狀态備考赴考,成爲每一個父母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如何在考試階段給孩子減壓呢?
首先,家長要調整自己的期望,這是孩子壓力的源頭。
期望過高,不切實際,對孩子的殺傷力很大。家長不要給孩子過多或不切實際的期望,若孩子做不到,無形中會産生心理壓力。因此,即使有期望,也應一步步達成,而不能是急于求成。
有些家長總是習慣把眼光放在孩子的弱點上,如果孩子數學不行,就一味地要求孩子努力專攻數學,考試前不停囑咐一定要及格,甚至期望孩子考到90分。事實上,父母應協助孩子加強自己的長處。把焦點放在孩子的強項上,如孩子比較強的科目,這樣才能有助于孩子減壓。
同樣是因爲有了期望,家長會把孩子跟别的孩子進行比較,這招是“殺手锏”,會把孩子指引到錯誤的人生方向去。從事家長與兒童心理咨詢的林明弘說:“家長必須讓孩子建立自信,發展出自我人格,走自己的路。”
其次,找個時間與孩子坐下來好好交談,是緩解孩子緊張情緒的有效手段。溫柔的語調,身體的觸摸,傳達着父母強有力的“關心”信息,有助于孩子放松身心,建立自信。
父母可以把家裏的音量調低,關掉電視、電台,講話輕聲細語,或播放一些輕音樂,有助于孩子冷靜下來備考。表達對孩子的關心與好意時,父母不能唠唠叨叨,否則會産生反效果。不如在旁觀察,通過實際行動表示,如倒一杯茶水給孩子。
無論家長有多緊張,都應該盡量避免在考試期間,與孩子發生情緒上的沖突,增加孩子的壓力。
減少壓力,輕松備考的第三個手段就是:确保孩子作息正常。
考試壓力過大的孩子可能會在考試期間或者備考期間出現亂發脾氣、頭痛、發燒、肚子不舒服,甚至失眠等狀況。調節孩子身心平衡,讓孩子和平時一樣吃好睡好,不做噩夢,維持正常作息,孩子才能處于最佳備戰狀态。
如果孩子确實壓力過大,那麽父母就需要盡力緩解孩子的壓力。和孩子一起做運動是個很好的辦法,運動可以發洩壓力。适當的運動,能夠讓孩子的緊繃狀态松懈下來。幾分鍾的深呼吸,十分鍾的暖身操,花半個小時去遊泳、跑步,到公園散步,都是很好的解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