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銀終究是沒了,聖帝悶悶不樂的來到了景安宮。
自從萬貴妃倒台,被打入冷宮之後,趙才人便深得聖帝恩寵。趙才人對于聖帝的荒淫無道不但不吃醋,還會主動幫聖帝物色絕色美女。
聖帝對她愈發的寵信,其實這還不算是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趙才人足夠聰明。
大聖開國皇帝曾有遺诏,嚴禁後宮和宦官幹政。隻是這樣的遺诏到了後世之君那裏,多半都會成爲擺設。
大明王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曾下旨,嚴禁太監幹政。可是有明一朝,宦官依舊是朝政腐敗的導火索。
明太祖朱元璋有感于漢唐太監亂政的教訓,規定宦官隻供灑掃侍奉,“不許讀書識字”,“不得兼外臣文武銜”。并專門鑄鐵牌置于宮門之中:“内臣不得幹預政事,預者斬”。
到了明成祖朱棣時期,這一切都變了。因爲朱棣發現,相比于那些武将們,太監反而更值得信任。
武将專權更爲可怕,會導緻皇權衰落甚至于改朝換代。太監則不一樣,說白了太監再怎麽權勢通天也不過是皇帝的附庸品。
像是晚唐時期太監随意廢立皇帝,左右皇帝生死的情況,在大明不太可能出現。所以朱棣不但建立了東廠,太監自此成爲大明王朝一股重要的力量。
聖帝暫時還沒有寵信太監的迹象,不過他寵幸後妃。尤其是趙才人足夠聰明,往往幫着聖帝處理一些軍國大事。
看着悶悶不樂的聖帝,趙才人忍不住開口詢問:“陛下不知因何郁郁,臣妾願爲陛下分憂。”
孤家寡人,用來形容皇帝最爲貼切不過。曆史上的任何一位皇帝,最缺的就是知心人。
畢竟誰敢和皇帝平起平坐稱兄道弟,那是嫌棄自己死的慢。
所以稱帝比較寂寞,很難找個人分享自己的心事。而趙才人的出現,終于讓他有了宣洩的對象。
于是,聖帝将湖廣稅銀在鬼見愁沉船的事告訴了趙才人,越說越怒的聖帝恨恨的道:“都是那耀縣狗官,朕将其五馬分屍算是便宜了他。朕應該将其滅族、淩遲,方可解朕心頭之恨!”
趙才人在聽完聖帝的訴說,微微皺起了眉頭:“陛下,臣妾覺得,此事怕是有些蹊跷。”
聖帝一怔:“此話怎講?”
趙才人搖搖頭:“陛下您想,若是這沉船怎會兩個漕運官員都大難不死呢。還有這河神動怒一事,臣妾總覺不對勁。萬一,這船不是沉的呢。”
聖帝猛地驚醒了:“你的意思是,哪兩個漕運官員,欺瞞與朕麽。”
趙才人歎了口氣:“臣妾也說不好,不過依照陛下您制定的律法,若是貨船被劫這兩名官員乃是死罪。萬一是這兩艘貨船是被人劫走,或者是這兩名漕運官員互相勾結的呢。”
趙才人說的不無道理,聖帝禁不住頻頻點頭:“說的沒錯你,朕居然沒有想到這點。那麽,朕便将這兩個漕運官員捉來,嚴刑烤問便是。”
誰知趙才人又是搖搖頭:“陛下且不忙着急,拷問這兩名官員,嚴刑逼供之下的供詞難辨真假。陛下不如派人去耀縣查,若是這稅銀被劫,市面定會流通。一旦市面上出現流通的稅銀,就證明這批稅銀是被劫走的。”
趙才人頗具政治頭腦,一番開解之後,使得聖帝恍然大悟:“愛妃言之有理,朕這就派人出查!”
這一查,還真出事了。差點給唐小寶,再次的滅頂之災。
好不容易找了個落腳點,即便是落草爲寇的唐小寶,總算是讓自己的兄弟們有了暫時安身之處。
土匪們分了絹布,立刻就下山快活起來。有人拿着絹布,去布市換了銀子,在青樓酒肆逍遙快活。
而布市看到如此精美的絹布,便知這些都是禦用貢品。利字當頭,在利益的驅使之下,這些湖廣絹布在黑市大受歡迎。
這就給了京城宮衛們的破案,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水浒傳裏晁蓋等人劫走了生辰綱,結果最後還是被朝廷發覺。唐小寶深知這批稅銀的重要性,作案之前就曾三令五申的告誡路寶慶等人,一旦得手之後這批稅銀短時間内絕不能擅動。
當時路寶慶等人是一口答應,可稅銀到手之後,他們一個個的都飄了。
水浒中的劫生辰綱按理說他們的計劃很是周密,那究竟爲什麽晁蓋等人的行爲這麽快就暴露了呢,其實還是因爲一個人。
當時生辰綱被劫走,濟州府尹壓力很大,于是就把案子交給緝捕使何濤,還下了死命令隻給他10天時間,不然就要将他發配充軍。而何濤果真在他弟弟何清的幫助下找出了這幾名賊人。 何清是在晁蓋等人住宿的王家客棧做抄寫員的,劫完生辰綱之後這夥人入住王家客棧。
當時何清詢問他們的姓名,吳用直接回答說:我等姓李,是販賣棗子的客商。 這番回答當時就引起了何清的疑心,這是因爲在此之前他就已經認出了晁蓋,如果真是販賣棗子,那也犯不着用假名假姓吧,所以可想而知這些人必定是沒做好事。
而且在第2天,他還在店中遇見了白勝挑着兩桶酒,可是對此白勝卻說他挑的是兩桶醋。何清也是個聰明人,一下就聯想起了黃泥崗的事情,明白搶走生辰綱的很可能就是晁蓋這夥人。
而同樣的,黑風寨的山匪們雖然沒有動用這批官銀,可是他們卻把更爲重要的硬通貨絹布拿到了縣城逍遙快活。
要知道,不大的耀縣突然多出這麽多絹布,自然一下子就引起官府的注意。本來聖帝就聽了趙才人的話,即刻派人去耀縣查這件案子。
兩下裏一碰頭,黑風寨的土匪們登時就暴露了。官府,很快就鎖定了劫走兩船稅銀的罪魁禍首。
而這一切,直接給黑風寨帶來了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