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要一統五湖四海的心,在鹹陽城的高層,并不算什麽秘密,一統七國,并沒有阻止嬴政繼續擴大帝國的野心。
這個世界,有超凡着,自然也知道,華夏中原大陸,并非是惟一的。
西北草原深處,還連接着另外的大陸,生存者另外的一類人族,隻是他們和華夏炎黃子孫不一樣,是屬于外族,他們信仰神祇。
而炎黃子孫,自三皇五帝,人族統一百族之後,至此華夏就是人族的天下。
而草原另一邊的大陸不同,他們大部分都是神祇統治,雖然也有王朝,但是王朝的統治者,都是神祇冊封的。
神祇才是最高統治者。
就如同當年的周朝,當然周朝自主的權利更大一些,因爲那時候神庭實力也因爲纣王大戰,損耗了很多。
而那片大陸,神祇才是天。
除此之外,在大海中,人族也發現了一片片的大陸,有大有小。
嬴政雄才大略,自然要将帝國的版圖,擴大了五湖四海之中,出海也将是帝國未來的一道政策。
蜃樓也是應運而生的。
而主事開發海洋,自然也會位高權重,李斯當然不會親自去主持這件事,畢竟他已經貴爲丞相了。
他想要爲自己的兒子謀取這個事,李由如今在軍中雖說混的不錯,但是錯過了滅國之戰後,他在想要晉升,除了慢慢的熬資曆,已然沒有其他路途了。
至于攻打草原,那是蒙恬的責任,明眼人都可以看出陛下在提拔蒙氏一族。
蒙恬蒙毅兩兄弟,一文一武,位于大秦帝國核心。
當然有人覺得陛下提拔蒙恬,是爲了平衡王氏在軍中的影響力,這确實有,但是更多的,也是蒙恬自己的能力确實不凡。
這些年,不說戰功赫赫,但是在邊疆,卻也讓草原那些蠻族,始終無法近一步。
在北地,根本無法和蒙恬争鋒,所以隻能另辟蹊徑,所以出東海,也就是李斯所能想到的一種。
海外打下一塊大陸,那也是軍功。
李斯的打算倒是挺好,他來找蘇凡,自然也是希望聯合他一起,顯然是想要和他一起對抗陰陽家。
甚至有意無意想讓他打頭陣。
蘇凡内心有些好笑,對方這個打算是好,自己出面,可能會吸引陰陽家的仇恨,而他卻在後面謀取好處。
當然了,對方也不是沒有拿出好處,然而蘇凡卻看不上。
不過對于李斯帶來的消息,倒是讓蘇凡有些驚訝,他也知道,爲何當夜的大戰,陰陽家的那位月神護法沒有出現。
按照月神對于高月以及她手裏的寶物的觊觎,不可能不出面的。
是對星魂實力的自信,蘇凡可不覺得,要知道,在機關城的時候,月神就出面了,顯然此人可不會如同星魂那般自大。
之所以沒出面,而是被牽扯住了。
蜃樓中,有東西牽扯住她,而那個東西,就是蜀山的寶物,扶桑神木,神木有靈,可以說這扶桑神木是未化形的神祇也可以。
也可以算作妖族,隻是大部分的木靈,都難以化形,甚至難以生存,畢竟他們的天敵實在是太多了,許多還未誕生靈智,也就被人族或者妖族給打殺采摘了。
扶桑神木,作爲蜀山的鎮山之靈,在蜀山存在有數萬年,修爲境界,已經達到了三花之境。
不過當然木靈大部分的戰力,并不強大,扶桑神木也是如此,在帝國聯合陰陽家攻打蜀山,它就被陰陽家那位首領給重創了,并且被封印,本體也被從蜀山給拉出來,此刻就在那蜃樓之中。
陰陽家是準備将扶桑神木的本體,拉到日出之地。
對于那扶桑神木,蘇凡倒是很感興趣,畢竟神話中扶桑神木,那可是在太陽中,而且還是養育太一和帝俊。
當然那是神話世界,這方世界的扶桑神木,必然和神話世界不能相比。
但是此樹也誕生靈智,還有三花的境界,也就不簡單了。
而且還孕出了木靈。
蘇凡記得,秦時明月中,蜃樓中就出現三足金烏,而這個世界,蜃樓裏面也有三足金烏,還是這扶桑神木的木靈所化。
蘇凡也不得不多想。
當然了,這扶桑神木,必然也是寶物,這樣的寶物,蘇凡自然也動心了。
畢竟這東西,放到主世界中,必然六階的天地靈木。
如果是以前,蘇凡對于這個世界的寶物,并沒有多少的想法,畢竟他隻是魂穿,未來回去了,也帶不回去的。
但是現在,經過好幾個世界,尤其是上個世界,以祭練了部分的氣運,寰宇境也修複了一些,恢複了一些功能。
他回去,可以帶一些認主的東西。
等于多了一個空間。
所以蘇凡才對這個世界的寶物産生了興趣。
雖說能帶的東西不多,但是蘇凡清楚,以後随着寰宇境修複的越多,自然功能也就越多。
甚至未來真身穿越,也不是不可以。
扶桑神木,這東西,在這個世界,都是頂級的寶物,連陰陽家都觊觎,可想而知。
即使本體帶不回去,折了分支,帶回去,如果能夠種植成功,也絕對有三階,甚至四階靈木的可能。
這可就是煉器的頂級材料。
所以蘇凡心動了,當然了,心動不代表就能行動,首先這扶桑神木被陰陽家封印,想要拿下這個,就等于虎口奪食。
陰陽家的實力,有多強,蘇凡還是很清楚的,現在的他對上陰陽家,無疑是蚍蜉撼大樹,和找死沒什麽區别。
當然了,他現在的地位,和陰陽家産生沖突,陰陽家明面上,倒也不敢對他做什麽。
但是就怕對方玩陰的,而且陰陽家的那些咒術,可都不簡單。
真的給他下咒,神不知鬼不覺,到時候他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自己死了,也許嬴政會打壓陰陽家,但也不會真的拿陰陽家怎麽樣。
畢竟他人都死了,隻要陰陽家還對大秦有用,嬴政也會忍住。
清楚現在和陰陽家的力量,蘇凡知道,這件事需要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