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州城,刺史府。
李繼業收到了北路軍大捷的奏報,同時也知道了德州城被焚毀的消息,心中也和李任一樣,非常的不是滋味。
此時薛明山和吳從漢、李魏、白濟汛四人都在一旁商議戰事收尾的事情,幾人商議了一會兒之後,便都看向了李繼業。
李繼業說道:“怎麽,都商議好了?”
吳從漢笑着說道:“現在大戰全都打完了,不管是民事還是兵事,到處都是千頭萬緒,有太多的事情要處理,也需要主上拿主意。我們剛才商議了一下,大部分的事情我們都可以做主,并已經拟定了處理方略,這兩日細化一下就可以報給主上閱批。隻是還有幾件大事需要主上示下。”
李繼業點了點頭,說道:“好!那就一件一件說吧。”
吳從漢第一個站出來說道:“主上,此番大戰,天策府各部主官都聚集在齊州辦公,同時與登州那邊的各處府衙也保持着聯系,兩地路途遙遠,各部書吏往來奔波很是不便,一些機密文件和事務也易于洩露。所以屬下建議,是否将天策府從登州城遷移到齊州來。”
“齊州?”
其實此前李繼業就有心将自己的駐地從登州向西遷移,隻是一直沒想好遷到什麽地方。同時天策府駐地遷移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其中涉及到的事情太多,民事、兵事、府衙的建制、人員的調配等等,所以李繼業便始終沒有下定決心。
如今天策府的疆域已經非常大了,按照後世的行政區域來看,幾乎整個山東省都已經被李繼業拿下,在這個時候,登州城就顯得有些偏了,在這個時代下,信息的傳遞都是靠着人力和畜力,如果天策府的中樞太偏了,消息傳遞和兵力調動都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這在某些時候将會是緻命的!
李繼業點了點頭,說道:“天策府駐地肯定是要向西遷移的,不過我更中意兖州。”
“兖州!”
“對,就是兖州!”
李繼業說道:“第一,兖州本就是一鎮治所,各衙門設置齊全,城池防禦強大,在硬件上不需要太多的投入。第二,兖州的位置很好,正好位于我天策府目前疆域的正中間,方便治理各地。雖然齊州的位置也算是在中間,但是相比于齊州來說,兖州距離洛陽更近,距離北方的契丹人更遠一些,對于目前我天策府來說更爲合适。”
衆人聞言紛紛同意。
于是李繼業與衆人詳細商議了一下,便決定用一個月的時間,将天策府的駐地從登州城遷移到兖州城。
民政部、軍政部、鎮撫司、漢炎社這兩部一司一社肯定是在遷移的範圍内,同時一起遷移到兖州城的,還有訓練軍大營。
至于軍政部研發司、兵仗司的各處工坊,此次則不在遷移的範圍内,而是繼續在登州城運轉。待到天策府各部門全部遷移完畢之後,軍政部将在兖州各地新建研發司、兵仗司等部門的工坊,如此則可以順便擴大軍備的研發和打造的産能。
同時民政部考核司下屬的登州官學也不會遷移,不過考核司将在兖州新建兖州官學,随後還會将教授新學的官學陸續開辦到各州去,爲将來李繼業準備推行的新式教育體系奠定基礎。
另外,民政部實業司的各處工坊則是有一部分在遷移之列。
如今民政部實業司的各處工坊都已經不僅僅是單個的工坊了,而是以原來的幾個工坊爲基礎,陸續在各地成立新的産業,慢慢發展成了幾個商社。例如陳東理掌管的琉璃工坊便已經發展成了琉璃商社,不僅在登州有工坊,在其餘數個州都設立了工坊,産量已經實現了跨越式的增加。
而其餘的幾個工坊也都是如此,并且紛紛改了名稱,都以某某商社爲名号,比如原來的正棋山銅礦便改爲正棋山銅業商社,海鹽工坊改爲登州海鹽商社,等等。
在這次遷移中,登州造船商社将留在登州城北,其餘的商社的總部都将會随着一起遷移到了兖州,隻在登州城設立分社而已。
遷移的事情商議完畢之後,吳從漢便提出了錢糧的虧空問題。
“主上,此番戰事是我天策府前所未有的大戰,南、北、西三線大戰,我天策府六個野戰軍悉數上陣,十幾萬将士奮戰許久,民政部的錢糧已經被徹底掏空。”
吳從漢越說臉色越是凝重:“橫海鎮、歸德鎮原有的各州縣都需要戰後重建,大軍将士需要嘉獎、賞賜,傷亡将士需要撫恤、救治,大軍兵備需要打造、補充,府衙遷移也需要錢糧,新得州縣要推行新政、重新選派官吏、修建諸多新的府衙,等等,這些都需要巨量的錢糧。雖然我天策府每年的收入都很高,但是眼下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新的州縣在短時間内也不會有太多的收入,所以眼下的這個财政缺口,必須要想辦法另行籌措,而且要快!”
李繼業和衆人聽完都是心情沉重,後世有句俗話: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在這個時代雖然戰争的耗費遠不及後世熱武器時代,但是也是非常耗費錢糧的。
“現在民政部還能支撐多久?”
“一個月,最多一個月的時間!”
