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氏和吳嬷嬷伺候四阿哥換了身兒喜慶的小衣裳,頭上的兩個小啾啾也用紅繩系了蝴蝶結,打扮停當瞧着像是個小福娃似的喜慶。
梁九功同魏啓幾個也細細的将紅綢緞鋪好,将裏頭的物什都一一擺了出來,也不刻意将好寓意的擺得靠前,将東西在四阿哥跟前兒圍成個扇形,抓着哪個就是哪個,若刻意也就失了抓周的意義了。
“四阿哥抓吧,看看這套東西可合意?”
康熙爺同玉琭坐在一旁,微微向四阿哥傾着身子笑看着,然四阿哥坐在紅綢緞上,摸摸這個看看那個還是沒動靜,惹得玉琭都快急了。
康熙爺卻是不急,不知想到了什麽,還叫了梁九功湊近耳語了幾句,梁九功詫異一瞬,立刻反應過來,去西側的書房捧來一匣子,打開了徑直放在了那一堆小物件兒裏。
衆人皆好奇,細緻一瞧竟是個一指長兩指寬的白玉印,周攀螭龍,上頭墜了個金絲穗子,許是常被康熙爺把玩的緣故,印章圓潤油亮,就是不知下頭刻着什麽。
瞧樣式,大抵是個依着康熙爺喜好刻的閑章,不是什麽禦寶、寶玺,然甭管刻着什麽怕都不大适合給了四阿哥。
抓周中印章有官、權的意思,萬歲爺手裏的印章給出去什麽意思自不消多言,說輕些是萬歲爺看重四阿哥,然說重些,那是不是可以理解爲萬歲爺有意将皇權給了四阿哥?
旁的不說,太子爺抓周的時候可沒聽說過康熙爺将自己的印章添進去過,這要傳出去,甭管四阿哥抓或不抓,怕是都得叫人多想。
好在今兒是關起門來熱鬧的,沒外人在,消息瞞着些就是了。
玉琭猶豫着想再勸勸,可又怕壞了康熙爺的興緻,再者四阿哥也不一定偏要抓那印章,如此也作罷不再開口,隻靜等着四阿哥抓了喜歡的去。
然當真是想什麽來什麽,四阿哥還真就朝那印章一把抓過去了,倆小肉手捧到臉前兒瞧,感興趣得不得了。
他原對抓周這事兒沒什麽興趣的,打小就不缺玩具,故而這會子見跟前兒些個小物件兒也不覺稀奇,可印章就不一樣了,這東西可不常見。
四阿哥抓了這等好物件兒,周圍奴才們本該是吉祥讨巧的花連連說的,可偏四阿哥抓的是康熙爺的印,這還怎麽說?這得是什麽寓意?萬歲爺對這樣的結果可能歡喜?
他們四阿哥掌了印,那要将太子置于何地?
一時間屋裏靜極了,誰也不知該怎麽開口,連玉琭也心頭打鼓,罕見地沒了詞兒,然再瞧康熙爺卻沒衆人這惶惶、糾結的勁兒,他率先笑了出來,連連撫掌叫好,屋内氣氛這才猛然活絡了起來。
“好好好!朕就知道朕的胤禛定然是個不俗的,以後定當做了朕和太子的左膀右臂,爲愛新覺羅家的江山社稷盡心竭力!”
不等衆人恭維什麽,康熙爺還一把将四阿哥抱在了懷裏,手指點了點還小孩兒的鼻尖兒。
“你小子眼尖,什麽好的你要什麽,一般的還入不了你的眼,既抓着這印了這印便是你了的,隻是希望你得做到才是。”
玉琭還心頭打鼓着,然聽康熙爺知道将四阿哥擺在太子後頭,沒真偏心四阿哥過了頭,她心中就還酸穩當,連挂着笑意上前。
“爺可别慣着四阿哥,若是珍貴的可得叫四阿哥還回去,他年紀小萬一玩丢了壞了的豈不可惜,倒不如爺給四阿哥賜句話再印上這印,也是一樣的。”
玉琭沒直接問這印是什麽,更沒貿貿然拿來細瞧,她可記得分寸,都在康熙爺這兒住月餘了,康熙爺書房她是一次沒進過,博物架上的匣子裏一方方閑章她也一個都沒打開瞧過,都是康熙爺的心頭好呢,萬不可随意。
康熙爺一聽便知玉琭的謹慎了,他送給四阿哥印章的心是真的,心疼印章也是真的,幹脆應了玉琭的意思,叫梁九功伺候筆墨,賜四阿哥一句話,待四阿哥長大些知道珍惜東西了再給他也不遲。
“還是你想得周到,以後你便替四阿哥管着這印吧,待他能去上書房讀書了再給他,免得不知道珍惜。”
玉琭笑着點頭,一顆心這才算是落踏實了,緊忙親自給康熙爺研墨,康熙爺沒将四阿哥給放下,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擇了筆,也不猶豫,執筆便揮。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因是給四阿哥補的抓周,落款便寫了四阿哥生辰那日,寫罷,隻見梁九功掏出朱色印泥,康熙爺攥着四阿哥的小手沾了朱砂色,擺正了稍用力钤在了落款其上,紅豔豔的“惜寸陰”三個字正應了康熙爺所選的五柳先生的《惜陰詩》。
玉琭挪開鎮紙輕輕吹幹,細細看着上頭的字,看着那一方惜寸陰的印,這會子也是感受到康熙爺對四阿哥的一片拳拳之心殷殷之情了。
“真好,爺寫給四阿哥這字,臣妾得叫人裱起來,就挂在四阿哥房中,叫他日日瞧着知道用功。”
康熙爺笑着點頭:“若真能這樣聽話就好了,阿哥長到七歲八歲正是煩人愛玩的時候,讀書更叫人頭痛,瞧大阿哥便知了,朕叫人時時約束着才養成了些好習慣,然稍一松懈還是惦記着玩兒。”
“不知胤禛以後是個什麽樣兒的,隻盼着不是個費心的,省得日日因爲讀書的事兒惹你生氣。”
玉琭捏着帕子細細給小孩兒擦着手指上沾的朱砂色:“我生什麽氣,我是個看得開的,也沒一心指着四阿哥給我争多大的光,他愛玩便玩去,玩夠了自然就知道學了,我日日催着他心頭也不情願,這般學也學也進玩兒也玩兒不好反倒浪費了光陰。”
“四阿哥若是個心氣兒高的,都不消得我費心,他隻瞧着自家兄弟個個用功,他自個兒就該急了。”
康熙爺颠了颠懷裏的四阿哥,雖心中無不盼着他的兒子們個個成才,恨不得揠苗助長,可細琢磨玉琭的話也滿是認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