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診是詢問病人及其家屬,了解現有證象及其病史,爲辨證提供依據的一種方法。
明代醫家張景嶽認爲問診“乃診治之要領,臨證之首務。”綜觀四診所獲證象,大半均由問診得來,即知此言不謬。問診範圍甚廣,現在僅将《景嶽全書》所列十問加以增損進行研讨,餘未備述。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疼痛四問便,五問嘔眩六問悸,七苦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團,病機全從證象驗。婦人尤必問經期,先後閉崩宜問遍,再添片語告兒科,外感食積爲常見。
詢問的項目主要包括:一般情況(姓名,年齡等),主訴(病人就診的最主要原因或最主要症狀),現病史(當前症狀的開始時間,誘因,部位,持續時間等),既往史,系統回顧,月經史,生育史,家族史等。一些簡單或直觀的疾病,通過問診即可有初步診斷。問診也可初步區分一些疾病,如宮外孕和闌尾炎均可緻急性下腹痛,這時,醫生通過詢問病人月經史即可初步區分。
問診,診斷學名詞。爲四診之一。通過問診了解既徑病史與家族病史、起病原因、發病經過及治療過程,主要痛苦所在,自覺症狀,飲食喜惡等情況,結合望、切、聞三診,綜合分析,作出判斷。《素問·三部九候論》:“必審問其所始病,與今之所方病,而後各切循其脈。”《素問·疏五過論》:“凡欲診病者,必問飲食居處。”後世醫家将問診主要内容歸納爲“十問”,編有十問歌,簡便易記。參十問條。
十問歌訣: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胸腹,七聾八渴俱當辨,久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必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
一問寒熱
1、惡寒發熱疾病初起,惡寒發熱同時并見,多爲外感表證,可見以下三種類型:
⑴表寒證:惡寒重發熱輕。是外感寒邪所緻,常伴有無汗,頭身疼痛,脈浮緊。
⑵表熱證:惡寒輕發熱重。是外感熱邪所緻,常伴有口幹微渴,或有汗,脈浮數。
⑶太陽中風證:發熱輕,惡風,自汗。是外感風邪所緻。
2、寒熱往來惡寒與發熱交替出現,是半表半裏的特征。
3、但寒不熱病人之怕冷而不發熱,稱爲但寒不熱。
4、但熱不寒發熱不惡寒但惡熱,多數裏熱證,可見以下幾種類型:
⑴壯熱:高熱不退,不惡寒,反惡熱。
⑵潮熱:發熱如潮有定時,臨床常見以下三種類型:
1)陰虛潮熱:多爲午後或入夜發熱,以五心煩熱爲特征,常伴顴紅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症,屬陰虛内熱。
2)陽明潮熱:多爲日哺(下午3——5時)發熱,熱勢較高,又稱爲日晡潮熱,多因胃腸燥熱内結所緻,常伴有腹滿硬痛拒按,大便燥結,舌苔黃燥等。
3)濕溫潮熱:以午後熱甚,身熱不揚爲特征。多因濕遏熱伏,熱難透達所緻,常伴頭身困重,胸悶嘔惡,便溏,苔膩等。
4)低熱:指輕度發熱(體溫多在37——38攝氏度之間),但持續時間較長,多見于陰虛潮熱或氣虛發熱。
二問汗
1、表證辨汗2、裏證辨汗3、局部辨汗
三問頭身胸腹
前額部疼痛連及眉棱骨,爲陽明頭痛;頭部兩側疼痛爲少陽頭痛;枕部疼痛連及項部,爲太陽頭痛;頭項痛,爲厥陰疼痛;頭重如裹,爲太陰頭痛;頭痛摯腦,爲少陰頭痛。
基本内容
問診時,除傾聽病人主訴外,可詢問下列項目:一般情況(姓名、性别、年齡、職業、婚姻、民族、籍貫、住址、就診日期)、疾病發生發展情況、當前症狀、個人病史、家族病史等,對婦女還須問月經史、生育史。其中現在症狀是問診的主要内容和辨證的重要依據,現在症狀的問診主要有問寒熱、問汗、問頭身、問胸脅、問胃脘、問腰腹、問飲食、問睡眠、問情志、問二便,還包括婦女、小兒某些情況的詢問。
