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在國内收購或者改制一個企業容易嗎?說容易也不容易,可如果給當地經濟帶來好處,或者砸出了真金白銀,那啥事都好辦,畢竟,任何企業在當地,一是在稅收上的貢獻,二是在社會就業上解決問題。如果這兩樣都不變,甚至還能提高,那這企業甭管你是啥體制的,想給它換個東家都不是啥問題,何況這合資企業的外方已經表态,不會幹預合作方的内部調整,這擺明了就是“内外勾結”了。當原來的董事長和CEO拿着錢和幹股樂呵呵離開後,這個廠就高速運轉起來。
有石大慶這樣的大行家指點,原來被一些供應商欺瞞或者内外勾連弄來的一些材料全部被撤換,供應商取消資格,内部人員也做相應處理,而石大慶找來的材料可就不一般了,從最基礎的地方開始,每個環節每個細節都列出了制作規範,這樣生産出來的低端鋼琴在水準上都已經大大的提高了,更别提在關鍵部位的調試呢?大批生産的抵擋鋼琴是要趕緊去填補市場空擋,而上好材料和高級技師打造的中端以上的鋼琴則是開始向各類鋼琴教育學校和機構供貨,那些參加嘉年華的鋼琴大師們,誰手上沒有幾個鋼琴教育機構啊?當他們知道鋼琴生産裏的這種變化後,他們能不進行“更新換代”嗎?至于那些舊鋼琴,人家不是可以“以舊換新”嗎?這還真是一打兩就的好事,舊鋼琴的重新調試和改造并不難,如果遇到高檔貨,石大慶還指示,先收起來,等有時間再慢慢的搞,不着急。
要說,這百年老店本來牌子就很硬,現在,經過李凡這指東打西的捭阖,可以說,牌子更響亮了。首先,在柏林那邊,許多鋼琴演奏大師到了後,甭管是誰請他們來的,沒有那架“布什鋼琴”是不會出演的,弄的那架鋼琴幾乎每個月都得進行一次調試,有一次,搞斷了裏面的一根琴弦,本來以爲換上一根同類型的就行了,結果發現,整個亂套了,最後,不得不又通過劉道源去找最早修複的Y大學,而這邊也不爲己甚,石大慶派了個徒弟過去,帶上了這邊的琴弦,到了那邊三下五除二,輕輕巧巧的就把鋼琴修好了,然後再用了半天時間把弄亂的鋼琴調試好,爲此,西蒙可是花了一大筆錢,當然,這錢要由保險公司出了。
西蒙那邊靠“布什鋼琴”引起了轟動,蒙斯特這邊也沒閑着,他的那架鋼琴更有名,那可是荷蘭王室最早訂購的,而且還經過德國末代皇帝威廉二世的手,加上石大慶給這架鋼琴設計了特殊的音色選擇,于是,一群鋼琴大師就排着隊去演出,有大師來,樂團的生意就差不了,你不能都清彈吧?你的要樂團配合吧?
李凡在歐洲玩的這一手,福了柏林和維也納的樂團,可也坑了法國、英國的頂級樂團,甚至這些樂團内部就發生了龃龉,許多樂團成員向音樂總監提出了質疑,爲什麽我們這裏就拿不到那麽好的樂器?鋼琴拿不到也就算了,可是,那麽多好的小提琴、管樂器,我們爲什麽一件都拿不到?這不正常,不合理!
于是,倫敦交響樂團和巴黎交響樂團也開始尋找劉道源,他們也想獲得好的樂器,可是劉道源非常無奈的攤開雙手,“好東西都是要靠運氣才能獲得,尤其是那些小提琴的修複,那是需要機遇的,或許你們有一些舊的小提琴要修複?”
于是,這些人又回頭去各自的地方尋找舊的小提琴,可是,這些舊的小提琴幾乎清一色都是過去的市場化低端産品,根本沒有修複的價值,對此,劉道源隻能“無能爲力”了,然後還說出了其中的原因,說得對方無話可說。
劉道源說,“首先呢,你們的資本太厲害了,尤其是英國的,最早搞出古琴收藏協會的似乎就是你們英國的一些紳士,你們那裏的一些舊小提琴早就被搜刮一空,有好成色的,有可以修複的也被許多人拿走賣到了各大樂團裏,不是嗎?”
