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在西北開無雙,大明的内部也在發生新變化。
江陰城。
“要我說,朝廷就應該早一點叫停那新式科舉,畢竟現如今如果連聖賢書都看不透,又如何能被稱之爲讀書人。”
“就是就是,我等郁郁不得志到如今,還不是因爲不懂真儒,又不懂格物緻知,導緻想要報國無門!”
“當初那批老秀才運氣真好,去呂宋混了個九品芝麻官。”
路邊的一處茶館裏,幾個落魄的讀書人正在竊竊私語。
絮絮叨叨的說了一會,突然有人開口說道:“你們有沒有聽說,現在朝廷正在想辦法招收儒學老師,出海去給那些蠻夷講授聖賢文章,一個月就能夠賺到三塊銀元!”
“當然聽說了,隻不過我等還想再試一試那科舉,要是能夠高中,也算是對得起寒窗苦讀了!”
誰料,那人剛一說話,就被打斷了。
“唉!我倒是覺得,我等出海前去教化蠻夷不是一件壞事,一個月三塊銀元,留在這裏,除非進廠,不然哪能賺到這麽多錢啊!”
搖着頭,一位打扮在幾人中略顯寒酸的讀書人起身便走了,成家立業之後沒有爲家裏賺過一點錢的他哪裏還好意思繼續考下去呢?
所謂的靠着聖賢書考功名,當官,讓自己家裏人過上好日子,現在看來就連平日裏買米都得靠着黃金百貨超市的特價糧,還說什麽好日子。
回到家裏,鄭長才看了看自己家中破舊的院牆,看了看泛黃的屋門,盡管不少地方還能夠看出曾經家裏也算得上家境殷實。
可自從他連續考了十幾年功名,連個秀才都考不下來,家裏也就徹底垮!
見鄭長才回來了,媳婦麻利的收拾起了家中的碗筷,放在了桌子上對着他說道:“相公你回來了,用功讀書累了吧,快點吃點東西墊墊,今天早上衙門送來的新糧,說是給咱們家的補助,多虧咱們家祖上是抗清英烈!”
江陰活下來的,都是忠烈。
話聽到這,鄭長才已然是熱淚盈眶,他決定了!
飯桌上,鄭長才大口大口吞咽着剛剛煮好的厚粥,他能夠感覺得到自己媳婦碗裏的和自己碗裏的根本不是同樣的稠度。
但他沒有說話,隻是一直吃一直吃。
直到碗裏最後一粒米也被他挑了出來,他才在自己媳婦震驚的眼神中開口說道:“我不考了,最近朝廷正在組織讀書人前往南洋柔佛教書,我想着我們一家到了柔佛一定可以過上好日子。”
“在這裏,這麽多年,讓你跟着我受苦了!”
說完這番話後,鄭長才直勾勾的看着自己的媳婦。
沉寂了一會,鄭長才的媳婦淚雨如下,緩緩說道:“嫁雞随雞,嫁狗随狗,嫁個闆凳擡起走,咱們不考了,去柔佛過好日子!”
教書先生的活計她前幾日也聽人說過,畢竟鄭長才已經是鄰裏之間,遠近聞名的一名讀書人了。
三十多歲了還隻不過是個童生,這說出去,多少有點難聽。
當然,已經超越了許多人了。
過了幾日,鄭長才在前往柔佛的文書上面重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并且在前幾日一同坐着喝茶的其他讀書人不解的目光之中登船,踏上了前往柔佛的旅程。
臨走時,鄭長才對着昔日的同窗們說道:“久聞異鄉無鄉音,奈何家鄉是他鄉!”
離開家鄉,前往柔佛,是鄭長才這一輩子最勇敢的一次決定,也是他在父母離世之後第一次自己拿主意。
幸好自己的媳婦同意了自己的想法。
作爲移民計劃中儒學教化中的一份子,離開家鄉之後的鄭長才将會按照一家三口的人數獲得最基本的三百畝良田,并且相對應的基礎耕作器具也是一應俱全。
再加上一份教書先生的工作,鄭長才覺得很滿意。
他還有家,還有妻兒,隻不過不是在熟悉的地點而已。
柔佛,淡馬錫(新加坡)。
如今已經和當初來到這裏的時候有了翻天覆地一般的變化。
大量的漁港、碼頭,大明甚至在距離入海口不遠處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小型的城市,而剛剛抵達這裏的大明移民船。
剛一靠港,船頭上的百姓們便開始歡呼雀躍起來。
長時間的海上航行說到底不是玩的,要不是在夷州島、呂宋分别進行過一次停靠補給,百姓們早就受不了了。
即便如此,百姓們依舊懷念陸地的感覺。
“到了?到了?俺們到柔佛了!”
“對啊,終于到了,俺都記不清楚到底坐了多久的船了!”
盡管船上什麽都不缺,淡水、糧食,移民計劃開始之前就已經在各個始發港口準備妥當。
并在沿途任何一個補給點,都能夠獲得充足的補給畢竟大明在南洋到處是港口。
“下船了,我們到地方了!”
如今的柔佛,特别是淡馬錫,已經在大明歸化司提前的規劃下,專門爲大明的百姓留出了大片良田,并且将其規劃爲大明移民安置區。
至于說原本在淡馬錫和周圍陸地的土著都到哪裏去了,當然是被大明“妥善”的安置到其他貧瘠、偏僻的地方去了,爲大明的土地開發計劃做出貢獻。
大明本土百姓移民還有征求意見,盡量自願,非必要不強迫,甚至要動用龐大的宣傳武器來動員百姓,可面對土著的時候,大明的官員和軍隊哪裏明白客氣兩個字怎麽寫。
要麽走,要麽從這一刻開始伱就是奴隸了。
“大家别亂走,我們按照不同船的編号,在對應的移民安置點領取自己的身份腰牌,到時候這都是分配土地所必須的!”
分配土地?
一名戶部歸化司的基層公務員正在不斷的沖着剛剛下船的百姓們講話,但就在說到最後的分配土地時,人們瞬間沸騰了。
“俺們能分到多少土地啊,真的像是報紙上說的那樣,一個人就有一百畝嗎?”
李大牛第一個開口說道,身旁的其他村民紛紛拉了一把他,似乎有些不滿他爲什麽要第一個說話。
人生地不熟的,出風頭可算不上一件好事,但那位公務員的眼睛卻是一亮,這捧哏不錯,連忙開口說道:
“對!沒錯,剛才那位大伯說的一點也沒錯,朝廷規定的政策都是一視同仁的,大家來到了柔佛,經過短暫的安置之後就可以領取到屬于自己的土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