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燕得到了劉延朗的承諾之後,心中頓時踏實了不少,這每月二十萬斤的煤炭可以燒制出數量可觀的焦炭,足以彌補現在登州鎮各處鐵礦和煉鐵廠的需求空缺。
這一日,李從燕便在民政部部長吳從漢和實業司司丞李偲升的陪同下,趕到南萊山煉鐵廠視察情況。
此時軍政部兵仗司的産量大增,各種兵備源源不斷的生産出來,運到軍中或是各地武庫之中。
不過軍政部部長李魏卻幾次奏報,聲稱軍中裝備的兵備之中,精鋼打造的兵備比例一直維持在三成左右,隻能優先配發野戰軍中的将領和悍卒。所以李魏奏請李從燕,是否可以加大精鋼的産量,以便兵仗司多打造一些精鋼制成的兵備。
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李從燕才在煤炭缺口問題解決之後,馬不停蹄的趕到了南萊山煉鐵廠,想要實地看一看精鋼的産量還有沒有提升的空間,畢竟南萊山煉鐵廠出産的精鐵和精鋼産量巨大,是兵仗司采購鐵料的最大來源,幾乎占據了兵仗司采購鐵料的八成!
臨近中午,南萊山煉鐵廠的主事王浩帶着一衆百工管事在大門口迎接,李從燕和吳從漢、李偲升等人翻身下馬,徒步走到了煉鐵廠大門外。衆人相見之後,李從燕笑着勉勵了衆人一番,随後便說道:“走吧,王主事帶着我好好看一看。”
“喏!”
随後李從燕在衆人的簇擁下四處巡視了一番,此時南萊山煉鐵廠的規模已經比一開始擴大了足足一倍,如果加上配套的煤礦和鐵礦,幾乎将小半個南萊山都劃了進來。
此時遠遠望着南萊山,隻見山中多處都冒着濃煙,好像山上燃起了大火一般。李從燕知道這是煉鐵廠和鐵礦煉鐵、煉礦石,以及煤礦焦化煤炭所産生的濃煙。
“現在可不是關心環境保護的時候,就算要做這些,也要等到基業大成之後了!”
李從燕一邊在心中感歎着,一邊跟着主事王浩來到了煉鐵方内部。
此番主事王浩負責具體的講解,此時李從燕來到了一座高爐附近,王浩指着遠處的高爐說道:“主上請看,這是咱們煉鐵廠新改進的高爐,不但擴大的風箱的容量,還完善了底座的隔熱層,優化了煙道的構造,可以讓高爐内的溫度提高一成左右,但是每煉一爐鐵料所消耗的焦炭,卻能比之前的舊式高爐減少半成,在時間上也能節省出不少。”
“很好!這些改進的技術是煉鐵廠百工研究出來的嗎?”
王浩笑着說道:“這倒不全是,這新式高爐技術是研發司協助煉鐵廠一同研發的,是去年聯合成立的研發項目。”
李從燕點了點頭,說道:“以後像這種聯合研發項目,可以多搞一些,畢竟人多力量大嘛。”
王浩等人紛紛稱是。
接着,李從燕又問道:“現在煉鐵廠内,這種新式高爐有多少?占全部高爐的比例有多少?”
王浩說道:“現在煉鐵廠内一共有二十八座高爐,其中十一座是新式高爐,三座爲正在改建中的高爐,剩餘的十四座位舊式高爐。那三座改造中的高爐預計二十天之内完工,經過檢驗之後便可以投入生産。”
“也就是說,本月内,煉鐵廠就有一半的高爐都改成新式高爐了?”
“喏!”
“那煉鐵廠的精鋼産量如何?我聽說煉鐵廠出産的精鋼數量一直沒有提升,是不是技術上面遇到了什麽困難?”
王浩頓了頓,而後說道:“倒不是技術上的問題。現在煉鐵廠中的百工已經将主上傳授的灌鋼工藝完全吃透了,并且在實際生産中還有了不小的改進和創新。”
說到這裏,王浩頗有些不好意思,叉手說道:“至于精鋼産量持續走低的原因,乃是價格的問題。”
“價格問題?”
王浩看着有些疑惑的李從燕,急忙解釋道:“正是價格。現在咱們登州鎮各地用鐵需求非常大,煉鐵廠出産的精鐵質量優良、數量可觀,一直可以賣上很好的價格。可是精鋼就不一樣了,民間根本用不起太多的精鋼,隻有軍政部會給煉鐵廠下訂單,用來打造兵備。”
“可是煉鐵廠要經營,要養活大批的百工和民夫,要有各種支出,屬下就必須要考慮收益的情況。軍政部也曾派人來溝通,想要增加精鋼的購買量,可是精鋼的價格又無法定的太高,屬下如果減少精鐵産量轉而全力生産精鋼的話,不但成本會大幅增加,獲利也會大幅減少,長此以往煉鐵廠定然會入不敷出的!”
