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要人們相信你是對的,并按照你的意見行事,那首先就要人們喜歡你,否則,你的嘗試就會失敗。”教育孩子也是這樣,如果你想要孩子認同你的意見,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他們遇到的問題,體諒孩子并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
南風效應
北風和南風打賭,看誰的力量更強大。他們決定比試誰能把行人的大衣脫掉。
北風先來。他鼓起勁,呼呼地吹着,直吹得冷風凜凜、寒冷刺骨,可是越刮,爲了抵禦北風的侵襲,行人越把大衣裹得緊緊的。
接下來是南風。南風徐徐吹動,輕柔溫暖,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春暖上身,漸覺有點熱,于是開始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人們把這種以啓發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達到目的的做法稱爲“南風效應”。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就是因爲它順應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爲變爲自覺。
“南風效應”給我們的啓示是: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時,寬容比懲戒更有效。北風和南風都要使行人脫掉大衣,但由于方法不一樣,結果大相徑庭。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每個孩子都有一顆向上、向善的心,父母要尊重、關心、激勵自己的孩子;每個孩子都可能犯錯誤,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點,客觀、理智、科學地處理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在處理與孩子的關系時,一味地要求或者命令孩子,有時效果反而不好;如果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體諒孩子,就能很容易達到好的教育效果。
漂亮的牛奶海洋
媽媽不在家,6歲的詹姆士想喝牛奶,于是他決定自己去拿。牛奶在冰箱裏,小小的詹姆士根本夠不着,他搬來一把椅子,踩在上面,左手扶牆,伸出右手去拿大罐子的牛奶,卻沒有拿穩,手一松,整罐牛奶都打翻在地上。牛奶淌了一地,幾乎整個廚房的地面上都是。詹姆士吓壞了,他想媽媽一定會很生氣的。
意外的是,回家後的媽媽看到這些後并沒有發火,卻說:“好漂亮的牛奶海洋啊!我從來都沒有見過。”看到詹姆士的緊張情緒已經緩解,媽媽接着說,“你願不願意跟媽媽一起把牛奶打掃幹淨呢?牛奶海洋是很漂亮,但是這樣子的話地闆上就很髒了。”
接下來,媽媽拿着拖把、掃帚,和詹姆士一起把廚房打掃了一遍。然後,媽媽又把他先前打翻的牛奶罐子裝滿水,放進冰箱,教詹姆士怎麽拿才不會把罐子打翻——即用雙手一起拿。
小孩子都是這樣,他們常常會對自己的控制能力不了解,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也許會因爲自己的舉動給父母帶來麻煩。
如果你的孩子不小心打翻飲料、牛奶瓶時,你會怎麽處理呢?是怒氣沖天,大聲呵斥孩子:“你那麽笨啊,連牛奶都不會拿?”是趕緊自己收拾殘局,告訴孩子:“沒關系,沒關系,你不要過來,不要踩到牛奶,讓媽媽來收拾。”還是叫孩子一起來收拾,一起承擔自己不小心做錯的事?事後,再教孩子怎麽去做就不會再次出錯?
父母應該選擇的是第三種做法,這樣,你的孩子以後做事就“不怕做錯事”,也有信心和勇氣不斷嘗試、實驗;盡管有時還是會出錯,但他都學習用“心平氣和”的心來看待,并勇敢地“自我承擔”所做的一切。
心理學家說:“當一個錯誤已經發生、覆水難收時,你發再大的脾氣,也都于事無補。”大聲責罵小孩,也隻是使小孩更害怕、更恐懼而已;而且,憤怒可能會造成更多的錯誤。在生活中,當錯誤已是既成的事實時,教會孩子勇敢面對、勇敢承擔;父母避免歇斯底裏地發脾氣,這樣不僅使孩子受到不良影響,父母也會深受其害。
凱瑟琳媽媽的迂回戰術
紐約地鐵站治安混亂,最嚴重的問題是地鐵站裏的小偷和搶劫現象。曆屆政府都采取很強硬的措施,但是無論懲罰措施多麽嚴厲,犯罪率仍舊高居不下。