問寒熱
即詢問病人有無寒、熱的感覺。寒熱感可爲确定疾病的表裏寒熱虛實提供依據。臨床上,如果病人隻覺惡寒而不感發熱,稱爲但寒不熱,多屬于寒證;發熱而不覺怕冷,稱爲但熱不寒,多屬于熱證;既發熱又怕冷,或先怕冷後發熱,稱爲惡寒發熱,多屬于表證;惡寒和發熱交替出現,稱爲寒熱往來,多屬于半表半裏證。惡寒重發熱較輕,多屬于風寒表證;惡寒輕發熱較重,多屬于風熱表證。如果惡寒和發熱是定時出現,則多是瘧疾。每天下午3~5時發熱,稱爲陽明發熱,多是由胃腸燥熱,大便燥結而緻;下午或夜間有低熱,形體消瘦,稱爲骨蒸潮熱,多是陰虛所緻。長期低熱,又伴有飲食減少,精神疲乏,不想言談,懶于動作等症狀,爲氣虛發熱。
問汗
汗是津液的組成部分,正常的出汗有調和營衛、滋潤皮膚等作用。一般外感内傷均可引起出汗失常,詢問病人出汗異常情況,可鑒别疾病的表裏寒熱虛實。詢問時應着重問:①有汗無汗。如果病人感覺怕冷,發熱,頭痛和周身關節酸痛而無汗,爲風寒之邪閉阻肌表;有汗出則是風寒之邪外透肌表。②問出汗的情況。如果經常汗出不止,稍稍活動以後出汗更多,爲自汗,多屬氣虛證、陽虛證;入睡則汗出,醒後汗自止,爲盜汗,多屬陰虛内熱證、氣陰兩虛證;先全身戰栗抖動而後出汗,爲戰汗,多是病情處在轉折關頭的表現。若汗出以後熱勢減退,全身清涼,是向好的方面轉化;汗出以後熱勢不減而且病人感到煩躁不安,是向危證方向發展。病勢嚴重時病人大汗不止是絕汗,又稱脫汗。③問汗出的部位。胸窩部出汗,多是心氣虛弱或心血不足;頭部出汗,多是濕熱交蒸;手足心出汗,多是脾胃虛弱或脾胃濕熱内阻;汗出在上半身,多屬陽氣虛;汗出在下半身,多屬陰虛内熱或是陰陽兩虛;汗出在左半身或右半身,可見于中風半身不遂(無汗一側爲癱瘓肢體)。
問頭身
疼痛是常見的臨床症狀。問明疼痛發生的部位、時間,伴發症狀等,可辨别陰陽、表裏、寒熱、虛實證候。①問頭痛的部位。若後腦痛并連及項背,是太陽經所主;痛在前額連及眉棱等處,是陽明經所主;痛在太陽穴或頭部兩側,是少陽經所主;滿頭痛而且病人感覺頭部沉重,是太陰經所主;頭痛連及齒痛,是少陰經所主;頭頂痛,是厥陰經所主。②問頭痛的性質。若頭痛遇風加重,爲外感風寒所緻;頭痛伴有咽痛而又怕熱,爲外感風熱所緻;頭痛時如有棉帛包裹于頭部,爲感受濕邪所緻;頭痛綿綿不止,過勞加重,爲氣虛所緻;頭部抽掣作痛,且痛如針刺,爲血瘀所緻;新發生的無休止的頭痛,多屬邪實;頭痛已久,反複發作,多屬正虛。如眩暈伴有頭部脹痛,口苦,惱怒時更甚,多是肝陽上亢;伴有惡心,不思食,頭部沉重,周身無力,多是痰濁中阻;伴有精神疲乏,面色蒼白,多屬氣血虛弱;伴有耳鳴,腰痛,遺精,多爲腎精不足。③問頭暈的伴随症狀。如眩暈伴頭部脹痛,口苦,惱怒時更甚,多是肝陽上亢;伴有惡心,不思食,頭部沉重,周身無力,多是痰濁中阻;伴有精神疲乏,面色蒼白,多屬氣血虛弱;伴有耳鳴、腰痛、遺精,多爲腎精不足。④問周身疼痛部位與性質。如四肢、軀幹疼痛而無固定部位,多是外感風寒;周身關節酸痛,屈伸不利,多是風濕痹阻;痛處固定不移而痛如錐擊針刺,多是血瘀經絡;周身沉重作痛,困倦乏力,多是脾虛不運。
問胸脅胸部是心、肺所居的部位,問胸部的異常感覺可了解心肺的病變。問胸部應着重問胸痛的性質和牽引的部位。若胸痛時兼有憋悶,并牽引到肩臂,多是胸痹證;胸痛徹背,兼見面色青灰,手足發青,多屬真心痛;胸痛伴有發熱咳嗽,吐膿血痰,多是肺癰。脅部是肝膽所居部位,脅部的異常變化,主要是肝膽及其經脈的病變。問脅部應着重問脅痛性質和牽引的部位。若脅痛時兼感胸脅脹滿,怕冷和發熱交替出現,多屬少陽證;脅部脹滿而又竄痛,多屬肝郁證。
看無廣告,全文字無錯首發小說 , 飛速 - ,您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