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的官差在各個城門附近張貼了公告,将皇帝李嗣源分封諸皇子爲王的消息公布了出來。
城中百姓以及來往行人、客商很快聚集起來,指着公告議論紛紛。
“這是怎麽回事?聖人分封王爵,竟然沒有冊封李刺史!”
“李刺史一心爲民,将原本積貧積弱的登州治理成如今的繁華,朝廷和聖人爲何厚此薄彼,還有沒有天理了!”
“天理?”
一個商賈模樣的男子一臉不平的說道:“如今這世道哪裏還有天理可言!李刺史爲了登州百姓,幾次與世家爲敵,一定是那些世家在朝中的親族搞的鬼,可歎李刺史一心爲民,竟然落得如此境地!”
周圍衆多百姓深以爲然,紛紛開始爲李從燕抱不平。
這時,另一個百姓大聲喊道:“官爺,李刺史未被封王,登州一衆官吏爲何不上奏朝廷,爲李刺史鳴冤啊!”
“對啊!李刺史待你們不薄,俸祿都比原先漲了許多,如今李刺史有事,你們爲何不伸把手?”
“他們當官的不管,咱們平民百姓管,大家一起上萬言書,爲李刺史鳴冤!”
“對,上萬言書!”
圍堵在城門口的數百名百姓頓時群情激奮,開始叫嚷着爲李從燕喊冤,負責張貼公告的幕府官差急忙安撫衆人,大聲說道:“諸位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諸位有所不知,我等登州大小官吏怎會不幫李刺史?隻是李刺史有令在先,不讓我們爲其發聲,擔心朝廷會因此怪罪,會連累了我們,以及登州百姓!”
一衆百姓聞言更是不幹了,李從燕自己都受了天大的委屈,竟然還一心維護登州百姓,這等好官天下無二,豈能坐視不管?
那官差眼見一衆百姓就要暴走,急忙大聲喊道:“諸位不要亂來,李刺史自有打算,諸位不要給李刺史添麻煩,請相信李刺史,相信朝廷!”
一番安撫下來,這些百姓才稍稍平複了一些。
緊接着,官差又拿出了一份公告,就貼在了封王公告的旁邊。
“這是什麽?”
官差大聲說道:“李刺史念及登州百姓求醫問藥困難,甚至一些百姓因病破家,心中甚是不忍,于是要在登州城籌建醫館,而後還将陸續在每個縣都籌建一座醫館!”
“這些醫館隸屬于幕府,坐館醫匠都是幕府軍醫司的名醫,不僅醫術高超,而且求醫問藥所需的診費低廉,隻收取一些藥材的成本價而已。甚至家中确實困難的百姓,還可以申請分期付款,絕無利息!”
說完,圍觀的百姓先是安靜了下來,緊接着便轟的一下,紛紛歡呼着李從燕的名字,一些看上去身體就不太好的百姓甚至直接跪了下來,就對着那張公告不斷磕頭哭泣。
這樣的場景在登州各處城門同時上演着,随後李從燕沒被冊封爲王,以及開設醫館的消息如同飓風一般,迅速席卷了整個登州。
僅僅幾天的時間,登州一城四縣的二十多萬百姓群情激奮,對朝廷和皇帝李嗣源開始心生不滿,而對李從燕則滿心感恩,充滿了歸屬感。
話分兩頭,登州城東。
這是一處臨街的院落,前方是一座兩層的閣樓,後面則是一處不小的院落,還有一些房間可供使用。
李從燕帶着李魏、吳從漢在院子裏東看西看,還有不少原軍醫司的醫匠在院子裏忙碌着,不斷收拾各種藥材,以及一些李從燕都叫不上名字的物件。
“啓禀主上,按照主上的要求,屬下已經從軍醫司中抽調了五名醫匠、二十名學徒,目前這二十五人已經全部到這醫館就位,醫館所需的各種藥材和物資也已經采購完畢。”
“嗯,很好。”
李從燕對吳從漢問道:“民政部衛生司籌備得如何了?衛生司負責登州各地醫館的統管,負責預防、消除瘟疫,監管各地藥鋪和民間醫館、郎中,其職責很重要,馬虎不得!”
吳從漢說道:“主上放心,衛生司已經的籌建已經差不多了,衛生司的駐地就在民政部内,屬下已經單獨劃出了一些屋舍,有李部長的協助,從軍醫司抽調了一些骨幹,屬下還從民間招募了幾個人才,目前衛生司已經開始正常運轉。”
“嗯。衛生司的司丞準備用誰?”
“孫辛路。”
“孫辛路?”
李從燕回憶了一下,而後說道:“你說的是軍醫司第五組的組長,孫老肉?”
吳從漢笑着說道:“正是此人!”
這個孫辛路五十多歲年紀,生得瘦瘦弱弱的,可是卻非常好吃肉,幾乎頓頓都要吃,否則就會食欲不振水米不進,久而久之軍醫司的一衆同僚便給孫辛路起了诨名:孫老肉。
李從燕笑着說道:“那就是他吧,此人做事穩健,而且醫術不錯,是個人才。”
“喏!”
