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威難測,這皇帝答應的如此痛快,葫蘆裏埋得什麽藥。南漢劉貴生主動提出去除帝号,自降爲國主,皇帝竟然滿口答應。
按理說,這不應該說是好事麽。這證明,唐小寶對他們沒有敵意。
實際上這确實是好事,隻不過幸福來得太過突然,一時間李米無法接受而已。
劉貴生上書想去除帝号,用爲大時王朝的藩屬國。這種事唐小寶身爲一個皇帝,他是會拒絕的。
爲什麽,因爲隻有劉貴生保留了帝号,成爲南漢的皇帝,唐小寶才有理由滅掉他。畢竟中原正朔,隻能有一個皇帝。
而唐小寶同意了劉貴生去除帝号的請求,那麽就沒有再對後漢出兵的理由了。貿然出兵滅掉南漢,會引起天下人的不滿。
本來,此次出使大時劉貴生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實在不行,隻能舉國投降淪爲階下囚。畢竟南漢的勢力,和大時相差甚遠。
使者李米壓力山大,他此行的目的隻有一個要求,保住自己家主子的富貴榮華。即便是做一個亡國奴,也不至于使得自己的主子過分受辱。
誰知,人家這大時國的皇帝竟然一口答應了下來。答應劉貴生去除帝号,降爲國主。
古人是講求名正言順的,許多中原王朝的藩屬國
都隻能稱之爲國王。比如說,朝鮮國王成爲大明王朝的藩屬國。
而藩屬國,是不敢擅自稱帝的。普天之下,隻有中原正朔一個皇帝。
北宋時期遼國強大,是可以稱帝的。而李元昊建立西夏的時候,一開始也是不敢貿然稱帝的。甚至于,他還是要尊北宋爲上國。
李元昊出生在靈州一個黨項貴族之家。 他出生的次年,祖父李繼遷在同吐蕃六谷部首領潘羅支的作戰中,身中流矢,傷重死去, 由其父李德明繼立爲夏州定難軍留後。其後,李德明奉行“聯遼睦宋”之策,使黨項夏州李氏政權在和平的環境中得到迅速發展。
其實李元昊祖上并不姓李,而是被大唐皇帝賜姓李。後來,北宋一度賜封姓趙,趙元昊。
後來李元昊建立的西夏國逐漸強大起來,于是他便選擇在一個合适的時機不再當西夏國王。而是,直接稱帝做了西夏的皇帝。
後來北宋朝廷聞聽此時,怒而興兵讨伐。可惜,宋軍戰鬥力羸弱,又怎是西夏對手。最終,隻能被迫承認西夏皇帝的稱号。
就此,北宋、遼國、西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唐小寶同意後漢皇帝劉貴生自降爲南漢國主,并且對大時國俯首稱臣,尊大時國爲天朝上國。南漢,用爲大時國的藩屬國。
唐小寶一口答應,連讨價還價都沒有。人家南漢既然已經成爲藩屬國了,唐小寶若是再去讨伐自己的藩屬國
的話,必然會引起其他藩屬國的強烈反應。
所以說,劉貴生既然已經自降爲國主了。隻要他不作死,一般大時國就不會再來讨伐他們的。
一時間,作爲使者的李米百感交集。對唐小寶的感激涕零,以臣子之禮,在金銮大殿山呼萬歲。
很多臣子都不理解,爲什麽唐小寶要答應後漢皇帝劉貴生去除帝号的請求。這不等于是自己沒有理由讨伐對方了麽,皇帝這麽做的目的是什麽呢。
隻有唐小寶知道,眼下大時帝國百廢待興,許多地方勢力隻是表面上的歸順,實際上依舊暗流洶湧。這個在風雨飄搖中建立起來的大時帝國,遠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麽牢固。此時再去興兵讨伐後漢,即便是滅掉了小小的後漢,國内局勢依舊不穩定。
唐小寶的七星軍僅有二十餘萬人,即便是後來得到了擴充,如今七星軍也不過五十多萬不到六十萬人。
隻有七星軍才是自己的嫡系,其他的軍隊都是歸降過來的。真正能夠爲朝廷出力的,并沒有幾個。
如山東的羅偉表,山西占山葵這些一方諸侯,他們雖然歸順了朝廷。可哪一個不是坐擁雄兵幾十萬的地方諸侯,對朝廷的政令有時候都是陽奉陰違。
沒辦法,唐小寶現在暫時不能動他們。于是,他決定韬光養晦。
首先就是施恩于天下,後漢皇帝劉貴生自降爲國主。唐小寶一口答應,不僅如此,還對其褒勉有加。
這讓使者李米感激涕零,在他見識了京城的厲兵秣馬之後,對大時愈發的敬畏。人家幾乎是動動手指,就能輕易滅掉你的南漢。
朝廷給李米安置到了京城下榻的爲外國使節準備的客棧,以高規格的待遇,接待李米一行人。
李米更是感恩,每日都要求入宮謝恩。客棧的官員以皇帝政務繁忙爲由拒絕,于是李米一行人隻好留在客棧繼續等待。
轉眼間,李米這一行人在京城已經逗留月餘。于是,李米開始不斷上書,請求皇帝唐小寶放自己回南漢。每次,都是石沉大海。
客棧的官員對他們一行人也甚是客氣,唯獨李米想上書面聖的事,朝廷官員一直在推诿扯皮。
當官的推诿扯皮起來,個個都是爐火純青的高手。無奈之下,李米這一行人隻能滞留在客棧中。
好在終于這天一大早,百無聊賴的李米剛剛起床不久。這官方驿站内的官員,便急匆匆的出門迎接。原來,是朝中來人了。
朝中一個太監,在幾名侍衛的陪同下來到了客棧。李米也跟着一起,慌忙跪地迎接。
隻見這太監面無表情,他從袖子裏拿出一份聖旨,然後宣讀了起來:“奉天承運皇帝,诏曰:南漢國主劉貴生,歸于我大時,朕心甚慰。爾等屬國當恪守本分,既爲我大時藩屬,我大時當擔起屬國防衛之職責。今南漢國使者逗留京城月餘,當思鄉心切。朕特宣南漢使者李米,
入宮觐見!”
李米大喜,慌忙對着地上磕了幾個頭:“臣李米領旨,皇帝陛下萬歲、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