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漢姆不是沒有想過自己去買點高嶺土瓷粉來繼續,結果,他買回來的看上去差不多,價錢也不便宜,可是無論怎麽去做,最後總是很難成型,别的不說,光是陰幹這一工序就無法過關,直到這個時候,湯漢姆才算是明白了,爲啥古代瓷器精品那麽少,爲啥現在仿制古瓷那麽難了,這還真不是說,随便弄點瓷土就可以湊合事的,尤其是在高檔原料“高嶺土”這一關,硬是沒法跨過去。
實際上,湯漢姆走的這些過程,幾年前李凡和馬嵬曾在Y大學裏就走過了,也逐步的摸清了其中的一些道理,并且基本上掌握了可以用于做高級瓷器的原料配方,可這配方裏許多成分本身就十分昂貴,用這個配方燒制出來的瓷器在國内市場上的定位就有些麻煩了。定位太高,即便是成爲高端的奢侈品,似乎與國内的環境和空氣都不适合,定位太低,則生産廠家無利可圖,弄不好還會白白的把生産工藝和配方傳出去,最後就成了一個得不償失的研究,無論是在系裏還是向學校,都不好交代。所以兩人商定好,不到合适的時候,不将配方公布出去。
當李凡被施密特他們邀請去鑒定那邊的一些瓷器的時候,李凡的腦子裏就形成了一套釣魚的方案,先是在鑒定瓷器上把對方給狠狠的忽悠了一頓,接下來一步步的把對方向自己設下的局裏引,爲此,哪怕自己辛苦點,似乎也是值得的。
李凡一開始并沒有直接給對方自己研究好的人工合成瓷土,而是給的地道的景德鎮當地珍藏的高端高嶺土,那是貨真價實的東西,雖然隻有那麽一點點,已經把湯漢姆等人給折服的一塌糊塗,拿過來的高嶺土其實不是土,而是結節的“石塊”,李凡告訴湯漢姆,那石塊要經過粉碎,還要用高細目的篩籮進行篩選,然後再碾壓,最後才能進入到和水捏泥程序,比一般的瓷土麻煩多了。
可好東西就是好東西,捏成型的瓷胎放在那裏陰幹,絕對不會有裂紋出現,而且,不管放多長時間,隻要不是暴曬,瓷胎是不會發生變形和龜裂的。
可如果是其它普通瓷土……陰幹的時間、溫度、氣流等環節上,稍微掌控的不好,瓷胎就會發生變形、走樣、碎裂或者龜裂,這也是爲什麽眼下瓷器生産都是“流水線”的原因,人們在工序上就把坯胎壓制、吹幹時間、工序溫度、導向氣流等環節卡的死死的,根本不給瓷胎想走歪門邪道的機會,不等坯胎發生變化就被強行送進了一千多度的電烘爐裏,當然,爲了提高産品的成品率,各種新奇的瓷土配方和多種釉料的出現也是層出不窮,一切都爲了确保瓷器的成品率。
湯漢姆在多次試驗失敗後,最後從褚師父那裏得知,不是真正的高嶺土,那是燒不出精美瓷器的,而用普通瓷土,在工作室那先進的窯口裏燒制一些漂亮的傳統瓷器還不是問題,褚師父就表演了幾個精美的細瓷碗和超薄花瓶的燒制工藝,看上去還真是不錯,可是工作室裏早就明文規定了,這裏是不燒制普通瓷器的,燒出來也要銷毀,不允許任何一件流入市場,所以,褚師父的那幾件精美的瓷器最後也是被他親手砸碎了,萬一流入民間,保不齊就被當成“清三代”的瓷器了。
确定了前因後果,湯漢姆隻能用普通瓷土練手,燒出來的成品沒一個能湊合,到後來,他也想到了那釉料的珍稀,不再使用那盒寶貴的釉料精粉了,其實,這個時候他已經把那盒高細目的精粉用掉了三分二,弄的心情很是郁悶,還不敢說。
現在的湯漢姆算是知道了,以現在的工藝和設備,仿制古瓷器幾乎易如反掌,所以,他們前後在地攤上上當打眼就不奇怪了,明白了這裏面的套路,湯漢姆甚至都想自己也去模仿一下古代瓷器的燒制,不過,這概念在腦海裏轉了一圈就被他放棄了,他很清楚,一旦幹了那事,他們今後怕就很難走回正道了。
