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春光明媚,沿途私家小戶早已種完自家的院子周圍的田地,阡陌縱橫處茅廬新牆,柴扉敞開,院子裏新柳搖曳,杏桃花色正濃,樹下小雞捉食。
農人或閑坐于院中,或者耕于自家田地,路途中也有小戶财主的莊子有農戶正在田裏侍弄。
總之大好春色,近百輛車過處,甚是招搖惹眼,如果說頭一日折陽朔十輛車驚動了整個東京,那麽今日之近百輛車是有一次轟動了京郊内外。
城牆上守衛巡城的官兵和城牆外沿路遇見的百姓雖然沒有形成昨日之圍觀之勢,但好事者尾随其後要遙遙觀之,想探其究竟者甚多。
甚至有很多人一直尾随在車隊的後面,想要看清楚這麽龐大的農具運輸隊到底要去哪裏幹什麽?
當然因爲春日風和日麗,城外踏春者也很多,路邊站而觀之,驚歎之餘,有互相傳告昨日農具車隊。
有好事者,就想和昨日一般問個究竟,可是看到趕車隊人和守着車隊的人皆是佩刀軍人,所以不敢近前。
但是,就有人遠遠跟着,一直到了石家田莊的田野裏。
田野裏早有高大的運輸騾馬吃了上好的飼料一字兒排開,就等着那一百架犁來,就可以上套犁地了。
宋歌說:“表哥,一百架犁,同時開犁,扶犁之人皆是沒有經驗之人,這樣很危險的。”
折陽朔說道:“不要過于緊張,我,你,大牛,都是扶過犁的。這些人裏也有曾經是農戶的。”
宋歌說:“那我們先給這些人教一教也好。”
折陽朔本來是想要百架犁一起犁的,受不了宋歌一臉的擔憂,就答應了。
折陽朔沖着部曲的隊伍說道:“犁過地的先站出來。”
隊伍裏嘩啦站出了三四十人。
折陽朔一下笑起來說道:“看到了吧,人還是有的。”
宋歌說道:“我這可是新犁,想要犁好地還是得學的。
這樣兩人一組跟我們三個學習犁地,現在讓這些犁過地的人先學習。
另外,過來三個牽牲口的。”
折陽朔沖着站在隊伍外面以前犁過田的人說:“一起過來九個。”
然後套起三架犁,折陽朔,宋歌,大牛三人,一人一塊地開始教授楊家部曲,跟随宋歌的兩個人一左一右的看着宋歌犁地,另外一個牽着牲口在宋歌的指揮下勻速走着。
兩個人本來以爲眼前的嬌貴公子啥也不會幹,沒想到一張犁使得輕巧熟練。
一個部曲有點年紀,看着宋歌很是熟練地犁地就說:“公子可是學過種地?”
宋歌說:“不曾,就是喜歡,所以新做了這些鐵犁,來給我們楊家軍種糧草。”
兩個部曲聽着宋歌的話,一時很是敬佩,其中一個說到:
“我張阿牛本是農夫,可是種地活不下去,所以投了楊家軍以謀求發展,不想公子這般尊貴,卻研究務農,有公子這般用心之人,何愁這地長不出好莊稼。
公子,你放開,我來試一試。”
宋歌說道:“張阿牛,先不要着急,你聽我說,這犁要比我們以前的犁輕了一些,現在又用的是大牲口,所以扶犁的時候要用合适的力氣。
不能太重,太重會犁的深,過深也不需要,還累了牲口累了人。
也不能太淺,太淺了種不下去,你是有經驗的人了,過來試試,若行,這塊地就你來犁。”
宋歌說着,把手中的犁交到了張阿牛的手中,一邊指點糾正,一邊鼓勵誇獎,很有耐心的跟着張阿牛走了兩趟,看其犁得可以了,就留張阿牛和牽牲口的部曲何三一起配合犁地,自己帶着另一個跟着看的部曲楊和又架了一架犁 。
宋歌離開的時候給張阿牛和何三說:“這張犁就交給你兩個了,換着扶犁牽馬,不得損壞犁,這是命令。”
兩個人立刻應聲:“得令。”
宋歌和楊和架起又一架犁後,宋歌叫了一個沒有犁過地的稱作馬二的,先讓他跟着看,楊和牽馬,三個人又是一路犁,一路講解,中途讓馬二試了試,不行,又讓他跟着看,再試,馬二會了,又讓楊和犁,長長的一隴地還沒有犁到頭,楊和就掌握了。
馬二說道:“楊和,我牽牲口,你犁,你犁一會兒換我,如何?”