李從燕點了點頭,知道現在實業司下屬各工坊都是自負盈虧的,工坊的經營情況直接關系到每個主事的收入高低,關系到衆多百工和經營人員的衣食住行,的确要考慮這個價格的問題。
“現在煉鐵廠中有幾個高爐專門上産精鋼?”
“六座,全部都是新式高爐。”
李從燕思索了一下,說道:“這樣,回頭我跟軍政部打聲招呼,從下月開始,軍政部從煉鐵廠采購的精鋼自行提價,精鋼的價格每百斤提高一成半。”
“不過煉鋼廠這裏也要做出一定的調整,十一座現有的新式高爐全部轉産,專門用于生産精鋼!正在改造中的三座新式高爐在完工之後,也要全部用來生産精鋼。”
王浩面露難色,想要再争取一下,畢竟這樣一來煉鐵廠的收入将受到不小的影響,雖然不至于傷筋動骨,但也足以讓人感到肉疼了。
可是王浩剛一擡頭,卻看到吳從漢和李偲烨都在狠狠的瞪着自己,硬是将到了嘴邊的話咽了回去。
李從燕裝作沒看到,繼續說道:“現在軍政部繼續大量精鋼,以提高兵備的質量和威力。我會讓軍政部多出一些錢,但是煉鐵廠這邊也要讓出一部分利益,雙方各退一步,一切以大局出發!”
因爲此舉直接影響了煉鐵廠的收益,關系到王浩和一衆百工的收入,所以李從燕不好直接以命令的形式來做要求。好在王浩懂得分寸,當即叉手領命。
李從燕如此關心精鋼産量其實也不光是爲了軍政部改良軍備品質,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爲了打造火器而儲備材料。
之前騎兵營圍殲數百契丹鐵騎的戰鬥已經人盡皆知,并且經過軍政部的整理已經形成了詳細的文書。
李從燕看過之後心情沉重,契丹人的戰力超過了自己的預期。雖然登州鎮的将士人數占優、兵備占優,可是單就騎戰而言,的确還不是契丹人的對手,騎兵營在占據先機和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最後雙方還落了一個相差不多的戰損,就足以說明問題。
所以李從燕便想到了火器,這可是遏制胡人騎兵的最佳兵器,而精鋼就是打造火器的最佳材料!
不過今日視察煉鐵廠之後,李從燕仔細思索了一下,還是決定将研發火器的時間再往後推一推,以現在精鋼的産量,以及各種幾處技術的積累,還不足以支撐起完善的火器生産工藝流程。
李從燕準備先将後世打造火铳、火炮的技術整理一下,自己先總結一些技術難點,以及可以改良的地方,待到時機成熟之後,再拿給軍政部研發司立項研發。
于是當日李從燕率衆返回登州城後,便在府邸之内“徹夜苦讀”,一連幾天時間都在整理火器的相關資料,幾乎将自己記憶中關于火器的有用知識全部榨幹,才整理出一份上百頁的火器技術資料來。
這份資料是這個時代關于火器的唯一記載,也是唯一一份有實踐價值的資料,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李從燕将這份資料裝在一個木匣子裏,妥善收好之後,才“出關”休息了一天時間。
第二天,李從燕直接來到了軍政部研發司,準備先将火藥研發出來,也算是爲火器的研發打前站了。
其實說是研發火藥也并不是太準确,因爲在大唐末年,已經有道士在煉丹的時候,誤打誤撞将火藥給發明出來了。隻不過此時的火藥配比非常的不科學,甚至可以說是原始,各種火藥技術也是非常的差勁。這些在各種史料上都是有詳細記載的,隻是因爲唐末時期火藥并沒有應用到戰場上,也沒有什麽大規模應用的記載,所以并不被人廣泛知曉罷了。
李從燕回憶着後世的一些記載,如果沒記錯的話,這個時代的火藥威力小得令人發狂,根本沒有殺傷力,就連用來放火都異常困難,所以也沒有人會聯想到,将這種黑色的無用粉末來應用到戰場上,甚至幾乎都沒有多少人知道有火藥的存在!
軍政部研發司内,軍政部部長李魏、研發司司丞果甘,以及研發司的一衆骨幹百工齊聚一堂,李從燕大步走了進來,笑着說道:“我今天過來,是給研發司帶來了一個新項目,一個可以改變天下大勢的新項目!”
李魏和果甘聞言都很震驚:“可以改變天下大勢的新項目?那會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