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荒天域裏的“聖域”和“靈族”,張硯最開始以及大部分的認知都來源于妖種先賢餘文炳所著的《靈事雜卷》中的講述。後面結識了妖種白羽之後,也從對方的口中了解到了更多的訊息。
可最終也僅僅是“了解”,算不上“清楚明了”。
甚至張硯這兩年來仔細分辨過。哪怕是南淵國裏專門針對鬼物開設的特案司,對于鬼物以及鬼域的了解也浮于表面,根本談不上深入。而且還不止是南淵國,放眼整個人族帝國裏,估計也就上國還多了解一些,如南淵國、北武國這樣的下國,了解的情況也不比幾本《靈事雜卷》裏講的多多少。
其中關于死寂道的訊息,張硯也是知道沒多久。更是談不上了解。所以突然聽出其中端倪也是頗爲驚訝。
“死寂道所在之地,那礦區是如何做到曾經紅火多年的?莫非其中另有什麽隐情嗎?”張硯一邊操縱着雲雀梭繼續往南飛行,越過西原郡的東北方向,進入緊鄰其後的長門郡。一邊将自己心中的疑問問了出來。
吳奎笑道:“這其中的問題就不好說了。前朝乾德的很多隐蔽的事情南淵國建國之後并沒有繼承獲悉。史料裏也對乾德朝關于靈族的針對手段沒有提及。
再結合一些别過探查到的訊息,極可能長門郡這邊的死寂道是在乾德朝分崩的前不久,也就是礦産産出開始銳減之後才出現在那裏的。
但其中的緣由,我們也一無所知。畢竟即便是死寂道的所在位置,我們也才掌握不久。”
張硯聞言也隻能點頭表示理解,心裏也比較贊同吳奎的猜測。即長門郡這邊的死寂道并非一直就存在于當地。而是在某一個時間突然出現的。不然死寂道所在之地豈能讓活人好過?
既然以前沒有,後來才有。那又會有新的可能。是後來嶄新出現的一條死寂道,還是從别的地方移動過來的死寂道?
不過張硯腦子裏新冒出來的這個疑問估計是不會有人給他答案了,隻能他自己以後看緣分能不能有機會知道了。
但這也給了張硯一個新的思路,那就是死寂道這玩意兒絕對不會是古來有之,而是會變化的。要麽會移動,要麽會增減。
雲雀梭的速度極快,跨越兩個郡城的範圍并不會花掉多少時間。所以一番閑聊着不知不覺間便已經到了吳奎所說的在長門郡的那處死寂道的位置。
和所有死寂道有着同樣的特點,那就是越是靠近死寂道的中心就會越顯得陰森可怖,并且伴随着一些尋常地界難以看到的奇怪怪異的地貌特征。
但這處名爲“雪原”的廢棄礦區裏的那種陰冷并非存于表面。而是從腳下慢慢透上來的。同時加之這裏本就荒蕪和開采廢棄的環境,即便幾百年來少有人過來,也依舊會給人一種死氣沉沉毫無生機的感覺。
“張先生,這次是要先尋地方下天罡柱嗎?”
“不。這裏地勢有所不同。要變一下。”
十二天罡陣的設置并不是固定的擺法,需要根據死寂道所在的地勢做出相應的調整的。要最大限度的将大陣的力量發揮出來,同時還要最大限度的把死寂道的籠罩在大陣當中。同時還需要在大陣開啓之前不會驚擾到其中聚集在一起的鬼物。
本來最好的辦法是拿着這片礦區的地下礦井分布圖,尋找和劃定出最合适的布陣位置,同時隐藏好自己。
因爲張硯從踏入這片區域開始就能感受到此地與之前他封掉的另外兩處死寂道不一樣。最直觀的不同就在于這裏的死寂道的出入口并不在地表上,而是直接藏在了地下,或者說是開口就開在地下的礦井當中。
如此也就對等的需要張硯将十二天罡大陣往礦井深處打入,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陣法威能,不至于出現死角,出現瑕疵。
但礦區都廢棄了數百年了,而且還是前朝遺留下來的東西,南淵國雖然繼承了這塊地方,可也絕對不可能還保留着這種廢棄礦區的礦井走勢圖。所以張硯根本沒有開口問。
“先探一探地下的位置。這一次就不便帶着吳管事一起了,還請管事在這邊幫張掠陣。”張硯大緻看了看此地地形,心裏很快便有了計較。
若是帶着吳奎,雖然能多一個幫手,但卻也會拖累他的布陣便捷。因爲帶着吳奎的話就隻能走一條條根本就不知道通往何處的廢棄礦道。更難找到合适的深處位置布置天罡柱。而若是張硯自己行動的話他大可以直接抛開礦道的複雜性,而選擇用土遁術直接尋找,快的不是一星半點。而且也能夠防止被聚集在死寂道出入口的鬼物發現端倪。
“這張先生這是有别的辦法嗎?”
“吳管事所見,此地死寂道地勢複雜,十二天罡陣要調整一下布置方位,所以需要往下面礦井裏深潛。”
“可此地荒蕪已久,并無相關礦道分布的路線圖,先生有辦法?”
“嗯。有一門手段,倒是不需要依靠礦井的線路。但如此就不能讓吳管事同行了。”
“嗯?張先生不用管我,盡管施爲便是,我就在此地幫先生看好這些天罡柱就是。”吳奎心裏好奇極了,明白張硯必然又要展現什麽新的手段。表示不介意的同時,也自覺的将剛從雲雀梭上卸下來的十二根金屬天罡柱看好。
張硯也沒賣什麽關子,而是朝着吳奎點了點頭,然後拱手一禮,便一手搭上一根天罡柱,接着連人帶柱子齊齊開始往地下沉去,就好像地面變成了泥潭。僅僅三兩個呼吸的時間之後便再看不到張硯和那一根天罡柱的身影了。
“這”吳奎再一次被張硯的手段驚得說不出話來。也瞬間明白了張硯爲何說這次沒辦法帶着他同行了。沉入土裏,的确不需要礦井的路線圖也更快但人不會被憋死嗎?
張硯自然不會被憋死,土遁練到他如今的地步,不說瞬息千裏,瞬息數裏地已經不在話下了。但帶着偌大的一根天罡柱在地下潛行就沒那麽快捷了。不過雖然麻煩一點,卻也不影響張硯的目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