說話間,李從燕三人來到了醫館的二層閣樓上。在這臨街的二層樓内,一層是百姓抓藥,以及初診之處,而二層這裏則是醫館用來診治病理,詳細問診的地方。
“醫館不能像以前那樣,不管是什麽病都聚在一起看,跌打損傷、刀傷割傷等,統稱爲外科,瘟病、氣血之症統稱爲内科,小兒病竈爲兒科,婦人之病爲婦科,生産孩子爲産科,醫館暫時分爲這五大類。”
吳從漢和李魏聞言都很詫異,内科和外科還能理解,外傷便是外科,内裏之病便是内科,可是這兒科、婦科、産科還要專門獨立出來?以往從未聽說過穩婆還能當醫匠的!
吳從漢急忙派人将孫辛路找來,将李從燕的吩咐告之,孫辛路聞言也很詫異,叉手說道:“主上,這兒科和婦科尋常醫匠一并診治就好,沒必要單獨拿出來。而且這産科,民間多找穩婆來接生,哪有醫匠接生的道理?”
李從燕笑着說道:“我就知道你們會這麽說,不過此事我要獨斷專行一次。”
“你們記住,救死扶傷是醫匠的天職,不管是兒科還是婦科,都是爲了救民解困,将醫匠的醫術分得越細,對前來問診的百姓來說就越是好事。”
随後,李從燕又提到了産科,說道:“我知道你們都看不起穩婆,但是你們都想一想,一個人來到世上,是誰的功勞?是穩婆,是穩婆将千千萬萬個嬰孩帶到了這個世上,如此功德,難道那些穩婆還當不起醫匠二字嗎?”
孫辛路聞言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吳從漢和李魏也思索了起來,三人沉默了一會兒,孫辛路擡頭說道:“可是主上,穩婆都是女人,這女人擔當醫匠……”
“女人又如何?宮中便有女醫官,而且大唐之時多有女人擔任官職,甚至擔任軍職的。如今爲何女人不能擔任醫匠?”
孫辛路聞言隻是糾結了一下,便釋然了,叉手說道:“主上所言甚是,是屬下狹隘了!”
李從燕問道:“那這産科的籌建,你準備怎麽辦?”
孫辛路想了一下,說道:“屬下準備在民間招募手段高明的穩婆,而後屬下會給這些穩婆教授一些必要的醫學常識和藥理常識,待到這些穩婆學成之後,便正式讓她們在産科出診。”
“嗯,很好。”
李從燕提點道:“不過醫館還要做好宣傳,這兒科、婦科和産科都是爲了救治小兒、婦人和孕婦,要防止别有用心之人借機污蔑醫館,也要預防百姓産生誤解。”
“主上的擔心是對的,屬下一定妥善辦好此事。”
随後李從燕想了一下,說道:“這樣吧,以幕府的名義給各縣下發公文,讓各縣府衙協助醫館進行宣傳,應該會事半功倍的。”
孫辛路叉手說道:“如此甚好,屬下謝過主上!”
衆人說完,李從燕便帶着幾人來到一層,這裏已經有幾名學徒在忙活了。
李從燕觀察了一下,一層的布置類似于後世的中藥店,一圈櫃台内,整面牆都被做成了大櫃子,櫃子上面有衆多的小抽屜,裏面便是各種藥材。
此時幾名學徒正在核對藥材,并且在小抽屜外面貼上藥名,李從燕看了看,一層售賣的藥材不下數百種。
“醫館的藥材一定要保證品質,絕不能以次充好,更不能用假藥。”
“喏!”
“另外,醫館也要賣一些成藥,這些成藥必須是醫館自制的,不能用外面的成藥,否則藥品的質量無法保證。”
“喏!”
“再有就是價格,醫館的所有醫匠都不得收取診費,由民政部衛生司給這些醫匠每月發放薪酬。知名醫匠每月底薪五百錢,一般醫匠每月底薪三百錢,學徒每月底薪一百錢,此外這些醫匠每接診一名患者,便有十錢的提成,學徒每配成一副藥,便有三錢的提成。至于藥品,一律按照進價售賣,而且那些貧苦百姓實在支付不起藥費者,可以讓他們分期付款,絕不能出現因爲患者沒錢而拒診的事情!”
孫辛路将這些要求一一記下,而後激動的說道:“主上仁德,醫館如此經營,那便是登州百姓幾世修來的福分!而且那些醫匠的收入也遠比之前高,更重要的是診費旱澇保收,這可比之前走街串巷要強多了!”
李從燕聽完并沒有多大的成就感,反而心中有一些酸楚。
有病看病,這放在後世是百姓最基本的權利,可是在眼下這個世道,卻成了百姓夢寐以求的善政,究竟是百姓的要求太低,還是爲官者的底線太低?
李從燕感歎道:“希望醫館可以讓登州百姓遠離病痛,至于福分什麽的,這些其實都是百姓應得的。”
李魏、吳從漢、孫辛路自是不這麽認爲,隻是認爲李從燕的仁政天下無二,自己能夠跟随這樣的上官,乃是天大的幸運。
衆人又看了看醫館後面的庫房,以及配置成藥的地方,随後吳從漢叉手問道:“主上,醫館已經看完,是否去民政部看看衛生司的籌備情況?”
李從燕說道:“好,你不說我也要去看看的。”
臨走前,李從燕還對吳從漢、李魏說道:“你們記住,各地醫館的醫匠要不定期與軍醫司的醫匠進行聯絡,可以互換學習,也可以交流心得,以便兩方同時提高醫術。”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