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修行者,采集天地能量修行,追尋天地間的大道。
地脈參悟脈絡,從而掌控山川之力,大地之能,化龍飛升。
這些脈絡,便是天地間的道之紋路。
玄妙的道韻,從脈絡之中彌漫而出。
李道塵身形緩緩下沉,融入山峰。
他如同地脈一般,盤坐在地底,土黃光芒彙聚而來,融入體内。
他參悟着地脈紋路,領悟着大地之力。
而随着參悟,他的《太初道經》在完善,修爲也在精進。
一道道土黃光芒,化作一柄柄劍氣。
山峰之下,大地之力化作劍氣,宛如劍道海洋。
山川爲劍!
劍山!
淩厲的劍氣,厚重,連綿,無盡遼闊。
彙聚大地的厚重,天的至高,成就更完善的天地之劍!
雖有太上道,但那畢竟是太上的道。
太上早已成道,領悟一切大道。
而他自身,不過是獲得太上總綱,得開啓天地大道的鑰匙。
李道塵悟道修行,參悟着大地的脈絡。
随着他參悟,身上的大地氣息越來越濃郁,越來越厚重。
那一條條脈絡,逐漸融入五髒之脾,烙印在黃帝劍上。
厚重如山,正應了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以力壓人!
随着脈絡的領悟,李道塵恍若化成了地脈蛟龍,盤踞大地深處,吞吐大地之力。
另一邊,曹洛也用心修行着夢幻之道,成就夢幻之劍。
在他周身,有虛空扭曲,整個人也朦胧起來,如夢如幻。
劍氣交織,似真實,似虛幻,難以分清。
歲月流淌,又是五十年時間過去
曹洛邁入了元始寶珠境,修爲大進。
山峰之下。
一條土黃蛟龍,發出陣陣低吼龍吟。
磅礴道韻流轉,如若真的地脈化龍一般。
下一刻,蛟龍睜眼,山峰之間,似有紋理萬千,倒映在龍目之中。
磅礴道韻,與大地呼應。
蛟龍搖身一變,化作李道塵模樣。
離開地底,立足于山巅,閉目凝神,依舊與山峰渾然一體。
周身彌漫着道韻,與大地相連。
一步踏出,已是山下,幾步跨越,已至百裏之外。
縮地成寸!
“大地脈絡,地脈之道。”
李道塵呢喃低語。
縮地成寸,乃是對于地脈紋路的運用,與天地間的道相呼應。
納千裏之地于一尺,從而縮地千裏。
以他陰神修爲,還做不到千裏,但也能做到二三十裏。
一股強橫的氣息彌漫而出,厚重之劍交織于身。
陰神中期!
感受着體内浩瀚法力,李道塵不禁面露喜色。
李道塵返回山巅,再次盤坐,他要繼續參悟《無量真經》。
曹洛駕雲而來,恭敬一禮:“奴婢見過真人。”
“可是有下山之意?”李道塵淡然道。
“瞞不過真人法眼。”曹洛恭敬一禮:“承蒙真人恩賜,奴婢成就寶珠,也有幾分實力,可助公主。”
“月餘前,公主差人前來,送了些法門,講述大明之事。
公主雖強,但手下并無寶珠修士,孤掌難鳴,公主苦也。”
李道塵微微颔首:“那就去吧。”
“多謝真人。”曹洛再次一禮:“公主會安排人前來,整理道觀。”
“既然回去,那便将此物,交給太平。”
李道塵随手一招,有大地之力彙聚,化爲一柄巴掌小劍。
這是他領悟出的山川之劍,彙聚了他對于地脈之道的感悟。
帶着此劍,可調動山川地脈,鎮壓一般的陰神中期。
“是。”曹洛恭敬接過,駕雲而去。
李道塵繼續修行,參悟《無量真經》。
《無量真經》,雖不如《地脈化龍術》,清晰記載了脈絡。
但裏面的大海劍訣,也給他不少啓發。
參悟大海之劍,感受着天地間的無盡能量。
這無盡能量,便是最好,最廣闊的海洋。
時間流逝,不知不覺,三月時間過去。
三道身影,來到太清觀,恭敬叩首:“奴婢曹越,朱熹,項子文,請見太初真人。”
山巅之上,李道塵睜開雙眼:“太平徒兒,這是讓爲師,給你培養手下麽?”
剛走了一個曹洛,馬上派來三位。
自己可不需要三人伺候,太清觀也不用這麽多人打掃。
不過,太平手下确實缺乏高手。
想要重整大明,手下不行,憑她一人也不夠。
念及此處,傳音道:“你們在觀内修行,打掃道觀即可。”
“是,真人。”
三人恭敬應道。
曹洛回去,也将這裏的事情告訴過他們。
不需要伺候太初真人,隻要打掃道觀,安心修行就行。
這日子,可比在大明好多了。
三人到了道觀,取出一個乾坤袋,放在李道塵房間:“真人,這是公主收集的法門。”
話音一落,一道光芒,帶着乾坤袋,沒入地底,消失不見。
三人安心住下,李道塵則打開乾坤袋,查看裏面的物品。
一本本秘籍,雖然都是殘缺,修行不到陰神,有的更是隻能到金丹,但品質不錯。
太平給他送的法門,都是精挑細選的。
除了這些,便是一些玉器什麽的,還有外界情況。
天山又派遣大軍,騷擾大明邊境了。
東海五仙,也在暗中調動周邊小國,在大明邊境肆意劫掠。
天神教也在大明各地,宣傳信仰,拉攏官員,貪污腐敗。
萬毒谷那邊,也有劃地爲王的意思。
大明江山,風雨飄搖,幸好龍虎山那位還在,依舊支持着大明。
這些勢力忌憚的,也就是龍虎山那位天師。
而太平,也暗中建立了情報機構,名爲——錦衣衛!
探查天下,滲透大明各地,周邊各國,甚至東海五仙的勢力。
雖然付出很多,但也有不少收獲。
這些法門,便是錦衣衛們收集來的。
李道塵看完這些,傳授了三人山川之劍和日月之劍。
至于大海之劍,他自己還沒悟透呢。
給了他們法門,李道塵繼續參悟《無量真經》。
沉浸在天地海洋之中,體悟着大海之劍,河流之劍。
道經有雲,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處衆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争,故無尤。
此言并非單純地善意,雖有水爲生命之源的說法,但更多的是善于。
水利萬物,得了解萬物。
面對世間萬物,總能以不同姿态應對。
可急湍浪濤,亦可涓涓流水,無聲流淌。
不同的地,不同的情景,水更善于利用自身特性,而應對萬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