劉道源的話讓找他的樂團樂器采購代表還真是無話可說,隻能點頭承認。
“第二呢,在交響音樂上,啊,德國和奧地利叫古典音樂,畢竟是起源于歐洲的哈布斯堡王朝,雖然後來在法國也發展不錯,比如那個肖邦最後就是定居在巴黎,問題是,巴黎的古典音樂并不流行,甚至連去聽歌劇都不多,可以說,你們巴黎人在音樂細胞上要比其它地方差上那麽一星半點的,這樣的地方如何能夠有好的樂器存世呢?當初就沒流行嘛!對不對?”劉道源接下來又對巴黎樂團的代表說,“所以啊,你們就别再去找舊樂器了,不如就等,或許能夠等到機會的,我猜想,會有那麽一兩台鋼琴在明年春季拍賣會上出現,到時候你們就……”
“明白!明白!我們一定回去彙報!争取獲得競拍的成功!”代表們說道。
劉道源的話其實也是有道理的,從20世紀初開始,原本是一些富家翁的善舉,成立古琴收藏協會,可沒過多久,資本就介入了,那些老的富家翁先後離世,而收藏協會也建立起嚴密的組織結構,制定了嚴格的古琴審核制度和使用制度,把本來是帶有慈善性質的機構,變成了一種可以長久獲利的機構,别以爲他們授權給某個大師的使用是白給的,輕則是繳納租金,嚴重的是要分取演奏者的紅利,而對外還要以“捐助慈善”的名義進行,這樣的貓膩其實早就被人所知。
協會既然想壟斷各種高品質的古琴,自然就會在市場上進行“清理”,如果不是哈維公司通過考古獲得,相信,散落在民間的古琴是不會多的,事實上,在小提琴上,除了考古在地下室裏發現外,還真沒有被認定的斯特拉迪瓦裏琴和瓜爾内裏琴出現過,劉道源弄出來的加裏亞諾琴在曆史上不出名,也不被認定爲是頂級産品,如果不是石大慶變态的進行重新改造,那琴你修複的再好也不行。
現在,加裏亞諾琴也有好琴了,那市面上是不是有很多呢?也不是,加裏亞諾這個牌子至今還有,還在工廠化生産,可是古琴卻是所剩無幾,一來是低端貨不會有人保存,二來是,兩次世界大戰都發生在歐洲,光是拿去烤火就不知道燒毀了多少不起眼的樂器,尤其是在二戰結束後的第一個冬季,生活在廢墟裏的德國人連吃飯都成問題,誰還在乎一把不起眼的破琴呢?所以,存世量也不多。
引起轟動的還是在國内,于德倫拿到了一架令他非常滿意的鋼琴,一些著名的鋼琴手都先後與樂團簽約,定檔在春節前後前來演出,各項準備工作全面展開,
魔都那邊也獲得了一架修複相當不錯的鋼琴,據說,是從丹麥王室的老宅子裏扒出來的,隻不過現在還無法交付,得到清明前後才有可能完工,爲此,魔都方面已經付了全款,他們已經從于德倫那裏領略到了Y大學古代學系修複間的本事,甚至已經悄悄的從那裏購買了四把修複好的加裏亞諾琴,至于鋼琴晚點交貨不是算啥,樂團完全可以在春季音樂季安排推出,正好與其它樂團岔開時間。
而鵬城這邊就牛掰了,新到的鋼琴第一時間就出現在周末音樂會上,雖然不是名家出場,可那效果也是讓人耳目一新,并且還聯絡了香江那邊,雙方決定互串着演出,啥意思?就是香江樂團在周末到鵬城演出,而鵬城樂團則反之去香江演出,結果,這一演出就弄出岔子來了,鵬城樂團的鋼琴手對香江那邊提供的鋼琴完全不接受,而香江那邊的鋼琴手發現了鵬城這邊的鋼琴太好了,咋辦?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葉大麟去找自己的那個侄子,從他的店裏直接搬了一台過去,雖然是湊數,感覺上比自己那台多少還說差了那麽點點意思,可比起香江音樂廳裏的那台卻是強了不知道多少,這太刺激人了,太打臉了,香江樂團的首席指揮有些挂不住了,而香江那邊的一群“太平紳士”的臉更是挂不住了。
“我們沒錢嗎?我們沒有給捐款嗎?爲什麽現在才知道那架鋼琴不行?”