安東尼奧就任紐約市市長之後,力主采取新的治理措施。他采取的辦法不是暴力,而是在地鐵站裏不間斷地播放貝多芬、莫紮特的古典音樂。其中《聖母頌》是播放次數最多的音樂。
結果,地鐵站内多發的搶劫、偷盜行爲大爲減少,發案率也創下曆屆政府中的最低,紐約市的地鐵秩序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拯救還是制裁?”對于執行者來說,這隻是選擇的方法不同而已。但對于被執行者來說,兩種不同做法給他們的感覺是不同的。安東尼奧是智慧的,他選擇了拯救,因爲拯救一個人的靈魂,要比任何手段都要高明有效。制裁的終極目标也應該是拯救一個人的靈魂。靈魂得救了,才是制裁的最終目的。
父母教育孩子也要講究方法,但不同于拯救和制裁,父母要做的是:用寬容代替懲罰,給孩子以尊重和耐心。
布蘭妮跟男朋友威爾遜分手了,起因是威爾遜接受了凱瑟琳的邀請,做了她聖誕舞會的男伴而冷落了布蘭妮。一貫潑辣的布蘭妮因此對凱瑟琳心有怨恨,于是,乘着凱瑟琳一家周末出去度假,布蘭妮帶了幾個朋友砸碎了凱瑟琳家的玻璃,并向屋裏扔雞蛋和垃圾,以此來報複凱瑟琳。
周末出去度假結束,回到家的凱瑟琳一家發現,家裏地上撒滿了打碎的雞蛋,屋裏被弄得臭氣熏天。
弄清楚情況後,怒不可遏的凱瑟琳媽媽立即打電話到布蘭妮家,她憤怒地指責布蘭妮媽媽沒有好好管教自己的女兒。一頭霧水的布蘭妮媽媽直到她平靜下來才明白事情的緣由。
布蘭妮的媽媽很清楚自己女兒的一貫潑辣作風,她開始相信這是女兒的作爲,于是她說:“讓我先同她談一談,再給你回話,我爲你的不幸感到抱歉。”
放下電話,媽媽問布蘭妮:“凱瑟琳的媽媽說你把雞蛋扔進了他們的屋子裏,你能不能告訴我,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沒有,媽媽。”布蘭妮嘴上十分肯定地說。
“那好吧,我打電話給凱瑟琳媽媽。”布蘭妮媽媽說。她撥通了凱瑟琳家的電話:“你好,我是布蘭妮媽媽。我想你是誤會了我女兒,她不會做這樣的事情,而且,我希望你能向我和我的女兒道歉,因爲你錯怪了她……”
一旁的布蘭妮很是感激母親這樣爲自己辯護,但同時,她也因爲自己向媽媽撒了謊而難過得無地自容。她覺得應該告訴媽媽真相,不讓媽媽爲自己背黑鍋。她做了個手勢告訴媽媽挂電話。
媽媽照做了,布蘭妮含着淚說出了事實的真相,她等着媽媽大發雷霆,但出乎意料的是,媽媽并沒有發火,反而跟她講起自己過去的類似經曆。
最後,媽媽說:“做父母很難,爲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受任何傷害,他們願意同任何人争吵,爲自己的孩子辯護,但這樣做不明智,通常隻能看着自己的孩子承受這一切風暴,從中吸取教訓。”
一番推心置腹的談話使布蘭妮感覺到了母親的愛與理解,這也給了她糾正自己錯誤的勇氣,她勇敢地打電話給凱瑟琳的母親,承認了錯誤,并表示願意做一切來補償自己所犯的過失。
對待犯錯的孩子,我們應該像布蘭妮的媽媽一樣,給予孩子愛與理解,讓他們自己認識自身所犯的錯誤,如果一味以強硬的方式來解決的話,往往達不到自己預期的目标,反而使孩子與自己産生隔膜。寬容,是比懲罰更有力量的教育方法。對人寬容,是做人的一種美德。而對孩子們寬容,則不僅是美德,還是一種教育藝術。
與孩子做個約定
管理心理學中有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們相信你是對的,并按照你的意見行事,那首先就要人們喜歡你,否則,你的嘗試就會失敗。”也就是說,要使對方接受你的觀點、态度,你就要把對方與自己視爲一體。
15歲的朱迪已經知道什麽是流行了,她學着電視裏的明星,穿花花綠綠的T恤和磨得破破爛爛的牛仔褲,并拒絕聽媽媽的意見。
對此,媽媽很不理解。每天早上,在女兒上學前,媽媽總會盯着她一身打扮,然後歎口氣說:“我的女兒居然穿成這副德行。”她不明白現在的孩子爲什麽喜歡穿破舊的衣服,把自己搞得邋邋遢遢,所以,當她看到朱迪在用泥土和石頭猛擦新牛仔褲的褲腳時,她急忙上前阻止女兒,并搬出當年自己清苦過日的經曆來進行說教。
女兒仍舊不爲所動,隻顧低着頭使勁擦。面對媽媽的疑問,她一副理所當然的神情,還不緊不慢地說:“我就是不能穿新的。現在不時興穿新的牛仔褲,一定要弄舊才能出門。”
新牛仔褲經過加工,褲管上多了一把須須兒(流蘇)。朱迪對此很滿意,她給它配的是爸爸的一件舊T恤,上面染滿了藍色的圓點和條紋。每天上學朱迪都開開心心地穿着它們招搖。
媽媽很不滿意,但唠叨一點實際效果都沒有。一天,媽媽突然想到:自己并不清楚其他的初中女孩穿成什麽樣子,那何不親自去瞧瞧呢?
