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的海那赫已經開始了詳細闡述自己的計劃。他的想法非常簡單,那就是利用他們如乃仁台家族在大梁的“人脈”幫他們給景隆皇帝吹一吹耳邊風。隻要景隆皇帝願意下令拖住聞元忠的腳步,那麽他們右路軍就能騰出手來強攻秦州府。
隻要他們拿下了秦州府,那麽路旭的“天雷”就都是他們的了。有了天雷的幫助,他們回身再面對聞元忠的時候那勝算就要大很多了。畢竟從目前已知的戰況來看,聞元忠所部最強的重甲部隊在路旭的天雷面前和紙糊的也沒有什麽差别。
聽海那赫這麽一說,右路軍衆位将領的心思立刻就活泛了起來。在戰争剛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右路軍共有十萬大軍。經過路旭和聞元忠這段時間的零敲碎打,右路軍損失了一定的兵力,但是目前仍然保持了八萬人的規模。
這個兵力依然是十倍于路旭在秦州府的兵力。這麽巨大的兵力優勢已經可以讓他們考慮強攻秦州府了。
若是有一個大梁的臣子在現場,那他絕對會爲自己的朝廷感到悲哀。
這種悲哀并不來自于這群北庭人輕視他們大梁的軍隊。而是來自于北庭人對大梁朝廷的蔑視。
當海那赫說想找人影響大梁皇帝的決策的時候,右路軍之中這麽多的将領竟然沒有一個人覺得這事兒不靠譜。
這說明什麽?說明這些北庭将領都知道,海那赫确實有這個能力,甚至他應該也有過不止一次成功的案例,所以大家才會對海那赫這麽有信心。
而這,卻也是對大梁朝廷和大梁皇帝最大的嘲諷和輕視。
當然了,在北庭右路軍作戰會議的現場自然是不可能有大梁人的。不過這并不意味着就沒有人感到悲哀了。
這個沒事兒替大梁人操心的人就是——烏祿王子。
烏祿王子眼看着大家的心思活泛了起來,他也有些着急了。剛剛海那赫分析大梁君臣的分歧的時候,烏祿王子也算是從海那赫的身上學了一招,現學現賣之下他也發現他們右路軍的心思其實也并不齊。
他開始考慮能不能用海那赫的辦法阻止海那赫的計劃?
結果烏祿王子這麽一分析,他發現他們右路軍的情況也沒比大梁君臣好到哪裏去。甚至從某些方面來說可能更加的複雜,右路軍之中目前看起來應該有兩股勢力,實際上卻至少有三股勢力。
實力最強的自然就是右賢王和海那赫父子,他們之前的核心訴求是盡可能快的結束秦鳳路的戰鬥。然後盡全力在左路軍滅梁的戰争中插上一腳。
不過現在看來,他們的計劃應該是注定失敗了,那麽他們的核心訴求就變成了盡可能的拿下路旭,用路旭的屍骨來喂養他們如乃仁台家族。
在右賢王之下比較強的另外一股勢力就是烏祿王子和支持烏祿王子的各個部族領袖。這夥人大約掌控了右路軍的近半兵力。
烏祿王子的核心訴求自然是要讓右賢王父子停下征讨的腳步,然後帶着在場的這些部落一起幫他争奪汗位。
在路旭沒有崛起之前,他和右賢王的利益基本一緻。但是當路旭崛起之後,他就不在希望右賢王繼續在大梁作戰了。
因爲路旭的存在就意味着右路軍若是在大梁戰敗那就是大敗虧輸實力大損,他烏祿王子想要争奪汗位幾乎就成了癡人說夢。
若是右路軍打赢了,那麽就憑路旭留下的技術優勢,一旦右賢王将這些技術完全掌握,那右賢王就完全可以抛棄烏祿王子自己去争奪汗位。也就是說,隻要路旭還在那麽不管右路軍是打赢還是打輸,最後的輸家之中肯定有他烏祿王子一個。
所以雖然烏祿王子不是大梁人,但他卻是真心的替大梁感到着急!
不過他現在就是再怎麽着急也沒有辦法,别看他似乎是掌握了右路軍一半的兵力,在右路軍之中也算是實力派。
但是他和右賢王有一個本質上的區别。右賢王的強大來自于他本部的強大,右賢王父子加起來就握有四萬大軍,他們無需和任何人合力就在右路軍中有着極大的權威。
可烏祿王子則不一樣。因爲在開戰之前烏祿王子就隻是一個“小萌新”,所以他完完全全的中了右賢王的圈套。
作爲在血統和地位上都能和右賢王一較高下甚至還稍有勝出的人。這次出征他居然完全沒帶自己的本部兵馬來。
這讓他想要在右路軍之中有發言權就必須聯合其他部族。這個難以形成合力的松散聯盟,讓他在和右賢王的鬥争中始終處在下風。
不僅如此,這些部族表面上和烏祿王子形成了右路軍中的第二大勢力。但實際上,目前聽命于烏祿王子的很多部族在核心利益訴求上和烏祿王子也是有着一定的區别的。
對于這些草原上的中小部族來說,誰是草原上的王他們真的不是特别在乎。隻要能幫他們從大梁搶到更多的錢糧、女人和鐵器,他們才不管誰是北庭的大汗呢!反正這個汗位又不可能落到他們家的頭上。
他們願意站出來和烏祿王子一起反對右賢王的原因。是因爲右賢王的戰略看起來隻會徒增大家夥兒的傷亡,但是卻無法讓大家看到收益。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海那赫的戰略雖然依然存在着比較大的冒險成分。但是收益卻也大了起來!
大家都聽出了海那赫的暗示,海那赫說攻下秦州府之後,天雷就是“我們”的了,加了一個“們”就意味着他願意和大家分享天雷。雖然大家也都明白,天雷的制造技術最後一定會落在海那赫父子手裏,但是能分到一些天雷對大家夥兒來說也是了不得的收益了。
所以雖然他的手下們還沒有表态,但是烏祿王子已經能明顯的感覺到自己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