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就可以看出,從最初的敲擊,到之後的骨笛、陶埙,人類的音樂似乎與人類觀察自然或神靈深入不斷的增加了起來。
由于音律一章内容繁多,我們要從它的原理講起。
古語中稱:“樂生于音,音生于律,律生于風,此生之宗也。”
這句話說明了古音律的演化過程,同時也告訴了我們古音律的源頭是“風”。
這裏的“風”自然不是單指自然界中風的意思,在這裏它也有收集的含義在。
而這個雙層意思的“風”字,又該如何理解呢?
古人從智慧增長以來漸漸懂得了觀察事物,到後來注意事物變化,掌握事物規律到産生音律,是一個漫長艱苦的過程。這個收集自然界信息過程,我們就可以稱之爲風,而另一個自然界的風則可以理解爲神靈,我們可以了解風雨雷電是上天的意志所在,古人尊敬傳授他們技藝的神靈,而神靈也在音律的産生過程中起到了部分作用,所以古人在叙述音律來源時,用代表神靈和收集的“風”字形容了這個音律産生的過程源頭。
而于此同時,人們也發現,模仿自然界的某些聲音,可以達到一些特殊的效果。比如在黃帝與炎帝、蚩尤的戰鬥中,黃帝的軍隊模仿野獸,從而在戰鬥上取得了相當大的優勢,特别是蚩尤及其率領的魑魅魍魉對應龍(有翼的神龍)吼聲的恐懼,更使得黃帝明白了音律的重要性,所以黃帝統一天下之後,音律也就随之産生了。
有了最初的素材積累,黃帝統治初期的音律已經有了雛形,人們已經懂得以音律調節身心,溝通神靈,驅散魑魅魍魉。然而這些音律大多來源于自然,需要一些有才能的人士去整理。
這個人就是黃帝的樂師伶倫。
現在很多人評論說,古代記載中那些黃帝時期的發明創造很可能是後人崇拜黃帝,才把一些無名作者的功勞歸納在黃帝身上。
其實這類觀點不是很站得住腳,簡單的文字、音律、農業、金屬兵器在黃帝時期出現決非偶然,而是技術發展的一個必然因素。
在黃帝之前的三皇,已經将人們的飲食、住宿、健康、思維進行了很大的改進,黃帝之前的中醫師祖炎帝,更是一度統一了天下,由于炎帝族不崇尚武力,使得蚩尤亂國,黃帝征讨蚩尤勝利後,與炎帝作戰,炎帝兵敗後,其人民與黃帝的人民融合。
這個時代,人民空前統一,各種文化、技術得到了相當大的交流空間,一些有才能的人物應運而生絕非偶然。
音律的産生也是在這一時代。
關于伶倫始創音律,古書中有兩種記載。
記載一爲:
伶倫在大夏之西、昆侖之陰,以解谷的竹子做成長短不一的十二根薄厚均勻的竹管,用來傾聽風鳥的鳴叫。此時雄鳥叫了六聲,有六根竹管分别發出了六種令人身心或身邊事物的陰陽二氣都産生特殊影響的聲音,不久後此鳥又叫了六聲,另外六根主管随之也分别發出了六種令人身心或身邊事物的陰陽二氣都産生特殊影響的聲音。伶倫細細體會這十二種聲音的特征,發現十二種聲音的高低起伏分别可以用來體現十二個月的陰陽二氣的強弱變化,于是伶倫将一一牢記下來。
後來伶倫仔細觀察之後發現,風鳥的身上有八個孔竅,風鳥每鳴叫八次,竹管發出的聲音都會有一種變化,這類變化是隐藏在那十二種聲音中的,變化是就聲音的風格進行變化并不影響聲音的高低起伏,計算之後伶倫發現這類變化共有五種,這五種風格下的十二種聲音對他的身心或身邊事物的陰陽二氣産生的特殊影響也是可以分作五大類的,竹管因鳴叫所發出的聲音對的身心或身邊事物的陰陽二氣有六十種不同的特殊影響,伶倫仔細分析的這類變化後,每日以竹管模仿風鳥叫聲通過竹管的聲音,發現模仿這些聲音對自己的身心或身邊事物的陰陽二氣都有着特殊的影響,又經過了一些日子,伶倫完全掌握了這種技巧,于是他就把這十二種聲音的高度起伏命名作十二律(每律各有一名稱),把那五種風格命名作五音(五音各有一名稱)。
