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勢頭最旺的95花,甜妹趙露思原本極佳的路人緣一夕垮塌,而這一事件也令許多人再次讨論起國内娛樂圈的流量小花格局。
85花腥風血雨,90花長在夾縫,95花被認爲是獲得了許多資源與營銷的一代,但表現始終不盡如人意,反倒令吃瓜群衆不斷歎息内娛的花旦降級。
在大衆層面缺少代表作,在粉絲層面也沒幾個人永相随,85花在這年紀都頗有一番作爲了,95花卻仍被視作貴圈新人,在一灘渾水裏攪和。
難道偌大國家真沒才貌雙全的女演員了嗎?
還是說當前的産業機制和市場環境下,我們就隻能得到這樣的女演員?
95花比85花含金量下降這麽多究竟爲哪般,出路又在何方?
過去幾年娛樂産業被互聯網與資本快速催熟,影視公司也好,音樂公司也罷,布局越來越提前。許多新人還未升入中戲、北電等專業院校就已經有公司歸屬,偶像選秀的選手更是一年比一年小,20出頭已要被人感慨再不出道就太晚。
可以說到95後這一代,已很少再有野生素人一夜成名的情況。能被我們看到的人,背後都有着公司的企劃與包裝。
《演員請就位2》中,曹駿的境遇令許多人唏噓感歎。但他在那一代童星中并不是個例,許多80後童星長大後都出現與時代審美脫節、以至于事業下滑的情況。
有專業團隊早早介入管理形象,有互聯網提供與粉絲維系感情的平台,他們成功度過長殘的關卡,開始挑戰成年角色,并憑借相對突出的國民度成爲95後、00後藝人中的中堅力量。
關曉彤便是95花中童星轉型類藝人的代表,張雪迎、宋祖兒、李蘭迪也有各自的童星代表作。
除童星外,也有些新人是憑借電影或電影圈的高起點亮相的,如星女郎徐嬌、林允,《悲傷逆流成河》中的光線兩小花任敏、章若楠。
《少年的你》中的惡女周也。99年的張婧儀在出演網劇《風犬少年的天空》之前,也早已憑借東申未來簽約新人的身份得到關注。
電視觀衆接受新鮮面孔較慢,但面向網絡年輕觀衆、試錯成本較低的網劇、網大則給新人一條快速出頭的渠道。
甜寵劇演員不管業務能力與演出經驗如何,隻要形象契合、人設讨喜、發糖夠猛,便有機會吸粉,趙露思、沈月都屬此類。
此外憑借喜劇彎道超車的辣目洋子,靠平台背景穩紮穩打的肖燕,搭上優質制作公司的王楚然,也代表了其他一些上升路徑。
過去偶像轉型演員是零零星星的個别情況,但到95後、00後一代,影視圈則開始批量接收再就業的男團女團成員們。
楊超越從火箭少女畢業,粉絲普天同慶妹妹從此可以不再唱跳、安心拍戲。THE9的虞書欣原本就是影視公司華策的藝人,出演過熱劇《下一站是幸福》。類似的還有歸國愛豆程潇、周潔瓊,前JYP練習生宋妍霏等等。
從平台與片方的角度考慮,偶像演員自帶一批訓練有素的粉絲,有利于賣劇與宣發。但也正如李誠儒老師最近在采訪中所說的,偶像批量流入影視圈,搶占科班演員的資源,也擾亂行業秩序。
常有人感歎内娛女演員降級。85花在電影圈屢戰屢敗,流量與實力不匹配已經是一大嘲點,沒想到95花更加疲軟。
一方面IP改編成爲影視主流,但網絡小說、漫畫本就是高度類型化的内容,其改編影視也大多延續了這一特點。
故事簡單直給,人設鮮明粗暴,功能性遠高于藝術性。長期在同質化的故事中擔當工具人,并無助于演員能力與審美的增長,反而白白消耗靈氣。
這些新人小小年紀便進入藝人的生活狀态,受名利包裹與團隊保護,與現實世界隔絕開。可以說,她們可能壓根不知普通人的生活與思考什麽樣。
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限制其作爲演員的成長,令她們無法理解和駕馭複雜的角色,銀幕形象單薄,更容易被替換和洗刷。
網與台開始博弈,财大氣粗的視頻網站逐漸成爲國人追劇的主要陣地以及頭部劇的采購主力。電視劇投資開始更多迎合網絡平台、年輕觀衆,網絡IP改編的偶像劇改換正劇、家庭倫理劇以及中年實力演員的天地。
這也是爲什麽?
在大家印象中85花都是兢兢業業演了許多年配角後才上位主角,如今的新人卻可一步登天、上來就是演主角甚至大女主。
果真是一步登天嗎?
其實這一機制的弊端也正在逐步顯露,電視是大衆傳播,一劇兩星之前的熱劇可以是同個時段多個電視台播出。遙控器換來換去都是同樣的面孔,演員積累下的國民度是實打實的。
網絡則是分衆傳播,網站推送再猛也達不到電視的傳播效應。往往網絡熱度是一回事,大衆認知度又是另外一回事。新人有熱播網劇作品,但一上星便扛不起收視的情況比比皆是。
簡而言之網劇造星快則快矣,水分也大。許多人爆紅之後又昙花一現,隻有少數能留下來或者憑作品翻盤。
特别是随着今年超前點播的大規模推行,劇集播放周期被切碎與壓縮,藝人從走紅發酵到熱度消散的過程再次大大提速。支配全年的“頂流”肉眼可見的越來越少,頂流新人女演員就更少了。
甯遠曾經聽江湖傳言,張藝謀曾勸說謀女郎們千萬不要接拍電視劇。然而近年來寒冬掃蕩,市場萎縮,不下牌桌才是最重要的。
許多藝人都在打破影視劇綜的區隔,努力維持自己的曝光度。與此同時,國劇也在變得越來越精品化,網絡平台更是大舉投入電影質感的短劇,吸引許多電影人加盟。
但成熟電影演員加盟電視劇,一方面雙方表演風格、工作狀态不容易兼容。另一方面,由于初期關注度就高,一旦效果不如人意,更容易遭到群嘲。
綜藝如果合适,也能給藝人帶來助益。如李蘭迪憑《你好舊時光》在網絡平台有所積累後登上了衛視綜藝《我就是演員》的舞台,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認知度。
其實對于新人來說,刷臉固然重要,更關鍵的是眼光放遠,合理搭配。可能三部網劇女主角也比不上參加一個正規劇組、在大咖身邊的學習機會。
作爲演員最好的應對方式還是以不變應萬變,靠作品說話。無意義的熱搜再多,更新的熱點也可以迅速覆蓋掉。一個獨特的角色再小,也能令觀衆記很久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