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知縣笑眯眯地對折陽朔說道:“昨日忙,世子初來乍到,都沒顧得上和世子交談。
不知世子怎麽從京城回來了?”
柴旺話說得小心翼翼,但作爲知縣,再小也是大宋的政權組成分子,這個話題還是得問問,除非他不知道折陽朔來過鄭縣。
折陽朔微微一笑說道:“柴知縣不必緊張,我這将近一年常駐東京,是爲了學習東京的農業。
這一次回來,自然是官家許可的,我們是來收集苜蓿種子的,東京那邊開耕了很多新地,還有姑母家的田莊是要種上糧草的。
表弟會種地,又會養殖,所以東京那邊是要種一些苜蓿的,一方面是爲了滿足糧草,一方面是爲了發展畜牧。”
胖知縣一聽,兩眼放光,就說道:“現下政通人和,百姓富足,農商興起,不知宋公子可有什麽良策良法,可否給我們鄭縣傳播一二。”
宋歌也是有此心,本來嘛,陝西地界,就是個種莊稼的好地兒。
但是教什麽啊?
宋歌心裏盤算了一下,就說道:“這次來到陝西地界,我是帶了工匠來的,可是因爲還要趕路,我們不能把工匠留在此地。
所以,知縣大人要是有心提高本縣糧食産量,就要改進農具。
我的工匠到了府州,是要做一些新的農具的,倒時我們會召集附近木匠,都來一邊學習,一邊制造,會給工匠工錢。
若是知縣派上幾個木匠,跟我學藝,把先進新式的農具學回來,也是很好的。
當然也可以派人跟着去學習新農具的使用,這個也是會發工錢的,因爲這一切的學習都是在勞動中。”
宋歌說完就靜靜的看着胖知縣,胖知縣聽完就說道:“我現在就安排召集木匠,也召集農夫,讓他們跟着你們去學習,并派專人管理他們。”
胖知縣不愧是好知縣,一聽的宋歌的話就做了判斷和決定 ,有他給鄭縣做父母官,真是這一縣百姓的福氣。
胖知縣立刻跟店家要了,大張的紙,寫了通告。
内容是:“通告,現召集,木工手藝高超的匠人,越多越好,學習改良新的農具。
接到通告者以一傳十,十傳百知速度,在全縣通告。
現召集,精于農耕的農夫,學習使用新的農具。
對以上兩項,有意向者,速來縣衙報到。
胖知縣寫完通告内容,落上了款和日期。
這一張通告就貼在了當街。
然後讓店家趕緊派人去縣衙,給他的師爺捎話帶信快速來此。
師爺來的時候,胖縣長柴旺定的各種早餐還沒有來全。
和柴旺相反,他的師爺是一個瘦高瘦高的男人。
但是瘦高的師爺對柴旺,那叫一個畢恭畢敬,才旺把他的意圖給師爺說了一下,師爺,到底是師爺,隻見他拿起筆揮毫一番,竟然寫出了内容,跟胖知縣一模一樣的通告。
這可真的讓宋歌和折陽朔大開了眼界。
柴旺對師爺說道:“多寫幾張,四處張貼,在街上鳴鑼喊話,努力把城裏的木匠都召集在一起,想去的農夫也召集在一起,速度要快,最遲也要在今日午後,到縣衙集結。”
師爺領命而去,不知道他是如何操作的。隻是不到半個時辰,街上就響起了幾路敲鑼喊話的人。
等宋歌他們吃完早餐,在街上繼續轉悠的時候,就看見鄭縣的街頭,四處張貼着,胖知縣和師爺剛剛在羊雜碎面店裏一揮而就的通告。
宋歌很是欣賞,柴旺縣長果敢的行事方式,一點也不像古代文人一般迂腐拖沓。
宋歌在心底下說道:“胖知縣還是個雷厲風行的人。他這個樣子,外貌看起來悠然閑散,行事卻是另一番光景。"
宋歌就對胖知縣說道:"知縣大人真是英明果斷,令在下佩服。今日午時的飯,我請大人。"
胖知縣柴榮笑呵呵地說:“我們這裏是邊遠山區,好東西到了,我們這裏的時候,在你們京城都已經用的不愛用了。
所以這一次居然碰到了這麽好的機會,我自然不能錯失良機。
能讓我鄭縣百姓發家緻富的好方法,我自然是要一馬當先。"
宋歌和折陽朔哈哈大笑,折陽朔表揚胖知縣道:“最好的父母官莫過于柴知縣了。"
柴知縣話說完,就對宋歌和折陽朔拱手說道:“請世子和公子,先在縣城裏遊玩。我得去縣衙守着,登記報道的人。"
宋歌看看折陽朔,就對柴知縣說道:“知縣大人去忙吧!我們兩個再轉一轉,我們會估摸着你登記的差不多的時候回來。"
胖知縣柴旺匆匆地就走了,走的時候手裏還拿着沒有吃完的東西,嘴裏說道:"就此丢掉,太浪費了。”
宋歌和折陽朔在鄭縣街頭轉的時候,看到縣衙裏的衙役,兩個一組,一個拿着鑼敲着,另一個喊着通告内容。
有感興趣的便跟在後面打聽,聽清楚了,覺得自己條件符合的人,就問差役自己可不可以去。
碰見這是這樣的人,差役就會很有耐心的說讓他們到縣衙去登記。
想要登記的人,便轉頭向縣衙匆匆而去。
宋歌看着街上行人紛紛向縣衙而去,很是欣慰:“看來這改良農具,推行農商之事,自古都是要靠政府引導,集體行事,方可有計劃推進。"
折陽朔本來在說:“表弟,你看我們陝西人多實誠。"
折陽朔話都說完了,卻發現宋歌沒有聽他說話。
折陽朔就拍了一下宋歌道:“表弟,你在想什麽呢?"
宋歌回過神,趕緊說道:“我是看到了柴知縣的執行力,看到新農具和農技的推廣,還是必須依賴權力階層。"
折陽朔見宋歌用了新詞,但那個意思,他也大概意會。
所以折陽朔說道:“土地集中在氏族大家的手裏,新農技和農具的推廣,要形成統一,要快速,自然是要靠官家了,普通老百姓,除了力氣,是沒有能力改良革新的。
所以這一次我覺得會有很多人報道,畢竟嘛,這個事兒可以改變糧食的增産,誰聽了都會動心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