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青銅器,李凡一早就判斷出來出處了,不過他不會對任何人講,也不要求那些參加拍賣會的自己人“一定拿下”,他真正遠程指揮的就倆人,一個是石大慶,另一個是劉道源,而王銳和魏東琴都屬于外圍人員,屬于那種起哄架秧子,冷不丁出手攪亂場面的“群演”,尤其是王銳的那種二杆子的名聲,太好利用了。
富廉的搗亂,弄得會場出現了短暫的混亂,拍賣師此時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了,好在此時的方丹已經給石大慶打了電話,在征詢了石大慶的意見後,讓拍賣師當場宣布:“富廉教授的舉牌無效,系助手擅自做主,助手引發的法律糾紛将在場外處理。富廉教授被警告一次,根據順推原則,上一個舉牌仍然有效。”
說完這個,拍賣師非常謙恭的詢問在現場的石大慶,石大慶還是那樣憨憨的點頭,說了一句名言,“我們華人說話是算數的!”頓時引起場内與會者的鼓掌。
那拍賣師頓時如釋重負,那個青銅器本來就要流拍,眼前這個木讷的華人本來就是給自己解圍的,結果,從英國來的那個大胡子出來搗亂,這沒有對比就看不出高低,現在,英國人在那裏鑽空子耍賴,可人家華人,仍然願意繼續原來的承諾,這能不讓拍賣師感動嗎?他也不矯情了,一二三,當的落錘了。
難道說那個富廉連這點錢都沒有嗎?沒錢他到拍賣會現場來幹嘛?富廉是三一學院考古系的教授,也是學院博物館裏的古董文物顧問,前來參加拍賣會也是屬于每年的例行公事。類似三一學院這樣的學校,每年都會出現在世界各地的頂級拍賣會上,這與那個大都會博物館差不多,他們會根據自己研究的需要去參與某些物件的競拍,如果說他們個人出頭競拍,那是想都不要想的。
在當今的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裏,教師教授的工資是不高的,遠沒有其他行業的精英工資高。難道說當教授的還不是精英?這個要看怎麽說了,你真有本事,能夠搞出發明創造,或者是幫助資本增值,那麽你那個教授不過是挂着的一個榮譽,可你真要是以當教授來謀生,嘿嘿,對不起,也就是與一般的社會白領的工資差不多。拿着還沒有高級技工高的工資,還要去辛苦的培育人?如此高尚的人有,可是不多,所以,當西方流行所謂的快樂教育和欣賞教育時,推廣和普及比病毒還快,既然是欣賞和快樂,那就沒有作業了,沒有作業最受益的是誰?是老師啊,當老師最累的是啥時候?不是備課,不是講課,而是批改沒完沒了的作業,現在,有些狡猾的老師把這個工作分給學生們去幹,還美其名曰是鍛煉尖子生,其實,就是自己偷懶。大學裏的教授,如果沒有科研項目,沒有其他兼職,光是啃自己的那點死工資,呵呵,日子其實過的也是緊巴巴的。
富廉就是因爲有博物館的兼職,有對一些考古項目的研究,這才算是混了個小康,時不時的去上流社會裏蹭個臉熟,你不去蹭,誰給你研究經費啊?可是今天,自己一時心裏不快活發出了錯誤的信号,那東西要是砸在自己的手上,等于是一年的工資沒了,白幹了,這當然不能接受了。拿回去忽悠博物館行不行?也不行,因爲在博物館裏可不是就他一個顧問,後面等着上位的更是不乏其人,叫誰告一狀,自己的位置就沒了,研究經費也會被撤銷,殘酷吧?所以,甯可在這裏丢臉,甯可出去後給自己的助手補助一點,也絕不能把東西砸在手上。
石大慶還是那樣憨憨的笑着,滿臉的喜色,别人都以爲他是那種人傻錢多的主,可這次的笑卻是發自内心,那邊一落錘,李凡的信息就顯現出來了,“那是早年丢失的三星堆青銅器,價值連城,你成功的拿下,爲此,我要十倍獎勵你!”
