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漢人的水稻豐收了,畝産多少石?你知道嗎?”
“有四五石嗎?”
“嘁,一十五石四鬥,知道嗎?”
“你就吹牛皮吧,回頭開鋒府的稅隸會找你完稅的,哈哈哈!”
“官家和相公們昨日去了皇莊,當場收割,用什麽收割機,當場烘幹,稱重,十五石四鬥,這個某是聽呂相公家人說的。”
“什麽?十五石!那是神仙種子嗎?”
海漢酒樓,今天客人特别多,包廂滿了,散座也滿了,都爲了一件事,水稻種子。
宋朝是中國曆史上曆朝曆代經濟最發達的朝代,但是,它本質上還是一個農業國,民以食爲天,糧食還是重中之重。
朝堂上衮衮諸公,哪一個不是家裏良田百頃?
畝産十五石的水稻,這消息就像在平靜的金明池裏放了一個大炮仗,聲震東京城。
二樓雅集軒裏,高堯輔被拱座于大位上,曹晟左手附在高堯輔的座椅上,右手不時搖着折扇,韓治坐在高堯輔右側,殷勤地給高堯輔續茶,高禛、潘裕也在座,搖着折扇。
“賢弟,平時你跟張達文不熟嗎?”曹晟問道。
“曹兄,我跟誰熟不熟,你還不知道嗎?”高堯輔白了曹晟一眼,反問道。
“據說張達文平時都在農研所,鑽研農業科技,跟外界接觸很少。”韓治現在身在海漢人那邊辦公,兩邊支薪,日子過得很舒服,對海漢人還是比較了解的。
“韓兄,這我還不知道嗎?現在隻能求衙内去找人了,在座的除了你,誰還能去找海漢人求告去?”曹晟被人誤解,解釋道。
“折兄今日如何未見?”韓治詫異道。
“月茹妹子懷孕了,折兄去中州要接回娘家養胎,可不敢耽誤!”高堯輔一說起這事,眉梢便有了些喜氣。
“哎喲喂,這麽大的事,你怎麽才說啊?回頭叫家裏娘子趕緊去看看月茹妹子,看需要些啥東西,好趕緊置辦!”曹晟嗔怪道。
“是的是的,這可是小唐的第一個孩子,可得仔細了。”話匣子一打開,衆人都以舅子自居似的,話語緊張起來。
“哎,小唐在就好了!”高堯輔也是焦頭爛額,今天在家被人堵了三次了,都是爲了水稻種子。
“是啊!”高禛感慨道,他平時雖然很少說話,但是心裏明亮的很,知道小唐才是有本事的人,折彥質不聲不響又在可敦城跟耶律大石投資了一個毛紡廠。
沒有小唐,天南地北的折彥質怎麽知道在那裏開辦毛紡廠,如果不是小唐的舅子,耶律大石會跟他合夥?
幽州有個毛紡廠,合夥人是蜀國公主和耶律婉的人,在可敦城的合夥人還是蜀國公主和耶律婉的人,他們背後站着的人是誰?是徐瑞和張敬啊。
現在水稻種子出來了,誰家不想要?自己的田莊就在陳留,曹家的在北岸原陽,韓家的河北相州...
那可是畝産十五石的良種啊!一畝田隻需三斤稻種,秋天就能收獲十五石,這是什麽概念?種一季當十年啊!
水稻種子出來了,昨日回來的相公們算了一下,海漢人能收獲二百三十一萬石稻種,給朝廷交租三十萬石,還剩下二百零一萬石。
朝廷那點稻種就别想了,多少大臣勳貴們盯着呢,要想把自己田莊裏的近兩萬畝水稻田都種滿,就隻能找海漢人想辦法了。
這是房間裏每個人的想法,不是自私,而是這裏面的利益太大了,想想吧,大宋正常的糧食作物一年兩熟,收成才兩石二三,良種水稻一年一熟收成就達到了十五石四鬥,這差距也太大了吧?
一樓散座的客人在猜一斤稻種賣多少錢?
“三斤稻種一畝田,不到四個月收成十五石,你願意出多少錢?”
“要這麽說,一貫錢某也出啊!這裏面是多大的利?”
“要按這個價,海漢人豈不賺死人了?”
“嘁!你嫉妒不來的,人家那是科技,你沒聽說嗎?科技是第一生産力!”
“科技?隻有在海漢人那裏才學得到!”
“難怪那些豪門顯貴都把自家男娃女娃往中州學校送。”
雅集軒裏,曹晟等人坐不住了,紛紛起身,約好回府叫上娘子,置辦好養胎的禮物,去折府别院。
散座的客人看着高堯輔等人離去,羨慕不已,道:“高衙内才是命好啊!”
折府别院内堂裏,折月茹懷孕才兩個多月,根本就沒有顯懷,可把折家上下大小緊張的不得了。
折月茹臉上洋溢着幸福的光暈,時不時伸手撫摸腹部,她老娘眼睛都笑眯了,折月芝和折月美羨慕地看着大姐,問東問西地,一群嫂子們滔滔不絕地傳經送寶。
折府别院客廳裏,折彥質開心地招呼着前來賀喜的客人們,人逢喜事精神爽,折彥質要當舅舅了,能不高興嗎?
寒暄續茶已畢,高堯輔假裝不經意地問道:
“折兄,良水稻的事情,你聽說了嗎?”
“哦,今天在中州基地聽招待所的客商說了,怎麽你們有興趣?”折彥質不疾不徐地問道。
“哎喲喂,看來折兄你是一點都不感興趣啊?”曹晟急忙接過話茬道。
“感興趣又能怎麽樣?聽說執委會已經決定了,良種用出租的方式租給農戶,一斤出十斤歸。”折彥質肯定知道良種政策,小唐早就跟他說了,别與民争利,所以折彥質雖然心裏也想,但是卻不敢違背。
“這價格也太便宜了吧?”曹晟惋惜道,海漢酒樓裏的種子商人們已經把種子價格炒到了三斤一貫錢的高度了。
按省陌算,一斤良種合到二百八十六文錢了。
“海漢人心裏裝着老百姓,所以根本就不在乎價格,某擔心良種到不了農戶手裏。”折彥質并不知道海漢人如何把良種發放到農戶手裏,有些擔心地道。
“是啊!天下州府的官紳這一道關就很難過,都紅着眼睛盯着良種呢!”韓治歎息道,家族的水田實在太多了,這如何是好?
“朝廷有三十萬石良種,海漢人手裏還有二百零一萬石,能播種九千零八十六萬畝水田,朝廷在籍的耕地不到四億畝,隻能滿足五分之一的播種面積。”韓治的數據很清楚,如果撇開嶺南,良種應該夠了。
“玉米、土豆馬上就能收獲了,這些種子更多,明年小麥種子出來,就不愁了。”折彥質分析道。
“水稻良種,難道海漢人一點也不賣出來?”潘裕着急問道,家族水田不下兩萬畝,一畝三斤良種需要六萬斤,不着急才怪呢?
“也不是不賣,如果你成立農墾給公司,到河套去種田,就可以賣給你。”折彥質沉思片刻,終于說了出來。
“折兄,你快說快說,具體如何操作?”高堯輔家裏的水田也不少,心裏着急沒表現出來。
“那裏地廣人稀,海漢人要開發那裏,建立糧食基地,但是沒人,所以就放出優惠政策來,隻要成立農墾公司,移民過去,水稻種、小麥種、玉米種、土豆種、瓜果種都可以賣。”折彥質緩緩說道。
“小唐還說那裏可是塞上江南,土地肥沃,水源豐富,日照時長,經營好了就是天堂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