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清軍要是這麽容易打的,還容你安東軍立功?我高起潛不會直接将他們擊潰好立下大功麽?
既然你安東軍喜歡去送死,那你們去便是了,我高起潛可不奉陪。
對于高起潛的這番心思林東自然不知,此時他正帶着安東軍一路向南而去,從順德府到濟南府其實并不是很遠,難就難在了這段時間天氣實在太過惡劣加上被高起潛耽誤了這麽久,屈指算來,清軍攻打濟南的時間很快就要到了,也不知能不能趕上。
根據林東的記憶,濟南城是在崇祯十二年正月被破的,而現在已經到了崇祯十一年十二月中旬,也就是說,留給安東軍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爲了不發生上次迷路的烏龍,林東率先将所有的探馬都派了出去。
在派出探馬的時候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那就是林東回來這麽久都沒寫信給常瑤,常瑤對他意見很大,之前因爲沒有單獨會面的機會,因此雖然心中惱怒,卻沒得機會發洩。
這次林東前來,直接被常瑤給逮了個正着,一通小脾氣發下來林東都爲之頭痛不已。
最後沒有辦法林東隻得将請劉閣老保媒這件事情說了出來,才讓常瑤停止了攻擊。
林東見常瑤總算沒有再鬧,懸着的心也放了下來,當即将自己的來意說了一遍。
聽說要派探馬出去,常瑤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下來,如今她已經提拔到了千戶的官職,她手下的探馬也已經頗具規模,五人一組的小隊足足有二十個之多。
最重要的是,她手裏的探馬都是從騎兵中層層選拔出來的,可以說是騎兵精銳中的精銳,因此當騎兵們看到探馬小隊時都露出了一臉的向往。
要知道探馬可不是誰都能當的,他們就相當于現在的偵查小隊,必須具有專業的素質才行。
同時他們的待遇也不是普通騎兵能夠比的,探馬不但夥食好,軍饷也多,最讓人羨慕的是,他們坐下的戰馬都是軍中最好的,每一匹都是經過精挑細選得來的,不但教程快而且又健壯高大,坐上去威風凜凜。
在林東的命令下,探馬們全體出動,将警戒圈子一下子撒開了近百裏,可以說在這百裏範圍内的情況,林東都了若指掌。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三,這天的濟南城正洋溢在一片祥和之中,四處張燈結彩,似乎絲毫沒受到北方戰亂的影響。
街上到處都是走親訪友的達官貴人,也有一些采購年貨的百姓,他們有的騎着高頭大馬,有的則坐着馬車不停的趕路,有的隻能肩挑手提置辦着各自家裏的年貨,所有人都洋溢在一片喜氣洋洋的景象之中。
就在中午時分,濟南城外突然一陣悶雷聲傳來,接着大地都爲之顫抖了起來。
有經驗的士兵頓時臉色大變,因爲他們發現這哪裏是什麽悶雷聲?根本就是數以萬計的戰馬跑動的馬蹄聲。
“敵襲,敵襲!”守城的士兵頓時大驚,紛紛退回城中,将城門緊緊關閉了起來。
随着這一聲敵襲的叫喊聲傳來,頓時整個濟南城都爲之沸騰了起來。
大街上更是一片混亂,無數百姓都開始在街上跑動起來,口中還不住的喊着“鞑子來了,鞑子來了,快跑啊”之類的話。
從這一天開始,濟南之戰正式爆發了,此時城中的士兵一片驚慌。
原因無他,因爲濟南巡撫顔繼祖在楊嗣昌等人的錯誤估計下都被調到了德州一帶,濟南城可以說一片空虛,除了守城的七百兵丁和五百鄉兵之外根本沒有其他戰兵。
聽說清軍殺到,濟南城到處一片慌亂,如今的濟南除了這些兵丁已經無兵可用,最讓人無奈的是,連帶兵将領都被濟南巡撫顔繼祖帶離了濟南,如今的濟南城中除了一衆文官和德王等官員外,根本沒有什麽有帶兵經驗的人。
消息傳到濟南知府苟好善耳中,聽說清軍大隊人馬殺到,苟知府也大爲震驚,按照他之前得到的消息,明軍早已在清軍南下的必經之地布置了防禦,他們根本就不可能來得這麽快。
可惜他不知道的是,當清軍得知楊嗣昌将大量明軍布置在德州一帶之後,他們并沒有強攻的打算,而是繞過了德州防線,從東昌、臨清等處渡過了運河,一隊繞道高唐,一隊直逼濟甯然後在濟南會合。
苟知府經過一開始的震驚之後,很快穩定了心神,他略一思量,便命令侍衛立刻将城中的官員們請了過來。
這些人包括山東巡按禦史宋學朱、山東左布政使張秉文、濟南知府苟好善和曆城知縣韓承宣等駐城文官。
很快消息傳到了德王府中,王府之中更是一片大驚,這些平時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王侯們哪裏經曆過這樣的事情,頓時慌亂一片。
德王朱由樞當即将王府中的成員召集了起來,商議怎麽應付清軍攻城的事。
按照大明的規矩,是嚴禁藩王及宗室參與軍政之事的,也就是說德王家族雖“依法”享有從封地獲得财富的權利,卻沒有對封地的守土之責。
因此德王家族成員很快分成了兩個陣營,其中一個陣營認爲按照朝廷規矩,德王家族雖然處在危難之中,卻不能壞了祖宗的規矩,應該靜觀其變,另一個陣營的成員則認爲一旦城破,德王府也将迎來滅頂之災,這個時候不應該再講什麽規矩,而是應該以抗敵守土爲先,應該與濟南百姓共度危機。
很快雙方便發生了激烈的争吵,最後誰都說服不了誰,于是以甯海王朱常沺、泰安王府奉國大将軍朱常汴、泰安王府奉國四将軍朱常淓、臨朐王府奉國将軍朱常漛爲首的幾位王府子弟直接出了王府,加入了守城戰之中。
山東巡按禦史宋學朱、山東左布政使張秉文、濟南知府苟好善等一衆文官經過一番商議,一緻認爲該堅守城池以待援兵,同時他們還派出了信使,将濟南城的救援信送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