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起兵之後,突破了撫順關,占領了關内的撫順城,直接威脅遼東重鎮沈陽、鐵嶺。撫順就在沈陽正東面,和沈陽同在渾河河岸線上。渾河在此地段是東西流向,沈陽在北岸、撫順在南岸。
袁應泰此次作戰計劃的目的,就是收複撫順城,控制撫順關,解除沈陽衛和鐵嶺衛的威脅,轉守爲攻,通過撫順關威脅建州之地。爲了此次作戰,袁應泰調集杜松部六萬精銳爲主戰兵力,同時以沈陽駐軍、鐵嶺馬林一部爲呼應,調動十幾萬大軍準備這次戰役,對撫順等地志在必得。
袁應泰先在沈陽南邊的渾河上修了一道橋梁,安排杜松的進軍路線是先度過渾河,然後從南岸挺進撫順,避免建虜拒河而守。同時調軍控制渾河北岸一線,使得杜松部左翼完全安全。
張問和幕僚讨論袁應泰的這個作戰計劃,包括沈敬在内,都認爲計劃穩當可行。張問不願意錯過這次大戰的機會,便到巡撫行轅請求去杜松軍中觀戰。袁應泰不同意,要求張問和他一起坐鎮沈陽,參與大局。但是在張問的堅持下,袁應泰才勉強同意了。
這時杜松又不樂意了,對于張問這樣的文官,大夥好像都不想讓他摻和。張問好說歹說,最後保證不幹預軍機,也不亂上奏折,杜松這才勉強同意了,但是讓張問别帶着那些女人,不中用還是麻煩。張問尋思着他的什麽玄衣衛,确實不太中用,不過是平日裏調教着玩的,真刀真槍幹上的時候,普通女人頂個屁用,便隻帶張盈和玄月兩個前往。她們兩個雖然是女人,但是身手是不錯的。
一切準備妥當,杜松大軍組成陣營,準備過渾河,開始向東推進。一路上浩浩蕩蕩,旌旗蔽天。負責後勤的民夫和軍隊接近十萬人,在袁應泰的統一調動下行動,輸送糧草彈藥,修路鋪橋,修築工事,戰争确實是個龐大的工程。
在大軍浩浩蕩蕩行進時,秦玉蓮的身影緩緩出現在城牆之上,目睹着被大軍簇擁着的那輛馬車,這位在戰場上英姿飒爽的女将軍現在就如同一位平凡的柔弱女子,鼻子微酸,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卻是強忍着沒讓它落下。
身後的秦良玉見狀歎了口氣:“世上好男人有許多,玉蓮,你就放下吧。”
秦玉蓮擡手狠狠抹去眼淚,語氣卻是從所未有的堅定:“他是最好的。”
張問坐在馬車上,看着這麽壯觀的場面,真的是熱血沸騰,激動萬分。天氣晴朗,晴空萬裏,這廣闊的大地上,上演着一個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必将載入史冊。
大軍行了一日,便臨近撫順,杜松命令全軍戒備,組成有效戰鬥陣營,緩緩向東,随時準備投入大戰。這時哨騎來報,撫順燃起大火,建奴焚城而去。杜松憤憤然命令軍隊趕到撫順,大火已經燃得遮空蔽日,救火也沒有用了,遂繞過撫順城,繼續向東逼近撫順關。
張問尋思着這女真人造反以來,前期是連戰連捷,戰鬥力應該不弱才對,可是在三岔兒堡連蒙古牧民組成的雇傭兵都沒打過。說不定是有意誘敵深入,再尋戰機打殲滅戰,不可不防。
袁應泰看了杜松的報告,第一道命令是命令杜松派出哨騎細作,摸清建奴的兵力部署,其他事宜待巡撫行轅商議後決定。而對于張問的書信,袁應泰隻看了個大概,判斷出不是要告狀上書的内容,他頓時便丢在了一邊。一個二十多歲的文官,靠着皇帝的寵信上位,能有什麽本事,别浪費老子的時間。