香江樂團的建立基本上是民間性質的,主要是依靠社會賢達贊助成立,逐步形成了地區性的專業樂團,逢年過節和平日裏都有演出,曾經有過一年之内演出150場的紀錄,這個數字是很吓人的,相當于不到三天就要演出一場,這樣的演出頻率對西方人來說是不可想象的,可香江樂團卻是這種艱難困苦的環境裏逐步成長起來,從剛剛建團時期的草台班子,集合了一批業餘愛好者開始,逐步逐步的變成了當下地域性的專業樂團,樂團的待遇和設備等等也是鳥槍換炮了。
樂團的成就自然就會吸引資本的進入,同樣也會吸引社會賢達和富豪們做善事,向樂團捐款要比給其它慈善機構捐款影響更大,名聲更好,所以,香江樂團近些年來是不差錢的,甚至還能拿出一部分演出收入反哺社會,可現在在樂團樂器上出了這麽大的一次洋相,好面子的香江人當然就會提出質疑了。
“各位賢達,其實,不是我們原來的鋼琴不好,是新出來的鋼琴更好,我們已經決定了,立即去訂購這種新型鋼琴,同時,我們也将盡力去競拍那些出現在拍賣會上的小提琴等樂器,這是肯定的。”首席指揮闫寶良對提問的人說道。
“難道說以前你們一點消息都不知道嗎?爲什麽人家都已經放在音樂廳了,可是你們卻是……我真不知道該如何說了!”賢達代表施高倫面色不虞的說道。
“這個……我不知道該如何解釋,或者用商家嚴守商業機密去理解可能會好一些,這種新鋼琴似乎是突然橫空出世的,而且,非常震撼,尤其是整個這牌子的系列産品都改變了,我們現在從琴行借來的這台鋼琴就是其中之一,它不過是一架中檔的鋼琴,可是,你們也看到了,其音色音效已經超過我們原來那架高檔鋼琴,我覺得,在當今的樂器制造業上正發生着一次變革…或許,我們需要支持。”
“什麽意思?”施高倫敏感的發現闫寶良的話裏有話,“你的意思是要跟上潮流就要更換樂器,更換樂器就又要花上一大筆錢?事情如果是這樣,請你們列出計劃來,我們會一一審核的,隻要該買,那就去買,我們一定支持!”
有了施高倫如此表态,旁邊的人都鼓起掌來。闫寶良鼓的最響。
有了香江樂團如此表态,周邊的樂團也都坐不住了,找百年老店下單的可是不少,訂單可以下,拿到琴的時間卻是不确定的,因爲,太多了。
易世攀接到的指令是,即便是有生産能力也不要一下子滿足市場,那樣沒有道理,不符合市場規律。對此,易世攀是心領神會,還在紐約招募工匠,在紐約那邊也開始生産,可那邊不可能加班加點,也不可能搞機械化生産,一個月能出上一兩台中端的鋼琴就算不錯了,至于高端的鋼琴,半年能做出外殼就算不錯了。
有人問,當年,老東家一年都可以生産幾百台,怎麽到現在卻是不行了呢?BBC的特約專欄記者就這樣質問新任營銷總監洛倫索,還帶着攝影師,搞現場直播,弄得洛倫索想直接拒絕采訪和回答似乎也不行,畢竟,這是商業采訪報導。
洛倫索是被方丹派到這個百年老店當營銷總監的,因爲,在股東裏也有方丹的份,比例還不小呢,至于紐約辦事處的事情,方丹就另找他人了,實話說,洛倫索在辦事處這幾年,可是沒少幫方丹劃摟好玩意,前前後後淘換了不少文物送到巴黎,還介紹了不少美國的收藏家,弄得紐約的好幾次拍賣會都落了下風。
在辦事處,洛倫索的職位就是最好的了,已經升無可升,洛倫索又不樂意去法國工作,畢竟妻小一家都在美國,所以,他也沒想升職,就打算如此混下去了,可沒想到,方丹又入股這家百年老店,而易世攀又不方便抛頭露面,于是,新任營銷總監的光環就落在了洛倫索的頭上了,這也是好人有好報的結局。
“每年生産三百台是普通鋼琴,也就是大家常看到的立式鋼琴,如果我們現在還生産那樣的産品,一個月三百台都有可能,問題是,在這裏,我們隻生産中高端的産品,要是那麽好制作,還談什麽高端呢?”洛倫索今非昔比嘴巴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