吳從漢說道:“而且還是沒有新增的大項目的情況下,否則~民政部連一個月都撐不住的。”
李繼業眉頭緊鎖,思索了一會兒,然後說道:“籌措錢糧的事情我親自來辦,今天先不談了。民政部必須給我支撐一個月的時間,花在全軍将士身上的錢糧要優先,不能有任何拖欠。如果實在不行,各部府衙遷移的事情就先緩一緩,等到我籌措到錢糧之後再說。”
“喏!”
李繼業答應想辦法去弄錢糧,但是并沒有跟衆人說明準備怎麽辦,所以此時衆人心中都有些沒底。
“還有别的事嗎?”
“還有一件事,就是德州城百姓的安置問題。”
李繼業說道:“德州城必須要重建,不過以現在我天策府的财政狀況,以及德州城的毀壞情況來看,重建城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德州城幸存的百姓先分流安置一下吧。”
“此事民政部商議出一個方略來,原則上是将德州城的幸存百姓就近安置在德州各縣,如果安置不下,再遷移到棣州等鄰近州縣進行安置。”
“喏!”
“不過民政部要記得一點,這些被安置的百姓要全部登記造冊,将來德州城重建之後,這些百姓都要重新分發房屋和必須物品,再遷回德州城的。”
吳從漢叉手說道:“主上放心,屬下一定辦好。此番遷移安置,屬下也會盡力爲這些百姓分配臨時居所和生活必需品,确保百姓順利過冬。”
吳從漢的三件大事商議完畢之後,李繼業便看向了李魏。
此番兵事乃是第一位的,所以李魏手中的議題是最多的,隻見李魏叉手說道:“主上,如今橫海鎮和歸德鎮已經被我天策府兼并,再加上契丹人已經與我天策府刀兵相見,對契丹人的防禦也要提上日程,所以各軍的布防是不是重新制定以下?”
李魏說話間,親衛旅旅帥崔琦已經帶着兩名親衛将士走了過來,将一幅新修改過的天策府輿圖拿來,就在衆人中間的大桌子上展開鋪平。
李繼業招呼衆人上前,思索了一下,便指着輿圖說道:“既然決定将天策府從登州遷移到兖州,那相關的部署就要以兖州爲核心來進行布防。”
“喏!”
“直屬軍駐守兖州。第一、第三野戰軍爲北線駐防軍,以第一野戰軍軍長王祖河爲主、第三野戰軍軍長武啓爲副。其中第一野戰軍駐守滄州、景州一線,第三野戰軍駐守德州、棣州一線,這兩道防線主要是防備可能南下的契丹人。”
“現在德州城已經被焚毀了,那第三野戰軍就先在德州各縣駐防,民政部在錢糧富裕之後,會盡快重建德州城的。”
“第二、第四野戰軍爲西線駐防軍,以第二野戰軍軍長李任爲主,第四野戰軍軍長汪勇爲副。其中第二野戰軍駐守相州、澶州一線,第四野戰軍貝州、博州一線。西線駐防軍的任務是防備即将進入洛陽的石敬瑭,以及阻止李從珂的殘部東進。”
“第五野戰軍南下,爲南線駐防軍,駐守亳州、徐州一線,任務是防備南吳、監控南面的忠武鎮、宣武鎮。”
“第六野戰軍駐守登州、萊州,爲東線駐防軍。這裏是咱們天策府的發家之地,是咱們的老底子,不管是商事還是百工、工坊,都是我天策府的精華所在,即便如今已經是腹地了,也必須要有一支大軍駐守才行。”
李魏将李繼業劃定的布防一一記下,然後說道:“主上思緒缜密,我軍如此布防定然能夠固若金湯。回去之後屬下便會召集各司進行商議,将各地武庫、民夫征召點、新兵征召點,以及訓練軍的分訓點也重新安排部署一下,以方便各軍将士。”
李繼業滿意的點頭贊許了繼續,然後補充道:“軍政部研發司和兵仗司的新工坊要盡快開工,大戰之後我軍武庫空缺了不少,各部将士都急于補充新的兵備,要快。”
“喏!”
随後李魏便拿出了第二個事情。
“主上,此戰各部将士傷亡不少,軍政部經過仔細統計後已經有了數據。”
“說吧。”
“喏!”
“此戰以北路軍各部傷亡最大,西線軍各部次之,南路軍傷亡最少。此戰,各部将士共計陣亡兩萬六千七百餘人,負傷一萬九千四百餘人。各部将士英勇作戰,共斬首各路敵軍首級七萬三千餘級,俘虜三萬餘人,繳獲戰馬經過篩選共有一萬四千餘匹,其餘兵甲、辎重、糧草數量巨大!”
聽到此戰有這麽多的傷亡,李繼業的心中也是猛然一痛,自己麾下的将士可都是精銳,都是自己征戰天下的種子,如今一戰就折損了兩萬多人,李繼業幾乎感覺自己的心在滴血。
此戰,李繼業調集了六個野戰軍外加直屬軍,兵力足足将近十八萬,如此龐大的兵力即便是放眼天下也是不多見的,也隻有如此李繼業才能三面同時出擊。也正是因爲出動了如此龐大的兵力,民政部也才會耗盡了家底。
算下來,這一戰的傷亡人數已經占到總兵力的五分之一了,已經算得上是慘重二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