楊和興趣正濃,趕緊答應。
馬二就對宋歌說道:“請公子去教授其他人吧。”
宋歌知道這兩個人興趣正高,就說:“好的,你兩個用心,等一會你們熟練後,你兩個也是要教别人的。
宋歌在去教别人的時候,看到折陽朔和大牛也是各自教出兩組犁地的部曲,這一會田裏正有六架犁在犁地。
剩下四架犁了,宋歌看了看那些按捺不住地的部曲說,不要着急,每個人都有機會,這般多的農具,樣樣都要學會的。
宋歌說着過去看折陽朔犁的地,宋歌是有些不放心的,畢竟折陽朔也是新學的,宋歌沒想到折陽朔這個世子幹起農活來毫不馬虎。
“真不愧是世子,前些日子學犁地是下了功夫的,教的很專業,這地也犁的好。”
折陽朔聽着宋歌誇獎自己,有些驕傲,眉飛色舞的說道:“真是多一門手藝就多一種生活的享受,表弟,你聞一聞,這犁铧犁開的大地正散發着迷人的氣息。”
折陽朔一邊說一邊還深深地呼吸了一口,說真的,宋歌也很喜歡聞這個味道,長久沒有耕種的荒地裏,又着更加深厚的腐草和泥土混合的特殊的腥甜味。
宋歌說:“這氣息真的很迷人,植物的根莖被犁斷了,各種草汁的味道四處彌漫。
這些草要耙出來,一會還要套上耙,這地呀,隻有伺候好,捯饬到位,才會好好的回報你。”
宋歌一邊說一邊和折陽朔又去套犁,看了看大牛,大牛也是教會兩組人,正在往過來走,也是要再套新犁。
三個人一邊套,一邊教着邊上的部曲怎麽套犁,部曲們也是生活比較單一,長期的操練,沒想還會有種地的插曲,大家一下子變得活躍起來,不再是一張張繃的緊緊地當兵的臉。
尤其在他們手扶犁把的時候,臉上就不由自主的放出憨厚的笑容。
十架犁很快在田裏熟練地犁着地,那些沒挨着犁把的着急的不行,問道:“将軍,我們做什麽?”
折陽朔說道:“等着犁地,一會兒會有很多犁就被拉過來了。”
“可是将軍,你看他們已經犁的很是熟悉了,我們能否過去十個人跟着學習,等着一會新犁到來,我們就都會了。”
宋歌笑着說:“孺子可教,過去二十個,一架犁邊上兩個,換着去犁地牽牲口,用心學。”
喊話的是楊猛,一聽宋歌答應了,就趕緊的領着十九個人分别跑去了田裏跟着學習,其他人站在那裏着急,宋歌又喊出十個人說道:
“走,你們十個跟着我試一下耙子。先學着适應工具。”
十個人跟着宋歌過去,一個人一個鐵耙子,拿在手裏,學着宋歌碎土,耙出土中的草葉和根莖。
新的工具拿在手,每個人都幹得很是愉快,一個人問道:“公子,那個有着架子的,像個大耙子的是什麽?”
宋歌說:“那個叫犁耙,需要套上牲口,像犁地樣使用,比手上的這個省力,快,但是沒這個細緻,靈巧。
一會等這一大片地都犁完了,我們就要用犁耙把整片的地再耙上兩三遍。
耙的作用就是,把犁過的地平整的土塊更加碎小,把裏面的草根什麽的都耙出來。
然後我們在用這個小耙子把草根什麽的都收集,清理幹淨。”
這時候,有人插嘴道:“公子,這時候是不是就可以種了?"
宋歌說:“自然是還不能重,耙過的地,土塊還太大,要多耙幾次,然後重磨磨過去,此時土地酥松綿軟再種剛好。”
一個部曲聽得入迷,一邊耙地,一邊說道:“若是這地裏長出我們自己種的糧草,到時候吃着自己的糧,打遼賊力氣更大。”
“公子,你看,那邊來的車隊,肯定是咱們的農具。”
有人在大聲喊道,宋歌和折陽朔擡頭去看,看到的确是有車隊過來,可是車隊的後面不遠處,還跟着一大群衣服顔色混雜的人。
宋歌和折陽朔大牛三個人面面相觑,不知道是什麽情況?
<hr class="authorwords" author="三姐藏刀" />
種地還是有難度,所以寫的慢,不過也像是走了一遍田野,心底下很是開心,若是寫錯了,大家可以提出意見。見笑了,閱讀愉快。初五發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