記載二爲:
黃帝令伶倫作律,伶倫在大夏之西,昆侖之陰,用于山介溪山谷裏薄厚均勻中間通透的竹子作成一根竹管,伶倫吹響竹管後覺得這就是“律”的第一個層次黃鍾的宮,之後他又造了十一根長短不同的竹管,以這十二根竹管聽鳳凰的鳴叫,随後他以此整理出了五音與十二律。
其實這兩個記載都是帶有神秘色彩的上古傳說,或許伶倫真的遇到過風鳥與鳳凰。但我們仔細推敲過後可以推斷十二律的來源卻并非完全由此而生。伶倫隻是受到這兩種祥鳥的啓發。
而真正十二律的來源,是伶倫對十二個月内陰陽二氣變化的觀察結果。而五音則是伶倫對人與外在事物互相影響後所産生的變化的觀察結果。這裏的陰氣指寒涼濕濁之氣,陽氣指暖熱燥清之氣。
下面先來解釋一下十二律的特性,律在我國古代不僅是十二律的代稱,也是用來定音和測量氣候的一種小管的代稱。十二律分别爲:
黃鍾對應十一月,用以形容被陰氣壓制的陽氣由地下湧出而至高空,萬物在陽氣之下得到滋潤。
大呂對應十二月,用以形容陽氣未從高空中降下,萬物不作進一步變化。
太簇對應正月,用以形容萬物受到高空逐漸下沉的陽氣的一些影響,稍微産生了一些變化。
夾鍾對應二月,用以形容陰陽二氣互相激蕩融合,萬物迅速變化生成。
姑洗應對三月,用以形容萬物退去舊貌,顯出變化後的新貌。
鍾呂對應四月,用以形容萬物之氣被東風吹散向西行。
蕤賓對應五月,用以形容陽氣已變得幼小,已經變得作用不大。
林鍾對應六月,用以形容萬物化生已到極至,物種齊備。
夷則對應七月,用以形容陰氣變得強盛,陽氣被壓制,萬物受到陰氣的侵蝕,萬物中弱小的部分開始衰敗,強盛的開始虛弱。
南呂對應八月,用以形容萬物剩餘的陽氣正慢慢被大地吸收。
無射對應九月,用以形容陰氣繼續壓制陽氣,萬物繼續衰敗。
應鍾對應十月,用以形容陽氣徹底被陰氣所壓制,萬物開始徹底衰敗。
先回答之前的問題。
1)昆侖山是道教仙山。它是指現在我們地理書上通常所說的昆侖山嗎?還是道教所特指的超世間的仙山、樂土?
答:昆侖山是道教仙山,也是地理上的昆侖山,它主要分作三層,尋常人所能到的一層叫樊桐;再上一層的仙界叫玄圃,是地仙所在的居住的地方之一。最高層是層城也叫天庭,是太帝和天仙神靈執掌天道的地方。
有的學生練功時覺得身體發熱,這是很正常的,發熱,是調氣的結果,調氣雖是不動肌肉手腳,卻也是身體的運動,身體内元氣動的多了久了,自然就熱了,這是很好的事情,如果總是沒個反應,那倒是問題了。
觀察一年内陰陽兩氣變化的十二次主要狀态,将它的規律融入十二律中,可以說十二律純粹是伶倫對自然的觀察結果。
而五音則與十二律有着很大的區别,人在來到這個世界前,是靜态的。之後在母親體内開始,人本身的靜态被打破,開始收到外界的一些信息,對這些信息作出反應。
而外界信息是多種多樣的,而這些影響分别可分爲五大類,而人類的反應,也可分爲五大類。伶倫将它們總結,以五音來形容。五音本身不帶有善惡,就如外物對人的影響和人在靜态時都是不帶有善惡的一樣。五音及其代表意義分别爲:
宮音對應土德,主萬物的脾,象征國家領導者。
商音對應金德,主萬物的肺,象征國家官員。
角音對應木德,主萬物的肝,象征平民。
徵音對應火德,主萬物的心,象征國家大的運動。
羽音對應水德,主萬物的腎,象征物資。
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五音還是十二律都是代表着萬物中的某個部分,伶倫在觀察萬物後,創造出了五音與十二律,很顯然它們并不僅僅具有代表意義。伶倫的五音與十二律究竟有什麽作用,以下有兩個例子:
