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該啊,今天是新生報到第1天,作爲國内最高學府,迎新工作準備的也太過于草率了。
李恺感覺不對,攔住1位學生打聽情況,這才知道新生報到是集中在南門。
不過也沒關系,李恺帶的東西不多,可以悠悠達達的從學校裏穿過去,順便“踩踩點兒”。
未名湖、朗潤園、鏡春園在京大的西部和北部,從西門前往南門并不經過它們。不過也無所謂,要在這裏求學好幾年呢,有的是時間和機會慢慢欣賞。
京大校園實在不小,悠達了4十多分鍾,才走到南門這邊。
這邊果然是不1樣的場景,那叫1個熱鬧,人山人海、紅旗招展、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幾輛印着“京都大學”字樣的大轎車停在停車場内,新生源源不斷的從車上1躍而下,感受着這座學府的溫暖和親切。
停車場外的小廣場上,幾把遮陽傘間挂着“歡迎新同學”的巨大橫幅,那裏應該就是新生報道處了。
每個遮陽傘下都豎着塊牌子,上面張貼着1張紙,紙上标示着這把傘下的工作人員所負責接待新生的專業,每把傘下面排隊等待報到的人數也有差異。
這時又有1輛接站的大轎車回來了,依舊是擠下來大批的人,沉甸甸的行囊,興奮地笑容,互相招呼着,詢問着,有新生,有接待新生的,也有送新生的。
人流的最後,先是下來1位穿着樸素的女學生,梳着與其他女生風格迥異的兩根長辮子;接着是1位5十歲左右老漢,看樣子兩人是父女,老漢是來送女兒報到的。
剛進9月,女生就穿上長袖襯衣,左右手裏拎着78個大包小包,連洗臉盆也裝在網兜裏拎着。老漢已經穿上了秋衣,雖然秋衣洗的很幹淨,但有些不合時宜,所以袖子挽的有些高,高的過了胳膊肘。肩膀上扛着捆成1包的被褥,看上去應該是新做的,被面很鮮亮;右手拎着1個編織麻袋,麻袋是裝着1半東西的。
因爲帶的東西過多,父女倆行動遲緩,慢了大家半拍,下車站定後,同來的其他人已經被“引導生”帶着去各個遮陽傘下排隊了。
“問1下,新生報到在哪兒?”女孩兒鼓足勇氣紅着臉攔下1位學生問道。
“不好意思,我也是新生,隻不過是自己來報到的,現在也迷糊着呢。你再問問别人吧。”
女孩兒1連問了3個人,都沒有得到想要的回答。
1旁的老漢決定親自出馬,他将行李卷靠在1邊,又從麻袋裏抓出來1大把生花生,擋住1位打扮時尚的女生,1邊向對方手裏塞花生,1邊卑微的彎着腰詢問:“妮子,吃花生,問1下,新生報到在哪個地方啊?”
“呀……你幹什麽啊,髒死了,誰要吃這種東西。”時尚女生擡手将塞過來的花生打落在地,不但馬上跳開,還用手在面前不停地煽動,仿佛老漢身上有很難聞的氣味。
“對……對……對不起。”老漢面紅耳赤的不停鞠躬道歉,試圖平息女生的怒氣。
時尚女生從包裏掏出“手帕紙”來,用力的擦幹淨雙手,然後将紙向老漢扔過去,“惡心死了,滾遠1點兒。”
說完仰着頭轉身離去。
老漢愣了1會兒,嘴唇哆嗦着,眼角泛着紅,長籲1口氣,似乎吐出了剛才的屈辱,然後緩緩地蹲下身子,逐個撿起散落在地的花生。
“爹……”女孩兒走過來蹲在父親身邊,抱着老漢的胳膊,嗚咽着不讓父親繼續撿。
來京城之前,村裏人都說她是全村甚至全縣的驕傲,她收獲了太多的羨慕和尊重,收到通知書的那天,村長還特意在村口放了長長的1挂鞭炮。
但父親私下裏卻和她說,什麽驕傲不驕傲的,這種驕傲連縣城都出不去,等到了京都,就更不算什麽了。那裏是華夏的首都,聰明人多的去了。
果然來到京都,所謂的“天之驕子”遍地都是,沒有人在乎這個。
“多好的花生啊,個兒大飽滿,看着就招人兒稀罕。”老漢扭身給女兒擦去眼淚的時候,1個人來到他們身前,蹲下來開始撿地上的花生。
“稀罕?還有呢,俺再給你抓。”老漢先是1驚,又馬上熱情的把自己從地上撿起的花生倒在對方手上,然後站起身就要去麻袋裏再抓1些。
“不用了,謝謝大爺,這些就夠了。”
“這是春花生,剛拉的秧,還帶着水氣兒呢,嚼着特香,1股子奶味兒。這些都是給妮子帶來送給老師同學的,希望大家平時照顧着妮子些。”老漢很世故的說道。
“那就給妮子?……給妮子同學留着吧,我有這些就足夠了。”李恺将雙肩包從身後甩到胸前,拉開拉鎖,把手裏的花生傾倒進去,然後問道,“你們在找報到處?”
“嗯嗯……對着呢。”老漢忙不疊的點頭。
“我也是,咱們1起找吧,就是那些遮陽傘中的1個。同學是哪個專業的?”
“叫什麽經濟學,村長說畢了業就可以回村裏做會計。”老漢驕傲的挺直了腰闆兒。
“太巧了,我也是學這個專業的,和呢子是正兒8經的同學呢。不過我準備畢了業去鄉裏做會計,做人要有更高的理想。”
“也是哦。”老漢似有所悟的點着頭。
于是3個人結伴向報到處走去。
幾米開外,誰也沒注意到,董婧儀雙手攏在胸前,安靜的看着他們,将他們之間的對話也聽了個大概。
(董婧儀,卷外篇〈她們和他們〉裏面有述。)
董婧儀是大3的老生,現在是學校的學生會副會長兼宣傳部部長,這次迎新活動的主力“領導”,迎新結束後就要接替“老會長”的位置了。
原本看到老漢被嫌棄的場面,董婧儀想着過來安撫的,不過被李恺捷足先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