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帝已經走投無路了,他知道再這樣下去,大聖亡國隻是彈指間的事。一旦有流寇打過來,京城能否守得住都是個未知數。
如今能打的,朝廷也隻剩下小定王了。
小定王确實是不世出的人才,坦白說怕就連唐小寶,在戰場上放開手腳的話,也不是小定王的對手。
隻因爲小定王每次出征都是被牽制住了,聖帝一方面希望小定王能夠爲自己打天下。另一方面,又害怕小定王勢大難制。畢竟,小定王也是有着皇家血脈。他若是心生異心,随時都有取自己而代之的可能性。
可此時的聖帝再也顧不得其他了,他甚至于對着小定王跪了下來:“皇弟啊,而今這天下已經亂了。朕死後,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打下的江山。你與朕一樣,都是皇家血脈。朕今日把大内禁軍都交給你,希望你能夠平定這天下,救社稷與危難之中。若是你能收複被流寇們占據的失地,朕願意與你***分天下。”
其實,作爲北方草原遊牧民族的北涼,其戰鬥力無疑是可怕的。可是,上次邊關一戰,小定王差點擊敗北涼國王。隻因爲,聖帝的一道聖旨将自己調了回來。
而且小定王出兵的糧草是被
朝廷所控制的,這使得他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到戰鬥之中。否則,以小定王的能力,擊敗北涼是很簡單的事。
比如說西川國王慕雲天兵進中原,差點打到了京城。就是小定王麾下大将張增,在大同阻住了西川敵人的進攻。當然,唐小寶的天權軍也幫了大忙。
在唐小寶看來,中原大亂也是我們中原人的事。你一個異族想插手中原的事,那就不好意思了。
我們就算是幫着朝廷,也得把你們西川給打跑。這關乎與,民族尊嚴的事。
内部矛盾内部解決,我們出了個昏君,那就推翻這個昏君。而不是,由你們幾個異族,想統制我們中原。
所以唐小寶冒着極大的風險,讓天權軍北上大同,協助官兵抗敵。至少還算是完成了任務,終于把西川人擊敗。他們的國王慕雲天,狼狽逃回了西川。
小定王看着跪在地上的聖帝,心中五味雜陳。他何嘗不知道這天下要完了,有時候小定王真的恨自己。
恨自己爲什麽生在帝王之家,小定王的每一步都走的小心翼翼。他能有今日的成就實屬不易,而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
身爲一個王爺,他不甘平庸。可是,他也不能過于優秀。
之前先帝在位的時候,就有不少臣子舉薦太子之位理應由小定王繼承。可先帝最終還是沒能逃脫長幼有序的觀念,古人認爲次子繼承大統是禍國之兆。即便是長子再平庸,一般也會
選擇由長子繼承皇位。
到了後來,這樣的情況才有所改觀。鑒于前朝的亡國經驗,曆代帝王這才發現太子之位有德者居之。而不是,非得由皇長子繼承。
先帝最終還是選擇了聖帝爲太子,隻是讓小定王輔佐聖帝治國平天下。
在長幼等級觀念的熏陶下,小定王倒也沒有什麽怨言。可聖帝不這麽想,小定王太過優秀了,這讓聖帝如鲠在喉如芒在背。
可是朝廷一方面還要仰仗着小定王作戰,所以聖帝并沒有動他。隻不過,在重用小定王的同時,處處打壓。
聖帝身邊的貼身太監陳公公洞察一切,所以他平日裏就喜歡與小定王作對。表面上,聖帝雷霆震怒屢屢斥責陳公公,實際上聖帝心中很是喜歡。不然,也不會把一個寂寂無名的太監陳德貴,一路提拔成了大内總管。
大内總管,是對中國古代負責皇帝飲食起居,銮輿侍衛,總管太監,宮女的官員的一種統稱,并非正式的官職,并且在不同的時期,這些職務還有着不同的分屬與稱謂。
秦漢時期,負責管理這一職務的是九卿之中的少府寺、太仆寺以及衛尉卿,少府負責管理内廷宦官,太仆府管理皇帝的車馬,衛尉負責皇帝的安全。但這些都隻是名義上的,而這一職務的實際擔任者卻是中常侍,通常是皇帝身邊的宦官。
唐朝時設立内侍省,負責傳達诏旨,守禦宮門,灑掃内廷,内庫出
納和照料皇帝的飲食起居等事務,長官爲内侍監、内侍和内常侍,也多由宦官擔任。
尤其是到了晚唐時期,太監的權利極大。甚至于,有廢立皇帝的能力。
而大聖王朝的大内總管陳德貴,則深受聖帝寵信。此人巧言令色,能夠揣摩上意。陳德貴總能揣測到聖帝的用意,所以他故意和小定王作對,甚至于暗中使絆子。
聖帝自然大喜,終于找到了個能克制小定王的人了。表面上聖帝對陳德貴不滿,實際上暗中屢屢升官,最終做到了大内總管的位置。
就連最近得寵的趙才人,都不敢輕易地得罪陳德貴。轉而,趙才人和陳德貴結成了新的聯盟。
如今大家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小定王想了想,最終還是點了點頭:“陛下放心,臣弟就算肝腦塗地,也要保住咱們的江山社稷。”
聖帝聞言大喜,這才站起身來:“朕願與皇弟,***富貴也!”
小定王無法知道聖帝的真實意圖,不過他也知道國運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了。聖帝能夠放權,将京城十萬禁衛軍的指揮權交給自己,這讓小定王瞬間有了底氣。
小定王手裏能打的軍隊也就始終保持在五六萬人的樣子,不是他不想擴充兵員,這會犯了聖帝的大忌。
僅僅靠這五六萬人,想平定天下所有的流寇,無異于癡人說夢。這也是爲什麽小定王平定了一地之後,這個地方沒多久很快又會滋生
出另外一支流寇隊伍來。天災人禍官員盤剝之下,百姓們往往都是一呼百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