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隻是林玉吉一臉懵逼,所有人都看着朱慈烺。
朱慈烺道:“洪武皇帝年間,我大明六千萬人口,弘治年間,大明人口來到了八千萬。假設,每五十年,增加兩千萬人口,那麽今年,我大明人口應該有多少?”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隻要稍微學過一點算數的,都能算出來。
朱慈烺突然發現,林玉吉居然是那個最配合的人。
他想了一會兒,就直接道:“那到了今年,應該差不多一億六千萬......可我大明今年根本沒有這麽多人口啊!”
面對林玉吉的質疑,朱慈烺輕飄飄道:“都說了是假設,好,那麽假設,我大明的人口是一億六千萬,我們繼續,每年大明全年加起來的糧食産量,大概是一千億石,這不是假設,這是戶部的賬面,戶部尚書李大人也在,我沒說錯吧?”
李世文愣了一下,不明白怎麽目标突然轉到了自己身上,不過,他還是點點頭道:“沒錯。”
“除了這兩年饑荒,導緻糧食産量減半之外,這個數字,是不是從洪武年間就沒怎麽變化過?”
李正文再次點點頭。
朱慈烺道:“一個正常的成年人,一天要吃兩石左右的糧食,那麽,一億八千萬人,一天需要多少糧食?一千億的糧食,一年内,夠這麽多人吃的嗎?”
這就是一個很簡單的算術題,可能繞的有些複雜。
但朱慈烺表達的意思很簡單,現有的糧食,根本沒辦法夠這麽多人吃的。
洪武年間人數少的時候,這些耕地和糧食産量,養活這麽多百姓綽綽有餘。
可随着人口增多,耕地面積沒變,糧食産量沒變的情況下,到了大明末期,這些糧食就不夠吃的了。
這還是把崇祯年代的小冰河時期因素刨除掉,赤裸裸的數字擺在面前。
朱慈烺怕這些人看不懂,甚至還拿來一大塊木闆,用木炭在上面,把數字一個個的羅列上去。
“想必這樣,大家就能看得懂了。”朱慈烺道。
所有人看着那一竄數字,開始沉思。
二樓的崇祯也愣愣出神,所有人都帶着一絲恍然大悟。
怪不得,怪不得糧食不夠吃了。
“當然,這還是沒有把災年的因素加進去,哪怕大明依舊是洪武年間的糧食産量,對于大明的百姓來說,依舊是不夠的,這些數字,各位應該看的懂吧?”
林玉吉還在嘴硬,他指着那些數字道:“所以呢,哪怕把這些數字給羅列出來,那又如何?這和預知未來有什麽關系?”
“如果,我們把現在的數據統計出來,根據計算,是不是能夠計算出未來十年,甚至百年之後大明的走向?計算出來之後,我們是不是就能提前做出準備了?”朱慈烺道。
林玉吉愣住了,文武百官也愣住了。
是啊,這麽簡單的道理,他們怎麽就沒反應過來呢。
甚至,這個時候在二樓的崇祯也愣住了。
是啊,如果十年前,甚至是二十年前,就能把這些數據計算出來,哪怕災荒那幾年無法避免,是不是也能有所準備,不至于這麽突然?
明明,隻需要計算就能得到的結果,爲什麽他們始終沒有得出來呢?
“這些,是非常簡單的算數,給出已知條件,從而進行計算,那如果,我們在不知道耕地面積有多少,糧食産量有多少的情況下,隻知道人數,和每個人每天所需要多少糧食,那麽能夠算出今年,大明有多少人口,以及糧食是否夠吃嗎?”朱慈烺又問道。
“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算的出來!”
這一次,站出來的不是林玉吉,而是那個博士朱然。
從一開始,他向孔宇保證,自己絕對不會站出來反駁朱慈烺。
可随着朱慈烺把算數能力吹的神乎其神,他終于忍不住了。
說到底,這也隻是一個推演方式,而且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推演方式,說是預知未來,這也太扯淡了。
朱慈烺笑了,他要的就是有人反對。
于是道:“朱然博士,你和林大人兩人藏書平均有八十二本,你的藏書量是林大人的三倍,請問,我能算出來你們兩人分别有多少本嗎?”