前來參加拍賣會的,還是以歐美人居多,還有不少阿拉伯富豪,不過他們一般不到現場,而是派出自己的代理人。他們之中真正懂得古董和文物的并不多,當今社會,把古董和私人收藏的文物當成賺錢工具已經“蔚然成風”,許多家族和财團,利用古董拍賣的時間差,位置差從中漁利,收藏已經逐步變成了經營。
在這個活動中,也不乏有一些華人華僑,他們從海外競拍一些古董和文物,然後拿回國内再上拍,最後就是爲了賺錢。方丹這次的春拍,特地邀請了海外許多著名的華人,加上這次石大慶、王銳等人組團過來,也被人們認爲是幹這個來了,而王銳這樣的二杆子甚至都不諱言自己是來撿漏的,所以,剛才那兩串手珠的競拍才變成那樣。隻不過,對兩串手珠的競拍多少還帶有點漲身份的味道。
說,當今的富翁,你手上要是沒有一串拿的出手的手串,你都不好意思向人作揖,與朋友喝茶聊天,手裏不拿個珠串在那裏撚動,你都算不上行内人。幾百上千萬的手珠對那些富豪來說算個啥?就是身份的象征,格局的表露。石大慶憨憨的,沒人當他是啥富豪,因爲他的手上啥都沒有,連隻手表都沒有,他舉牌,誰跟?傻瓜才跟,那個大胡子就是傻瓜。而王銳和魏東琴呢?兩人的手腕上可都戴着名貴的手串,那種烏黑透亮的色澤讓圈内人一看就知道是好東西,他們一揚手就被認定是富豪圈内的佼佼者,他們舉牌還不跟?何況王銳可是以在拍賣會上撿漏出名的,不是一般的漏哦,是大漏!能在拍賣會上撿漏,那得多牛氣?
混亂了一小會,拍賣活動繼續進行,跟着推出的就是那個從中間斷開的青花大盤,盡管是屏幕上的視頻做了美化,可那大盤的粗糙和簡陋還是一目了然。
這個大盤的直徑足足有50多厘米,可以說已經是大口徑瓷盤裏的稀少者了,如果是完整的,這個盤子的上拍也不是問題,可這個瓷盤卻是從中間斷裂了。如果斷裂的時候用古法粘合起來,也問題不大,可是收藏的那個德國老頭壓根不懂,結果,這個斷裂的茬口已經陳舊,無論怎麽修複,都無法掩飾曾經破裂的缺陷。
因爲這個缺陷,這個大盤的上拍底價僅僅隻有12萬歐元。
拍賣師最怕的就是這樣的拍品,明明有殘缺,卻要當成完整的古董來賣,懂行的人能認可,可那些不怎麽懂行的,想靠時間差賺錢的人能認可嗎?
這個大盤本身也不怎麽精美,在其背面的底座内外圈裏都有明顯的“青春美麗痘”,其實就是在上釉的時候夾雜了雜質,或者說釉料的制作不精細,也有可能是入窯燒制的時候,釉料裏的結晶體沒有均勻的受熱,形成了局部的堆積或者氣泡等等。而大盤的正面,也沒有其他那些元青花繁絮的圖形,隻是簡單的幾條青花拉線和網格,中間卻是一個狼頭的圖形,隻不過畫的像狗。
“不管多少錢,這個瓷盤你給我拿下來!”劉道源看着手機上的這句話,于是擡頭,凝神,準備參與競拍博弈了,同時,王銳那邊也有了信息,“不要去攪合,這個盤子由老劉去競拍,你們等會兒去拍那個紅珊瑚擺件,擡起價格就收手。”
那瓷盤,王銳壓根就沒興趣,可是李凡如此布置,讓他頓時明白了,那個瓷盤看來是個漏啊!自己不買……這是不是太虧了,可是小老大發話了,他不敢動。
李凡就是怕王銳跟着瞎攪和,這不同于國内,搞好搞壞都是爛在家裏,萬一那些洋人被王銳給逗起興趣,這花的代價怕是要很大了。
“這是典型的元青花,雖然品相不夠好,可它畢竟還是元青花啊!”
