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的走向此時正如啓爾哥布斯基手中的軍刀握把,感覺那般清晰和真實,僅在掌握中。
“不可一世的明軍,終究要嘗試到失敗的苦果!”
似乎見到前方一裏外的大明軍隊已盡數變作橫七豎八的伏屍,啓爾哥布斯基興奮地手舞足蹈。
可一聲清脆的号聲響起,原本一直沉沉的鼓點驟然昂揚起來!
哒哒哒哒像是敲在他心房上,讓興奮的啓爾哥布斯基差點岔了氣。
大明軍隊變陣了!
大明軍官們高高舉起的龍泉劍,仿佛是一把把無形的尺子!
他們帶着大明軍隊猛然變陣,從面對準噶爾騎兵轉爲側對。
大明的軍人們踏着鼓點,朝着側面踏步前進!
同時隊伍的另一半還加快了腳步,小跑前進,超越了另一半人。
幾乎不到十個呼吸,一道行軍隊列就伸展爲兩隊人馬,依舊側對着準噶爾人,但拉出了一百二十人的大寬度。
再聽得軍官們紛紛揚揚的呼喊,轟嘩一陣響,大明步兵瞬間轉身。
此時包括孫思克在内,一股毛骨悚然的感覺将準噶爾人從發愣狀态刺醒,橫陣!
之前大明軍隊明明是八人幅度,六十人的縱隊,轉眼間變作一百二十人寬度,四人縱深的大橫隊。
這就是拿破侖時代的戰術。
大明軍隊不折不扣的執行力,更是讓這個戰術無懈可擊。
如果僅僅隻是一道行軍隊列的轉變,不足以讓人這般恐懼,可在前方的十多二十道陣列,幾乎都在同時完成了這樣的變陣!
一個個橫陣銜接而起,仿佛一道朱紅色的長城像是從天而降,穩穩當當地立在準噶爾人和孫家面前。
孫思克、孫承恩眼睜睜看着剛才還一隊隊行軍的明軍,驟然之間變身爲朱紅色長城,就算還沒到魂飛魄散,也已經離肝膽皆裂差不多了。
嘩啦啦如微風過林的碎響聲裏,一排排套着刺刀的掣電式步槍舉起!
戰馬上的孫思克兩眼圓瞪,可是一切都來不及了。
沖在最前面的準噶爾離那道忽然出現的橫陣已經不過六百米距離,已經進入明軍步槍的射程了。
孫思克想要閉眼,但一道道槍聲死死地湧入他的耳朵裏。
明軍使用的是定裝無煙火藥,隻有微弱的白煙,不仔細觀察的話,很難看到。
要不是有聲音,他們甚至不知道明軍開槍了。
十二時十分,從行軍隊列轉爲作戰隊列的大明步兵轟出了第一道排槍。
面對殺傷力巨大的米涅彈,最前面的準噶爾騎兵抛灑出鮮紅的血液,飲恨當場。
第二道、第三道……排槍聲以明軍錘煉多年的自有韻律穩穩運轉着,沖鋒的準噶爾騎兵也一向前奮進,卷入到這個血肉漩渦中!
準噶爾騎兵再沒人能掌控自己,隻能随波逐流,被大明冰冷而無情的戰争機器碾爲齑粉。
準噶爾騎兵狂潮鋪天蓋地壓來,換作一些嬌弱文人,怕是要被吓壞,什麽“鐵騎卷西域”之類的詞句下意識就要從嘴裏噴薄欲出。
可對新大明的軍人來說來說,敵人高大的戰馬,猙獰的面孔,不僅沒有什麽壓迫感,反而是更方便瞄準的靶子。
隻是,離近了一些,郁起隽有點奇怪:從前蒙古騎兵的發型不是奇奇怪怪的嗎?
怎麽也學大明人蓄發起來了!
還有中軍那些明顯漢人面孔的綠營兵也剪掉了辮子。
難道是因爲孫思克?
郁起隽不僅心中暗探:老孫啊,你心裏憋着什麽勁呢,都這樣了,投降不就皆大歡喜?
大明也不用浪費彈藥,聖明天子朱克臧再給你賞賜點官制,多好啊!
不過考慮到孫思克的父親是孫得功,可能事情又不一樣了。
孫得功算是投降滿洲的第一個有影響力的大将,導緻舊大明失十數城,導緻關外從此潰敗,鞑子取得攻勢地位。
孫得功早年與先前在撫順投降建州的明降将李永芳有舊。
大明這邊,王化貞安排孫得功策反投降鞑清的李永芳。
而在孫得功奉命策反李永芳的過程中,李永芳不僅是不爲所動,反而是對孫得功言傳身教,曉以利害,竟然讓孫得功投降了努爾哈赤。
這還不算,李永芳與孫得功還就此唱起了“雙簧”,李永芳假意投降,而孫得功也是假意效忠。
終于,伴随着廣甯之戰的爆發,這次不爲人知的投降,給王化貞、給熊廷弼、給整個遼東戰局帶來巨大的影響。
從西平堡撤回的孫得功直接殺到了廣甯城,并且迅速控制了廣甯,大肆宣傳前方已敗,廣甯不保,同時率部大肆清洗城内官員與繼續抵抗的明軍。
王化貞見勢不妙,隻得棄城而逃。
孫得功陣前倒戈,進而控制廣甯,成爲壓斷“經撫不和”的最後一根稻草,不管是出于氣憤,還是爲了發洩長久以來壓抑的不滿,熊廷弼做了他一生之中最爲錯誤的一個決定,放棄關内所有的堡壘和據點,軍民全部遷入關内。
此舉讓明朝經營多年的遼東地區可以用毀于一旦來形容,而被迫南遷的軍民也在沿途不斷遭受後金和蒙古軍隊的劫掠,遭受了滅頂之災。
基于這一曆史因素,孫思克投降前景不明,不到萬不得已不投降。
投降的話,也不知道朱克臧會不會看在他漢化有功,留他一命呢。
戰場容不得孫思克多想。
在明軍将一道道由數千彈丸彙聚而成的死亡鐮刀推送出去的同時,準噶爾人也回敬于如雨的彈丸和箭矢,沒錯,就是箭矢!
盡管準噶爾人在孫思克和前任大汗策妄的努力下,大多已經換用火槍,但在這場壓榨出準噶爾人所有力量的戰場前,挽着弓箭上陣的士兵并不是少數。
當然,這些能在戰馬上拉弓射箭的,都是沒被排槍打中的幸運兒,他們人數稀少,因爲全程被明軍步兵壓着打,心裏有一把火,隻得通過弓箭發洩出去。
但這些箭矢大部分都隻起了給戰場配音的效果,叮叮當當的清脆響聲,那是箭矢打落在前排大明勁旅的精鋼盔甲上彈跳的聲音,這讓戰場的聲響不再那麽炸裂和單調。
郁起隽笑道:“不錯的配樂,不愧是能歌善舞的蒙古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