例子一:春秋時期,衛靈公出訪晉國,行到濮水之賓,在那裏過夜,睡到半夜時忽然聽到有人彈琴的聲音,衛靈公問守衛什麽人在彈琴,守衛都回答沒有聽到過聲音,于是衛靈公召見樂師,對樂師說:“我聽到有人彈琴的聲音,侍衛們都聽不到。這聲音可能是鬼神發出來的,我将我聽到的叙述給你,你爲我記下來。”
于是樂師一邊彈琴試音,一邊聽着衛靈公的叙述,将曲子寫了下來。到了第二天樂師早上,樂師對衛靈公說:“臣已經整理好了曲子,但還不能熟練的演奏,希望能回自己的房間練習。”衛靈公表示同意,樂師一天後來報告曲子已經練習熟悉了。
衛靈公見到晉國國君晉平公後在施惠之台飲酒,喝到高興時衛靈公說:“我得到了一首新曲子,還未聽過,您可以和我一起聽嗎?”晉平公表示同意。請衛靈公的樂師坐在晉平公的樂師旁邊演奏,衛靈公的樂師曲子弾到一半時,晉平公的樂師突然按住了琴弦,說:“這是亡國的聲音,不能繼續演奏。”晉平公問他說:“爲什麽這樣說呢?”
晉平公的樂師說:“這是纣王樂師所作的樂曲,昔日武王讨伐纣王,纣王的樂師在濮水自殺,所以聽到這首曲子必然在濮水之賓,先聽這首曲子的人必先亡國。”
晉平公不聽勸阻,請衛靈公的樂師繼續彈奏,後來衛國果然滅亡了,衛國滅亡後,晉國也滅亡了。
例子二:晉平公繼續與衛靈公飲酒,在與晉國樂師的交談中,晉國樂師表示他會弾一種昔日黃帝大會鬼神時的樂曲。晉平公要求晉國樂師彈奏,晉國樂師表示說晉平公的恩德仁義還不是很顯著,這首曲子會對沒有足夠恩德仁義的聽者不利。晉平公表示他已經很老了,隻有音律這個嗜好,很希望能聽到這類稀有的樂曲。晉國樂師無奈,隻得彈奏,起初彈奏時一團白雲忽然從西北升起,繼續彈奏不久後忽然起了大風随之又是大雨,宮殿的瓦片被大風刮落,晉平公的侍衛都吓的四散奔逃,他本人也吓得爬在了地上不敢起來。随後晉國大旱三年。
我說這兩個例子都出自《史記》,所以真實性比較高。它們說明了音律的力量,也說明了音律和人的關系。
五音對人們的影響十分巨大,純正的宮音可以讓人胸懷寬廣,治療關于脾的疾病或平息土行異常變化,不正的宮音可以讓人變得傲慢無禮,引起關于脾的疾病或使得土行出現不良的變化。
純正的商音可以讓人變得正直,治療關于肺的疾病或平息金行變化,不正的商音可以讓人生出道德敗壞的想法,引起關于肺的疾病或使得金行出現不良的變化。
純正的角音可以讓人變得富有同情心,治療關于肝的疾病或平息木行異常變化,不正的角音可以讓人心生哀怨,引起關于肝的疾病或使得金行出現不良的變化。
純正的徵音可以讓人變得樂善好施,治療關于心髒的疾病或平息火行異常變化,不正的徵音可以讓人感到疲勞,引起心髒的疾病或使得火行出現不良的變化。
純正的羽音可以讓人變得整潔好禮,治療關于腎的疾病或平息水行異常變化,不正的羽音可以讓人貪欲增加,引起腎的疾病或使得水行出現不良的變化。
十二律更多的被運用在調節陰陽二氣這一塊,吹奏準确的某一律就可以讓陰陽二氣達到這一律本身含義的狀态。
例如吹奏代表被陰氣壓制的陽氣由地下湧出而至高空,萬物在陽氣之下得到滋潤的黃鍾,就可以使得陽氣變得強盛,驅走寒涼濕濁之氣。
關于十二律的作用比較好理解,就不一一說明了。
音律自黃帝時代形成以來,一直是治理國家主要組成部分,幾乎所有有作爲的帝王都都會作出一些樂曲或制定一些樂器來調節當時的陰陽五行之氣和民心。當時帝王将禮樂刑政四項放在同一高度,可見音律的重要性并不僅僅是聽覺享受那麽簡單。
