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竹被押送到東場之後,無時不刻不在想着複仇。眼看着這一刻終于到來了,偏偏在最後功虧一篑。
不過陳竹的刺駕也給聖帝敲響了警鍾,往後還會有更多的義士,來替天行道。
此時殺掉了陳思同的聖帝并無半點悔過之心,他憤怒的指着陳竹的屍首:“給朕将此賊挫骨揚灰,還有朝中的那些同黨們,那些想與朕作對之人。殺了,都給朕統統的殺喽!”
聖帝幾乎要瘋狂了,陳公公内心則又在竊喜。這次,自己又有了機會在朝中排除異己了。
如今,朝中依舊有不少的官員在支持小定王。畢竟大聖王朝如今的天下,隻能靠着小定王維持。唇亡齒寒,若是沒有小定王,這些流寇恐無人能制。
大聖王朝若是亡了,他們這些做臣子的自然也會遭受池魚之殃。
而對于這些支持小定王的人,陳公公則是深惡痛絕。如今在朝中,哪一個見了他陳公公不是卑躬屈膝。任憑你是皇親貴胄,任你是一品大員。見了他陳公公,無不卑躬屈膝。
唯獨與小定王,每每小定王回京,對陳公公都是一頓疾言厲色。奈何人家軍功在身,陳公公也唯有唯唯諾諾。
好在每次聖帝都在替他說話,小定王這才不便發作。不過,有此朝中大宴,聖帝爲小定王慶功。
席間,聖帝讓陳公公給小定王倒酒。當陳公公端着酒壺給小定王斟酒的時候,小定王伸出手一把抓住了陳公公的手腕。
陳公公吃痛,不由得大叫起來。小定王卻并沒有放過他,而是質問道爲何你在京城買官賣官,将太原守備的位置給了李長存。
太原守備使的位置,原本是小定王手下張增的。可是陳公公卻換成了自己人,對此小定王在大庭廣衆之下朝着自己發難。
陳公公哪裏是這位身經百戰的小定王對手了,被對方鐵鉗般的大手一捏,登時痛的涕淚橫流。
聖帝見勢不妙,慌忙替陳公公求情。說太原守備的事朕已知曉,張增朕會讓他去青州任指揮使。
小定王心中大怒,卻不敢發作。不過,他還是當着群臣的面上,狠狠的給了陳公公一記大嘴巴子。
當時聖帝的臉色就不好看了,小定王先是給聖帝請了罪。然後,搬出太祖組訓太監不得幹政的遺诏來,厲聲斥責起來陳公公。
聖帝爲了拉攏小定王,畢竟這天下還需要小定王這樣的人才。當下,便将此事給揭了過去。
此事過後,聖帝對陳公公也着實怒叱了一番。并且将陳公公發配去了通州,掌管鹽鐵。
其實聖帝知道,知道陳公公買官賣官的事,可他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聖帝自有自己的打算,他并不想小定王的勢力太大。太原乃是西北重鎮,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太原失守,則直接威脅到京城的安危。而聖帝顯然不想将這個如此重要的位置,給小定王的手下。
他明知道陳公公買官賣官,将張增太原守備的位置給替換了下去,處于平衡朝中勢力的需要,聖帝并沒有說什麽。
可小定王揭開這件事,還是當着文武百官的面子上。聖帝再不懲罰一下陳公公,總是說不過去了。
畢竟當年太祖皇帝建立大聖王朝,鑒于前朝太監專政的危害,曾有遺诏,大聖王朝嚴禁宦官幹政。
宦官幹政的危害有多可怕,最早的宦官幹政大概是秦朝的趙高了,在秦始皇去世之後,趙高首先說明胡亥,接着說明李斯,三人策劃了沙丘政變,篡改了秦始皇的诏書,賜死了扶功、蒙恬、蒙毅及秦始皇所有的其他子女,最後趙高還害死了李斯,甚至弑君,派出自己的女婿閻樂殺死了秦二世胡亥。
趙高以宦官的身份幹政,最後居然還想着自己當皇帝,這在五千年中國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存在,所以要說宦官幹政最嚴重的朝代當之無愧是秦朝,趙高以一人之力,活生生地把強大的秦朝搞滅亡了,雖然他主觀意識上并不想滅亡秦朝,但他在一系列幹政的過程,無意導緻了秦朝的滅亡。
後來的東漢的宦官參與朝政始于漢和帝劉肇,起因是政治鬥争的需要,宦官被皇帝當成一種政治勢力推上了政治舞台。漢和帝爲了奪權聯合了宦官。
再後來到了唐朝更可怕,當年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大唐王朝何等的鼎盛。萬國來朝,那又是何等的驕傲。
可是到了後期,宦官甚至于有了廢立皇帝的權利。
北宋的六賊童貫蔡京之流,再到明朝讓人聞風喪膽的東西廠。曆史的車輪中,無不出現了太監的影子。
大聖王朝也是一樣,當年太祖皇帝建國,也是鑒于曆朝曆代的例子,這才留下了這道遺诏。
可是這又能有什麽用呢,當年明朝朱元璋駕崩的時候也曾留下類似的诏書。後來的曆代皇帝,還不照樣寵信宦官們麽。
究其原因,就是因爲皇帝不信任武将。任用親信宦官掌握兵權,但這種任用随着皇帝的昏庸之下就漸漸失控了,比如說如今的陳公公。
陳公公可以說是一手遮天,他爲了排除異己,大量的殺害朝中的正義之士。比如說禮部尚書陳思同等人,就是死于其手。
小定王不是不知道,他最恨太監。奈何皇帝罩着,不然小定王早就将陳公公給殺了。
陳公公也知道自己與小定王已經勢同水火,所以他也一心想扳倒小定王。
眼下正好趁着犯人刺殺聖帝的由頭,自己可以趁機在朝中,大肆的排除異己。
凡是那些支持小定王的,自己都會找個由頭,将他們或貶或殺。
聖帝經此一劫,疑心更重。這就給了陳公公,更大的機會。
趙才人是個聰明人,她傷勢并不重。可此時越是表現得傷重,則越能體現出自己的忠心。
聖帝則驚慌失措,慌忙擺駕回了自己的寝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