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得一群中亞和阿富汗的搶劫天竺積極分子哭笑不得。
天竺這裏,是沒有“神速”這個概念的!
怎麽可能“神速”呢?
至于天竺人頂着亞熱帶的太陽在開伯爾開谷裏面修城堡、築工事什麽的,在這群經驗豐富的家夥看來,完全就是大汗的臆想.
天竺人怎麽可能在開伯爾山口修城牆,修要塞?
兩三千年都沒修,讓人入侵了不知道多少次他們都沒修,現在會因爲一個大清蒙古國就開始修?
不過在康熙汗沒完沒了的催促下,那些新加入的蒙八旗,也隻好收拾起行囊,離開了美麗的喀布爾,無精打采的進入了開伯爾山口。
而一進入開伯爾河谷地帶,本來被榨幹、顯得無精打采的康熙大汗突然就後背一涼,優秀的軍事素養讓他一下子警覺了起來。
因爲康熙發現開伯爾山河谷的地形太适合打伏擊了!
河谷兩邊的山頭大多不高,大多在二十到三十丈,也不算陡峭,完全可以從上面往下沖。
而且河谷兩側還有許多小山谷,都是可以藏兵的!
“注意警戒!”
開伯爾河谷雖然是非常重要的交通要道,但幾千年來也沒人好好修一下官道。
山口原本的寬度并不小,但是卻沒有好好的路可以走。
康熙的大軍根本沒辦法以寬大的縱陣前進,隻能排出比較細長的縱隊。
如果河谷兩側的山坡上有伏兵,那康熙汗的麻煩就大了!
想到這裏康熙就有點緊張了,眉頭也漸漸擰成了一團:原來開伯爾山口也沒有想象中安全!
就在這時,隊伍前頭,已經有不少斥候往來奔走,将前鋒部隊的進展和莫卧兒守軍的情形,不斷的帶過來。
“大汗,康親王所部已經通過河谷最窄處,并且在兩側山頭上上設防完畢,大軍可以安全通過!”
“大汗,白沙瓦城今日仍然沒有任何出兵的迹象,隻是緊閉城門,城外也沒有任何莫卧兒軍活動的迹象!”
聽到回報,康熙汗隻是皺眉:“開伯爾天險不守,卻跑到白沙瓦布防,奧朗則布到底在打什麽算盤?”
難不成是空城計?
看來奧朗則布也是讀過三國的啊!
咱大清可就是靠一本三國打天下。
有一個小故事,據說某日一位漢人讓努爾哈赤非常信任,于是被請到宮殿,拿出一本絕密的兵書給他看。
努爾哈赤看完之後,就把這本書放在上鎖的櫃子裏,包了層層的錦緞,這本書就是《三國演義》。
傳說大清之所以能夠入主中原跟《三國演義》這本書有着莫大的關系!
清太祖靠着它完成了女真的大一統,皇太極用它奪得汗位并且步步蠶食明皇朝。
多爾衮憑借它把持順治朝,康麻子更是用它除鳌拜、平三藩、收台灣、抗擊沙俄,親征蒙古成就千古一帝,可謂貢獻不淺!
難怪清王朝這麽推崇它,在清人邱炜萱的《菽園贅談》中有記載,康熙曾下诏刊刻《三國演義》一千部,然後把這些它當作獎品賞賜給滿族各部首領和蒙古各部首領。
不過也确實,從《三國演義》本身來看,書中有很多經典的大戰案例,讓人折服的智謀,還有行軍打仗的要領,作爲兵書實在是不誇張。
況且這麽多人參照它的内容成就了千秋偉業更說明了它本身的價值,不得不感慨華夏文化的博大精深!
蘇轼說:“庖丁,解牛者也,而養生者取之;輪扁,斫輪者也,而讀書者與之。”
文惠君從庖丁解牛中悟出養生的道理,讀書人從造車輪子的人中學到了規律。
而《三國演義》是一部小說,大清的帝王将軍卻從中悟出了行軍布陣之道,大概是同一個道理吧。
康熙尋思等征服完天竺,還得再印一千本,發給那些廢物天竺土邦貴族。
不能讓他們這麽拉垮下去了,起碼要能用得上吧!
就在康熙大汗考慮文化入侵天竺,激活他們戰鬥力的時候,身邊有一個白布包頭,還留着花白大胡子的阿富汗人開口了。
此人名叫汗.卡塔克,是一名普什圖詩人、學者,是阿富汗中的反奧朗則布急先鋒。
他每天都在研究怎麽讓阿富汗獨立,然後入關天竺。
此人博學多才,足智多謀,如果他手裏多點兵,少不得要成爲阿富汗的皇太極。
阿富汗都是窮山溝多,他們發家緻富、改變階級的關鍵就是入關天竺,搶他丫的。
可是之前莫卧兒安定了下來,沒人帶他們搶了啊。
現在來了個康熙汗,雖然不是天方教徒,但是這個年頭的阿富汗人沒那麽死心眼。
入關是頭等大事啊!
上一回帶着他們入關的還是奧朗則布的太爺!
這都多少年過去了,上一批入關的阿富汗人賺的盆滿缽滿,他們這些苦哈哈的新生代阿富汗人想入關都快想瘋了,可就是沒一個有能力的牛人帶着大家幹一票狠的!
現在總算盼來了個“真蒙古汗”,大家也就不在乎他的信仰了
不管怎麽樣,先搶了再說!
另外,汗·卡塔克還是阿富汗地區的天方教頭領,極具統戰價值,康熙當時就把納蘭明珠的武英殿大學士官制給了他。
“大汗,下官認爲奧朗則布沒有算盤。”
康熙以爲他理解錯了,用蒙語說道,“卡塔克大學士,算盤隻是比喻,朕的意思是奧朗則布是不是在耍陰招!”
聽見康熙汗的話,新鮮出爐的卡塔克大學士就捋着花白的胡須笑着道:“大汗,您不必擔心,我明白你的意思,因爲這裏畢竟是天竺,奧朗則布的任何陰謀詭計,因爲印度特有的國情地情無法實現!”
“您的大軍大可以長驅直入,輕松拿下白沙瓦城,因爲白沙瓦的守将是信奉天竺教的米爾查·羅阇·查伊·辛格。”
“他和他的軍隊都是拉傑普特人,他們全都信奉天竺教,與奧朗則布不是一條心的,如果您信任我,我可以入城去勸說辛格投降。”
“此話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