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十個美人丢給太妃,讓太妃跟喬氏說安置的事,姜長甯就回如鏡院繼續練她的字。
常有忠帶着十個美人進府的事,喬氏早就知道,隻是得知姜長甯把十個美人帶去了榴萱院,她疑惑不解了,“姜氏這是要做什麽?”
正揣摸着姜長甯的用意,太妃院裏的婢女過來了,“悼妃主子,太妃娘娘請你過去。”
喬氏去見太妃,太妃也沒跟她閑扯,吩咐她安置那十個美人。
“是,母妃。”喬氏笑眯眯的應了。
隻是妻子,才有資格安置王爺的姬妾。
然而太妃下一句話,就讓她的笑容凝結在了臉上。
“你把賬本整理出來,移交給姜氏,這府裏的事啊,還得她來管。”太妃頓了頓,十分别扭地補充了一句,“這些年辛苦你了。”
“我不辛苦,母妃,我不辛苦,我可以繼續管家的。”喬氏急切地道。
“不是不讓你管,隻是如今煜哥兒媳婦才是晉王妃,理應由她管家,你管家,理不當,言不順啊。”太妃說道。
“母妃,夫君離世後,我悲痛欲絕,若不是還有康仁,我早就追随夫君去了。我答應過夫君,會好好的守護王府,會替他打理好後院。母妃!”喬氏跪在地上,神情悲切,“母妃,求您讓我繼續管家吧。”
太妃沉吟不語,喬氏不停的哀求,聲淚俱下,頗有點太妃若把管家權奪走,她就不活了。
“你先起來,管家一事,以後再說。”太妃年紀大了,心腸要比年輕時軟,喬氏又提到了長子,太妃終歸不忍,不再堅持讓她交出管家權。
“謝謝母妃。”喬氏抽出帕子,擦去眼角邊擠出來的淚水。
太妃歎了口氣,“你把那十人帶下去好好安置。”
“是,母妃。”喬氏從房間裏出來,臉上的悲傷之色蕩然無存。
讓婢女去把坐在偏房裏,忐忑不安的十個美人叫了出來。
“悼妃主子。”常有忠行禮道。
喬氏笑得端莊又優雅,“常公公好。”
“這位是王爺的寡嫂悼妃主子,你們給悼妃主子見禮。”常有忠說道。
寡嫂二字,讓喬氏臉上的笑,差點維持不住。
美人們雖不明白爲何王妃不見了,換了個人來,還是乖乖屈膝行禮道:“給悼妃主子請安,悼妃主子萬福。”
喬氏将這十個美人安置在東路第四、第五個院子。
第四個院子和第三個院子中間的側門,可以直通前面的弘毅院。
大家族裏,宅院裏,會分成東西二路和中路,西路一般是給家中姑娘們住的,中路前面住男主子、女主子,後面住男主子的妾室,東路一般是給家中少爺們住的。
王府中,西路住着喬氏、康仁郡主母女,中路住着是太妃、王爺和王妃,相氏劉氏安置在中路最靠後的兩個小院子裏。
按理說,十個美人也應該安排在中路後面的院子裏,現在卻把人安置在東路的院子。
“悼妃主子,這樣安排有些不妥吧。”常有忠說道。
“能一下安置這麽多人的大院子,也就這兩個了,其他的都沒收拾出來,就讓她們暫時住着吧,等她們伺候了王爺再另行安排。”
喬氏拿這話糊弄常有忠,常有忠也不好再提出異議,隻得去如鏡院向姜長甯禀報。
“我會安排人去教她們規矩的。”姜長甯沒打算什麽都不管,她可不想這十個美人被喬氏撺掇着來鬧騰她,她還想過安生日子。
教十個美人規矩的人是筱春的兩個手下半芹和懷萍,以及拂翠。
常有忠見姜長甯沒有其他吩咐,就出府去了禮部衙門。
晉王這個骁勇善戰的将才,本該在兵部任職,卻被皇上塞來當禮部尚書。
禮部尚書的品級不低,也非閑職,看起來皇上還挺重視晉王的,但實際不過是想徹底絕了晉王領軍之路。
晉王似乎并不知皇上打算,認認真真的在禮部衙門當差。
禮部最近不清閑,雖然三個王爺的婚事已辦,但還有國公府的世子、郡公府的少郡公、侯府、伯府的世子要娶妻,這些都得禮部尚書安排人去操持。
就在晉王看公文時,常有忠進來了,“王爺,人送進府了。”
“王妃怎麽說?”晉王擡頭問道。
常有忠如實禀報:“王妃把人帶去了榴萱院,請太妃出面,讓悼妃主子安置她們的。”
晉王摸着下巴,若有所思。
常有忠接着禀報:“悼妃主子把她們安置在撷葉院和藝蔬院。”
晉王皺眉,“王妃同意了?”
常有忠答道:“王妃沒有反對,王妃派了三個婢女去教她們規矩,三個婢女中,有一個是常在王妃身邊伺候的拂翠。”
晉王微微颔首,他的小王妃縱然生氣,卻還是做了必要的安排。
酉時初三刻,晉王回到了王府,去榴萱院給問安。
進門前,就聽太妃說道:“.不必大辦。”
這個月底是太妃四十五歲壽辰,雖不是整壽,但逢五,大辦也是可以的。
“母妃要是嫌宴客太辛苦,那就請錦繡班進府唱幾折新戲可好?”晉王邊走進來邊道。
太妃最喜聽戲,聞言笑道:“就聽你的。”
晉王看了眼神情如常的姜長甯,給太妃行了一禮,笑道:“這事就交由兒子和你兒媳來辦,那天母妃隻管安心看戲。”
這時本該姜長甯說話,喬氏卻搶先道:“母妃放心,兒媳一定會把事情辦得妥妥當當的。”
她這話一接,仿佛她和晉王是夫妻一般。
太妃隻當喬氏急着讨好她,才會如此,倒是沒有多想。
晉王雖覺喬氏搶話不妥,但喬氏也是太妃的兒媳,還管着王府,她會說出這番話來,也屬正常。
唯有姜長甯感到了怪異,她看了喬氏一眼,似有所悟。
喬氏被姜長甯看得有些心虛,強行換話題道:“王爺還真得陛下看重,從來沒有人,能一下獲賞十位美人的。”
安南送了五十個美人,皇上一下就賞了十個給晉王,若以數量多少來決定這份皇恩。
那皇上的的确确,非常看重晉王。
(本章完)