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主天竺的時候,不知道多少八旗子弟和戰馬,因爲喝了恒河水,生病暴斃的!
索額圖等滿洲人是發現了,天竺人的體質确實有所不同,他們從小生活在恒河邊,有的人早就喝慣了恒河水,已經對恒河中的部份細菌免疫了。
而且他們平日裏喜歡吃咖喱,吃洋蔥,這些都是殺菌的食物,也一定程度上使得他們不會因爲喝了恒河水而得病。
此外,盡管恒河水中出現了大量的超級細菌,但河中也有不少病毒,其中就包括噬菌體。
噬菌體以細菌爲寄主,是人類對抗細菌的好幫手,所以天竺人即使喝了恒河水,有時也和沒事人一樣。
大主教也挺高興的,他雖然沒拿到什麽密約,瓜分世界什麽好像也沒教廷的份兒。
但是蘇伊士運河修好以後,東西方貿易航線一定會從大西洋再轉回地中海。
這種改變一點會讓日漸蕭條的意大利再一次繁榮起來。
教廷就可以靠着吸血意大利再度富裕起來!
這裏還要說明一下,蘇伊士運河建成,利好德意志北部的諸侯,教廷如果在意大利吃飽了,不就不吸他們血了?
總之,利好普魯士!
此外,教廷還有可能把耶路撒冷整個租下來當成一個聖租界——這功德可大了!
三位心情不錯的外國人,正跟着也性德一同進入會同館,觐見大明皇帝。
這是要準備告别了。
老實說索額圖有點不舍得華夏土地,但也沒辦法,更沒臉回遼東老家。
他們進入會同館的大殿後,發現人還不少。
不僅有皇帝朱克臧,有皇太子朱怡銘,還有大明首相陳永華。
除了他們幾個大明人外,還有一個奧斯曼帝國的大胡子使者。
那個奧斯曼使者則是朱克臧的老熟人,阿克約爾。
原本隻是一個商人,現在靠着和大明的關系,都成了奧斯曼官員了。
因爲剛剛經曆維也納慘敗,阿克約爾的臉色暗沉,看向歐洲人的眼神都惡狠狠的,似乎要撲上來咬人似的。
傑德看着他有點搞笑,要不是大明皇帝在,少不得噴他幾句。
突然,一個“鳥人”,也急匆匆進入會同館大殿。
法國人傑德定睛一看,招待所一個殷第安“鳥人”——戴着插了許多鳥毛的鷹冠。
法國人傑德啧啧稱奇,大明皇帝氣量真大,居然讓這些肮髒卑劣的土著踏進這偉大的宮殿。
他們現在一臉問号,爲什麽殷人土著會出現在這裏?
帶着疑問,三人向朱克臧行了禮。
然後朱克臧照例給他們賜了座,接着就說起了在凡爾賽召開聯合國會議的事兒。
根據《三國聯合宣言》,聯合國會議将會在大明應天府、法國凡爾賽和大清拉合爾輪流召開。
而這一次的應天府峰會算是第一屆聯合國大會,算下創始會議,所以下一次會議将會在凡爾賽舉行。
實際上,應天府這次不能算正式的聯合國會議,因爲隻有三個國家。
但因爲爲接下去要召開和會爲已經分出勝負的法奧戰争收尾,所以必須要在歐洲開會,這樣才方便大明插手歐洲事務。
朱克臧鄭重地說道,“諸位,朕希望可以在1696年内,在法國的凡爾賽召開第二次聯合國會議,爲了世界的和平,有必要在全世界範圍内讨論在天主教和天方教之間實現和平的問題,以及英屬北美十二州殷人遭遇種族滅絕的問題!”
現在的英屬北美隻有十二個州。
第十三個州,佐治亞州還沒建立呢。
什麽?
英屬北美印第安人遭遇種族滅絕?那不是很正常嗎?
怎麽好好的扯上這事兒了?
這是法國人傑德和羅馬大主教聽到後的第一反應,他們并不覺得殺害殷人是有問題的行爲。
法國人傑德馬上起身行禮道,“英屬北美的殷人問題是英國的内政,不應該拿到聯合國會議上讨論。”
這是歐羅巴的問題,應該内部解決。
他們的話被翻譯成漢話。
而在現場的殷人來自消失的部落:皮克特部落。
皮克特人部落是北美大陸第一個被英國種族滅絕的部落。
當然也有幸存者,此人正是皮克特部落的殷人後代。
事件發生于1637年,英國人放火殺死大約700名皮克特人,皮克特人的頭顱被當作戰利品,村裏僅有5人逃脫、7人被俘,這次殺戮緻使皮克特部落一度消失。
當然了,皮克特部落的事隻是縮影,英國人幹了多少壞事,殺了多少殷人,估計數不過來。
這個殷人是大明廢了好大勁才找到的,主要是英國殺的太幹淨了,還教會了他說漢話。
法國人傑德的話給翻譯成了漢話,朱克臧沒有回答,隻是給那個皮克特殷人使了個眼色。
瞧見朱皇帝的顔色,他立馬就站了起來,氣勢洶洶地看着法國人就大聲道:“英國人針對殷人的行動,我們殷人要以牙還牙,以血洗血我們發誓和英國人戰鬥到底!”
他的話惹來了法國大使和羅馬教廷大主教的哈哈大笑。
他們兩個都不認爲殷人有反抗力量。
那個皮克特殷人繼續說道,“全殷洲被壓迫的殷人将會聯合起來,我們會把黃金、皮草、木材等資源換成大明銀元,用大明銀元換最先進的武器,和英國人戰鬥到底!”
這事兒有點麻煩啊!
法國大使傑德止住笑聲,突然意識到,這個殷人背後肯定是大明。
傑德正感到難辦的時候,大明首相陳永華侃然正色道:“諸位,這個英屬北美的殷人到底有沒有遭受到滅絕的失去,大明也不會聽殷人的一面之詞,還是應該給英國一個到凡爾賽聯合國會議上自證清白的機會!”
這事兒有點麻煩啊!
隻要是歐洲人都知道,英國的@那幫清教徒和新教徒搞起滅絕來可比西班牙的天主教徒狠多了.
西班牙的天主教徒好歹有個底線——信上帝,可免死。
但是英格蘭的清教徒和新教徒可不管這些。
“如果英國人不能證明自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