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沉渾厚的炮聲,撕裂煙塵而來,重重砸下的炮在地面犁出一道道死亡之痕,将所有敢于阻攔的人體和物品砸碎!
一時間,駱駝、馬匹的嘶叫,士兵的慘叫,金屬碎裂的嗡鳴聲,将準噶爾炮兵統帥孫承恩的耳膜扭得奇形怪狀,真正能入腦的是無比雜亂的耳鳴。
孫承恩其實是幸運的,在這一戰裏面,他面對的主要是大明的輕量級野戰炮和迫擊炮,當然也有一些輕量級的線膛炮。
那些重炮都在玉門關和堡壘裏!
鑒于西北的獨特地理環境,爲了最大限度地減輕後勤壓力,西北各軍都将野戰加農炮壓縮到六磅、八磅,線膛炮壓縮到十二磅。
同時要求最重的野戰炮也必須能用兩匹馬就拖走。
爲此大明制造總局的工匠們絞盡腦汁,在減重上面進一步下功夫。
神武九年之後所造的新炮,比之前舊炮普遍輕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但在射程和威力上卻沒有減弱!
這不僅得益于冶煉技術的進步,還跟蒸汽機的普遍采用有關,同時車床體系成熟後,加工精度進一步提升,也使炮膛的閉氣效果更加優良。
此刻,面對準噶爾的兩百門大小火炮,大明隻帶了一百門火炮,但科技含量更高,加上訓練有素的大明炮兵。
準噶爾炮兵完敗,大明以每分鍾接近兩發的速度,朝準噶爾人的炮兵陣地急速傾瀉着炮彈。
更爲恐怖的是,距離準噶爾炮兵陣地三四裏外,無數道悶雷噴發出團團硝煙,超越步兵行軍隊列,超越前線火炮,将彈丸傾洩到準噶爾的炮兵陣地上。
這是大明十二磅線膛炮的轟炸!
其實,大明的炮兵用肉眼根本看不到轟炸的目标,但有大明皇家空軍的幫助和高倍望遠鏡的校射,一顆顆彈丸依舊準确地砸入準噶爾的炮兵陣列中!
大明皇家空軍和地面部隊靠着旗語和燈光交流,也挺方便。
從準俄聯軍的視角,這一幕場景顯得異常恐怖!
原本該是面對面的火炮轟擊,現在卻又多出了一道炮火線,從看不到的後方呼嘯而來,跟前方可見的炮兵線合二爲一。
給人的感覺,就是天上掉下來的!
“是長生天丢下了炮彈!”
“是天上來的!”
“打不過!對面的明軍是魔鬼!”
準噶爾炮兵陣地上,不少準噶爾人抱頭鼠竄,瘋狂的慘叫着。
“明軍已經恐怖到這種地步了嗎?”
孫承恩滿臉呆滞。
前線小炮很快就潰敗了,中間的駱駝炮已經散得如野狼突襲的羊群。
駱駝炮原本被孫承恩寄予厚望,沒想到這就崩了。
埃及馬穆魯克在1509年的第烏海戰中注意到葡萄牙卡拉維爾船的艦用回旋炮的優點繼而模仿出了駱駝回旋炮應用于陸戰上。
在奧斯曼帝國吞并了埃及後,駱駝回旋炮也迅速被吸收進帝國的軍隊中,并在帝國和波斯的戰争中傳授給了波斯人,再經由波斯人傳遍了整個内亞和南亞!
駱駝回旋炮雖然在歐洲毫無建樹,但在内亞和南亞戰場上卻大顯神威。
準噶爾大草原不僅牛羊馬多,駱駝也多,正是最适合駱駝炮的地方。
可惜了!
“台吉,大汗問你,戰況如何?炮兵能不能阻擋敵軍的腳步?”
傳令兵過來了,嘴上這麽問,他心裏已經得到答案了。
因爲他兩眼卻是散焦的,似乎同時警戒着左右,就怕正如雨點般砸下的明軍炮彈會蹦到自己身上。
“快告訴大汗!再不出擊,就沒有機會了!”
孫承恩捂着耳朵尖聲叫喊,他還沒失去理智,到處煙霧彌漫,他用肉眼艱難地觀察戰場的情況。
他正看到一面面日月旗和龍旗,一道道朱紅色的隊列沖破煙塵。
明軍的步兵已經推進到距離炮兵陣線不到一裏的地方。
也就是說,大明軍隊已經占據了戰場的一半還多,準噶爾騎兵再不沖擊,就得後退,一旦後退,這一戰也就完了。
苻堅淝水之戰不就是因爲後退導緻全軍覆沒!
不等傳令兵把消息帶回去,孫思克已經決然作出了選擇:“沖鋒!”
這場炮戰僅僅開始了半個小時不到,準噶爾炮兵幾乎全軍覆沒。
孫思克咬牙積攢的家底,孫承恩嘔心瀝血所建立起來的炮兵,就變作無數破銅爛鐵,以及橫豎暴斃的無數駱駝和士兵。
原本這支被寄予厚望炮兵真正能發揮火力的距離是一裏之内!
本來準備大發神威的他們就遭到射程足有兩倍的大明炮兵的毀滅性打擊。
面對已經逼近的的大明步兵,甚至大明炮兵也在向前推進,孫思克還不發動進攻,那不是軍事白癡,就是無心再戰了!
“沖鋒吧!爲了準噶爾大草原!把他們沖得七零八落!”
孫思克揮舞着長刀,帶着他的準噶爾騎兵和綠營兵一馬當先,數萬準噶爾人如掀開的大幕,朝着逼壓而來的明軍隊列湧去。
在這廣闊的原野上,戰場正面寬達十多裏,戰局已非什麽靈巧戰術所能左右。
孫思克耗盡心力彙聚起來的七萬大軍,已經指揮不過來了,隻能粗略地按照左中右三個方向沖擊。
孫思克坐鎮中軍,朝西北方向的羅刹人望去,希望羅刹人能有起碼的盟友精神,願意在這一戰裏多少出點力吧,不然他就真的隻能投降了。
西北方向,面對興奮得臉頰漲紅的阿列克謝·托爾布津以及前來請戰的哥薩克軍官們,老道的啓爾哥布斯基搖頭道:“别急,還不是時候,等到明軍這一道陣線瓦解的時候,再從他們跟右翼騎兵的縫隙之間沖進去。”
他認爲縱隊戰術太散了,一旦被沖擊,陣型肯定散了。
孫思克一反常态的防守反擊,再孤注一擲地壓上了主力,說不定還真有些歪打正着。
啓爾哥布斯基覺得明軍的第一道陣列線肯定是守不住的,那時就是哥薩克人奪得勝利的機會。
透過望遠鏡,看到明軍的第二道陣線依舊如第一道一般,分作若幹行軍隊列,距離第一道陣線大約一裏多,正緩緩推進。
啓爾哥布斯基覺得這場戰争已經穩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