于是,當天媽媽決定開車去接朱迪回家,以便觀察其他女孩的穿着,結果發現穿得比女兒更“驚世駭俗”的大有人在。回家的路上,媽媽向朱迪表示:“也許我對‘牛仔褲事件’反應過度了些。從現在起,你去上學或和朋友出去玩,愛穿什麽随你的意,我不過問。”
“太好了!”朱迪歡呼起來。
“不過你跟我一起上教堂、逛街或拜訪長輩時,你得要乖乖地穿些像樣點的衣服。這樣做你隻需讓步百分之一,我卻得退百分之九十五,你說誰比較劃算?”
女兒聽了之後,眼睛一亮,然後伸出手來跟媽媽握了握:“媽,就這麽說定了。”
從此以後,朱迪每早快快樂樂出門,不再有媽媽對她的衣服的啰唆和評價,而朱迪和媽媽一起出門時,也會自動裝扮很得體。這個協定讓他們母女皆大歡喜。
我們常說,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句話也适合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争執。一直有代溝這一說法,說的就是因爲時代的不同,兩代人之間有太多的不同看法,如果雙方都堅持己見,就無法達成一緻。不妨理解一下對方,互相多一些讓步,事情就可得到圓滿解決。
苦口良藥的嚴格和無限寬宏的理解都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長。父母要做的是,如何将他們良好地結合起來。
會幽默,讓你事半功倍
蘇聯著名詩人米哈依爾斯維特洛夫教子的故事一直在教育界廣爲流傳。
某一天,斯維特洛夫回到家,發現兒子坐在沙發上得意地吐着黑黑的舌頭。而家裏人則慌作一團,他們一人拿一部電話,都在向醫院請求急救。原來,詩人的小兒子舒拉别出心裁地喝了半瓶墨水!
看到爸爸回來,兒子舒拉還沖爸爸做了個鬼臉。詩人明白:舒拉一定是想以此成爲全家關注的中心。喝下的那種墨水孩子不至于中毒,所以用不着驚慌。而現在正是教育舒拉的好時機!
于是,他問舒拉:“你真的喝了墨水?”
舒拉沒回答,他仍舊得意地坐在那裏繼續伸出黑黑的舌頭。
父親一點也不惱火,而是從屋裏拿出一沓吸墨水的紙來,對小兒子說:“現在沒有辦法,隻有請你把這些紙使勁嚼碎吞下去了。”
一場虛驚就這樣被詩人一句幽默的話沖淡了,“危機”在家人的嬉笑聲中結束。此後,舒拉再沒犯過類似出風頭的錯誤。
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有時會故意打破常規做出異常的舉動。通常,他們是想證明自己勇敢,并希望以此引起别人的注意。
此時,如果父母采用“硬碰硬”的簡單方式,孩子很可能會變得更加蠻不講理。遇到這種情況,做父母的最好借助幽默,用輕松的口吻指出他不通情理之處,使他明白自己的錯誤所在,從而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孩子的想法跟父母也是不一樣的。很多時候孩子在學校或夥伴那兒出了洋相,對成年人來說,可能一笑置之。可對孩子來說,那是世界末日:他的臉丢大了,也許他整天都在考慮該轉學了。
這時候,幽默的重要作用就顯現出來了:父母的安慰遠不如父母的自嘲或幽默更有效。父母可以跟孩子回憶他們童年時代出醜的事,告訴他們當時自己的心情和别人的評論,讓孩子意識到:當時,這類似的事情也曾讓身爲父母的我們覺得痛不欲生,猶如世界末日,可是,現在我們還不是過得好好的?父母的自嘲和幽默既讓孩子放松了心情,也讓孩子對未來抱有信心。
父母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适當運用幽默感,不僅可以緩解父母和子女之間發生沖突時的緊張氣氛,更可以将幽默感漸漸傳給孩子,讓孩子學會幽默輕松地面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