搞清楚了這裏面的問題,湯漢姆幹脆不去工作室了,免得自己手癢去幹一些将來都無法彌補的錯事,他清楚,華人李支持他們搞這個工作室,其實不是沖着他們有投資,有雕刻手藝,有場地,有愛好等等這些原因來的,而是華人李手上掌握着市場上根本買不到的絕版原料和加工技術,不要看華人李每次說話都是輕描淡寫的,可華人李才是真正懂得瓷藝工程的大師,他不過是深藏不漏。
沒有了原料,湯漢姆做出來的那兩尊瓷像就成爲了絕版,其中一尊巴赫的雕像讓史密斯通過在漢堡擔任樂器生産總監的萊科特轉贈給了柏林愛樂樂團的西蒙,明确的告訴西蒙,這尊巴赫的瓷像是絕版,世界上僅此一尊。
西蒙看了雕像後一開始還以爲是一尊不大不小的可以擺放在家裏古董架上的銅像呢,當他再仔細看的時候,又發現不是銅像,沒有銅像那種也有的光澤,帶給人的感覺要比銅像真實了許多,可這又不是蠟像,再仔細底座上的銘文,方知這是一尊最新研究出來的極品瓷像,難怪拿在手裏的感覺非常奇妙了。
西蒙有一尊神奇瓷像的消息很快就在樂團裏傳開了,董事局希望西蒙把瓷像捐獻出來擺放在樂團的博物館裏,對此,西蒙的回答卻也是很巧妙,那尊瓷像他可以借給樂團擺放在樂團的博物館,但是,瓷像的所有權他不打算轉移。
董事局的人不能理解了,不就是一尊瓷像嗎?難道說我們就不能找人去複制一尊嗎?或者,我們也可以去找人制作出另外幾位重量級音樂人的瓷像啊!比如,在柏林愛樂樂團就可以給首任指揮路德維西·馮·布瑞納做一尊瓷像嘛!
可是,當一些人把這個消息發布出去,甚至類似招标的意思,先是德國後來是面對整個歐洲,尋求著名雕塑家前來接單,價格好說。結果,凡是來看了那尊瓷像後的人都蔫頭耷腦的離開了,直接告訴發标人,那瓷像他們做不出來,風格太新潮了,太具有獨創性了。許多雕塑藝人前來并不是爲了投标,就爲一睹那瓷像的風采,那是越看越覺得新奇,可就是琢磨不出來是如何燒制出來的。
這一圈轉下來也沒用幾天,最後董事局認輸,詢問西蒙,這尊瓷像是從哪裏獲得的,西蒙直截了當的告訴大家,那是他的弟弟送給他的,而制作這尊瓷像的是一個剛成立不久的高端瓷藝工作室,而工作室的合夥人之一史密斯與西蒙弟弟萊科特關系莫逆,兩人也是爲了音樂史上的一件小事打賭,最後史密斯輸了,按照賭約,誰輸了誰就要送給對方一件稀有珍品,結果,史密斯把這尊瓷像輸掉了。
董事局以爲找到了制造源頭就可以下單了,聽說還是幾個大學教授人物的工作室,覺得剩下的事情就簡單了,根據查閱到的工作室登記注冊資料,他們找到了兼職的執行總裁漢斯,希望漢斯能夠幫助他們制作出幾尊對柏林樂團的發展非常有影響的人物雕像,可是漢斯卻是非常尴尬不好意思的說了實話。
“你們有一個已經算是不錯了,我們前前後後試制好幾百個,最後成功的隻有二尊,其中一尊讓我們的史密斯輸給了萊科特,算我們倒黴,剩下一尊……我們也是要有開銷的,所以,我們打算送到拍賣會上去。坦白的告訴你,我們做出的瓷像靠的不是技術,不是設備,更不是靈感,而是天意,那種瓷器的成品率簡直像大西洋上的幽靈,根本把握不住,我們是真的無能爲力,雕塑家湯漢姆教授都要得抑郁症了,他現在把自己關在屋子裏,成天冥思苦想,可目前沒結果……”
漢斯的話裏是半真半假,可也的确是目前工作室的現狀,沒有了原料,滿屋子擺放的各種泥胎,可卻沒有一個是值得進窯燒制的,湯漢姆連一點沖動都沒有。隻有他工作台邊上那兩張成品的特寫照片能讓他稍微寬慰一點,其它的都不行。
當史密斯得知他送出去的那尊瓷像是唯二的之一,他急的想去要回來,被漢斯給呵斥了一頓,作爲上層人物,怎麽可以去做那麽沒有品的事情?在漢斯的腦子裏,他覺得剩下的一尊瓷像也許可以賣個好價錢,至少讓大家看到“回錢”吧?