沈陽的将領官員讨論了一天一夜,大明這邊光是杜松一部就有六萬作戰軍力,而且是精銳之師,是建奴的兩倍,盡可以采取攻勢。其中也有個原因就是沈陽爲了這次大戰準備了這麽久,結果一仗沒打,确實很不甘心。
于是袁應泰很快将命令到了撫順關前線杜松部,令杜松率主力出關,先占據薩爾浒等地,控制蘇子河,爲沿河掃蕩建奴各寨挺進老巢赫圖阿拉做準備。
杜松接到命令大喜,在左右将領面前贊揚袁應泰持重有眼光,遂率大軍出關,第二天即冬月十二日便到達了薩爾浒。不料這時天公不作美,下起雨來了。
張問想起那王老铳談論的經驗,說晴了很久後下雨,雨停必有大霧,大霧又對火器軍隊作戰不利。張問便急忙騎馬趕到杜松車前,說道:“杜将軍,雨後要降霧,對我軍不利,定要防備建奴來襲,何不先行退回撫順關,待天氣好時,準備妥當再行出擊?”杜松聽罷啞然失笑,随即又想起張問的官職和身份,停下笑容道:“大人此言差也。大軍出戰,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意外,如果遇到這麽點小雨就要退兵,那大夥不得笑話我杜松膽小懦弱?”
杜松言下之意就是張問膽小懦弱,張問聽在耳裏,倒也不作計較,隻是勸道:“将軍這支軍隊,是大明精銳,還是要穩固謹慎些好。”
商議罷,杜松立刻安排部署,自率四萬步騎渡河攻擊界凡,留下兩萬守寨。張問總覺得這事兒不太穩靠,又唱反調:“既然我軍有兵力優勢,爲何要分兵部署,給建奴創造戰機?将軍三思。”
杜松自辯了一番,也不鳥張問,遂以副将馬萬良統率薩爾浒山軍寨,自帶四萬兵馬渡河往擊凡界城。
冬月十五日,杜松軍全部渡過了蘇子河,到了下午,果然水面暴漲,但是沒能将明軍沖成兩段,此時杜松軍已經全部過河去了。這時路遠的通訊幾乎就依靠快馬,要想恰到好處沖斷大軍,确實很有難度。
第二天,雨停了,山間大霧彌漫,張問見狀,心道那老兵的經驗果然應驗,雨後便起大霧。這時哨騎突然來報,山下現大批建奴,衆軍大驚。馬萬良立刻命令全軍戒備,固守山寨。
那彌漫着大霧的山間,白蒙蒙一片,什麽也看不見,隻聽見馬蹄聲,喊殺聲由遠而今,在清晨的山谷間回蕩。人總是在恐懼未知,現在明軍看不見狀況,人心恐慌,情況十分不妙。
馬萬良聽着聲音估摸遠近,下令對山谷進行炮擊。但是空氣濕潤,火藥不易點燃,衆軍便用松枝等物做成火把,烤幹火藥,對着山谷放炮。其他軍士也點燃了火把照亮,以緩解恐懼。
“這樣打着火把,是想成爲活靶子嗎?都給我滅了!”張問一見營中有火光亮起,不由一陣火起,雙眉一提,不由分說便從最近的士兵那奪過火把扔在地上,在上面狠踩幾腳踩滅。
馬萬良聽罷急忙下令熄滅火把,但是因爲視線不清,大夥剛剛起床不久,軍營很是混亂,調度不靈,傳令的馬兵到處喊話,火光這才熄滅了一些,但還是有許多人點着。
張問站在營中,臉色煞白,他沒有多少恐懼,好像恐懼這種感覺他從來就沒有,張問隻是非常郁悶,感受非常的不妙。因爲霧中到處都是明軍的慘叫,那些打着火把的人,成了點燈照亮自己的活靶子,死傷慘重,而明軍拿着火铳卻隻能對着濃霧亂打。
他牙關緊咬,這樣的狀況,大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