朱然和林玉吉兩人的腦袋随即宕機。
所有人都開始掰着手指頭,數了起來。
崇祯在二樓喝着茶,看着對面的周延儒,問道:“周大人,你能算出來嗎?”
“這......”
周延儒頓時隻覺的汗如雨下,他也開始掰着手指頭。
可無論怎麽思考,也完全思考不出來兩人分别有多少藏書。
崇祯歎了口氣道:“你可是内閣首輔啊,居然連太子随意出的題目都答不出來嗎?”
“陛下,微臣沒學過算數啊。”
“那太子的算數是誰教的?”
周延儒之前可是擔任過太子太傅的,太子的教學成果,全部由他來負責。
現在,朱慈烺展現出了他們完全不懂的領域。
但周延儒也不記得自己和其他的太傅教過這些東西,那太子的這些知識到底哪裏來的?
這一刻,崇祯的内心再次抽動了一下。
他總覺的,朱慈烺距離他越來越遠了,遠的似乎有些握不住。
朱慈烺打了個哈欠,跳下高台,拿了一杯茶,又抓了一把瓜子。
直到他把茶喝完,把瓜子磕完,下面的文官們卻始終也沒有把答案給算出來。
“各位,還沒算出來嗎?”朱慈烺問道。
林玉吉有些不相信道:“太子,這題目是不是根本沒有答案?”
“那如果我要是算出來了呢?”朱慈烺問道。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朱然也道。
旁邊的孔宇忍不住歎了口氣,朱然是他比較看重的一個博士。
想着過兩天,把他升一升。
可就對方這個心性,估計,這個想法需要打個問号了。
朱慈烺站起身道:“行了,我來教教你們吧,這,才是真正的算數入門。”
把木闆上之前的黑色炭筆痕迹給擦掉,朱慈烺好像一個小學老師一樣,對着大明所有的文官道:“來來來,看木闆。
在已知條件未知的情況下,我們就需要先假設。
我們假設,林大人有‘甲’本書,那麽朱博士就有‘3甲’本書,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算術式。
甲+3甲=82×2。4甲=164,甲=41。
所以,林大人你有41本書,而朱博士則有123本書。”
值得慶幸的是,大明已經有四則運算了,他們或許看不懂未知數甲,但這些符号還是能看懂的。
把答案說出來之後,兩人似乎還有些不願意相信。
但沒關系,數學要的就是嚴謹,于是,他們真的找來了164本書開始進行實驗。
經過實驗,朱慈烺說的是對的。
兩人終于服氣了下來,似乎沒想到,算數還能這樣使用。
接下來,朱慈烺從小學的一元一次方程開始,主要是教他們原理,以及運用。
一元一次方程,在生活中可以運用的地方有很多。
對于朱慈烺來說,舉例幾乎信手拈來。
下面的文官們,聽的如癡如醉,似乎每一個字都不願意放過。
二樓的崇祯都忘了喝茶,也聽的非常認真。
他們始終不知道,所謂的算數對于他們的生活有什麽幫助。
但這算數和算數的組成,推演,卻非常的有趣,讓人忍不住沉浸其中。
一直到日上三竿,朱慈烺說的口幹舌燥,才終于停了下來。
他道:“我不知道你們聽進去的有多少人,我能告訴你們的是,這隻是算數中皮毛的皮買,我隻是把最簡單的交給你們了,别問算數到底有什麽用,如果真的有人能夠深入研究下去,你們就會明白,算數會改變這個事情,好了,算數就講到這裏,明日我教你們另一堂課。”
說完,朱慈烺便離開了國子監,可國子監的文官們,卻愣愣的坐在原地,或思考,或發呆,或有人站起身,看着木闆上朱慈烺寫的東西,仿佛看武功秘籍那般,如癡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