與此同時,音律也成爲了一項不容易被老百姓學習到的技術,當時高明的樂師與其他國家行政長官是屬于同一級别的官員。這一情況的改變起始于夏朝的滅亡,夏朝滅亡後,開始有樂師因爲戰亂流入民間,到了周朝衰落時,這類情況更加明顯,當時的一些小的封國滅亡後,它們的樂師大量流入民間,使得一些貧民和下層世人有了學習音律的機會。諸子出現後,民間音律成爲了音律的主流,學派的創始人往往都精于音律。從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音律流派。鄒衍所在的稷下學宮是當時最大的學者聚集地,鄒衍很自然的接觸到音律,他的陰陽五行思想正與音律調節陰陽五行之氣的作用相匹配,比起孔子利用音律教化人心的作法,鄒衍當時以此在諸侯面前掩飾,使得諸侯恐懼的作爲也就讓我們更好的解讀了鄒衍派陰陽五行家的音律奇術。把音律視作改變自然環境的工具,這就是鄒衍派的音律奇術。
鄒衍的音律奇術,對樂師本身的要求也很高。首先是技術上的熟練,樂師必須要先奏出準确的音律,準确的音律是一把鑰匙,找到鑰匙,是打開調節陰陽五行之氣大門的第一步。當然音律與樂師之間,并不是單方面的技術熟練問題,音律源于陰陽五行,因此樂師對音律所代表的陰陽五行的理解是相當重要的,隻是掌握了音律技術,就隻是單方面的接觸,隻有理解之後,才能真正以音律爲媒介去調節陰陽五行之氣,要響起能調節陰陽五行之氣的音律,就要從内心發出音律。技術熟練的樂師奏出内心的音律,外物自然會随心而動。音律有調節外物的作用,而人心則有調節音律的作用。所以理解音律,就是打開門的那個動作。
音律奇術對人的品質并沒有要求,所以古代以音律亡人國的樂師很多。當今社會的混亂,與音律的混亂也不無關系。
問題1:樂器與五音?
答:舜所作的五弦琴一直被視爲一件與五音關系很大的樂器,這種琴長八尺一寸,中央的弦爲宮音。這之前也有别的樂器,但後人往往認爲上等的五弦琴發出的五音是聖王舜對五音的一種理解。
問題2:關于纣王亡國之音的例子,是不是因爲纣王本身性格、習氣使然,使其偏好于某種樂曲,而這種樂曲反過來又助長了纣王的習氣,導緻影響了纣王的爲人、行事的風格,最終導緻其亡國。不知這樣理解對否?
答:這種理解不是完全正确,纣王本身天分很高,他亡國的主要原因在于後天環境對他的影響。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單就思想上來說,人的美德與邪念是同時具備的,聽好的樂曲,就會使得人們的美德得到發展,聽惡的音樂,就會誘發人的邪念。纣王長期接觸亡國之音,音樂是誘發他邪念的幾個原因之一。如果要軒轅黃帝長期聽亡國之音,其品德也會受到印象。受影響的程度與其聽亡國之音的時間和其道德修養是有直接聯系的。
問題3:關于黃帝樂曲的例子,是否也是指因個人修養、境界之不同,對樂曲有所好惡。同樣的樂曲,在某些人聽來甘之如怡,另外一些人聽來則不可接受。
答:黃帝大會鬼神的樂曲,是召集鬼神的一種信号。鬼神聞曲而動。如果鬼神所見到的召集者是功德不夠的人,那鬼神作出懲罰是必然的。古代樂曲可以分作三類:第一類用于祭祀時愉悅神靈,晉平公聽到的就是這種。他不是聖王,所以神靈給了他懲罰。第二類是教化愉悅萬物和歌頌功德的,五帝三代時君王所作的樂曲都是此類。第三類是引起邪念的,纣王時期的樂曲,隋炀帝時期的樂曲都是此類。
看無廣告,全文字無錯首發小說 , 飛速 - ,您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