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短短的幾分鍾,莫卧兒重甲騎兵最前面的一部分,就被明軍給推平了。
兵器碰撞的聲音此起彼伏,慘叫聲和絕望的呼喊聲,混雜在一起。
但是,當雙方分開時,衆人吃驚地發現倒下的士兵幾乎都是莫卧兒的騎兵。
而大明的士兵卻沒死多少人,仿佛成爲了不可戰勝的戰神。
有些大明士兵已經受傷,但他們似乎并沒有完全死去,依舊保持着沖鋒的态勢。
大明騎兵在這場慘烈的戰争中展現了無與倫比的勇氣和毅力。
德裏城外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戰馬孤零零地站在主人的屍體面前,不斷發出低沉的悲鳴聲。
“回!”
汪顯武下令,他身後的五千名騎兵動作整齊地清理馬刀上的血迹,他們的臉上沒有絲毫情感,帶着機械般的嚴肅,他們整齊跟随汪顯武。
沒有絲毫情感的表現出機械般的嚴肅。
而他們對面的莫卧兒騎兵已經被徹底吓壞了。
這場騎兵對決非常正面,兩萬對五千,他們進行了一波又一波的沖鋒,但最終隻剩下不到一半的力量。
超過一萬人死在了空曠平地上,全都是莫卧兒王朝的士兵。
士兵們看着己方的屍體,很難看到對方騎兵的身影,即便是有,對方也能夠驚人地掙紮起來,再次騎上戰馬,快速歸隊。
系統加成太高了,騎兵人均大明超人!
這場戰争讓莫卧兒的士兵們看到了大明的強大和恐怖。
冷靜下來後,他們宛如看魔鬼一般看着對方,握着武器雙手忍不住顫抖不已。
整個戰場充滿了死亡與絕望的氣息,這場悲慘的戰争注定會成爲莫卧兒曆史上的一段血色記憶。
剛剛的交鋒,他們親自領略了這些大明騎兵的恐怖之處。
這些大明騎兵的騎術高超,騎馬格鬥術娴熟實用,訓練次數無法估量。
而最讓人畏懼的是他們身披的铠甲,他們手裏拿的已經是莫卧兒最鋒利的寶刀,卻難以對明軍造成實際傷害。
可見明軍铠甲的質量多麽優秀。
相比之下,雖然大明人手中的馬刀不起眼,嘎起人來,卻是切瓜砍菜,擁有無與倫比的鋒利。
“随我沖鋒!”
很快,大明國防軍重騎兵在汪顯武的号令下,再次發動了沖鋒。
戰馬奔騰,大明騎兵馬刀高舉,宛如死神的鐮刀一般,準備收割敵人的生命。
“他們是魔鬼,逃啊!”
終于有莫卧兒騎兵崩潰了,頭也不回地轉身逃走。随之而來的是更多士兵的跟随,這些莫卧兒騎兵看到大明騎兵就仿佛看到了魔鬼一般,飛快亂竄逃亡。
可以預見,如果再來一波對沖,剩下的不到一萬人估計都将死在德裏城外。
有些士兵因爲畏死而選擇逃跑,但也有些士兵像勇士一樣勇往直前,爲了莫卧兒的榮譽而光榮犧牲在戰場上。
隻是這些勇士們在大明騎兵沖鋒下,瞬間土崩瓦解。
但是剛剛還聲勢浩大、氣勢洶洶地出征的兩萬騎兵,在轉瞬之間就煙消雲散,隻剩下悲鳴的戰馬和那些已經逃亡的士兵留下的煙塵,無不訴說着這個場面的慘烈。
站在德裏城牆上的莫卧兒新皇帝巴哈都兒和衆多王公大臣看着外面的情況,一個個被吓到了,都不敢相信眼前所看到的景象。
身爲遊牧民族的他們居然在馬背上遭受了如此慘烈的失敗,僅僅是一次對撞,數量上絕對優勢的己方騎兵卻竟然落得如此慘痛的失敗,四散奔逃。
莫卧兒皇帝巴哈都兒痛苦地閉上了雙眼,咬着牙罵道:“這些逃兵,他們完全丢掉了作爲戰士的榮耀!”
“太可怕!”
其他大臣們則紛紛陷入了呆滞之中,親眼目睹了這場激烈戰鬥。
此時此刻,他們才明白了爲什麽大明人被譽爲天下無敵。
難怪強大如大清,也隻能被大明人欺負的割地賠款,跪地求饒。
驕傲的荷蘭人在努力的搞好和大明的關系,曾經屢次攻打莫卧兒的英國人是大明的舔狗。
對方僅僅隻有五千騎兵,就徹底擊潰了莫卧兒人的自信。
西邊戰場倒還好,大清的主力未到,沒有發動像樣的進攻。
巴哈都兒懷着複雜的心情回到自己奢華的宮殿中。
他下令拒絕任何人的求見,隻想在這最後時刻盡情享受。
巴哈都兒命人找來最好的廚師,烹制各種美食,再點上各種美酒,喝得有些醉意。
他還召來了自己最喜歡的四個妃子,享受她們的服務。
巴哈都兒明白,他的末日已經到了,明天随着大明和大清主力大軍的抵達,江山易主,一切都會成爲過眼雲煙。
而德裏城内已經沸騰了起來,因爲皇帝不見臣子,忠臣們如坐針氈,焦慮不安。
那些一開始就想逃跑的大臣,此時此刻也在秘密商議着,但他們已經被大明和大清的騎兵包圍,想要突圍實在太難了。
但是,投降大明,還是大清成了難題。
一開始主流的看法是投降大清,但是見證了今天這一戰後,所有大臣們都開始琢磨一件事。
大清虐着莫卧兒打,大明虐着大清打,要是投降大清之後,大明翻臉,把他們都收拾了怎麽辦?
“還猶豫什麽,明國人是無敵的,清國人面對明國人屢戰屢敗,我們不投靠強者,難道去投靠弱者?”
于是,風向轉變了。
爲了生存的機會,很多人在讨論,要不等明軍攻打德裏城時,他們會選擇投降并獻城,也許還有一線生機。
對于這些人來說,隻要還能活着,他們就可以繼續享受富足的生活。
每一個大臣背後都代表着一個莫卧兒家族或部族,在這裏掠奪了三百年,傳承下來的财富不計其數,這足夠讓他們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
如果死了,一切都将化爲烏有,他們不願随着莫卧兒帝國一起滅亡,那不可能!
哪怕是跪着,隻要能夠活下去就行。
第二天,朱克臧禦駕親征,率領的大明遠征軍主力約二十萬人比康熙的主力更早一步抵達了德裏城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