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爲何不能和平相處呢?”
林軒聞言點了點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這很正常。
不需要全盤否定。
這學生柳生未經俗世的曆練,說的也是他自己的看法。
雖然看起來有些稚嫩,但确實沒什麽問題。
這些天其實關于這個話題,有很多學生都在私下讨論。
很多人也都和這個瘦弱的學生所想的大緻相同,畢竟這的确是事實。
能和平,爲何要戰?
“我聽說,不久前,突厥還派了不少使臣前來長安城,希望能割地賠款以此求和。”
這個瘦弱的學生柳生淡淡的說道。
話音剛落。
李世民聞言一臉肅然的搶先答道:“是的。朕親自接待了他們的使者,并且由我親口拒絕了他們。”
這個瘦弱的學生柳生面露不解,一臉疑惑的铿锵問道:“爲什麽?”
“他們已經歸降了我大唐,陛下爲何還要行殺戮之舉,對他們趕盡殺絕呢?”
“陛下口口聲聲說‘民惟邦本’,帝王當以仁義治國,方能國祚綿長。任法禦人者,雖救弊于一時,敗亡亦促。”
“如今陛下此舉又作何解釋?”
面對這名瘦弱學生柳生的咄咄逼問,李世民摸了摸鼻子,讪讪的說道:“朕确實說過,君依于國,國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
“朕也信奉荀子之言—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執政爲民一直是朕的執政方針。朕一直以民本思想來治理國家。”
但随後李世民話鋒一轉,義憤填膺的铿锵說道:“可颉利可汗狼子野心,其心可誅!”
“放了他就相當于放虎歸山呐!”
“待他休養生息後,卷土重來,必然會再次反咬我們大唐一口!”
“朕不能置大唐于這樣的危險境地啊!”
“另外,颉利可汗有五罪,我并非沒有理由而殺之!”
“過去他的父親啓民可汗國破,依賴隋朝支持才得以存立。”
“但當隋朝有難時,他卻未曾出一兵之力相助,以緻隋朝最終覆滅,此其罪一。”
“他與我大唐爲鄰而撕毀渭水之盟,背信侵邊,此其罪二。”
“他與我大唐連年征戰不止,緻使兩民生怨結仇,此其罪三。”
“他縱容部下肆意淩辱虐殺我大唐人,任意踐踏掠奪我大唐莊稼糧食,緻我唐民死傷無數,此其罪四。”
“他派遣使者來我大唐假裝謝罪,假意歸降,以此拖延時間率兵衆趁機逃走,此其罪五。”
“此等不忠不義,大奸大惡之人,你說他該不該殺?”
此話一出。
這個瘦弱的學生柳生被李世民無意之間散發出來的威嚴氣勢,吓了一跳。
他此刻仿佛像是做錯了事的孩子一般,局促不安,一臉尴尬的讷讷說道:“該…該殺……”
“請……請陛下……恕罪!是草民無知僭越了!”
他說完就立馬噗通一聲跪下了,一副戰戰兢兢的模樣。
“無事。起來吧!”李世民威然的淡淡說道。
這個瘦弱的學生柳生聞言才忐忑不安的,緩緩起身站了起來,回到了座位上。
林軒見那個瘦弱的學生柳生,回到了座位上依舊忐忑不安的樣子。
他的目光随即柔和了幾分,望着他溫和的緩緩說道:“其實,你想問的是,陛下這樣做是否與他仁愛治國的執政方針相沖突對嗎?”
此話一出。
這名瘦弱的學生柳生聞言眼睛立馬亮了起來,他急忙一臉驚喜的點了點頭,激動的說道:“是的,是的,林教授,我想問的其實就是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困惑學生許久,我一直都沒有想明白。”
“爲什麽我們不能用仁愛道義感化颉利可汗真心歸降?”
“而非要千方百計的設法置之于死地呢?”
這名瘦弱的學生柳生一臉困惑的說出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與不解。
話音剛落。
其他學生紛紛點了點頭應和他,一臉疑惑不解的表情。
林軒聞言沒有立馬回答他,而是淡淡的說道:“我給你們說個故事吧!”
學生們一聽就來了興趣,紛紛一臉認真的洗耳恭聽了起來。
林軒目光深邃的望着他們,緩緩說道:“有一個君王,仁義無雙,愛民如子。他輕法度,重禮儀,棄刑罰,善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