拍賣師大聲的在台上忽悠,他清楚的看到台下那些人對這個東西的興趣不是很大,不停的用目光掃視着石大慶,看得下面的一些人都絕對拍賣師有些過分了。
“人家幫了你一次,難道你還指望人家次次都幫你嗎?”一些人小聲議論着。
在監控室裏,方丹老神在在的坐在那裏,“我就說這個東西不能送拍,可是那個沙雕劉非要送拍,看看,我沒有說錯吧?告訴拍賣師,不用擔心流拍,這個物件不重要,流拍了也有人包賠的,讓他按照規矩降低一級底價。”
拍賣師得到了指示,臉上仍然是微笑着,“看來,這個盤子的……競争力不大,那麽我們不妨降低一點,11萬歐元,有那位來賓有興趣?如果實在是無人問津,我們也不好過久的耽誤大家的時間,就做流拍處理好了……哦,那位女士,你确定是舉牌嗎?我再問一次,您的舉牌是有效的嗎?請下面的人去核實一下。”
被剛才的大胡子攪合了一陣,拍賣師不得不小心的詢問,他被搞怕了。
坐在現場的是愛瑪,她得到的指示就是嚴格聽老公的話,老公說舉,她就舉。
“不用核實,那是劉的妻子,劉因爲幾件送拍的物品有些敏感,讓他的妻子前來會場,你隻管賣給他,流拍了也要給他的。”方丹的指令在拍賣師眼前的電腦屏上顯示出來,拍賣師頓時滿臉堆笑的說道,“感謝這位女士的慧眼識珠,這的确是一個很好的瓷盤,我雖然不知道這個瓷盤的來曆,可是如此之大也是難得。”
于是,這個瓷盤被劉道源以11萬歐元的白菜價拿下了,這簡直就是在歐洲撿了一個天大的漏。事後,李凡讓劉道源把盤子送到了Y大學交給了馬嵬曾,馬嵬曾一看,差點驚喜的暈過去,除了精心的修複後,一篇洋洋灑灑幾萬字的論文在專業雜志上發表,把那些收藏元青花大盤的幾個博物館給郁悶壞了。
元青花的這個叫法,至今不過才幾十年,在此之前是沒有元青花這個叫法的。起因是什麽呢?是一對流失到海外的象耳瓶,在這個瓶子上清楚的書寫了“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德教裏荊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舍香爐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吉日……”有了這個憑證,海外的一些人才開始研究,并認爲是有元青花瓷器的,于是一大堆原來沒有落款的青花瓷器都往上靠,本來是沒有明确斷代的明青花瓷器,搖身一變成了元青花了,身價倍增。
其實,這裏是有一個誤區的。元代在華夏是時間很短,保持全國統一的時間更短,那個至正十一年其實就是1351年,距離元朝覆滅隻有十七年時間。也就是1351年5月,韓山童劉福通的紅巾軍在颍州起事,颍州是哪裏?就是現在的阜陽市,幾年後,整個江南已經烽煙四起,而景德鎮一帶就是明朝開國皇帝老朱的根據地。那些被西方學者鑒定的元青花大部分都是當時江南景德鎮出産的青花瓷,在本質上與後來的明初青花區别并不大。根本上那就是一個東西。
有一位專家在講課的時候曾經說過,說青花瓷很奇怪,沒有鋪墊,沒有傳承,突然就出現了,還是一顆參天大樹,這個說法其實是不對的。根據當代考古發掘,青花瓷在唐代就出現了,而作爲青花瓷裏的“青”這個顔色的界定,也是很有說頭的。青并不是一個标準的顔色定義,古代,青色是介于藍色和綠色之間的顔色,荀子在勸學裏就說,“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到了後世就是那句廣爲流傳的成語“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可是在古代,同樣是青,也代表是黑色,爲了避諱,用青來描繪黑色,比如詩經裏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裏的青指的就是黑色的衣服。同樣,青花瓷裏的青色,到底是如何形成的?真的是一些人說的通過絲綢之路從波斯販來的礦石料嗎?其實,都沒有定論。
後世,在沒有熱釋光檢測的時候,一些專家往往是通過這些彩釉料的顔色和來源來斷定瓷器的年代,可現在有了熱釋光檢測,許多原來的斷代就打了問号,無他,即便是波斯來的原料,那也是有水旱兩路的,元代就不能有水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