在這群人裏,隻有施密特非常淡定,他告訴大家,隻要那個華人李還在,他推薦來的褚師父還在,這個工作室就一定還有希望,隻不過自己這群人不懂。施密特已經給李凡打過一次電話了,他認爲,大家應該耐心的等待華人李休假回來,然後再去商讨工作室的前途和出路。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哈維反倒把電話打到他們這裏,建議他們把剩下的一尊“貝多芬瓷像”送拍,于是,這幾個人也就開始了準備,反倒是柏林樂團的幕後資本得知後,讓台前的人去參與競拍。
貝多芬的瓷像做的就更生動更有感染力了,畢竟貝多芬比巴赫晚了120年,有大量的形象遺照和油畫作品存世,更有許多文字資料記載,這些當然給湯漢姆的人物造型創作幫助很大了,而巴赫則由于年代過于久遠,保存下來的資料是有限的,而且是文字多過形象,就是形象資料也不是照片,而是油畫之類的。
按說,越是久遠的人物雕像就越是好糊弄,反正大家都沒見過,想怎麽去塑造人物都行,比如在國内許多景點上的古代名人雕像,誰知道到底像不像啊?有的人還戲谑的說,看陶淵明的雕像似乎跟李時珍的差不多,該不是哥倆吧?
可是巴赫不行,在歐洲文藝複興後的一些名人塑像不可以随意的去臆造,歐洲文藝複興後,有頭有臉的人都會留下他們的“肖像”,比如巴赫就有許多肖像,你弄出一個清癯的巴赫雕像出來肯定不行,哪怕過于标準都不成,因爲巴赫是一個圓臉的胖子,而且還是雙下巴,巴赫的油畫照片幾乎在德國所有的音樂學院裏都有,他一生創作的一千多首各類樂曲,貝多芬是這樣評價巴赫的,“巴赫的音樂不是小溪,而是大海!”這樣一個婦孺皆知的人物,那雕像哪裏可以随意臆造?
不過這次湯漢姆爲巴赫做的瓷像還是在傳統的油畫基礎上做了創新,在保存下來的巴赫油畫上,巴赫其實是戴着假發的,按照現代人種特性的分析,白種男性往往在過了三十歲後就會謝頂,這也是西方人很早就喜歡佩戴假發的原因之一,至今,在西方法院裏,尤其是英國的法院裏,還規定法官必須佩戴假發。
可是在傳統的歐洲油畫裏,尤其是十八世紀以前的歐洲肖像畫裏,人們卻是很少看到裏面的男人是秃頭的,這就是畫家的妙筆生花了,在繪畫肖像的時候,人爲的給畫中人添加了頭發。就是後來有了照片技術後,攝影師也是可以通過修改底版來讓照片中的人頭發多上那麽一點,這已經不是什麽秘密了。
正因爲這些原因,湯漢姆燒制出來的二尊瓷像還是有高有低的,史密斯輸掉的那尊巴赫瓷像要稍微差一點,而準備給娜高斯拍賣公司送拍的貝多芬瓷像就要高上一些,尤其是人物的表情和那眼神,簡直太傳神了。
貝多芬瓷像的照片發給娜高斯,就把收集經理給震了,等到公司高層在一起開會确定初拍價格的時候,羅賓遜一咬牙,“定在20萬歐元!大不了我們自己留着!”對此,幾個評審委員居然沒有一個反對的,他們都認爲那是藝術精品。
這邊的瓷像的追捧已經在暗潮湧動了,得知消息的柏林樂團、漢堡音樂學院、波恩貝多芬音樂廳、博物館等單位都在籌備前來競拍,許多音樂圈裏的人都想到場一睹爲快,紛紛報名要求參加拍賣會。那邊,哈維、海茵茨,還有霍夫曼和薛萬錦等人卻也是把“沉酒”的聲勢給弄了起來,他們弄的法子卻是自下而上。
首先,哈維很不要臉的給曾經獲得他贈送“沉酒”的朋友發去協商函件,懇請用高價回收那些贈品,這在西方社會裏可是少見的,就是在東方也沒有這樣不要臉面的。可在西方,任何行爲或者物品都是可以用價值去衡量的,哈維不是追索送出去的贈品,也不是強行要收回,而是懇請對方“有償返回”。有多少人會爲了錢還回來不知道,反正哈維這個攪屎棍……不,是攪酒棍,把聲響弄大了。
其次就是霍夫曼,在一次金融界的酒會上,對主人提供的上等拉菲波爾多葡萄酒吐槽,說這酒似乎沒有價格标的那麽好,還跟主人擡起了杠,最後叫司機從自己車裏拿了幾瓶“沉酒”過來,結果大獲全勝,許多人自然就開始了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