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禧看着眼前熙熙攘攘的菜市場,不假思索地說道:
“從菜市場的人流量可以看出,我們東京百姓的購買能力還是可以的,說明百姓的生活富裕。
還可以從菜品的豐富上可以看出我們的各種蔬菜的種植也是很豐富的,由此還可以推測出我們的農業種植環境是穩定的,所以說,我大宋朝的現在國泰民安。
當然了,雖說邊疆時有遼人冒犯,但也不傷大雅,所以基本是安泰的。
承奉郎,本公子能力有限,就看到這些。"
宋歌笑着說道:“二公子說的極是,說的都是高瞻遠矚的話,二公子你看,有些菜是我們東京在這個時令還沒有的,就像現在這個藕,還有洗手蟹,這就不是我們這裏的菜,是通過水路運輸過來的,這就說明了我們的運輸行業很發達,南北貨物的流通很方便。
還有你看看,各種商品是分門别類的,成了專屬産品,專賣産品,這就出現了品牌店和一般店的區别,這就說明東京百姓的消費有了高低貴賤的要求。一句話,人富了。
即然人富了,我們怎樣把這些人變的更富,那就是我們辦學的理念,拓展人的耕種和經營思維!
所以二公子隻要盯着某一個行業做爲切入點,用心的經營一番,營了利,那就是學業畢業了!"
宋歌說完靜靜地看着趙元僖!
趙元僖聽了宋歌的話,心思就活絡起來,就想着自己應該做什麽?
趙元僖陷入了沉思,宋歌就笑着打斷了他,說道:"所謂生意,不過是。
二公子你看,我們從菜市裏一路走過來,常見菜,常見的米糧還是比較多,這說明了人的基本需求高過了花樣需求,那麽在基本需求裏如何被搶售,如何賺錢,這就要求質量的好,還有對這個基本需求的變化!
你看,現在天氣逐漸熱了,很多人要去戶外踏青,這個年青女子的面紗就會是一個需求,誰若占了面紗的先機,而且把面紗做到又美又實用的效果,那絕對市場就比較好。
但有好貨還不行,還得運營,比如找幾個美女,戴着各種面紗,從街上走過,或者請那個院子裏的姑娘們戴着面紗去遊春,然後再寫一些面紗女子的美,基本上今年面紗不火都不行了。
所以投資也是一門學問,看時令,看市場需求,或者無中生有,被受衆需求,這裏學問大着啦,二公子若是想有業績,還是去好好地學一番比較好!"
趙元僖聽得頻頻點頭,連連說道:“受教了,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宋歌聽了微微一笑說道:"往前面走吧,再買一些菜,該回了!"
趙元僖意猶未盡說道:"公子,如何發現商機?"
宋歌看着茶攤上的新韭說道:“大衆需求的商機,一般按常規搶先就好,就是所謂的搶先機。
若是大衆需求的産品,滞銷了,就要求變。
比如這新韭,這幾日還少,能買個好價,誰有新韭,誰就搶了先機。
再過幾日,韭菜多了,變得平常了,價也就跌了,那這時你就要變化,變的好,您的韭菜産品一直被需要,變不好,或者不變,你的韭菜也就賣到頭了。"
趙元僖聽了着急地問:"若是公子買賣韭菜會如何?"
宋歌笑了說道:"我可以讓東京男人頓頓吃韭菜,一年四季離不了韭菜。"
趙元僖瞪大眼睛說道:“一個韭菜你用何種方法讓人離不開?"
宋歌笑着說道:“山人自有妙計,公子,今日韭菜鮮嫩,可以買上一些,回去涮火鍋,可以蒸包子,也可以做韭菜盒子,最簡單做個韭菜炒鹌鹑蛋,對男人可滋補了,吃上一個春天,可謂夜夜良宵,二公子可以一試,即便不去夜夜良宵,也可使腰腿強健有力!"
趙元僖聽了心中記住,但是,這些修養的事,頗有耳聞,卻沒想過每日裏去食用,若是形成食用風氣,那京城韭菜和鹌鹑蛋肯定是搶手貨。
宋歌一邊說,一邊買了好多韭菜,由身後的親随提着!
兩人菜市場轉了一圈,可謂己是相識相知,此時的趙元僖還是一副年少意義奮發,卻又勤奮好學的樣子。
宋歌看着他聰慧又讨巧的性格也是喜歡的,心底下又爲他深深地惋惜,畢競死時才二十七歲,說是死于寵張夫人,但誰又知道到底死于什麽?
宋歌有些莫名的心煩,所見者個個都是大好青年,卻要死于非命!
趙元僖一副單純好學的樣子離開了,手裏提的菜居然由不知何時出現的随從提着!
宋歌看他離去,心裏說道:"願時光錯流,能渡你白首!"
宋歌回去的時候,直接驅車去了太子府,他忽然決定把新鮮的活魚和韭菜送給石岚,由她自己決定如何吃?
然後還在街上文墨店裏讨要筆墨,寫了紙條,說要少吃,喝湯就好,不然胎兒過大,不易生産,等諸如此類關心的話。
再說趙元僖和宋歌于菜市偶遇的事,早有人報與太子和趙光義!
太子的心思複雜,聽了隻是笑笑,心底下卻有些驕傲自已擄了石岚完全是對的。
現如今也沒人敢将自己如何。
而趙元僖,卻隻能自己去巴結宋歌搞好關系。”
趙元僖回去換了裝,提着各種時令小菜去見父親,其中當然有韭菜和鹌鹑蛋。
趙光義看着自己的兒子,心裏說:"不知元禧可否誠實相告今日所爲?"
趙元僖給趙光義行禮之後說道:“父皇,兒臣今日便裝去了菜市,想到春日各色蔬菜新發,便去購買一些,不想在魚市碰上承奉郎,便請教他學習配菜,爲父親配了一些火鍋的菜料。"
趙光義一聽,兒子誠實,也就甚是開心,說道:"元僖孝順,那就今日陪着父皇一起涮火鍋。
承奉郎是個有學問的人,元僖可有請教?"
趙元僖如實規矩回荅:"父皇,承奉郎真是博學多才,思維縱橫,對兒臣從農學商學上進行了提點。似乎給兒臣打開了一扇窗,兒臣決定,等父皇把農工商學院開辦後,兒臣也要去學習!"
趙光義聽着微微點頭說道:“元僖上進心可嘉,父皇準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