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好辦事,又過去十天時間,員工宿舍那邊已經小有規模。
那些因爲陸杳杳招工而來到農莊上的災民,再也沒有了剛開始才到京城時候頹廢絕望的模樣。
不管老老少少都是幹勁十足,臉上有了笑容,也有了對外來生活的希望和憧憬。
陸杳杳這十多天一直都待在農莊上,期間也回過幾次京城,主要也是安撫陸家那邊,同時也告訴他們一些現在江東那邊傳來的消息。
因爲有晉王,還有她安排過去的一些人幫忙,江東那邊陸家的情況還算穩定。
加上,朝廷已經有赈災措施,倒是沒有在發生流民暴亂的事。
不過這一次的大旱災,可是五十年不遇,東洲全境受災的人頗多,雖有朝廷赈災,但任就有不找災民逃荒。
短短半個月的時間,京城郊外的災民已經從原本的兩三萬,激增到了近十萬。
不過因爲這是京畿之地,如此多災民聚集,皇家和朝廷那邊都非常擔心出現暴亂,所以早早的就劃下安置區域,并且調集了重兵把守。
秩序倒是得到了很好的維持,要不然不光是朝廷上下焦頭爛額,陸杳杳這農莊隻怕也不會好過。
近十萬災民,真要是暴亂起來,她這農莊可沒辦法保全。
這天早朝。
金銮殿上,君王群臣任就在商議着赈災的事。
這一次的大旱災,讓東洲境内超過三百萬人受到波及,百萬人大逃荒,要不是弘文帝緊急下達旨意,責令各地官員收容赈濟災民。
隻怕現如今京城這邊的災民數量,還會翻上一倍。
“陛下,此次旱災,恐是上天警示,臣以爲,陛下應當罪己,懇求上天息怒。”
禦史台一名老大人站出來沖着弘文帝躬身下拜。
此言一出,龍座之上的弘文帝面色當即一沉,眼底冷芒迸射。
這已經是最近這些天來,大臣的第五次要求他下罪己诏了。
想他從登基以來,一直勵精圖治,東洲也被他治理地井井有條,在位十年并沒有出現過大錯。
現在天下旱災,這些平日裏被自己禮遇的大臣們,不好好的想辦法解決,反倒一個個的都跑來逼迫他下達罪己诏。
“臣附議”
随後又走出來幾個大臣,弘文帝的面色是越加的難看。
突然,他的目光一轉,落到那已經被他解除禁足,重新上朝的左相高彥明身上。
東洲發生大災情,作爲朝堂左相,自然也得上朝商議。
“左相覺得如何?”
聞言,高彥明從隊列中走出來,沖着弘文帝拱手一拜。
“老臣覺得,當務之急是想辦法安撫赈濟災民,其實的事,可以容後再議。”
弘文帝點了點頭,剛想開口。
那今日最先站出來谏言下罪己诏的老大人,搶先開口道;“左相此言差矣,赈濟災民固然重要,但若一日不下雨,災情就得不到緩解。”
“朝廷又有多少錢糧用來赈濟災民?”
“陛下,老臣覺得應當從根源着手才是。”
“上天之怒,一日不平息,東洲災民将一日不得安甯,臣懇求陛下罪己,求得上蒼寬恕。”
“一派胡言。”
右相文嵩韬也站了出來,冷冷的瞥了一眼這老大人一眼。
“陛下自登基以來,勵精圖治,并無過錯,何須罪己?”
說這話的之後,他還對着上首拱了拱手,然後繼續道;“董大人一直讓陛下罪己,難道陛下罪己之後,天就能立馬下雨嗎?”
那姓董的老大人,聽到這話有些語塞。
這玩意誰能保證啊?
他提議這個,也不過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說白了就是想要刷刷存在感。
總不能一直跟個啞巴一眼,每天看着大家夥議論,自己一聲不吭吧?
但是現在,文嵩韬這一席話,讓他找不到話來回,這誰敢說立馬就能下雨?
“董卿家,體恤天下災民的心,朕很理解。”
“若是朕的罪己诏真能讓上蒼下雨,解救天下黎民,别說讓人下一次,就算是下上十次,百次又何妨?”
“可是,董卿家你可有想過,若不能找到正确的錯處,貿然下诏,又會帶來何等後果?”
滿朝上下,誰最不希望出現天災?
那無疑是弘文帝本人,他勵精圖治十年,才讓東洲四海升平,國庫充盈起來。
他還想着用這次機會好好的整頓收拾一下士族,現在呢?
天下大旱,多年累積,到目前已經去掉了一半,未來還不知道需要花多少。
他手裏的籌碼大大縮水,短時間裏,他怕是再難動士族分毫。
“陛下所言甚是,是老臣太着急了,求陛下降罪。”
本就已經被文嵩韬弄得騎虎難下的董大人,此時聽到弘文帝這一席話,也不敢在繼續咬牙堅持。
老老實實的認錯。
“董卿家,有這份心,朕很欣慰,何來降罪一說。”
董大人感激不已的,又說了一些贊美的話,老老實實的退回到了隊列之中。
見狀,弘文帝的面色好看了許多。
然而就在下一刻,又一位大臣走出了隊列。
定睛一看,走出來的大臣,弘文帝剛才緩和的臉色刷一下,變得最開始聽到要他下罪己诏的時候還要難看。
同時,下方群臣在看到這位大臣走出來的一瞬間,也都是紛紛澈目,更有一些大臣小聲的一輪起來。
“他這時候出來幹啥?”
“還能幹啥?”
“看着吧,我覺得陛下肯定又要被怼。”
是什麽樣的大臣這般牛掰呢?
此人,名叫耿琛,七八年前入朝爲官,一直都待在禦史台,這可是一個很愛搞事的主。
剛正不阿,脾氣非常倔,彈劾過的人和事不計其數,最彪悍的是,他連弘文帝都彈劾過多次。
屬于是那種,頭鐵不怕死的滾刀肉,弘文帝對他是又恨又愛。
恨,自然就是他經常會找他這天子的麻煩,愛的自然是他的剛正,他不屬于任何派系,是一個隻對國家效忠的純臣。
這些年,因爲他的存在朝堂的衆位大臣都非常老實,就算是要敢壞事,那也是偷偷摸摸,但凡被這耿琛知道,那絕對是不彈劾得你低頭認罰,不罷休。
作爲天子,常年都在宮中,對外面的事,或多或少都缺乏一些了解,所以弘文帝很喜歡耿琛這種能幫助他監察百官的臣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